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ev.
2020-12-10T14:21:22+00:00
纯粹从技术角度谈谈这个功能和国内健康码的不同。
谷歌和苹果共同搞了这个功能,工作原理是打开以后,周边所有打开这个功能的手机会用蓝牙配对(无论苹果或安卓,这个是系统级调用硬件,并且苹果谷歌打通了),如果两个人近距离接触一定时间以上就被判定密切接触者。一旦有人检测得病了,所有密切接触者都会接到通知。只有在你接触到病人后,才会有人联系你,除此之外你无需填写任何个人信息。
优势:使用来简单,第一次使用无需填写一堆资料,特别是国内到不同省都要弄一个码可烦了。后续使用全程无感,无需出示健康码,到了特定地点(比如国内到了商场、餐厅、地铁车厢需要扫码登记你来过这里,因为基站无法做到精确地点,比如精确到楼栋)也无需扫码登记你来过。
劣势:必须要大家都打开这个功能才能发挥作用。并且,假设某一个餐厅,有一个染病者来过,你后面来接触到他污染的东西也有可能感染。所以,存在漏检的可能。
小结:用一定漏检概率,换取最大使用便利性。
国内的健康码分2块,一个是基于通讯基站定位。第二个是特定地点扫码登记(比如地铁车厢)。
优点:通讯基站如果设定条件严格,基本不存在漏网可能性。
缺点:基站范围较大,容易让根本没有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人变黄码。所以说不够精确。比如同一个小区有一个人感染,整个小区的人可能都变黄码,虽然你可能根本不是一栋楼。
特定地点扫码登记,需要大家都自觉扫码登记,目前看来除非进入的时候强制要求,很多地方很难实现(还是比如地铁车厢)。还有就是到了一个地方,虽然你们不是同一时间到,但是还是有可能被拉去检测。
当然了,2种方案都是无法互相复制。西方做出这套方案是基于操作系统都是他们的,可以在系统级打通安卓和苹果,假设所有人都开通,这个方案确实体验最好。 更新,通讯行程卡已经可以调用该API,这下天下无敌了。
我们的方案虽然存在宁愿错过也不放过的思路,但群众都比较配合,以及检测能力强(深圳之前罗湖有1例,方圆几公里都被拉去检测了上百万人,就这检测能力我感觉也不用码了哈哈)。
硬要再说几个缺点,就是对跨省出差的人不太友好,而且年初的时候各地注册的时候根本不懂健康码原理,在健康码之外还要注册+申报最近去处+移动运营商验证,重复操作让大家很累。幸好最近各地都意识到健康码的原理,开始认可通讯行程卡了。
年初的时候真是操蛋一个省一个政策,深圳更是先弄个i深圳又变成粤健康烦死人。
谷歌和苹果共同搞了这个功能,工作原理是打开以后,周边所有打开这个功能的手机会用蓝牙配对(无论苹果或安卓,这个是系统级调用硬件,并且苹果谷歌打通了),如果两个人近距离接触一定时间以上就被判定密切接触者。一旦有人检测得病了,所有密切接触者都会接到通知。只有在你接触到病人后,才会有人联系你,除此之外你无需填写任何个人信息。
优势:使用来简单,第一次使用无需填写一堆资料,特别是国内到不同省都要弄一个码可烦了。后续使用全程无感,无需出示健康码,到了特定地点(比如国内到了商场、餐厅、地铁车厢需要扫码登记你来过这里,因为基站无法做到精确地点,比如精确到楼栋)也无需扫码登记你来过。
劣势:必须要大家都打开这个功能才能发挥作用。并且,假设某一个餐厅,有一个染病者来过,你后面来接触到他污染的东西也有可能感染。所以,存在漏检的可能。
小结:用一定漏检概率,换取最大使用便利性。
国内的健康码分2块,一个是基于通讯基站定位。第二个是特定地点扫码登记(比如地铁车厢)。
优点:通讯基站如果设定条件严格,基本不存在漏网可能性。
缺点:基站范围较大,容易让根本没有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人变黄码。所以说不够精确。比如同一个小区有一个人感染,整个小区的人可能都变黄码,虽然你可能根本不是一栋楼。
特定地点扫码登记,需要大家都自觉扫码登记,目前看来除非进入的时候强制要求,很多地方很难实现(还是比如地铁车厢)。还有就是到了一个地方,虽然你们不是同一时间到,但是还是有可能被拉去检测。
我们的方案虽然存在宁愿错过也不放过的思路,但群众都比较配合,以及检测能力强(深圳之前罗湖有1例,方圆几公里都被拉去检测了上百万人,就这检测能力我感觉也不用码了哈哈)。
硬要再说几个缺点,就是对跨省出差的人不太友好,而且年初的时候各地注册的时候根本不懂健康码原理,在健康码之外还要注册+申报最近去处+移动运营商验证,重复操作让大家很累。幸好最近各地都意识到健康码的原理,开始认可通讯行程卡了。
年初的时候真是操蛋一个省一个政策,深圳更是先弄个i深圳又变成粤健康烦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