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是比较西式视角切入的,和传统的中式历史观不一样。
[quote][pid=607231628,31708093,1]Reply[/pid] Post by [uid=23791966]无处话补天[/uid] (2022-04-30 20:50):
有些出入,但跟作者要做的分析和推论关系不大[/quote]感谢,那有出入的话需不需要佐以其它资料阅读呢
[quote][pid=607231632,31708093,1]Reply[/pid] Post by [uid=1282418]agezhu[/uid] (2022-04-30 20:50):
这算是比较西式视角切入的,和传统的中式历史观不一样。[/quote]视角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没关系,更多一直角度理解吗,就怕和真正的历史不一样
万历十五年甚至跟明史都关系不大,只是一种西方视角观察中国历史的文章,你说他是清代宋代也不影响观察角度
还不如从明朝那些事切入[s:a2:鬼脸][s:a2:鬼脸]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大历史观的一个体现,跟明史关系不大,只是他对明代税收和财政体系研究比较深,写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万历十五年是从黄仁宇的授课稿,教案修订而来的.
实际上是侧重于单一技术条件和背景切片下的历史研究方法论.
和史实走向本身关系并不大.
他就是拿这套方法论以嘉隆万为背景板出了个例题.
你把他的几本书都翻一遍就会知道,
黄这一套方法论是一以贯之的.
现在这种类似的用定量数据去切入分析历史的太多了..
并不是史实普及读物,它里面真没有什么掌故.
不过确实是历史研究普及读物.
历史研究和历史,是两个东西..
我看百度百科里有几个书评,里面就最后那位老教授是研究历史的[s:ac:哭笑]
再编辑一下,我搜了搜,最后的那位老教授主要就是研究明史
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傅璇琮:这本书的撰写,确实拓新了我们看待历史、观察社会的眼光。
中国当代学者王小波:我说《万历十五年》是本好书,但又这样鸡蛋里挑骨头似的找它的毛病。这是因为此书不会因我的歪批而贬值,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的前辈——古时候的读书人,或者叫作儒生们——是怎样做人做事的。古往今来的读书人,从经典里学到了一些粗浅的原则,觉得自己懂了春秋大义,站出来管理国家,妄断天下的是非曲直,结果把一切都管得一团槽。大明帝国是他们交的学费,大清帝国同样是他们交的学费。老百姓说:罐子里养王八,养也养不大。儒学的罐子里长不出现代国家来。万历十五年是今日之鉴,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之鉴,我希望他们读过此书之后,收拾起胸中的狂妄之气,在书斋里发现粗浅原则的热情会有所降低,把这些原则套在国家头上的热情也会降低。少一些造罐子的人,大家的日子就会好过了。
中国当代作家王朔: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历史书、对历史的看法。……《万历十五年》像一扇窗,打开了我的视野。
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万历十五年》尽管是一部严谨的学术作品,但却具有卡夫卡小说《长城》那样的超现实主义的梦幻色彩。本书相当于一纸诉状。简而言之,帝国的官僚们一意保持传统与稳定,从而丧失了主动性,甚至不惜行事不公。黄先生告诉我们,明朝的特征在于“依靠意识形态作为统治手段,意识形态充斥在帝国的各个方面,无论从强度还是广度来说,都是空前未有”。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梧桐: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文版1982年在中华书局出版后,赞誉之声不绝于耳,我买来一读,却觉得虽然视角比较独特,写法比较新颖,但史料的处理极不严谨,得出的结论也难令人苟同。我查过《万历十五年》的脚注,并非完整引用,多是掐头去尾,是在搞“六经注我”——对我有用的材料才用,没用的直接去掉。还有一些脚注根本找不到原文。此书虽然在总设计上属于“大历史”的范畴,但主要的研究方法却是“以论带史”的老套路,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总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由于作者错误的明史观,加之违反史学研究的规范,对史料采用各取所需甚至歪曲、篡改的手段,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叙述并非全部真实、可靠,得出的结论也失之于偏颇、片面,作为学术著作尚不够格,作为大众读物传播的是错误的明史知识,实在不值得肯定和热捧。
[quote][pid=607233902,31708093,1]Reply[/pid] Post by [uid=63858819]掀纱窥君颜[/uid] (2022-04-30 21:03):
感谢,那有出入的话需不需要佐以其它资料阅读呢[/quote]暴论地评价《万历十五年》的话,它想论证古代中国是怎样的一个根深蒂固的由儒家文化和官僚政治支配的停滞的农业社会
[quote][pid=607234172,31708093,1]Reply[/pid] Post by [uid=63858819]掀纱窥君颜[/uid] (2022-04-30 21:04):
视角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没关系,更多一直角度理解吗,就怕和真正的历史不一样[/quote]没有任何书籍可以100%还原真实的历史。
想正儿八经了解明代历史,还是建议从《明史》、《明实录》开始读起,请忽略《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儿》等历史读物
小说就是小说,永远不要从小说里学历史,三国演义再好也不能用来研究历史,当然作为业余爱好者,看看了解一下也无妨。
我觉得对明清史零入门的最好书籍,是倚天屠龙记和梁羽生全系列……
我小学二年级看原版西游记,以及世界五千年和上下五千年这些书,三年级开始看武侠小说,六年级开始看毛宗岗评的三国演义,由此慢慢对历史感了兴趣 ,直到高中才看了史记,大学开始看资治通鉴。
中国的史书基本上都是列传,只有对这些人物事迹感兴趣,顺藤摸瓜一个个地去看,再以点带面知道整个时期一段事情的来龙去脉,才容易培养对历史的爱好。
现在咨询发达了,b站不少up主讲史,都挺好的,省了很多弯路。
当然游戏也行,光荣和p社的游戏其实让很多人产生了历史的爱好,创造了很多梗,没有这些游戏,哪里会有精罗,神罗这些梗。
[quote][pid=607251238,31708093,1]Reply[/pid] Post by [uid=1324875]虚空之魂[/uid] (2022-04-30 22:42):
想正儿八经了解明代历史,还是建议从《明史》、《明实录》开始读起,请忽略《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儿》等历史读物[/quote]事实是史书令人望而生畏,让历史爱好者,或者对历史有兴趣的潜在爱好者起手读二十四史真的不人道,可能直接就把人吓跑了。
大多数人不是为了做学问,明朝那些事儿的写作意图也不是尽可能还原历史,而是让类似楼主的人愿意去了解历史,作为“明史启蒙读物”,明事不完美但是可以了
我在读的是《张居正大传》
讲真如果入门的话,看个初中历史课本足够了,深入一点的看个《明朝那些事儿》,再深就得看《明史》了
万历15年,是另类视角的研究历史的方法论,
这本书重要的不是历史,而是怎么去看历史。
是的,还有顾城先生的《明末农民战争》,两本一起看效果更佳
不适合,《十五年》是一种颠覆性的书,如果正史观点没看,先看这个,会有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