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N808
2021-05-24T03:20:56+00:00
近年来比特币暴涨又暴跌,很多人赚了又亏了。关于比特币是个什么东西,给大家科普下。LZ不是专业选手,自己有那么点爱好而已,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原创,转载请注明。附件为完整版PDF供各位下载。
本文不代表任何立场,也不是投资推荐,盈亏自负。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浅析
2020.8
一、什么是区块链
(一)区块链为何出现
当今社会是一个中心化的社会。任何行为,都需要一个中心来领导。这里说的中心,指在某个领域具有绝对权威的存在。中心化最为严重的领域是货币金融领域,银行扮演着这一中心化的角色,现金、借贷都需要不断向银行求证,银行掌握了对货币的话语权。随着西方新自由主义“去中心化”思潮,不断有人开始挑战权威。(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互联网暗网上尤为流行。目前大众所知的互联网,其实是在基础路由上根据不同的结构进行的分层。简而言之就像海水。人们看到的网站均属于表层网(Surface Web),是基于基网开发,通过人工手段,在域名上制作各种网页、软件,从而被大众使用的,其总量约占整个互联网中不到10%。表层网的所有站点都能被搜索引擎索引,并易于访问。表层网包含了约9.8亿个网站,数据规模约为19TB;深网(Deep Web),深网指那些在互联网上不能被标准搜索引擎索引到的内容,主要由无害的、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内容构成,例如学术信息、医疗记录、法律文本和政府资源,很多表层网的数据资料存储在深网部分,其表现形式大多为数据库,比如云计算需要存贮的大量资料,通常在这个区域。到达深网,需要获得特定的权限。深网的数据规模约为7500TB,而其包含的站点不计其数。这里的资料通常被很好的组织,有序的存储;暗网(Dark Web),暗网是“深网”中最深层的,100%匿名的网络,这里没有规则。人们相信暗网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具有犯罪性质。三层网络的占比大约为1:2:7)
中本聪就是暗网高手,对他的了解只限于名字,带有日本特色,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他是日裔美国人。中本聪于2008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描述了一种被他称为“比特币”的电子货币及其算法。2009年,他发布了首个比特币软件,并正式启动了比特币金融系统。2010年,他逐渐淡出并将项目移交给比特币社区的其他成员。中本聪据信持有约一百万个比特币。作为信奉自由主义的他,决心挑战银行这一中心的权威和地位。区块链,就是比特币的基层技术。
(二)区块链的设计理念(本质特点)
我们用举例说明法,假如各类社会行为,都用一个桌子来试说明之。一张桌子上有10个人,互相开展社会活动,必然存在一个人扮演中心角色。比如,在货币交易桌,必然出现一个人扮演银行角色,其余9个人互相交易,都需要在银行人那里进行登记、记账。所有的查询都需要向银行查询。在简单体系(即不假设对银行的监管)中,银行具有绝对的权力,甚至可以篡改每个人的存款数额。又如,在房屋交易桌,这个人就是房屋交易中心。在二手车交易桌,这个人就是车管所。
从资源层面看,中心化体系的优势:拥有一个天生的领导者,剩下交易的9个人不用费心去记录交易历史,只需要专心于交易本身。劣势:总是会浪费1个人。如果对他进行监管,那么会再浪费1个人,剩下的有效交易只能在8个人中间发生。如果是社会治理等必须拥有领导者的桌子,那么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只需要提供信任环境的桌子,那么是否有必要拥有一个中心呢?繁冗的机制建设、资源的浪费、难以监管和过大的权力是中心化体系最令人诟病的地方。
区块链的本质特点 ,一是去中心化。我们用同样的例子来说明:还是在货币交易桌上,每一次进行交易,所有10个人都拿出账本进行记录。所有人都随时可以查看所有账本。总体上,大家会采信桌上超过一半人的账本,即“少数服从多数”(“少数服从多数”并不完全指节点个数,也可以是计算能力、股权数或者其他的计算机可以比较的特征量。这个通常会在一开始就约定,并写入区块)。那么后面的交易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每次交易前,大家会查看所有账本,如果某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的记账和其他人不一样,那么大家会选择相信占比最多的记账。交易过程和结果,被所有人记录存档。这样避免出现一个中心角色,被称为“分布式记账”,也是区块链的核心理念所在。桌上的每个人都是记账者,也被称为“节点”。
接下来我们把这个例子放大,放到全球范围。每一个互联网接入的电脑,都可以成为一个(记账者)节点。全球大概有100亿台电脑,这样体量形成的记账几乎不可能篡改(除非有人控制超过50亿台电脑同时进行数据修改,并且修改这一过程本身也会被记录下来),因此这是区块链具有其第二个特点:大量节点带来数据的难以修改性,确保数据的真实,就是可信。
特别说明一点,由于本文举例大多使用桌上交易的例子,因此下文大多提及交易或有歧义。区块链中的交易,并不只是包括商业交易,区块链完成一次交易(记账),如果在商业中可以理解为交易;如果在其他领域,更多的是指数据的更新迭代、录入等,体现的是“交互”概念。
(三)区块链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
基本原理:通俗说来,区块链=区块+链,(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计算原理(pow概念,非计算机或密码学专业可跳过本段):密码学Hash()函数的单向性: Hash(x) =y , 通过一定条件y可以得到x 。哈希链: 假如现在有顺序产生的数据块 A, B , C 。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计算一个hash 。 注意 “||” 表示拼接
h0= Hash(A)
h1 = Hash(B || h0)
h2 = Hash(C || h1)
h2是我们计算的hash头部,现在来看, 为什么我们管这个东西叫Hash链, 因为h2 的值依赖于之前一系列数据的内容和计算顺序。 假如说现在你知道了h2 , 别人拿着A,B, C, 他不管是修改A,B, C的任一点内容还是A,B, C的出现顺序,你都无法再次计算出正确的h2。数字货币中,整个体系添加一个随机数(Nonce)
假如现在有顺序产生的数据块 A, B , C 。 我们来这样计算hash头。 注意 “||” 表示拼接
h0= Hash(A|| Nonce0)
h1 = Hash(B || h0 || Nonce1)
h2 = Hash(C || h1 || Nonce2)
这里我们还添加一个额外的要求, 就是 h0, h1, h2 必须都得是以指定数目的0 bit开头的,例如要求每个哈希值都必须以5个0开头,则h0,h1,h2都应该是这样的形式(00000*****************)
添加了这个要求以后, h0, h1, h2就都不是那么容易计算的了, 因为你不能根据输出的形式来反推输入是什么, 而A, B, C又是给定的, 那只能不断更改Nonce来穷举计算, 然后找到一个可以满足要求的Nonce值 ,使得h0, h1, h2符合要求。节点计算当前最新的哈希链的头部,当成功计算出了一个符合要求的Hash后, 就告诉所有人,自己找到了, 让别人再去计算下一个哈希头部。
用通俗的话来说:
一个区块,就是用密码学设置一个问题A。每个问题A都有唯一的答案:答案A。当获得了答案A以后,整个区块会被打包(即让所有人进行记账,不可修改),同时答案A会引出下一个区块的问题:问题B,问题B又引出下一个区块的答案:答案B。以此类推。所有的区块形成链条。
(每个问题有且仅有一个答案,并且只有该区块拥有者知道他们的对应关系,对于数字货币,该处要进行计算。对于单纯的区块链应用,计算可以变为指定。即,区块链技术,是通过系统指定问题和答案,例如:系统指定二手车每次进行交易,生成一个区块,保存相关资料,并生成下一个区块)
此外,每一次打包的时候,这个区块会把本区块及以前的所有记录以及相关资料,合约等一并打包。即,所有人手里的账本都会记录下来这个区块及以前的所有资料。查看一个区块,就可以查看该区块以及以前的所有资料。
P.S.单独介绍一下“合约”。合约是基于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以保险为例,假如我们在区块中设置“若得了某病症,则履行赔付XX元”,如果医院认定了病症并且上传到区块链里,系统会很容易的在一些标准化的保险产品中,去进行自动化的理赔,提高理赔效率。合约功能是区块链开发中的多种技术之一。
这里看出区块链技术的一大缺点:资料冗余,越到后面的区块,存贮的资料越多,而区块需要打包的东西太多,节点记账的速度会受到网速影响,打包的速度会下降。这也是当前区块链领域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还是用桌子比方,每次交易都会把之前所有的交易记账,有的人网速慢,记录慢。而整个桌子需要等所有人都记账完毕才开始下一次交易,因此交易速度随着记账人的增加,会下降)
我们把这个链条放在互联网上,向所有人(或者大多数人)开放,那么就被称为“公共链”。如果放在单个网络上,向特定的节点开放,那么就被称为“私有链”。几个私有链可以进行组合,那么就被称为“联盟链”。
由于公链上的节点远远多于私链,公链上篡改数据需要控制大量的节点,几乎不可能,即使是开发者也很难影响公链。而私链由于能设置节点的数量,理论上更有可能被开发者影响(由于节点不多,毕竟获得全链上51%的节点没有那么难,但修改过程会被全记录。合理的修改是被允许的)因此公链的可信度普遍高于私链。另一方面,由于资料量和记账者并不多,私链的交易(记账)速度普遍快于公链。
当我们把不同的数据,打包到区块中,并链接到整个链条里(俗称为:上链),那么这些数据就会被固化且难以修改。比如,将车辆的保养信息、事故信息、修理信息、交易信息上链之后,任何一个买家,都能查看这台车的完整资料,从而避免二手车交易中的欺诈行为。这看起来很美好?
但问题在于,区块链的应用需要一体化的推进。在每一个环节,即车辆保养、发生事故等环节,都进行一次上链,才能保证被查询时,买家可以看到所有的情况。但假如车子某一次出了事故但没有上链,那么整个体系都会失去可信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就看出区块链推广的一大难点:每一个系统都需要调动非常多的社会资源,一体化推进。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推广方式,则非常难以实现。
(四)区块链运用方向
了解了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简单探讨一下区块链运用的方向。公链向任何人开放,私链向满足特定条件的个人开放,联盟链向授权的组织或机构开放。从去中心化程度看:公有链是高度去中心化,联盟链是部分去中心化,私有链的去中心化程度最低。一般来说,去中心化程度越高,可信度和安全性越高,交易速度越慢。
因此,根据应用对中心化的需求程度、对交易速度的需求程度、对保密的需求程度,可以将区块链的运用分为3个方向(括号内均指相对情况):
1、公链(最去中心化,交易速度最慢,最可信)
主要表现为不需要主导方(如政府或单位),极端追求其可信度,对交易速度要求不高,而且仅凭信用就能够完善运行、自身管理的领域。比如,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黄金类数字货币(下文会详细介绍);二手物品交易,个人对个人,纯市场化运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版权保护,只需要记录和查看,维持绝对公正。
2、私链(最中心化,交易速度最快,最不可信)
主要表现为需要主导方(如企业老板),追求快速交易(记账),在某一领域内运行,可信度在内部可以被认可。比如,单个企业内部运行管理,用于记录员工考勤、工资薪酬、岗位变动、奖惩信息等,或者工厂内部生产数据记录。
3、联盟链(中心化程度、交易速度、可信度居中)
联盟链是多条私链组成的联盟,主要表现为需要主导方(如产业联盟),需要在产业行业内部进行交易,规则被大家所公认。联盟链的节点一般采用授权机制,每个组织被授权管理一个或几个节点。比如,银行组成的交易体系,审计所、会师所体系,微众银行等。
私有链或联盟链更适合对隐私保护、交易速度和内部监管等具有很高要求的应用。
总结一下,区块链的优点:
1、可信度非常高。即使是可信度最低的“私链”,其数据的可信程度都远远超过当前社会运用的数据库存储模式。
2、能根据适应场景不同,强化或弱化“中心”的存在感。能制定规则、合约并且自动生效,避免人工干预。
3、能记录数据并很难篡改。即使修改也会被记录。(数据库是中心化的,可以被修改,修改记录也可以被覆盖)
区块链的缺点:
1、数据冗余,资料存贮需求很大
2、多人记账,造成计算机资源的浪费
3、应用范围广泛,但难以推广
说区块链能提升工作效率,并不是指区块链的运行速度、交易速度快,而是指拥有了绝对信任之后,能跳过交易中的“信任证明”阶段,直接进入交易环节,从整体上加快了交易的效率。
二、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简称为DIGICCY,是英文“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的缩写,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广义上看来,数字货币囊括很广,包括一切以数字形式存在、以数据形式存储、以数码形式交互的交换物,比如微信支付宝平台余额、QQ币、游戏金币等等。
狭义的数字货币,仅指能附加货币属性,能被现实社会公认拥有价值,或与现实货币按价格兑换的,具有加密属性的货币(区块记账中包含大量信息,比如时间、场合、方式、合约、附加属性。唯独不包含持有人信息,也不能通过任何方式查询)。数字货币目前有2大种类:
1、去中心化数字货币(主要指在公链上运行)
随着区块链技术产生,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不断出现,其内在逻辑、衍生方式都离不开区块链拥有的两大特点:去中心化和可信。最早出现的即所有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母币”—比特币(Bitcoin,简称BTC)。随后,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迭代,出现了诸多其他数字货币。目前,全球去中心化数字货币一共有 5740 种,交易市场23280 个,总市值 1.89 万亿元RMB。(BTC从最初诞生,到现在约25万元RMB一枚)
去中心化数字货币中,又分为2类。通俗点讲,分为“黄金类”和“权益类”
(1)“黄金类”数字货币,以比特币BTC为代表
我们回到本文开始,区块链是个“解题”过程的图:
在这个技术基础上,开发者制定三个规则。
第一规则,“桌上所有人同时开始解题,最先解出来题的人,获得货币”。解题完成后,全网开始下一个区块解题,并不断循环。比特币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解题的过程被称为“挖矿”。
第二规则,“解题的方法是穷举,根据算力分配”。区块采用哈希加密,所有解题者进行穷举,每道题以全网的计算速度(称为算力)总和进行计算,确保全网计算一个题的时间恒定。例如,比特币是每10分钟一个区块,即所有挖矿者一起挖矿,总共需要耗费10分钟,可以获得一个比特币。如果你拥有的算力占全网的1%,那么10除以1%=1000分钟,即你挖矿1000分钟可以必定获得一个比特币。因此,算力越快的挖矿者,获得比特币就越快。
第三规则, “解开每一道题,获得的货币奖励,按比例降低”。这就意味着,随着区块链的增加,能获得的奖励越来越少。2009年1月3日18点15分05秒,中本聪挖出了比特币网络的第一个区块,也就是编号为0的创世区块。
从创世区块到第20999个区块为阶段1,在这个阶段里解题者解开一个问题,可以得到50个比特币的奖励。从第21000个区块(该区块产生于2012年)开始,称为阶段2,每生成一个新区块只增加25个比特币。这样继续下去,每生成21000个区块,比特币就进入下一个阶段,每个新区块带来的新比特币数量减半。直到第33次减半时,每个块产生的新比特币从0.0021个直接减为0个。这样算一下,总共产生的比特币就是20999999.97690000个,2100万个。
为什么要刻意将总量设置为2100万个?因为全球黄金储量大约在21万吨,便于与黄金进行挂钩。中本聪想通过这种方式,赋予比特币一定的黄金属性:总量恒定。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黄金为何能成为世界货币:
1、在地壳中含量低,稀有,不会产生通货膨胀。
2、在自然界中往往以单质形式存在,在远古时期不需要化学冶金,即可通过淘金这种物理方法得到
3、被世界各地广泛认可其属性,即“共识赋予其价值和货币属性”,拥有“可信”属性。
反观比特币:
1、总量恒定,任何人不能增加、消灭比特币
2、任何人能够在网上通过挖矿获得,仅仅需要增加算力,获得方式非常简单
3、拥有“可信属性”。并且在网络上被广泛认可,在暗网中更是因为其加密和匿名,成为暗网唯一的交换货币。
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态度统计如下:绿色:合法| 橙色:中立| 粉色:限制| 红色:不合法| 灰色:未表态
99个国家(占全球40%)对比特币是持正面态度(合法或中立)
7个国家(占全球3%)对比特币是限制的态度是限制,包括中国
10个国家(占全球4%)对比特币是限制的态度是非法
130个国家(占全球53%)未对比特币表态
可以看到除了未表态的国家以外绝大多数国家对于比特币的态度也都是比较包容的,大国中只有俄罗斯是严格禁止,而我们国内是限制比特币的流通。所以称之为不承认也算没有毛病。目前比特币价格为80100元/一枚。
(题外话,简单谈谈挖矿与电力:由于设计逻辑差异,计算机所有零部件中,运算速度最快的是显卡,而不是CPU,因此很多矿工将大量高端显卡组装起来,成批量进行挖矿来获得比特币,被称为“矿场”。矿场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高速的运算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矿场都位于中国境内,广泛分布在云南、贵州等地,那里天气凉爽适于散热,小型水电站较多,能比较容易获得电力。一座大型矿场的耗电量非常夸张,目前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预计约为48.37太瓦时,相当于全球耗电量的0.20%,超过新加坡全国的耗电量,且随着时间推移还在持续稳步增长)
(二)“权益类”数字货币,以ETH以太坊为代表
比特币由于开发过早,带宽设置非常低,在网络上交易(即记账速度)比较慢,平均每分钟只能成交7笔交易,且仅仅只能进行交易,不能附加其他开发属性,是纯粹的“货币”。因此很多开发者基于区块链的原理开发了类似的其他货币,其中最能与比特币分庭抗礼的就是以太坊(ETH)。
在货币特点上看, ETH并未设置第三规则, “解开每一道题,获得的货币奖励,按比例降低”。也就是说,ETH的总量并不恒定,会不断增加。那么这个币就失去了黄金的总量恒定属性,其存在的意义何在?其区别就在于拥有ETH去中心化应用开源开发平台社区。社区是一个高度自治的类公司体系,所有参与者可以在其中出售自己的技术,其主要的方向是提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发服务。技术的购买方不能通过现金,而是只能通过持有的ETH来获得被服务的权益。ETH在每笔交易中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作为社区的收益。打个比方,ETH社区就像一个没有管委会的杂货市场,拥有技术的人员可以出售自己的技术,需要技术(比如想开发一款区块链软件)的可以挖矿或购买一定数量的ETH,并享有市场提供技术支持的权益。获得权益按你持有的ETH占整个总量的比例来计算,比如你持有占总量10%的ETH,那么你可以使用整个ETH社区的10%资源。整个市场没有中心管理者,货币的增减(增,就是新增区块。减,一般通过冻结方式)会随着市场总人数调节,确保每个人拥有的权益占比不发生变化(如,社区共有100个ETH,有100个工程师提供服务。我拥有10个币,那么可以使唤10个工程师帮我做事。假如又有20个工程师加入了社区,那么货币总量会增发到120个,确保我的既有权益不发生变化)。目前ETH价格为2729元/一枚。
2、中心化数字货币
即使用区块链技术,保留部分“可信”属性,但剥离其“去中心化”属性的数字货币。
全球第一个主权国家发行的中心化数字货币: 2018年2月21日,委内瑞拉官方发行了加密货币“石油币”, 每个石油币都有委内瑞拉的1桶原油作为实物抵押。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宣布,石油币今后将作为该国的国际记账单位,一个石油币将等于3600主权玻利瓦尔(石油币为其国际记账单位,参考价1个等于60美元)。
全球第一个国家央行发行的中心化数字货币:国际清算银行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80%的央行正在研究数字货币,10%的央行即将发行本国央行数字货币。法国、瑞典、泰国已开始测试数字货币。我国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国家,名字叫DCEP。据了解,央行数字货币将与人民币锚定价格(1人民币=1数字货币) 。
技术原理:
仍然采用区块链的区块打包方式,但发行总量由央行根据现金货币量一定配比进行发行。(内部是否采用分布式记账尚不清楚,即不清楚是否可以在部分网络上公开查询)。也就是说,采取了区块打包方式发行数字货币,减少了一大堆央行与银行间对账、银行之间互相对账的工作量。也由于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在联盟链内部拥有极高的“可信度”(估计在金融机构网络上运行,并离线使用)
其特点包括:
法律属性:仍然属于法定货币,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它的形态是数字化的。我们对它的定义翻译过来就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 央行的数字货币属于法币,跟现金一样,央行的数字货币也具有无限法偿性,任何人不能拒绝接受DCEP。
赋予价值:DCEP的价值是央行赋予给他,就像赋予人民币纸币拥有价值一样。与比特币最大的区别在于,比特币是“网民自发认为其有价值,共识产生价值”。DCEP是“依托国家信用,央行认为其有价值”。
等价交换物:由于被赋予价值,其本身拥有了价值。这是和支付宝、微信不同之处。简单来说,就是“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想想纸钞就能理解了,用纸钞进行支付的时候,是不需要账户的,DCEP也是这样。这样可以大大节省银行在软件后台的业务量(据统计,2019年支付宝的交易笔数为2298亿笔,微信支付是5508亿笔)
交易强大:这也是与支付宝、微信不同之处。由于采用区块链记账,交易不需要反馈到后台核实,即使在没有网络的离线状态下,用电子钱包或者手机可以直接操作(具体操作未知,可能是蓝牙交互,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DCEP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在国际贸易中,这个特点非常有用,毕竟其他国家并不一定会安装支付宝微信,银行票据也需要验证核实,转账也需要周期,现金交易又极为不便,因此若交易双方都信任中国央行,DCEP的交易非常安全便捷。如果在网上交易,不管双方处于哪个国家,交易都可以几乎瞬间完成。(举个例子:目前在一些较不发达国家中,很多青壮年的劳动力会去较发达地区工作,然后再将赚取的微薄工资邮寄或电汇回国,而这个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邮寄一笔100美元的费用就要收取约30美元的手续费,而且还需要耗时约2-3天,这就是传统金融的巨大弊病,而这些较不发达的人口有约17亿人,这是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安全属性:任何公司都可能破产,2015年《存款保险制度》发行,允许银行破产。而只要区块链存在,数字货币就会一直存在。因此,数字货币在合法存续方面的安全性,不仅超过支付宝、微信,甚至超过在银行存放。
便携属性:现在的纸钞、硬币的发行,印制、回笼、贮藏各个环节成本都非常高,还要投入一些成本做防伪技术,流通体系的层级也比较多,携带又不方便,现在谁也不愿意带现金了,因此数字货币可以很好的提供便携属性。
隐私属性(由于查询权限尚不清楚如何开发,本属性还不明确):采取的区块打包信息,不会包含持有人信息,就像纸币一样,只要不存在银行里,因此没人知道是你在持有这张纸币。但由于反洗钱有关要求,这块权限如何放开,央行还在研究。但公众其实是有匿名支付的需求的,现在的支付工具,比如说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支付都是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的,每笔交易都在银行有记录,满足不了匿名的需求。
可能也有人会问,DCEP这么好,会对支付宝、微信的地位产生影响吗?回答是:并不会。
因为目前支付宝、微信也是使用人民币支付,其实也就是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支付。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后,只是换成了数字人民币,也就是用央行的存款货币,虽然支付工具变了,功能也增加了,但渠道和场景都没有变化。
为什么在电子支付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央行还要做这样一个数字货币呢?其实正是因为数字货币拥有很多优势,在国际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如何保护自己的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如何让更多国家使用人民币,需要我们未雨绸缪、主动出击。美元的国际结算霸主地位由来已久,中国作为新的挑战者,必须选择合适方法,另辟蹊径。
美国曾非常关注数字货币, facebook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2019年6月17日宣布成立libra,整整15天以后这个引发了全世界目光的明星项目却被美国国会紧急叫停了。 7月2日下午,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突然向扎克伯格等Facebook 高管致函,要求其立即停止数字货币/钱包项目 Libra的所有开发工作。而短短几天后, 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数字金融开放研究计划启动仪式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上表示,未来将全力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
一正一反,美国抛弃(或者说观望)数字货币,而中国却迎头而上。这是一个挑战者应有的姿态,值得赞许。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构建发展,在新的全球化进程中抢占先机尤为重要。数字货币出台,正当其时。
本文不代表任何立场,也不是投资推荐,盈亏自负。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浅析
2020.8
一、什么是区块链
(一)区块链为何出现
当今社会是一个中心化的社会。任何行为,都需要一个中心来领导。这里说的中心,指在某个领域具有绝对权威的存在。中心化最为严重的领域是货币金融领域,银行扮演着这一中心化的角色,现金、借贷都需要不断向银行求证,银行掌握了对货币的话语权。随着西方新自由主义“去中心化”思潮,不断有人开始挑战权威。(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互联网暗网上尤为流行。目前大众所知的互联网,其实是在基础路由上根据不同的结构进行的分层。简而言之就像海水。人们看到的网站均属于表层网(Surface Web),是基于基网开发,通过人工手段,在域名上制作各种网页、软件,从而被大众使用的,其总量约占整个互联网中不到10%。表层网的所有站点都能被搜索引擎索引,并易于访问。表层网包含了约9.8亿个网站,数据规模约为19TB;深网(Deep Web),深网指那些在互联网上不能被标准搜索引擎索引到的内容,主要由无害的、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内容构成,例如学术信息、医疗记录、法律文本和政府资源,很多表层网的数据资料存储在深网部分,其表现形式大多为数据库,比如云计算需要存贮的大量资料,通常在这个区域。到达深网,需要获得特定的权限。深网的数据规模约为7500TB,而其包含的站点不计其数。这里的资料通常被很好的组织,有序的存储;暗网(Dark Web),暗网是“深网”中最深层的,100%匿名的网络,这里没有规则。人们相信暗网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具有犯罪性质。三层网络的占比大约为1:2:7)
中本聪就是暗网高手,对他的了解只限于名字,带有日本特色,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他是日裔美国人。中本聪于2008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描述了一种被他称为“比特币”的电子货币及其算法。2009年,他发布了首个比特币软件,并正式启动了比特币金融系统。2010年,他逐渐淡出并将项目移交给比特币社区的其他成员。中本聪据信持有约一百万个比特币。作为信奉自由主义的他,决心挑战银行这一中心的权威和地位。区块链,就是比特币的基层技术。
(二)区块链的设计理念(本质特点)
我们用举例说明法,假如各类社会行为,都用一个桌子来试说明之。一张桌子上有10个人,互相开展社会活动,必然存在一个人扮演中心角色。比如,在货币交易桌,必然出现一个人扮演银行角色,其余9个人互相交易,都需要在银行人那里进行登记、记账。所有的查询都需要向银行查询。在简单体系(即不假设对银行的监管)中,银行具有绝对的权力,甚至可以篡改每个人的存款数额。又如,在房屋交易桌,这个人就是房屋交易中心。在二手车交易桌,这个人就是车管所。
从资源层面看,中心化体系的优势:拥有一个天生的领导者,剩下交易的9个人不用费心去记录交易历史,只需要专心于交易本身。劣势:总是会浪费1个人。如果对他进行监管,那么会再浪费1个人,剩下的有效交易只能在8个人中间发生。如果是社会治理等必须拥有领导者的桌子,那么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只需要提供信任环境的桌子,那么是否有必要拥有一个中心呢?繁冗的机制建设、资源的浪费、难以监管和过大的权力是中心化体系最令人诟病的地方。
区块链的本质特点 ,一是去中心化。我们用同样的例子来说明:还是在货币交易桌上,每一次进行交易,所有10个人都拿出账本进行记录。所有人都随时可以查看所有账本。总体上,大家会采信桌上超过一半人的账本,即“少数服从多数”(“少数服从多数”并不完全指节点个数,也可以是计算能力、股权数或者其他的计算机可以比较的特征量。这个通常会在一开始就约定,并写入区块)。那么后面的交易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每次交易前,大家会查看所有账本,如果某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的记账和其他人不一样,那么大家会选择相信占比最多的记账。交易过程和结果,被所有人记录存档。这样避免出现一个中心角色,被称为“分布式记账”,也是区块链的核心理念所在。桌上的每个人都是记账者,也被称为“节点”。
接下来我们把这个例子放大,放到全球范围。每一个互联网接入的电脑,都可以成为一个(记账者)节点。全球大概有100亿台电脑,这样体量形成的记账几乎不可能篡改(除非有人控制超过50亿台电脑同时进行数据修改,并且修改这一过程本身也会被记录下来),因此这是区块链具有其第二个特点:大量节点带来数据的难以修改性,确保数据的真实,就是可信。
特别说明一点,由于本文举例大多使用桌上交易的例子,因此下文大多提及交易或有歧义。区块链中的交易,并不只是包括商业交易,区块链完成一次交易(记账),如果在商业中可以理解为交易;如果在其他领域,更多的是指数据的更新迭代、录入等,体现的是“交互”概念。
(三)区块链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
基本原理:通俗说来,区块链=区块+链,(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计算原理(pow概念,非计算机或密码学专业可跳过本段):密码学Hash()函数的单向性: Hash(x) =y , 通过一定条件y可以得到x 。哈希链: 假如现在有顺序产生的数据块 A, B , C 。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计算一个hash 。 注意 “||” 表示拼接
h0= Hash(A)
h1 = Hash(B || h0)
h2 = Hash(C || h1)
h2是我们计算的hash头部,现在来看, 为什么我们管这个东西叫Hash链, 因为h2 的值依赖于之前一系列数据的内容和计算顺序。 假如说现在你知道了h2 , 别人拿着A,B, C, 他不管是修改A,B, C的任一点内容还是A,B, C的出现顺序,你都无法再次计算出正确的h2。数字货币中,整个体系添加一个随机数(Nonce)
假如现在有顺序产生的数据块 A, B , C 。 我们来这样计算hash头。 注意 “||” 表示拼接
h0= Hash(A|| Nonce0)
h1 = Hash(B || h0 || Nonce1)
h2 = Hash(C || h1 || Nonce2)
这里我们还添加一个额外的要求, 就是 h0, h1, h2 必须都得是以指定数目的0 bit开头的,例如要求每个哈希值都必须以5个0开头,则h0,h1,h2都应该是这样的形式(00000*****************)
添加了这个要求以后, h0, h1, h2就都不是那么容易计算的了, 因为你不能根据输出的形式来反推输入是什么, 而A, B, C又是给定的, 那只能不断更改Nonce来穷举计算, 然后找到一个可以满足要求的Nonce值 ,使得h0, h1, h2符合要求。节点计算当前最新的哈希链的头部,当成功计算出了一个符合要求的Hash后, 就告诉所有人,自己找到了, 让别人再去计算下一个哈希头部。
用通俗的话来说:
一个区块,就是用密码学设置一个问题A。每个问题A都有唯一的答案:答案A。当获得了答案A以后,整个区块会被打包(即让所有人进行记账,不可修改),同时答案A会引出下一个区块的问题:问题B,问题B又引出下一个区块的答案:答案B。以此类推。所有的区块形成链条。
(每个问题有且仅有一个答案,并且只有该区块拥有者知道他们的对应关系,对于数字货币,该处要进行计算。对于单纯的区块链应用,计算可以变为指定。即,区块链技术,是通过系统指定问题和答案,例如:系统指定二手车每次进行交易,生成一个区块,保存相关资料,并生成下一个区块)
此外,每一次打包的时候,这个区块会把本区块及以前的所有记录以及相关资料,合约等一并打包。即,所有人手里的账本都会记录下来这个区块及以前的所有资料。查看一个区块,就可以查看该区块以及以前的所有资料。
P.S.单独介绍一下“合约”。合约是基于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以保险为例,假如我们在区块中设置“若得了某病症,则履行赔付XX元”,如果医院认定了病症并且上传到区块链里,系统会很容易的在一些标准化的保险产品中,去进行自动化的理赔,提高理赔效率。合约功能是区块链开发中的多种技术之一。
这里看出区块链技术的一大缺点:资料冗余,越到后面的区块,存贮的资料越多,而区块需要打包的东西太多,节点记账的速度会受到网速影响,打包的速度会下降。这也是当前区块链领域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还是用桌子比方,每次交易都会把之前所有的交易记账,有的人网速慢,记录慢。而整个桌子需要等所有人都记账完毕才开始下一次交易,因此交易速度随着记账人的增加,会下降)
我们把这个链条放在互联网上,向所有人(或者大多数人)开放,那么就被称为“公共链”。如果放在单个网络上,向特定的节点开放,那么就被称为“私有链”。几个私有链可以进行组合,那么就被称为“联盟链”。
由于公链上的节点远远多于私链,公链上篡改数据需要控制大量的节点,几乎不可能,即使是开发者也很难影响公链。而私链由于能设置节点的数量,理论上更有可能被开发者影响(由于节点不多,毕竟获得全链上51%的节点没有那么难,但修改过程会被全记录。合理的修改是被允许的)因此公链的可信度普遍高于私链。另一方面,由于资料量和记账者并不多,私链的交易(记账)速度普遍快于公链。
当我们把不同的数据,打包到区块中,并链接到整个链条里(俗称为:上链),那么这些数据就会被固化且难以修改。比如,将车辆的保养信息、事故信息、修理信息、交易信息上链之后,任何一个买家,都能查看这台车的完整资料,从而避免二手车交易中的欺诈行为。这看起来很美好?
但问题在于,区块链的应用需要一体化的推进。在每一个环节,即车辆保养、发生事故等环节,都进行一次上链,才能保证被查询时,买家可以看到所有的情况。但假如车子某一次出了事故但没有上链,那么整个体系都会失去可信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就看出区块链推广的一大难点:每一个系统都需要调动非常多的社会资源,一体化推进。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推广方式,则非常难以实现。
(四)区块链运用方向
了解了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简单探讨一下区块链运用的方向。公链向任何人开放,私链向满足特定条件的个人开放,联盟链向授权的组织或机构开放。从去中心化程度看:公有链是高度去中心化,联盟链是部分去中心化,私有链的去中心化程度最低。一般来说,去中心化程度越高,可信度和安全性越高,交易速度越慢。
因此,根据应用对中心化的需求程度、对交易速度的需求程度、对保密的需求程度,可以将区块链的运用分为3个方向(括号内均指相对情况):
1、公链(最去中心化,交易速度最慢,最可信)
主要表现为不需要主导方(如政府或单位),极端追求其可信度,对交易速度要求不高,而且仅凭信用就能够完善运行、自身管理的领域。比如,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黄金类数字货币(下文会详细介绍);二手物品交易,个人对个人,纯市场化运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版权保护,只需要记录和查看,维持绝对公正。
2、私链(最中心化,交易速度最快,最不可信)
主要表现为需要主导方(如企业老板),追求快速交易(记账),在某一领域内运行,可信度在内部可以被认可。比如,单个企业内部运行管理,用于记录员工考勤、工资薪酬、岗位变动、奖惩信息等,或者工厂内部生产数据记录。
3、联盟链(中心化程度、交易速度、可信度居中)
联盟链是多条私链组成的联盟,主要表现为需要主导方(如产业联盟),需要在产业行业内部进行交易,规则被大家所公认。联盟链的节点一般采用授权机制,每个组织被授权管理一个或几个节点。比如,银行组成的交易体系,审计所、会师所体系,微众银行等。
私有链或联盟链更适合对隐私保护、交易速度和内部监管等具有很高要求的应用。
总结一下,区块链的优点:
1、可信度非常高。即使是可信度最低的“私链”,其数据的可信程度都远远超过当前社会运用的数据库存储模式。
2、能根据适应场景不同,强化或弱化“中心”的存在感。能制定规则、合约并且自动生效,避免人工干预。
3、能记录数据并很难篡改。即使修改也会被记录。(数据库是中心化的,可以被修改,修改记录也可以被覆盖)
区块链的缺点:
1、数据冗余,资料存贮需求很大
2、多人记账,造成计算机资源的浪费
3、应用范围广泛,但难以推广
说区块链能提升工作效率,并不是指区块链的运行速度、交易速度快,而是指拥有了绝对信任之后,能跳过交易中的“信任证明”阶段,直接进入交易环节,从整体上加快了交易的效率。
二、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简称为DIGICCY,是英文“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的缩写,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广义上看来,数字货币囊括很广,包括一切以数字形式存在、以数据形式存储、以数码形式交互的交换物,比如微信支付宝平台余额、QQ币、游戏金币等等。
狭义的数字货币,仅指能附加货币属性,能被现实社会公认拥有价值,或与现实货币按价格兑换的,具有加密属性的货币(区块记账中包含大量信息,比如时间、场合、方式、合约、附加属性。唯独不包含持有人信息,也不能通过任何方式查询)。数字货币目前有2大种类:
1、去中心化数字货币(主要指在公链上运行)
随着区块链技术产生,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不断出现,其内在逻辑、衍生方式都离不开区块链拥有的两大特点:去中心化和可信。最早出现的即所有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母币”—比特币(Bitcoin,简称BTC)。随后,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迭代,出现了诸多其他数字货币。目前,全球去中心化数字货币一共有 5740 种,交易市场23280 个,总市值 1.89 万亿元RMB。(BTC从最初诞生,到现在约25万元RMB一枚)
去中心化数字货币中,又分为2类。通俗点讲,分为“黄金类”和“权益类”
(1)“黄金类”数字货币,以比特币BTC为代表
我们回到本文开始,区块链是个“解题”过程的图:
在这个技术基础上,开发者制定三个规则。
第一规则,“桌上所有人同时开始解题,最先解出来题的人,获得货币”。解题完成后,全网开始下一个区块解题,并不断循环。比特币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解题的过程被称为“挖矿”。
第二规则,“解题的方法是穷举,根据算力分配”。区块采用哈希加密,所有解题者进行穷举,每道题以全网的计算速度(称为算力)总和进行计算,确保全网计算一个题的时间恒定。例如,比特币是每10分钟一个区块,即所有挖矿者一起挖矿,总共需要耗费10分钟,可以获得一个比特币。如果你拥有的算力占全网的1%,那么10除以1%=1000分钟,即你挖矿1000分钟可以必定获得一个比特币。因此,算力越快的挖矿者,获得比特币就越快。
第三规则, “解开每一道题,获得的货币奖励,按比例降低”。这就意味着,随着区块链的增加,能获得的奖励越来越少。2009年1月3日18点15分05秒,中本聪挖出了比特币网络的第一个区块,也就是编号为0的创世区块。
从创世区块到第20999个区块为阶段1,在这个阶段里解题者解开一个问题,可以得到50个比特币的奖励。从第21000个区块(该区块产生于2012年)开始,称为阶段2,每生成一个新区块只增加25个比特币。这样继续下去,每生成21000个区块,比特币就进入下一个阶段,每个新区块带来的新比特币数量减半。直到第33次减半时,每个块产生的新比特币从0.0021个直接减为0个。这样算一下,总共产生的比特币就是20999999.97690000个,2100万个。
为什么要刻意将总量设置为2100万个?因为全球黄金储量大约在21万吨,便于与黄金进行挂钩。中本聪想通过这种方式,赋予比特币一定的黄金属性:总量恒定。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黄金为何能成为世界货币:
1、在地壳中含量低,稀有,不会产生通货膨胀。
2、在自然界中往往以单质形式存在,在远古时期不需要化学冶金,即可通过淘金这种物理方法得到
3、被世界各地广泛认可其属性,即“共识赋予其价值和货币属性”,拥有“可信”属性。
反观比特币:
1、总量恒定,任何人不能增加、消灭比特币
2、任何人能够在网上通过挖矿获得,仅仅需要增加算力,获得方式非常简单
3、拥有“可信属性”。并且在网络上被广泛认可,在暗网中更是因为其加密和匿名,成为暗网唯一的交换货币。
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态度统计如下:绿色:合法| 橙色:中立| 粉色:限制| 红色:不合法| 灰色:未表态
99个国家(占全球40%)对比特币是持正面态度(合法或中立)
7个国家(占全球3%)对比特币是限制的态度是限制,包括中国
10个国家(占全球4%)对比特币是限制的态度是非法
130个国家(占全球53%)未对比特币表态
可以看到除了未表态的国家以外绝大多数国家对于比特币的态度也都是比较包容的,大国中只有俄罗斯是严格禁止,而我们国内是限制比特币的流通。所以称之为不承认也算没有毛病。目前比特币价格为80100元/一枚。
(题外话,简单谈谈挖矿与电力:由于设计逻辑差异,计算机所有零部件中,运算速度最快的是显卡,而不是CPU,因此很多矿工将大量高端显卡组装起来,成批量进行挖矿来获得比特币,被称为“矿场”。矿场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高速的运算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矿场都位于中国境内,广泛分布在云南、贵州等地,那里天气凉爽适于散热,小型水电站较多,能比较容易获得电力。一座大型矿场的耗电量非常夸张,目前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预计约为48.37太瓦时,相当于全球耗电量的0.20%,超过新加坡全国的耗电量,且随着时间推移还在持续稳步增长)
(二)“权益类”数字货币,以ETH以太坊为代表
比特币由于开发过早,带宽设置非常低,在网络上交易(即记账速度)比较慢,平均每分钟只能成交7笔交易,且仅仅只能进行交易,不能附加其他开发属性,是纯粹的“货币”。因此很多开发者基于区块链的原理开发了类似的其他货币,其中最能与比特币分庭抗礼的就是以太坊(ETH)。
在货币特点上看, ETH并未设置第三规则, “解开每一道题,获得的货币奖励,按比例降低”。也就是说,ETH的总量并不恒定,会不断增加。那么这个币就失去了黄金的总量恒定属性,其存在的意义何在?其区别就在于拥有ETH去中心化应用开源开发平台社区。社区是一个高度自治的类公司体系,所有参与者可以在其中出售自己的技术,其主要的方向是提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发服务。技术的购买方不能通过现金,而是只能通过持有的ETH来获得被服务的权益。ETH在每笔交易中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作为社区的收益。打个比方,ETH社区就像一个没有管委会的杂货市场,拥有技术的人员可以出售自己的技术,需要技术(比如想开发一款区块链软件)的可以挖矿或购买一定数量的ETH,并享有市场提供技术支持的权益。获得权益按你持有的ETH占整个总量的比例来计算,比如你持有占总量10%的ETH,那么你可以使用整个ETH社区的10%资源。整个市场没有中心管理者,货币的增减(增,就是新增区块。减,一般通过冻结方式)会随着市场总人数调节,确保每个人拥有的权益占比不发生变化(如,社区共有100个ETH,有100个工程师提供服务。我拥有10个币,那么可以使唤10个工程师帮我做事。假如又有20个工程师加入了社区,那么货币总量会增发到120个,确保我的既有权益不发生变化)。目前ETH价格为2729元/一枚。
2、中心化数字货币
即使用区块链技术,保留部分“可信”属性,但剥离其“去中心化”属性的数字货币。
全球第一个主权国家发行的中心化数字货币: 2018年2月21日,委内瑞拉官方发行了加密货币“石油币”, 每个石油币都有委内瑞拉的1桶原油作为实物抵押。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宣布,石油币今后将作为该国的国际记账单位,一个石油币将等于3600主权玻利瓦尔(石油币为其国际记账单位,参考价1个等于60美元)。
全球第一个国家央行发行的中心化数字货币:国际清算银行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80%的央行正在研究数字货币,10%的央行即将发行本国央行数字货币。法国、瑞典、泰国已开始测试数字货币。我国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国家,名字叫DCEP。据了解,央行数字货币将与人民币锚定价格(1人民币=1数字货币) 。
技术原理:
仍然采用区块链的区块打包方式,但发行总量由央行根据现金货币量一定配比进行发行。(内部是否采用分布式记账尚不清楚,即不清楚是否可以在部分网络上公开查询)。也就是说,采取了区块打包方式发行数字货币,减少了一大堆央行与银行间对账、银行之间互相对账的工作量。也由于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在联盟链内部拥有极高的“可信度”(估计在金融机构网络上运行,并离线使用)
其特点包括:
法律属性:仍然属于法定货币,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它的形态是数字化的。我们对它的定义翻译过来就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 央行的数字货币属于法币,跟现金一样,央行的数字货币也具有无限法偿性,任何人不能拒绝接受DCEP。
赋予价值:DCEP的价值是央行赋予给他,就像赋予人民币纸币拥有价值一样。与比特币最大的区别在于,比特币是“网民自发认为其有价值,共识产生价值”。DCEP是“依托国家信用,央行认为其有价值”。
等价交换物:由于被赋予价值,其本身拥有了价值。这是和支付宝、微信不同之处。简单来说,就是“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想想纸钞就能理解了,用纸钞进行支付的时候,是不需要账户的,DCEP也是这样。这样可以大大节省银行在软件后台的业务量(据统计,2019年支付宝的交易笔数为2298亿笔,微信支付是5508亿笔)
交易强大:这也是与支付宝、微信不同之处。由于采用区块链记账,交易不需要反馈到后台核实,即使在没有网络的离线状态下,用电子钱包或者手机可以直接操作(具体操作未知,可能是蓝牙交互,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DCEP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在国际贸易中,这个特点非常有用,毕竟其他国家并不一定会安装支付宝微信,银行票据也需要验证核实,转账也需要周期,现金交易又极为不便,因此若交易双方都信任中国央行,DCEP的交易非常安全便捷。如果在网上交易,不管双方处于哪个国家,交易都可以几乎瞬间完成。(举个例子:目前在一些较不发达国家中,很多青壮年的劳动力会去较发达地区工作,然后再将赚取的微薄工资邮寄或电汇回国,而这个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邮寄一笔100美元的费用就要收取约30美元的手续费,而且还需要耗时约2-3天,这就是传统金融的巨大弊病,而这些较不发达的人口有约17亿人,这是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安全属性:任何公司都可能破产,2015年《存款保险制度》发行,允许银行破产。而只要区块链存在,数字货币就会一直存在。因此,数字货币在合法存续方面的安全性,不仅超过支付宝、微信,甚至超过在银行存放。
便携属性:现在的纸钞、硬币的发行,印制、回笼、贮藏各个环节成本都非常高,还要投入一些成本做防伪技术,流通体系的层级也比较多,携带又不方便,现在谁也不愿意带现金了,因此数字货币可以很好的提供便携属性。
隐私属性(由于查询权限尚不清楚如何开发,本属性还不明确):采取的区块打包信息,不会包含持有人信息,就像纸币一样,只要不存在银行里,因此没人知道是你在持有这张纸币。但由于反洗钱有关要求,这块权限如何放开,央行还在研究。但公众其实是有匿名支付的需求的,现在的支付工具,比如说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支付都是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的,每笔交易都在银行有记录,满足不了匿名的需求。
可能也有人会问,DCEP这么好,会对支付宝、微信的地位产生影响吗?回答是:并不会。
因为目前支付宝、微信也是使用人民币支付,其实也就是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支付。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后,只是换成了数字人民币,也就是用央行的存款货币,虽然支付工具变了,功能也增加了,但渠道和场景都没有变化。
为什么在电子支付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央行还要做这样一个数字货币呢?其实正是因为数字货币拥有很多优势,在国际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如何保护自己的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如何让更多国家使用人民币,需要我们未雨绸缪、主动出击。美元的国际结算霸主地位由来已久,中国作为新的挑战者,必须选择合适方法,另辟蹊径。
美国曾非常关注数字货币, facebook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2019年6月17日宣布成立libra,整整15天以后这个引发了全世界目光的明星项目却被美国国会紧急叫停了。 7月2日下午,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突然向扎克伯格等Facebook 高管致函,要求其立即停止数字货币/钱包项目 Libra的所有开发工作。而短短几天后, 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数字金融开放研究计划启动仪式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上表示,未来将全力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
一正一反,美国抛弃(或者说观望)数字货币,而中国却迎头而上。这是一个挑战者应有的姿态,值得赞许。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构建发展,在新的全球化进程中抢占先机尤为重要。数字货币出台,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