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2000多年过去了,商鞅的影子还在中华大地上作祟

shaidey-avatar

shaidey

2020-07-28T03:17:08+00:00

[i]“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商君书·弱民》[/i]

《商君书》从君主独裁的角度,推行法治,注重农战,主张极刑厚赏,以富国强兵为急务,而以去智愚民为手段,自有其历史意义。但此书名为任法,实则明术,着眼点唯在于如何使臣而不致大权旁落,如何弱民而驱之从事耕战,而视知识为寇仇,以智慧为虮虱,似为提倡君主权威,其实教导君主与一切人为敌。因而此书在中世纪中国,既是阳儒阴法的专制者的枕中鸿秘,也是历代学者口诛笔伐的对象。

结果,万万没想到,一个学者,还能在21世纪,公开大方地把商鞅的思想进行传播。

“(老百姓)收入越高,富而娇,娇而作,不愿意干活了” “高收入的优势,是不存在的。”

的确,正如商鞅所说。我们看到,越是富的国家,老百姓的想法就越多,对政府的要求就越是高,政府会消耗大量精力去应对百姓的诉求,所以整体行政效率偏低,所以这些国家相对于呼风唤雨的那些专制的国家,在行政效率上是没有优势的。

但是这完全是从国家和统治者的角度去看问题的。

如果从平民的角度来看,高收入不就是我们追求的东西么?政府对你不管不顾,难道不是最可怕的事情么?


陈平教授的理论,绝非是视频断章取义。他的著作《代谢增长论》的第三章“中国未来选择的几个问题”一节有着这样一段话:

经济学观点认为,人的财富越多越快乐,实际上绝非如此。任何一种消费都有一定限制。肉吃多了得心血管病的概率会增加;美国人住的房子太大,不但负债太多,牺牲了教育投资的机会,而且增加了人的空虚和寂寞感。

让你们少吃肉,住小房子。又不生病,又可以一家人其乐融融,岂不美哉?


陈平教授忽略了一点:我们的国家不是秦国,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共和国。

马克思是一个坚定的自由主义者,马克思的最高理想,就是人能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i]“它要求人的个性、人格、创造性和独立性最大限度地“不受阻碍的发展”[/i]。而且,是“每一个人的发展”,所以,它不允许存在一种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而保障少数人特权的社会制度。

我们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也是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共同提高,同时还是人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的充分实现。 共产党人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就是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保障。

我们党的十八大也把“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作为重要的发展宗旨。

商鞅的存在有他的历史意义,但是现在的政治理念中,这种东西只能存在于历史垃圾堆。


关于“弱民”的“民”的解释:

“民”,甲骨文在眼睛下面加“十”,“十”是“又”的变形,表示抓握。造字本义:手持利器刺瞎战俘眼睛,使其无力逃跑,成为顺从的奴隶。金文“民”、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的淡化成,同时省去了甲骨文中的瞳孔,写成强调“民”是无瞳的瞎子。篆文误将金文的“目”写成,“目”形难辨。隶书进一步变形。当“民”的“奴隶”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亡”另造“氓”代替,而“民”字主要指代没有官职的庶民百姓,《说文解字》中说:“民,众氓也”,“众氓”通“众萌”,意思是“一片萌发的小草”,象征着民众。《谷梁传》中有:“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四民”是对当时平民职业的基本分工。现代汉语中,民的概念不断扩大,可被用来泛指人,现在我们常说的人民、民心等,都为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