Kota Grizzy
2021-12-10T05:48:04+00:00
河南固始,乡村女教师郭伟,师范毕业后便回到家乡教书。20年来,家住县城的她为了能够安心教书,先后把两个儿子带到了身边就读。期间,她还多次放弃过进城就业的机会,她说,“如果老师都走了,这里孩子谁来教?想想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就再次放弃了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13/-7Q2p-b9ajZgT3cShs-12i.jpg[/img]
不知道该说啥好,这种行为真的值得提倡吗[s:ac:喷]
从社会的角度看,片面鼓吹道德奉献,而不对这种行为加以制度和经济上的保障和支持,这客观上对于教师群体是一种道德水平的不公正。这提高了公众对教师道德水平的期待,同时对教师的道德水平客观上并无支持。俗话说,戴高帽,对医生同理。
在过去生产力低下的二十世纪,的确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英雄,因为中国还尚需时日成长,经济的薄弱也不足以支撑起丰富的、充分的教育体系。客观上,这是无奈之举。
但是到了生产力丰富的现在,政府完全有能力负担,至少是应该给予很好的照顾,对于这样的自发的道德行为。对道德体系的维护和支持,不能只体现在舆论而不是实际的帮扶。教师为了农村孩子,而损害(至少不是最佳选择)自己的孩子。这是很可悲的,好人却没有得到比一般人更好的支持,这完全是政府的责任。
另外一点,这个行为本身。我不做评价,但我认为她有更好的选择,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而言。实际上,我更多的是无力感,社会的进步没有支持这样的,明显具有正外部性的行为。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12/13/-7Q2p-b9ajZgT3cShs-12i.jpg[/img]
不知道该说啥好,这种行为真的值得提倡吗[s:ac:喷]
从社会的角度看,片面鼓吹道德奉献,而不对这种行为加以制度和经济上的保障和支持,这客观上对于教师群体是一种道德水平的不公正。这提高了公众对教师道德水平的期待,同时对教师的道德水平客观上并无支持。俗话说,戴高帽,对医生同理。
在过去生产力低下的二十世纪,的确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英雄,因为中国还尚需时日成长,经济的薄弱也不足以支撑起丰富的、充分的教育体系。客观上,这是无奈之举。
但是到了生产力丰富的现在,政府完全有能力负担,至少是应该给予很好的照顾,对于这样的自发的道德行为。对道德体系的维护和支持,不能只体现在舆论而不是实际的帮扶。教师为了农村孩子,而损害(至少不是最佳选择)自己的孩子。这是很可悲的,好人却没有得到比一般人更好的支持,这完全是政府的责任。
另外一点,这个行为本身。我不做评价,但我认为她有更好的选择,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而言。实际上,我更多的是无力感,社会的进步没有支持这样的,明显具有正外部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