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repetycje
2020-05-11T04:00:17+00:00
回到老厂区,第一个感觉是,和外面的世界不同,这里的进化很久以前就已经停止了,只有蔓延的青苔在静静记录时间的流逝。
厂区坐落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也就是我的老家,我爸爸和大伯是当年村里唯二两个大 学 专生,毕业分配的时候,问想去哪里,要不要留省城,我爸很天真地说想回老家,于是,就这么被分配回了老家。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6gvqZkT3cSsg-lc.jpg[/img]
老宿舍区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个家,都是红砖瓦片顶的,厕所厨房都是共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存在了,即使在我小时候,这房子我都觉得破。住这里时,我爸妈的工资大约50元吧,一大半都孝敬父母了。我爸爸比较争气,19岁当上财务科长,24岁总会计师。而我大伯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教师公职没了[s:ac:惊]。现在,老宿舍外围的厂电影院都已经被推了,取而代之的是农村商品房,这片老楼还住着人。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hqqeK2nT3cSlc-s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6c3gZhT3cSsg-lc.jpg.medium.jpg[/img][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4g9dZfT3cSsg-lc.jpg.medium.jpg[/img][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38uqZcT3cSlc-sg.jpg.medium.jpg[/img]
这里是曾经的文化楼(宫),现在被镇政府收编了做老年活动中心。里面有图书馆,儿时也是随便进,我记得那时有套叫《奥秘》的期刊杂志我很喜欢看,因为总能读到点光怪陆离的东西。这个旋梯很能体现几十年前的老派建筑风格,不过,我可以告诉你,虽然这里设计成了一个小桥流水的式样,但我记忆中从来就没有流过水,一直是这么干着的,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种设计其实还是略显奢侈。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6em0ZhT3cSsg-lc.jpg[/img]
电视塔楼,破得不行了,真就完全荒在这了,一看就是什么都没动过。这个地方挨着我的第二个家(较好一点分配房),小时候我经常来捉蚂蚱,现在外围的草坪被农民占了种菜。
当年得益于这个电视塔,厂区能收到凤凰卫视,体育台,CHANNEL V。着实拉近了我们厂里人和城里人的见识差距。这个电视塔,除了上锁的某两个门,基本被年幼的我探索完了,连房顶都爬上去过了,我基本可以断定,即使厂还没垮的时候,也很少有人在这坐班。。。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eb6gZiT3cSlc-sg.jpg.medium.jpg[/img]
然后是厂子弟学校,现在应该叫镇中心学校了。子弟学校落成时正是厂效益最好的时候,学校圈了很大一块地,小学一栋楼,中学一栋楼,中间隔着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设施在县里找不到更好的。
厂子弟免费读,厂周边的农户找找关系,交点借读费也能塞进来。教学质量肯定比在镇上读要好得多。湖南地区方言颇多,但是在子弟学校里,可以接受正宗的普通话教学。建筑质量也没得说,因为水泥就是自家生产的,用最好的。
在我年幼不成熟的人生观里,同龄人分三等:
1.校内职工孩子-一辈子都会相处下去的朋友
2.校内农村孩子-努力追随我吧,少年
3.校外农村孩子-野蛮人,保护好个人物品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d91zZgT3cSlc-sg.jpg.medium.jpg[/img]
穿过曾经新住宅区的林荫路就直达学校大门了,新区差不多一年造一栋楼,慢慢地基本家家户户都迁进新区了。傍晚时分大人都出门散步,或者聚着边聊八卦边打毛衣,孩子做完作业也会出来结群玩闹,基本上八九点才会各回各家。现在,留在这里的基本是老人,各自在一楼搭起了棚户,养起了鸡鸭。
这里的人我现在都不认识,除了刘君。刘君并不认识我,但当年的孩子们基本知道刘君。刘君是一个非常外向的胖子哥,但是有先天性小儿麻痹,一辈子没离开过轮椅。刘君是球迷,曾经组织训练过子弟学校足球队。这次看到刘君还是快快乐乐地活在这个地方,颇感欣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gxw5ZfT3cSlc-sg.jpg.medium.jpg[/img]
从新区主干道上个坡,就到了厂区的王座:品字楼。品字楼从上往下看像个“品”,故而得名。品字楼是厂里高层骨干可以半买半分的房子,水电免费,一百五十平,供暖气(注意我们这里是湖南某贫困县),总之这种房子在外面是不可能买到的。即使现在,也是附近条件最好的镇民住里面吧[s:a2:诶嘿]。
品字楼是我最后在厂里的家。现在想想,小时候,出头表演(演讲,主持)的机会,老师基本都给了我,恐怕并不是因为我成绩最好,而是爹够强力。
诸位看到这别忙喷,其实我爸挺不容易的。我也是长大后才知道,他和厂长关系一直很差。大概是我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在朋友家搓变形金刚,朋友不知道怎么就来了一句:“现在王XX(厂长)已经完全不信任你爸了。”
我特么当场石化[s:ac:喷],心里的怕怕的,难道我在厂里继承位子爽一辈子的梦就这么破碎了?
朋友爹在一旁更是无法掩饰地尴尬,大人在小孩面前聊事情结果就是这样了。
有些事小时候不知道,后来才会听我爸说,原来,厂长儿子一直在偷拉厂里的水泥出去倒卖,赚了几十万了。我爸管财务以后,亲自起大早去仓库守门,总之就是没厂长批示不让拉走。有些事本来觉得毫无道理,一想就理清了,为啥厂长儿子有年过年给我打了个2000块的压岁红包呢,九几年2000块喔。这么大笔钱我交给我爸后他反手就打回给厂长孙子了。
我爸做了好几年总会计师,之后又被厂长安排去做水泥销售了,做销售期间,我爸靠自己钻营,给厂里拿下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大单,管了厂里之后好几年的收入,本以为能论功行赏,谁知道做完这单,出完风头,就被从销售岗位又撤下来了。气得他请病假去马王堆疗养了,那阵子,先是被我朋友告知我大秘密,又听说我爸得了心脏病,我原本快乐的童年还是蒙上了一层阴影的[s:ac:汗]。
再后来,就能渐渐感受到了事情在起变化:妈妈有时会在电话里说“这个月又是60%工资”,跑厂长门口闹事的莽汉越来越多,新任总会计师,一个低年级小朋友的爸爸,突然就去世了,听八卦说是“压力太大惊骇死的”,两个女同学之间一次大吵架吵着吵着就变成哭诉“我爸爸才没有贪你们的工资”。。。
我小学最后一个暑假过完后,我爸爸跟我说,要离开这里了,他说他当着厂长的面,现场写的辞职信,职称,干部身份,一切都不要了,只要走。18岁进厂,38岁潇洒离开,什么都不带走,20年白费了。就这样, 我被寄养在了深圳的亲戚家,爸妈去长沙找工作了。中途我去长沙看过他们一次,彼时他俩蜗居在一个出租屋里,没有空调,夏天给我扇了一晚的扇子,从品字楼,到出租屋,落差蛮大的。
大概99年,厂长就被抓了,我爸当时在新公司干得不错。有一天地级市的检察院就突然上门说请协助调查,还真拉人去调查了一天。
后面的事我也只是听说了,厂长被抓后,党羽也纷纷被清算了,厂里群龙无首,只好请公会的柳伯作主,柳伯是厂里知名的老好人,也是我爸的好朋友,接下了这个担子。但是,其实接下这个任务后柳伯没有一天不是压力山大,经常找当时事业还不错的我爸喝闷酒。他想好好做厂长,但是真回天乏术了。他能做到的最后的事,就是尽量保全更多人饭碗的情况下,把厂卖给了海螺水泥。
近几年,我先后又遇到了两位故人,一位是我小学语文老师,现在在海螺水泥做销售,提起当年的改制,他认为没什么问题,闲人太多了,砍了清爽。
另一位是厂长儿子,这个嬉皮笑脸的叔叔竟然直接在饭桌上未经介绍就认出了我,还说我五官和当年没啥变化。厂长儿子痞气还是挺重,听着他和领导戏言今晚去哪洗屁股,我默默删除了他的微信。[s:ac:呆]
厂区坐落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也就是我的老家,我爸爸和大伯是当年村里唯二两个大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6gvqZkT3cSsg-lc.jpg[/img]
老宿舍区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个家,都是红砖瓦片顶的,厕所厨房都是共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存在了,即使在我小时候,这房子我都觉得破。住这里时,我爸妈的工资大约50元吧,一大半都孝敬父母了。我爸爸比较争气,19岁当上财务科长,24岁总会计师。而我大伯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教师公职没了[s:ac:惊]。现在,老宿舍外围的厂电影院都已经被推了,取而代之的是农村商品房,这片老楼还住着人。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hqqeK2nT3cSlc-s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6c3gZhT3cSsg-lc.jpg.medium.jpg[/img][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4g9dZfT3cSsg-lc.jpg.medium.jpg[/img][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38uqZcT3cSlc-sg.jpg.medium.jpg[/img]
这里是曾经的文化楼(宫),现在被镇政府收编了做老年活动中心。里面有图书馆,儿时也是随便进,我记得那时有套叫《奥秘》的期刊杂志我很喜欢看,因为总能读到点光怪陆离的东西。这个旋梯很能体现几十年前的老派建筑风格,不过,我可以告诉你,虽然这里设计成了一个小桥流水的式样,但我记忆中从来就没有流过水,一直是这么干着的,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种设计其实还是略显奢侈。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6em0ZhT3cSsg-lc.jpg[/img]
电视塔楼,破得不行了,真就完全荒在这了,一看就是什么都没动过。这个地方挨着我的第二个家(较好一点分配房),小时候我经常来捉蚂蚱,现在外围的草坪被农民占了种菜。
当年得益于这个电视塔,厂区能收到凤凰卫视,体育台,CHANNEL V。着实拉近了我们厂里人和城里人的见识差距。这个电视塔,除了上锁的某两个门,基本被年幼的我探索完了,连房顶都爬上去过了,我基本可以断定,即使厂还没垮的时候,也很少有人在这坐班。。。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eb6gZiT3cSlc-sg.jpg.medium.jpg[/img]
然后是厂子弟学校,现在应该叫镇中心学校了。子弟学校落成时正是厂效益最好的时候,学校圈了很大一块地,小学一栋楼,中学一栋楼,中间隔着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设施在县里找不到更好的。
厂子弟免费读,厂周边的农户找找关系,交点借读费也能塞进来。教学质量肯定比在镇上读要好得多。湖南地区方言颇多,但是在子弟学校里,可以接受正宗的普通话教学。建筑质量也没得说,因为水泥就是自家生产的,用最好的。
在我年幼不成熟的人生观里,同龄人分三等:
1.校内职工孩子-一辈子都会相处下去的朋友
2.校内农村孩子-努力追随我吧,少年
3.校外农村孩子-野蛮人,保护好个人物品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d91zZgT3cSlc-sg.jpg.medium.jpg[/img]
穿过曾经新住宅区的林荫路就直达学校大门了,新区差不多一年造一栋楼,慢慢地基本家家户户都迁进新区了。傍晚时分大人都出门散步,或者聚着边聊八卦边打毛衣,孩子做完作业也会出来结群玩闹,基本上八九点才会各回各家。现在,留在这里的基本是老人,各自在一楼搭起了棚户,养起了鸡鸭。
这里的人我现在都不认识,除了刘君。刘君并不认识我,但当年的孩子们基本知道刘君。刘君是一个非常外向的胖子哥,但是有先天性小儿麻痹,一辈子没离开过轮椅。刘君是球迷,曾经组织训练过子弟学校足球队。这次看到刘君还是快快乐乐地活在这个地方,颇感欣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5/18/-7Q5-gxw5ZfT3cSlc-sg.jpg.medium.jpg[/img]
从新区主干道上个坡,就到了厂区的王座:品字楼。品字楼从上往下看像个“品”,故而得名。品字楼是厂里高层骨干可以半买半分的房子,水电免费,一百五十平,供暖气(注意我们这里是湖南某贫困县),总之这种房子在外面是不可能买到的。即使现在,也是附近条件最好的镇民住里面吧[s:a2:诶嘿]。
品字楼是我最后在厂里的家。现在想想,小时候,出头表演(演讲,主持)的机会,老师基本都给了我,恐怕并不是因为我成绩最好,而是爹够强力。
诸位看到这别忙喷,其实我爸挺不容易的。我也是长大后才知道,他和厂长关系一直很差。大概是我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在朋友家搓变形金刚,朋友不知道怎么就来了一句:“现在王XX(厂长)已经完全不信任你爸了。”
我特么当场石化[s:ac:喷],心里的怕怕的,难道我在厂里继承位子爽一辈子的梦就这么破碎了?
朋友爹在一旁更是无法掩饰地尴尬,大人在小孩面前聊事情结果就是这样了。
有些事小时候不知道,后来才会听我爸说,原来,厂长儿子一直在偷拉厂里的水泥出去倒卖,赚了几十万了。我爸管财务以后,亲自起大早去仓库守门,总之就是没厂长批示不让拉走。有些事本来觉得毫无道理,一想就理清了,为啥厂长儿子有年过年给我打了个2000块的压岁红包呢,九几年2000块喔。这么大笔钱我交给我爸后他反手就打回给厂长孙子了。
我爸做了好几年总会计师,之后又被厂长安排去做水泥销售了,做销售期间,我爸靠自己钻营,给厂里拿下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大单,管了厂里之后好几年的收入,本以为能论功行赏,谁知道做完这单,出完风头,就被从销售岗位又撤下来了。气得他请病假去马王堆疗养了,那阵子,先是被我朋友告知我大秘密,又听说我爸得了心脏病,我原本快乐的童年还是蒙上了一层阴影的[s:ac:汗]。
再后来,就能渐渐感受到了事情在起变化:妈妈有时会在电话里说“这个月又是60%工资”,跑厂长门口闹事的莽汉越来越多,新任总会计师,一个低年级小朋友的爸爸,突然就去世了,听八卦说是“压力太大惊骇死的”,两个女同学之间一次大吵架吵着吵着就变成哭诉“我爸爸才没有贪你们的工资”。。。
我小学最后一个暑假过完后,我爸爸跟我说,要离开这里了,他说他当着厂长的面,现场写的辞职信,职称,干部身份,一切都不要了,只要走。18岁进厂,38岁潇洒离开,什么都不带走,20年白费了。就这样, 我被寄养在了深圳的亲戚家,爸妈去长沙找工作了。中途我去长沙看过他们一次,彼时他俩蜗居在一个出租屋里,没有空调,夏天给我扇了一晚的扇子,从品字楼,到出租屋,落差蛮大的。
大概99年,厂长就被抓了,我爸当时在新公司干得不错。有一天地级市的检察院就突然上门说请协助调查,还真拉人去调查了一天。
后面的事我也只是听说了,厂长被抓后,党羽也纷纷被清算了,厂里群龙无首,只好请公会的柳伯作主,柳伯是厂里知名的老好人,也是我爸的好朋友,接下了这个担子。但是,其实接下这个任务后柳伯没有一天不是压力山大,经常找当时事业还不错的我爸喝闷酒。他想好好做厂长,但是真回天乏术了。他能做到的最后的事,就是尽量保全更多人饭碗的情况下,把厂卖给了海螺水泥。
近几年,我先后又遇到了两位故人,一位是我小学语文老师,现在在海螺水泥做销售,提起当年的改制,他认为没什么问题,闲人太多了,砍了清爽。
另一位是厂长儿子,这个嬉皮笑脸的叔叔竟然直接在饭桌上未经介绍就认出了我,还说我五官和当年没啥变化。厂长儿子痞气还是挺重,听着他和领导戏言今晚去哪洗屁股,我默默删除了他的微信。[s:ac: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