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xton
2021-12-09T07:56:49+00:00
首先,大家在这里吵的热火朝天的眼睛问题,电影里面是确实存在的。
不过男女主(老实说这个片子里面压根没有女主,勉强可以谈的上女主的角色只在开头和片尾出现了几分钟)的眼睛到是没有让我产生什么不适感,真正让我产生不适感的角色是名为阿猫(也可能是阿狗,傻傻分不清楚)的这个角色,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这个角色的眼睛完全消失了,只留下一条细细的缝,这让我观影全程都非常不舒服。
然后我再说说整部电影的感受:尴尬和乏味。
第一点:人物
片中的主要角色是3个18岁左右,正在读书的留守少年。
阿娟、阿猫和阿狗,首先我们不讨论这三个名字是过于的随意了,我们来看看这三个主要角色的设计:
阿娟:性格懦弱备受歧视。
阿猫:长相丑陋备受歧视。
阿狗:肥胖贪吃备受歧视。
尽管在片中,他们似乎在读书,但是却并没有出现任何学习或者上学的场景,那么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他们学习成绩可能也非常的不理想。
简单说来,这三位的角色定位是:存在致命的性格缺陷的、学习成绩差、终日游手好闲的18岁留守少,不,应该是留守青年了。
然后三名角色想要舞狮的核心原因呢?
阿娟:想要去广州见爸妈。
阿猫:觉得舞狮有漂亮妹子。
阿狗:舞狮包饭。
乍一看好像这些角色没什么问题,似乎有点早期周星驰电影中角色设计的感觉,但是我不知道导演和编剧是基于什么想法,又赋予了角色大量日式热血少年漫的性格特点。
于是,你可以看到:
一名18岁的留守青年,在樱花(木棉花)飞舞的树林中说着 “听着舞狮的鼓点,唤醒心里的雄狮” 之类的台词,然后激昂的音乐响起。
一名18岁的留守青年,在被人揍了一顿后,情绪激烈的要唤醒心中的雄狮,然后激昂的音乐响起。
一名20岁左右的女青年,对着送快递的男主说“你可是被木棉花砸中的男人啊”,然后激昂的音乐响起。
…
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想法,这种将日式中二热血漫和18岁中国农村留守青年结合起来的做法简直让我如坐针毡。
作为一名曾经的留守少年,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一名18岁的留守少年,他们面临的是生存的压力,是灰暗的未来,他们大多不成熟,但是更加不幼稚。
他们和日式热血少年漫中的角色有着巨大的鸿沟。
更加可怕的是,如同阿猫阿狗的名字一样,阿猫阿狗在片中存在的意义就是阿猫阿狗。
而唯一的主角:阿娟,在片中也没有完成自己的角色成长,甚至到了最后,他获得了舞狮大赛的胜利后,也没有获得任何的人生转折,活在城市的边缘。
第二部分:剧情。
从开始的旁白开始,你就能感觉到这部电影极力在模仿早起香港电影的叙事,在片中更是大量的借鉴了周星驰的喜剧电影。
于是,如果你很不幸的看过周星驰的电影,那么整部电影的所有剧情你都会似曾相识,记住,是所有剧情。
你对所有的喜剧桥段都见怪不怪,你对所有的剧情转折都了如指掌,你对配角的存在意义甚至可能比导演知道还要更加透彻。
没错,就是这样,整部电影的剧情只能用3个字来形容:
周星驰
当然,为了契合角色设计,编剧也加入了父亲在工地受伤变成植物人,主角来到城市干苦力的桥段,但是整体的叙事模式仍然是非常非常非常的早期周星驰。
第三部分:场景和动作设计
场景是会给出好评的一个部分,这部动漫吸引我去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这部电影少见的聚焦到了真实存在的农村和城市。
于是整部电影我最欣赏的是制作方花了很大的心思的去还原了2004年左右的贫困乡村和广州市。
在某些场景,我甚至怀疑制作组使用了现场摄影来代替了作画。
而在动作设计方面,我很难给出一个好评。
因为电影前后的动作风格出现了很严重的割裂感,在电影的开头,女主在舞狮时明显是黄飞鸿的画风,吊着威压在竹竿上上下翻飞,不受地球重力控制,是牛顿看了落泪的中国功夫。
到了电影后期又变成了半写实风格的舞狮表演,水中的高杆就能让舞狮人学会敬畏。
突出一个割裂和奇怪。
最后,我给出一个整体的观影感受吧。
在一个故事背景和场景尽量写实的环境中去写一个日式热血漫+留守少年人设,然后又大量借鉴周星驰电影剧情的,一会想要黄飞鸿一会想要民俗文化的所谓国风动漫电影。
日式热血漫+写实背景+留守少年+黄飞鸿+周星驰+民俗文化+国风+动漫=?
反正我觉得不行。
评分 5/10
不过男女主(老实说这个片子里面压根没有女主,勉强可以谈的上女主的角色只在开头和片尾出现了几分钟)的眼睛到是没有让我产生什么不适感,真正让我产生不适感的角色是名为阿猫(也可能是阿狗,傻傻分不清楚)的这个角色,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这个角色的眼睛完全消失了,只留下一条细细的缝,这让我观影全程都非常不舒服。
然后我再说说整部电影的感受:尴尬和乏味。
第一点:人物
片中的主要角色是3个18岁左右,正在读书的留守少年。
阿娟、阿猫和阿狗,首先我们不讨论这三个名字是过于的随意了,我们来看看这三个主要角色的设计:
阿娟:性格懦弱备受歧视。
阿猫:长相丑陋备受歧视。
阿狗:肥胖贪吃备受歧视。
尽管在片中,他们似乎在读书,但是却并没有出现任何学习或者上学的场景,那么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他们学习成绩可能也非常的不理想。
简单说来,这三位的角色定位是:存在致命的性格缺陷的、学习成绩差、终日游手好闲的18岁留守少,不,应该是留守青年了。
然后三名角色想要舞狮的核心原因呢?
阿娟:想要去广州见爸妈。
阿猫:觉得舞狮有漂亮妹子。
阿狗:舞狮包饭。
乍一看好像这些角色没什么问题,似乎有点早期周星驰电影中角色设计的感觉,但是我不知道导演和编剧是基于什么想法,又赋予了角色大量日式热血少年漫的性格特点。
于是,你可以看到:
一名18岁的留守青年,在樱花(木棉花)飞舞的树林中说着 “听着舞狮的鼓点,唤醒心里的雄狮” 之类的台词,然后激昂的音乐响起。
一名18岁的留守青年,在被人揍了一顿后,情绪激烈的要唤醒心中的雄狮,然后激昂的音乐响起。
一名20岁左右的女青年,对着送快递的男主说“你可是被木棉花砸中的男人啊”,然后激昂的音乐响起。
…
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想法,这种将日式中二热血漫和18岁中国农村留守青年结合起来的做法简直让我如坐针毡。
作为一名曾经的留守少年,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一名18岁的留守少年,他们面临的是生存的压力,是灰暗的未来,他们大多不成熟,但是更加不幼稚。
他们和日式热血少年漫中的角色有着巨大的鸿沟。
更加可怕的是,如同阿猫阿狗的名字一样,阿猫阿狗在片中存在的意义就是阿猫阿狗。
而唯一的主角:阿娟,在片中也没有完成自己的角色成长,甚至到了最后,他获得了舞狮大赛的胜利后,也没有获得任何的人生转折,活在城市的边缘。
第二部分:剧情。
从开始的旁白开始,你就能感觉到这部电影极力在模仿早起香港电影的叙事,在片中更是大量的借鉴了周星驰的喜剧电影。
于是,如果你很不幸的看过周星驰的电影,那么整部电影的所有剧情你都会似曾相识,记住,是所有剧情。
你对所有的喜剧桥段都见怪不怪,你对所有的剧情转折都了如指掌,你对配角的存在意义甚至可能比导演知道还要更加透彻。
没错,就是这样,整部电影的剧情只能用3个字来形容:
周星驰
当然,为了契合角色设计,编剧也加入了父亲在工地受伤变成植物人,主角来到城市干苦力的桥段,但是整体的叙事模式仍然是非常非常非常的早期周星驰。
第三部分:场景和动作设计
场景是会给出好评的一个部分,这部动漫吸引我去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这部电影少见的聚焦到了真实存在的农村和城市。
于是整部电影我最欣赏的是制作方花了很大的心思的去还原了2004年左右的贫困乡村和广州市。
在某些场景,我甚至怀疑制作组使用了现场摄影来代替了作画。
而在动作设计方面,我很难给出一个好评。
因为电影前后的动作风格出现了很严重的割裂感,在电影的开头,女主在舞狮时明显是黄飞鸿的画风,吊着威压在竹竿上上下翻飞,不受地球重力控制,是牛顿看了落泪的中国功夫。
到了电影后期又变成了半写实风格的舞狮表演,水中的高杆就能让舞狮人学会敬畏。
突出一个割裂和奇怪。
最后,我给出一个整体的观影感受吧。
在一个故事背景和场景尽量写实的环境中去写一个日式热血漫+留守少年人设,然后又大量借鉴周星驰电影剧情的,一会想要黄飞鸿一会想要民俗文化的所谓国风动漫电影。
日式热血漫+写实背景+留守少年+黄飞鸿+周星驰+民俗文化+国风+动漫=?
反正我觉得不行。
评分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