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nde jesus
2019-08-11T03:15:53+00:00
觉得有帮助的话请留言防沉,方便后来者看到。祝评论留言的都能高分上岸[s:ac:计划通]
整体是偏向于像我一样自学的考生,也许对论坛里其他人有些许帮助,如果觉得没用的话也请勿喷。[s:ac:擦汗]正如鲁迅所言,“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欢迎大家在评论里提问,保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目录
- 第一部分:行测战绩
- 第二部分:命题人是怎样出行测题目的?
- 第三部分:不同模块的性价比问题
- 第四部分:不同模块推荐的自学资料
- 第五部分:面试经验
整体是偏向于像我一样自学的考生,也许对论坛里其他人有些许帮助,如果觉得没用的话也请勿喷。[s:ac:擦汗]正如鲁迅所言,“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欢迎大家在评论里提问,保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第一部分:行测战绩 ...
我认为题海战术效果比较差,再加上平时比较忙,所以行测刷题很少,粉笔上的记录是1677道,正确率82%。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题海无边回头是岸。正如行测考试时很少有人能悠哉游哉做完所有题目、绝大部分考生必须要对某些题目做出取舍一样,准备行测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最优化统筹、合理分配时间精力的过程。
[img]https://i.loli.net/2019/08/19/yMc6UR4VFqwmzfk.jpg[/img]
刷题用时少,我主要把时间用在了研究出题套路上。核心就是一个问题:行测的“出题”有没有规律?我认为是有的,并且通过实战验证了这一点。
[img]https://i.loli.net/2019/08/19/cpWfSrJ7OH4DPa1.jpg[/img]
2018年我第一次参加公考,陪朋友参加了广东省考,准备了一个月时间,行测82.3分,成功进面,放弃了面试资格(朋友笔试成绩岗位第四,我把面试机会让给了他)。
2019年国考能报的岗位有限,报了长三角某省级银保监局的岗位(1500余人报考),副省级试卷行测79.1分成功进面,面试第一,但长远考虑还是决定留在珠三角,遂放弃体检。
2019年4月13日广东省考行测96分。
5月12日深圳市考79分。深圳今年上午考申论下午考行测,下午两点考试时气温很高,考场没开空调也没开风扇,导致最后做资料分析的时候汗流浃背,严重影响发挥,资料分析正确率最低的一次行测考试……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题海无边回头是岸。正如行测考试时很少有人能悠哉游哉做完所有题目、绝大部分考生必须要对某些题目做出取舍一样,准备行测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最优化统筹、合理分配时间精力的过程。
[img]https://i.loli.net/2019/08/19/yMc6UR4VFqwmzfk.jpg[/img]
刷题用时少,我主要把时间用在了研究出题套路上。核心就是一个问题:行测的“出题”有没有规律?我认为是有的,并且通过实战验证了这一点。
[img]https://i.loli.net/2019/08/19/cpWfSrJ7OH4DPa1.jpg[/img]
2018年我第一次参加公考,陪朋友参加了广东省考,准备了一个月时间,行测82.3分,成功进面,放弃了面试资格(朋友笔试成绩岗位第四,我把面试机会让给了他)。
2019年国考能报的岗位有限,报了长三角某省级银保监局的岗位(1500余人报考),副省级试卷行测79.1分成功进面,面试第一,但长远考虑还是决定留在珠三角,遂放弃体检。
2019年4月13日广东省考行测96分。
5月12日深圳市考79分。深圳今年上午考申论下午考行测,下午两点考试时气温很高,考场没开空调也没开风扇,导致最后做资料分析的时候汗流浃背,严重影响发挥,资料分析正确率最低的一次行测考试……
第二部分:命题人是怎样出行测题目的? ...
我认为没有必要神话行测的出题人,原因很简单,我发现大部分行测题目都是“抄”来的。后来我和国考行测87的大神熊晨越交流,竟然不谋而合,他的结论也是如此。
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其实天下题目也是一大抄,每年的中考题、高考题都有大量的“改编题”,行测也不例外。
那么这些题目都是从哪里抄的呢?我认真研究了一下,发现几大模块的题目都其来有自。
言语理解:很大一部分题目来自高考语文,像深圳市考的特色题型病句辨析甚至可以说是全盘照抄。
数量关系:除了一部分难题、排列组合等几个知识点,基本全部来自小学奥数题,不信的话可以随便买本小学六年级的奥数题本翻一翻。
比如关于行程问题的一道小学四年级的奥数题: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开始后1时,甲与乙在离山顶400米处相遇;当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半山腰。问:乙比甲晚多长时间回到山脚?
答案是17分钟。掌握小学奥数的套路之后这种题属于秒杀。
图形推理:学名叫做瑞文测验,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于1938年设计的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简单来说就是测智商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基本上从来不做图形推理的题目,因为准备这个东西性价比太低。
[img]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92%2C5%2C5%2C92%2C30/sign=f5a2522bff03738dca470470d272db34/902397dda144ad341521aa0cd9a20cf430ad859a.jpg[/img]
逻辑判断:最有意思的模块,基本就是考研里面 MBA/MPA/MPAcc 管理类综合联考逻辑题,而联考的题目又基本上是从国外的GRE、GMAT考试来的。
比如下面这道2019年 MBA/MPA/MPAcc 管理类联考逻辑真题:
近年来,手机、电脑的使用导致工作与生活界限日益模糊,人们的平均睡眠时间一直在减少,熬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常态。科学研究表明,熬夜有损身体健康,睡眠不足不仅仅是多打几个哈欠那么简单。有科学家据此建议,人们应该遵守作息规律。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科学家所作的建议?
A.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抑郁症等多种疾病,严重时还会造成意外伤害或死亡。
B. 缺乏睡眠会降低体内脂肪调解瘦素激素的水平,同时增加饥饿激素,容易导致暴饮暴食、体重增加。
C. 熬夜会让人的反应变慢、认知退步、思维能力下降,还会引发情绪失控,影响与他人的交流。
D. 所有的生命形式都需要休息与睡眠,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睡眠这个让人短暂失去自我意识、变得极其脆弱的过程并未被大自然淘汰。
E. 睡眠是身体的自然美容师,与那些睡眠充足的人相比,睡眠不足的人看上去面容憔悴,缺乏魅力。
类比推理:做过老GRE(不是现在的新GRE)题目的一定不会陌生。这里随便举个老GRE真题的例子
scorn:reject
(A) adulate : flatter
(B) conjecture : forecast
(C) pledge : renege
(D) allege : declare
(E) disparage : ignore
答案选A。
知道了这个之后,我准备行测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了。
为什么呢?因为小学奥数、高考语文、新老GRE、GMAT、管理类综合联考的题目已经被一届又一届的名师和学生们研究透了,我们完全可以“坐享其成”,从前人的经验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捷径。就像源出小学奥数的行测数量关系,与其跟着粉笔、华图、中公学,我认为小学奥数课外培训市场NO.1的学而思更靠谱。
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其实天下题目也是一大抄,每年的中考题、高考题都有大量的“改编题”,行测也不例外。
那么这些题目都是从哪里抄的呢?我认真研究了一下,发现几大模块的题目都其来有自。
言语理解:很大一部分题目来自高考语文,像深圳市考的特色题型病句辨析甚至可以说是全盘照抄。
数量关系:除了一部分难题、排列组合等几个知识点,基本全部来自小学奥数题,不信的话可以随便买本小学六年级的奥数题本翻一翻。
比如关于行程问题的一道小学四年级的奥数题: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开始后1时,甲与乙在离山顶400米处相遇;当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半山腰。问:乙比甲晚多长时间回到山脚?
答案是17分钟。掌握小学奥数的套路之后这种题属于秒杀。
图形推理:学名叫做瑞文测验,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于1938年设计的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简单来说就是测智商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基本上从来不做图形推理的题目,因为准备这个东西性价比太低。
[img]https://gss0.bdstatic.com/-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92%2C5%2C5%2C92%2C30/sign=f5a2522bff03738dca470470d272db34/902397dda144ad341521aa0cd9a20cf430ad859a.jpg[/img]
逻辑判断:最有意思的模块,基本就是考研里面 MBA/MPA/MPAcc 管理类综合联考逻辑题,而联考的题目又基本上是从国外的GRE、GMAT考试来的。
比如下面这道2019年 MBA/MPA/MPAcc 管理类联考逻辑真题:
近年来,手机、电脑的使用导致工作与生活界限日益模糊,人们的平均睡眠时间一直在减少,熬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常态。科学研究表明,熬夜有损身体健康,睡眠不足不仅仅是多打几个哈欠那么简单。有科学家据此建议,人们应该遵守作息规律。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科学家所作的建议?
A.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抑郁症等多种疾病,严重时还会造成意外伤害或死亡。
B. 缺乏睡眠会降低体内脂肪调解瘦素激素的水平,同时增加饥饿激素,容易导致暴饮暴食、体重增加。
C. 熬夜会让人的反应变慢、认知退步、思维能力下降,还会引发情绪失控,影响与他人的交流。
D. 所有的生命形式都需要休息与睡眠,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睡眠这个让人短暂失去自我意识、变得极其脆弱的过程并未被大自然淘汰。
E. 睡眠是身体的自然美容师,与那些睡眠充足的人相比,睡眠不足的人看上去面容憔悴,缺乏魅力。
类比推理:做过老GRE(不是现在的新GRE)题目的一定不会陌生。这里随便举个老GRE真题的例子
scorn:reject
(A) adulate : flatter
(B) conjecture : forecast
(C) pledge : renege
(D) allege : declare
(E) disparage : ignore
答案选A。
知道了这个之后,我准备行测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了。
为什么呢?因为小学奥数、高考语文、新老GRE、GMAT、管理类综合联考的题目已经被一届又一届的名师和学生们研究透了,我们完全可以“坐享其成”,从前人的经验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捷径。就像源出小学奥数的行测数量关系,与其跟着粉笔、华图、中公学,我认为小学奥数课外培训市场NO.1的学而思更靠谱。
第三部分:不同模块的性价比问题 ...
“我的行测目标是75”这种话是没什么意义的,因为没有可操作性。如果行测想要保底75+,那么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使整体的正确率达到75%。我们不可能是个完美的水桶,每个模块都是4题对3题,因此模块之间的取舍就至关重要。
以国考行测题型为例,我个人认为行测每个模块的学习性价比排名:资料分析>判断推理(其中: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图形推理)>数量关系>常识>言语。
甲:资料分析排第一我能理解,但为什么把言语排在最后?
乙:请回忆一下自己的高考语文分数,再想想自己高中是怎样学语文的。如果还是不能理解,就去看看每次估分的时候哪里是争议题的重灾区。
甲:同样是争议题的重灾区,为什么要把判断推理放在前面?
乙:因为很多时候网友们所谓的逻辑争议题压根不是争议题,完全可以在考研 MBA/MPA/MPAcc 管理类综合联考逻辑题里找到“母题”。
甲:数量关系不都是放在最后做,没时间就蒙B蒙C吗?
乙:放弃数量关系还能上75分的人是不需要看经验贴的。
甲:作为文科生很怕数量关系怎么办?
乙:小学奥数题而已,没有哪个小学是分文理科的。
以国考行测题型为例,我个人认为行测每个模块的学习性价比排名:资料分析>判断推理(其中: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图形推理)>数量关系>常识>言语。
甲:资料分析排第一我能理解,但为什么把言语排在最后?
乙:请回忆一下自己的高考语文分数,再想想自己高中是怎样学语文的。如果还是不能理解,就去看看每次估分的时候哪里是争议题的重灾区。
甲:同样是争议题的重灾区,为什么要把判断推理放在前面?
乙:因为很多时候网友们所谓的逻辑争议题压根不是争议题,完全可以在考研 MBA/MPA/MPAcc 管理类综合联考逻辑题里找到“母题”。
甲:数量关系不都是放在最后做,没时间就蒙B蒙C吗?
乙:放弃数量关系还能上75分的人是不需要看经验贴的。
甲:作为文科生很怕数量关系怎么办?
乙:小学奥数题而已,没有哪个小学是分文理科的。
第四部分:不同模块推荐的自学资料 ...
都是我自己使用过的学习教材。切记:每个人基础不同、特长各异,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调整。
资料分析:李委明《资料分析模块宝典》,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书了。时间紧的话就重点学习直除法、放缩法、修正法。1.5分钟1道题,保证正确率90%。
资料分析估算的时候,小数与分数的转化要非常熟练。1/2、1/3、1/4、……、1/19、1/20 的近似值记熟,类似 7.7%≈1/13 。
因为几乎在任何时候,把分数代入进去算都会让计算变得更简单。
用法示例1:XXX地区农村贷款余额为 1893 亿元,增长 11.9%。增量约为多少亿元?
A.172 B.188 C.201 D.212
正常列式:增量=1893-1893÷(1+11.9%) = ……
分数速算:11.9% 介于 1/9(11.11%) 和 1/8(12.5%) 之间,所以增长量一定介于 1893÷10 与 1893÷9 之间,也就是在 189.3 与 210.3 之间,选C。
用法示例2(浙江省考2018真题):2016年某市教育支出金额 6.03 亿元,同比增速 51.7%;医疗卫生支出金额 2.28 亿元,同比增速 14.4%。2016年该市教育支出同比增量约是医疗卫生的多少倍?
A.4 B.7 C.10 D.14
正常列式:(6.03 - 6.03÷1.517)÷(2.28 - 2.28÷1.144)
分数速算:前者增长 51.7% 约为 1/2,增量为 6.03÷3 ≈ 2 亿元;后者增长 14.4% 约为 1/7,增量为 2.28÷8 ≈ 0.3 亿元;2 亿元大约是 0.3 亿元的 7 倍。
(深圳市考和国考都曾经考过“开平方”的估算,这种题建议跳过,《资料分析模块宝典》中也没有讲。不过,如果有2分钟左右的时间,建议使用下面的方法,来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学手册》,这个算法的正确性证明过程略)
[img]https://i.loli.net/2019/08/19/d56OEaetUsM9ZzW.jpg[/img]
判断推理: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MBA MPA MPAcc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辅导教材逻辑分册》、《MBA MPA 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历年真题标准解析》 。里面的题都是5个选项,比行测题目稍难。部分题型行测逻辑判断不考,注意甄别。买不到的话就买机械工业出版社类似的,主要是做历年真题汇总,不同出版社的版本差别不大。
[img]https://i.loli.net/2019/08/30/3b8ofKVt2XnThJZ.jpg[/img]
类比推理和图形推理都不建议花太多时间,前者争议题太多(尤其广东省考),后者和智商关系比较密切,只需要掌握基本的考点:
[img]https://i.loli.net/2019/08/20/UZJ2LRMn9PtWuQr.jpg[/img]
里面的“空间重构”可以不用学了,考试的时候直接带上一块正方体的橡皮即可,考场上直接根据题目画橡皮,0难度100%正确率)。
数量关系:推荐学而思的教材,毕竟是国内小学奥数培训的市场霸主,年年垄断各种比赛获奖名额。我自己用的是《思维创新大通关》系列4/5/6年级三本书,学而思广州分校负责小学奥数的教学主管推荐给我的。每一讲24题,学懂弄通即可。因为本身定位就是针对自学的小学生,所以难度适中,答案解析非常详细。有些内容行测数量关系不会涉及,注意甄别。比如四年级的这本:
[img]https://i.loli.net/2019/08/20/8bPlWyDQieLIvFT.jpg[/img]
四年级:4行程问题、5应用题综合、9容斥原理、14抽屉原理、15体育比赛中的数学、16统筹与最优化
五年级:4应用题、5方程与图解行程、6比例法解方程、15排列组合、16概率与统计
六年级:2应用题综合、3行程问题、12最值问题综合、14逻辑推理
其实需要学的很少,有很多章节可以不看,比如计算、几何、数论相关的内容,不过有时间的话可以随便翻翻,许多题目的解法很巧妙,很有意思。
因为是小学奥数,所以许多题目并没有使用列方程和方程组的方法。
如果觉得讲解还是不太懂的话,可以下载一款名为“作业帮”的APP,可以拍照搜题,基本都有详细的解释。
如果感觉这样太麻烦,推荐李委明的《数量关系模块宝典》,里面总结了各种高频考点、公式以及排除法的窍门,适合速成。
常识:核心思路是把“常识题”当成“逻辑题”,根据生活常识、逻辑推理甚至必要的数学运算来做。比如2019年国考副省行测的一道常识真题:
关于照明用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术室里的无影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B.声控灯利用麦克风接收声音信号来实现灯的开启
C.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流过灯丝的电流约为2安培
D.手电筒用凹面镜作反射面是为了增强照明效果
答案是C。如果电流是2A,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根据初中物理电学公式:电功率=电压×电流,则家用台灯电功率=220V×2A=440W,不符合常理。
言语:刷完真题之后就重温一下高考语文吧。下载“猿题库”APP并注册,学习阶段设置为“高中-2020年高考”,选择语文科目下面的“语言文字运用”就可以刷高考真题了,题目质量远远高于各种模考题甚至行测真题。
[img]https://i.loli.net/2019/08/19/QMeTlrYREuJOf1q.jpg[/img]
与行测言语部分关系密切的题型:
针对深圳市考——
病句:推荐《高考语文病句详解与突破》,任金璧,上海辞书出版社。总结了病句的所有十种类型,详解了1952-2016年所有年份、所有高考试卷里321道语文病句题目。300页小开本,两三天便可学完。
常识:偏公基。公文题要保证全对,其实都是在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时政题很多来源于每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法律题重点看《公务员法》,还有几个党政条例比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
针对广东省考——
科学推理大部分是物理,物理又大部分是初中物理知识。买本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类的书即可。
嫌麻烦的话同样用“猿题库”APP并注册,学习阶段设置为“初三”,学校随便选个浙江省的,考纲选择“浙江省中考”,科目选择“科学”。
[img]https://i.loli.net/2019/08/19/SpKW4Yz5JD9yjel.jpg[/img]
因为这门课同时涵盖了
资料分析:李委明《资料分析模块宝典》,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书了。时间紧的话就重点学习直除法、放缩法、修正法。1.5分钟1道题,保证正确率90%。
资料分析估算的时候,小数与分数的转化要非常熟练。1/2、1/3、1/4、……、1/19、1/20 的近似值记熟,类似 7.7%≈1/13 。
因为几乎在任何时候,把分数代入进去算都会让计算变得更简单。
用法示例1:XXX地区农村贷款余额为 1893 亿元,增长 11.9%。增量约为多少亿元?
A.172 B.188 C.201 D.212
正常列式:增量=1893-1893÷(1+11.9%) = ……
分数速算:11.9% 介于 1/9(11.11%) 和 1/8(12.5%) 之间,所以增长量一定介于 1893÷10 与 1893÷9 之间,也就是在 189.3 与 210.3 之间,选C。
用法示例2(浙江省考2018真题):2016年某市教育支出金额 6.03 亿元,同比增速 51.7%;医疗卫生支出金额 2.28 亿元,同比增速 14.4%。2016年该市教育支出同比增量约是医疗卫生的多少倍?
A.4 B.7 C.10 D.14
正常列式:(6.03 - 6.03÷1.517)÷(2.28 - 2.28÷1.144)
分数速算:前者增长 51.7% 约为 1/2,增量为 6.03÷3 ≈ 2 亿元;后者增长 14.4% 约为 1/7,增量为 2.28÷8 ≈ 0.3 亿元;2 亿元大约是 0.3 亿元的 7 倍。
(深圳市考和国考都曾经考过“开平方”的估算,这种题建议跳过,《资料分析模块宝典》中也没有讲。不过,如果有2分钟左右的时间,建议使用下面的方法,来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学手册》,这个算法的正确性证明过程略)
[img]https://i.loli.net/2019/08/19/d56OEaetUsM9ZzW.jpg[/img]
判断推理: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MBA MPA MPAcc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辅导教材逻辑分册》、《MBA MPA 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历年真题标准解析》 。里面的题都是5个选项,比行测题目稍难。部分题型行测逻辑判断不考,注意甄别。买不到的话就买机械工业出版社类似的,主要是做历年真题汇总,不同出版社的版本差别不大。
[img]https://i.loli.net/2019/08/30/3b8ofKVt2XnThJZ.jpg[/img]
类比推理和图形推理都不建议花太多时间,前者争议题太多(尤其广东省考),后者和智商关系比较密切,只需要掌握基本的考点:
[img]https://i.loli.net/2019/08/20/UZJ2LRMn9PtWuQr.jpg[/img]
里面的“空间重构”可以不用学了,考试的时候直接带上一块正方体的橡皮即可,考场上直接根据题目画橡皮,0难度100%正确率)。
数量关系:推荐学而思的教材,毕竟是国内小学奥数培训的市场霸主,年年垄断各种比赛获奖名额。我自己用的是《思维创新大通关》系列4/5/6年级三本书,学而思广州分校负责小学奥数的教学主管推荐给我的。每一讲24题,学懂弄通即可。因为本身定位就是针对自学的小学生,所以难度适中,答案解析非常详细。有些内容行测数量关系不会涉及,注意甄别。比如四年级的这本:
[img]https://i.loli.net/2019/08/20/8bPlWyDQieLIvFT.jpg[/img]
四年级:4行程问题、5应用题综合、9容斥原理、14抽屉原理、15体育比赛中的数学、16统筹与最优化
五年级:4应用题、5方程与图解行程、6比例法解方程、15排列组合、16概率与统计
六年级:2应用题综合、3行程问题、12最值问题综合、14逻辑推理
其实需要学的很少,有很多章节可以不看,比如计算、几何、数论相关的内容,不过有时间的话可以随便翻翻,许多题目的解法很巧妙,很有意思。
因为是小学奥数,所以许多题目并没有使用列方程和方程组的方法。
如果觉得讲解还是不太懂的话,可以下载一款名为“作业帮”的APP,可以拍照搜题,基本都有详细的解释。
如果感觉这样太麻烦,推荐李委明的《数量关系模块宝典》,里面总结了各种高频考点、公式以及排除法的窍门,适合速成。
常识:核心思路是把“常识题”当成“逻辑题”,根据生活常识、逻辑推理甚至必要的数学运算来做。比如2019年国考副省行测的一道常识真题:
关于照明用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术室里的无影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B.声控灯利用麦克风接收声音信号来实现灯的开启
C.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流过灯丝的电流约为2安培
D.手电筒用凹面镜作反射面是为了增强照明效果
答案是C。如果电流是2A,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根据初中物理电学公式:电功率=电压×电流,则家用台灯电功率=220V×2A=440W,不符合常理。
言语:刷完真题之后就重温一下高考语文吧。下载“猿题库”APP并注册,学习阶段设置为“高中-2020年高考”,选择语文科目下面的“语言文字运用”就可以刷高考真题了,题目质量远远高于各种模考题甚至行测真题。
[img]https://i.loli.net/2019/08/19/QMeTlrYREuJOf1q.jpg[/img]
与行测言语部分关系密切的题型:
- 选词填空(对应“逻辑填空”)
- 成语/熟语使用(对应“逻辑填空”)
- 补写句子(对应“语句衔接”)
- 排序语句(对应“排序”)
- 提取文段信息/概括文段(对应“主旨观点”)
针对深圳市考——
病句:推荐《高考语文病句详解与突破》,任金璧,上海辞书出版社。总结了病句的所有十种类型,详解了1952-2016年所有年份、所有高考试卷里321道语文病句题目。300页小开本,两三天便可学完。
常识:偏公基。公文题要保证全对,其实都是在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时政题很多来源于每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法律题重点看《公务员法》,还有几个党政条例比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
针对广东省考——
科学推理大部分是物理,物理又大部分是初中物理知识。买本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类的书即可。
嫌麻烦的话同样用“猿题库”APP并注册,学习阶段设置为“初三”,学校随便选个浙江省的,考纲选择“浙江省中考”,科目选择“科学”。
[img]https://i.loli.net/2019/08/19/SpKW4Yz5JD9yjel.jpg[/img]
因为这门课同时涵盖了
- 生命科学(生物)
- 物质科学(物理、化学)
-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第五部分:面试经验 ...
[img]https://i.loli.net/2019/07/27/5d3c029321ff085234.jpg[/img]
首先说下面试流程。
我下午进考场的时候不需要敲门,有工作人员指引就坐。刚进去的时候有些紧张,没有开口说“各位考官下午好”,仅仅点头微笑一下就坐下,主考官旁边的一位男考官表情有点不爽,可能觉得我不太有礼貌,好在没有影响后续的发挥。
考官念完一道题之后,接一句“好的,我现在思考一下”,就开始埋头奋笔疾书列要点,每题大概用时30秒左右。写完之后立马抬头答题,答题过程中全程微笑,与考官的目光交流比较多,每题回答2.5分钟-3分钟。
回答到第二题的时候我感觉这次面试分数肯定能有85+,因为有3位以上考官(包括刚才提到的那位表情有点不爽的男考官)一直微笑、频频点头。与考官有了“互动”之后,就完全不紧张了,也算是个良性循环。
最后走的时候草稿纸放在桌上就好,起身的时候笔掉在了地上我又回头把它捡起来……算是小插曲。
等分过程比较漫长,30分钟+,最后签字领取成绩单的时候反复确认了几遍,93+完全出乎意料,本以为最好也就86-89。
接下来回忆下答题内容,真正考场上的回答内容会更加口语化。
第一题: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据调查,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远远低于美国、韩国。对此,你怎么看?
答:
我认为之所以出现题目中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现在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下,对劳动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真正纳入考核标准,劳动相关课程开设不足
第二:城镇化快速推进,独生子女占多数,家长宠爱,不让孩子参与日常劳动,学生缺少劳动的机会
第三:即使开设了劳动相关课程、举办了学生参与的劳动活动,也往往流于形式或者非常无聊,例如劳动作业只需要举着扫把拍张照片就完事,甚至变成家长代劳去“养蚕”“找桑叶”,学生不积极、家长不认可
不重视劳动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两点
第一:不利于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许多人进入大学之后甚至走入社会之后仍然缺乏劳动能力,长久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影响社会风气,轻视劳动、贬低劳动者
为了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我认为可以做以下三点工作
第一:将劳动纳入学分、成绩的考核中来并真正落实,用成绩这根目前最有效的指挥棒引导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为了防止弄虚作假,注重劳动实绩的核查
第二:因地制宜开展劳动课程与活动,要更加符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们喜欢是最重要的标准。比如广州前段时间推行劳动教育新规,要求初中生学会煲汤等烹饪技能,这就非常接地气。上海的孩子进行垃圾分类是一种劳动,深圳的孩子去红树林观鸟护鸟也是一种劳动,劳动课程不应当局限于扫地、洗碗
第三:积极对劳动教育内容进行创新,比如可以和亲子教育、自然教育结合起来。许多城市里的孩子缺乏接触自然的机会,非常有好奇心,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他们在野外体验劳动,提升学生参与的热情
第二题:当前,产业扶贫。很多扶贫干部的项目没有延续下去,出现人走茶凉现象,扶贫干部一走,扶贫项目就黄了。对此,你怎么看?
答:
原因。第一:目前党政系统相关制度中,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的工作内容交接缺乏详细规定,扶贫项目的具体规划、资金安排、人员培训等内容交接不到位
第二:项目黄了不仅是工作交接的问题,很多时候是项目本身就存在大问题,早黄晚黄迟早要黄。如果一个项目经过深入考察、科学评估、长远规划,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历史文化等区位条件,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那么,即使扶贫干部调离、接替,老百姓已经被调动起来的积极性也不会消失,项目也能长期发展
第三:人走茶凉,说明许多扶贫项目过于依赖扶贫干部的人际关系、扶贫干部所在单位的资源,仍然只是一种输血而不是造血。许多扶贫干部为了快出成绩,不愿为后任栽树、不愿为前任收尾,扶贫项目变成了花架子
影响。第一:浪费资源,损耗群众的积极性与信任,甚至可能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营商环境
第二: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公信力,有损扶贫干部的口碑
第三:浪费发展机遇,耽误脱贫攻坚,影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策。第一:建立健全扶贫岗位与扶贫项目的交接制度,详细列出项目清单、任务清单,确保工作顺利交接。考核时要落实长期责任甚至对扶贫项目终身负责
第二:扶贫项目的立项要科学,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社、群众等的积极性,怎样立项展开内容略
第三:也不是说所有项目都一定要长期开展。对于不符合当地实际、已经被证明失败的项目,既要有容错机制,保护干部的积极性、让扶贫放开手脚,又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及时对项目进行补救、止损甚至另起炉灶,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要问责追责
第三题:当前在文化建设工作中,政府对基层的公共文化活动投入很大,但效果不好,很多群众不满意。对此,请你提出对策。
答:对于题目中的现象,我有以下四点对策
第一:调研,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了解群众想看什么想听什么,确保开展的公共文化活动让人喜闻乐见。比如广东很多地方开展粤剧送戏下乡效果很好,深圳许多原住民也想听到更多深圳客家山歌
第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入市场机制激活基层公共文化活动。例如,可以不对剧团等市场主体进行直接的补贴或者购买服务,而是对群众购买门票按比例报销。北京政府就有低票价补贴的政策,北京很多剧院的一场演出有很多票在100元以下,值得借鉴。或者学习美国政府的食物券计划,发放文化产品券,群众可以自由进行文化消费,从而让各种市场主体充分竞争,优胜劣汰
第三:要及时收集群众的反馈,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公共文化活动的内容、时间安排、环境设施等,怎样收集反馈展开内容略
第四:对基层的公共文化活动投入大,但效果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地没有形成健康发展的文化产业,一旦政府缩减投入或者停止补贴就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要积极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产业,把文化消费变成文化生产。
以上便是我想到的四点对策,谢谢各位考官。
最后总结一下面试最重要的三点:
1.自信,全程微笑(除非讲到不适合笑的内容)
2.流畅,尽量做到不卡壳,即便卡壳也不要超过1秒钟
3.积极与考官进行“交流”。这里的“交流”不是指问候、鞠躬等,而是目光交流
至于答题内容,每个人的风格不同,答出属于自己的亮点就好了。比如我比较喜欢发散思维,提到了上海垃圾分类、广州煲汤教育、深圳红树林观鸟护鸟、粤剧送戏下乡、深圳客家山歌、美国政府的食物券计划、北京政府的低票价补贴政策。
很多人之所以卡壳、不流畅、不自信,原因就是自己讲的内容自己也不熟悉,答题变成了背书。
分享一下祝佳音的经验,对我帮助很大,关于如何使自己在说话过程中表达得更流畅、清晰和有条理:
[quote]首先显然是你自己的思路要足够流畅、清晰和有条理——我们假设提问者的问题含义是“我想表达的东西在脑子里已经足够清晰和有条理了,但说出来的时候就会显得很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很简单,我个人觉得要点如下:
1、别害怕,对方又不会吃了你,不就是说个话么,先把心理建设做好;
2、别着急,控制自己的语速(这点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在前期,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语速,别太快,别说着说着就提高声音。你要让自己的语速和语调始终处于平稳、温和的状态,不停提醒自己慢下来,给句子和句子之间留喘息和停顿的时间。如果别人语速非常快,你就更要提醒自己慢下来。不用跟对方争夺话语权,不要插话,不要用声音去压对方。总之,你必须用一段时间,在所有对话中都提醒自己,直到你形成从容对话的习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3、接下来就要涉及到如何把脑子里的东西说出来——很简单,按部就班,按你的思路方式,向对方叙述你的思维过程,让对方参与到你的逻辑线里,或者分条论述,你看,如上文,什么东西假如分了一二三四条,说服力就是要大上几倍呀!;
4、身体适当前倾、温和地看着对方、用肢体语言辅助你的话、及时对对方的话做出反应——这些都是很上等的技巧,但我觉得不值得你专门学习,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了。[/quote]和笔试一样,面试也没有报班,自学。
准备面试时看的比较多的内容,均为手机App:
财新
南方周末(自由谈、方舟评论、第一争议)
学习强国“发布”下面“新闻发布会”、“政策发布”两个模块
首先说下面试流程。
我下午进考场的时候不需要敲门,有工作人员指引就坐。刚进去的时候有些紧张,没有开口说“各位考官下午好”,仅仅点头微笑一下就坐下,主考官旁边的一位男考官表情有点不爽,可能觉得我不太有礼貌,好在没有影响后续的发挥。
考官念完一道题之后,接一句“好的,我现在思考一下”,就开始埋头奋笔疾书列要点,每题大概用时30秒左右。写完之后立马抬头答题,答题过程中全程微笑,与考官的目光交流比较多,每题回答2.5分钟-3分钟。
回答到第二题的时候我感觉这次面试分数肯定能有85+,因为有3位以上考官(包括刚才提到的那位表情有点不爽的男考官)一直微笑、频频点头。与考官有了“互动”之后,就完全不紧张了,也算是个良性循环。
最后走的时候草稿纸放在桌上就好,起身的时候笔掉在了地上我又回头把它捡起来……算是小插曲。
等分过程比较漫长,30分钟+,最后签字领取成绩单的时候反复确认了几遍,93+完全出乎意料,本以为最好也就86-89。
接下来回忆下答题内容,真正考场上的回答内容会更加口语化。
第一题: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据调查,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远远低于美国、韩国。对此,你怎么看?
答:
我认为之所以出现题目中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现在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下,对劳动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真正纳入考核标准,劳动相关课程开设不足
第二:城镇化快速推进,独生子女占多数,家长宠爱,不让孩子参与日常劳动,学生缺少劳动的机会
第三:即使开设了劳动相关课程、举办了学生参与的劳动活动,也往往流于形式或者非常无聊,例如劳动作业只需要举着扫把拍张照片就完事,甚至变成家长代劳去“养蚕”“找桑叶”,学生不积极、家长不认可
不重视劳动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两点
第一:不利于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许多人进入大学之后甚至走入社会之后仍然缺乏劳动能力,长久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影响社会风气,轻视劳动、贬低劳动者
为了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我认为可以做以下三点工作
第一:将劳动纳入学分、成绩的考核中来并真正落实,用成绩这根目前最有效的指挥棒引导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为了防止弄虚作假,注重劳动实绩的核查
第二:因地制宜开展劳动课程与活动,要更加符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们喜欢是最重要的标准。比如广州前段时间推行劳动教育新规,要求初中生学会煲汤等烹饪技能,这就非常接地气。上海的孩子进行垃圾分类是一种劳动,深圳的孩子去红树林观鸟护鸟也是一种劳动,劳动课程不应当局限于扫地、洗碗
第三:积极对劳动教育内容进行创新,比如可以和亲子教育、自然教育结合起来。许多城市里的孩子缺乏接触自然的机会,非常有好奇心,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他们在野外体验劳动,提升学生参与的热情
第二题:当前,产业扶贫。很多扶贫干部的项目没有延续下去,出现人走茶凉现象,扶贫干部一走,扶贫项目就黄了。对此,你怎么看?
答:
原因。第一:目前党政系统相关制度中,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的工作内容交接缺乏详细规定,扶贫项目的具体规划、资金安排、人员培训等内容交接不到位
第二:项目黄了不仅是工作交接的问题,很多时候是项目本身就存在大问题,早黄晚黄迟早要黄。如果一个项目经过深入考察、科学评估、长远规划,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历史文化等区位条件,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那么,即使扶贫干部调离、接替,老百姓已经被调动起来的积极性也不会消失,项目也能长期发展
第三:人走茶凉,说明许多扶贫项目过于依赖扶贫干部的人际关系、扶贫干部所在单位的资源,仍然只是一种输血而不是造血。许多扶贫干部为了快出成绩,不愿为后任栽树、不愿为前任收尾,扶贫项目变成了花架子
影响。第一:浪费资源,损耗群众的积极性与信任,甚至可能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营商环境
第二: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公信力,有损扶贫干部的口碑
第三:浪费发展机遇,耽误脱贫攻坚,影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策。第一:建立健全扶贫岗位与扶贫项目的交接制度,详细列出项目清单、任务清单,确保工作顺利交接。考核时要落实长期责任甚至对扶贫项目终身负责
第二:扶贫项目的立项要科学,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社、群众等的积极性,怎样立项展开内容略
第三:也不是说所有项目都一定要长期开展。对于不符合当地实际、已经被证明失败的项目,既要有容错机制,保护干部的积极性、让扶贫放开手脚,又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及时对项目进行补救、止损甚至另起炉灶,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要问责追责
第三题:当前在文化建设工作中,政府对基层的公共文化活动投入很大,但效果不好,很多群众不满意。对此,请你提出对策。
答:对于题目中的现象,我有以下四点对策
第一:调研,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了解群众想看什么想听什么,确保开展的公共文化活动让人喜闻乐见。比如广东很多地方开展粤剧送戏下乡效果很好,深圳许多原住民也想听到更多深圳客家山歌
第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入市场机制激活基层公共文化活动。例如,可以不对剧团等市场主体进行直接的补贴或者购买服务,而是对群众购买门票按比例报销。北京政府就有低票价补贴的政策,北京很多剧院的一场演出有很多票在100元以下,值得借鉴。或者学习美国政府的食物券计划,发放文化产品券,群众可以自由进行文化消费,从而让各种市场主体充分竞争,优胜劣汰
第三:要及时收集群众的反馈,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公共文化活动的内容、时间安排、环境设施等,怎样收集反馈展开内容略
第四:对基层的公共文化活动投入大,但效果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地没有形成健康发展的文化产业,一旦政府缩减投入或者停止补贴就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要积极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产业,把文化消费变成文化生产。
以上便是我想到的四点对策,谢谢各位考官。
最后总结一下面试最重要的三点:
1.自信,全程微笑(除非讲到不适合笑的内容)
2.流畅,尽量做到不卡壳,即便卡壳也不要超过1秒钟
3.积极与考官进行“交流”。这里的“交流”不是指问候、鞠躬等,而是目光交流
至于答题内容,每个人的风格不同,答出属于自己的亮点就好了。比如我比较喜欢发散思维,提到了上海垃圾分类、广州煲汤教育、深圳红树林观鸟护鸟、粤剧送戏下乡、深圳客家山歌、美国政府的食物券计划、北京政府的低票价补贴政策。
很多人之所以卡壳、不流畅、不自信,原因就是自己讲的内容自己也不熟悉,答题变成了背书。
分享一下祝佳音的经验,对我帮助很大,关于如何使自己在说话过程中表达得更流畅、清晰和有条理:
[quote]首先显然是你自己的思路要足够流畅、清晰和有条理——我们假设提问者的问题含义是“我想表达的东西在脑子里已经足够清晰和有条理了,但说出来的时候就会显得很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很简单,我个人觉得要点如下:
1、别害怕,对方又不会吃了你,不就是说个话么,先把心理建设做好;
2、别着急,控制自己的语速(这点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在前期,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语速,别太快,别说着说着就提高声音。你要让自己的语速和语调始终处于平稳、温和的状态,不停提醒自己慢下来,给句子和句子之间留喘息和停顿的时间。如果别人语速非常快,你就更要提醒自己慢下来。不用跟对方争夺话语权,不要插话,不要用声音去压对方。总之,你必须用一段时间,在所有对话中都提醒自己,直到你形成从容对话的习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3、接下来就要涉及到如何把脑子里的东西说出来——很简单,按部就班,按你的思路方式,向对方叙述你的思维过程,让对方参与到你的逻辑线里,或者分条论述,你看,如上文,什么东西假如分了一二三四条,说服力就是要大上几倍呀!;
4、身体适当前倾、温和地看着对方、用肢体语言辅助你的话、及时对对方的话做出反应——这些都是很上等的技巧,但我觉得不值得你专门学习,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了。[/quote]和笔试一样,面试也没有报班,自学。
准备面试时看的比较多的内容,均为手机App:
财新
南方周末(自由谈、方舟评论、第一争议)
学习强国“发布”下面“新闻发布会”、“政策发布”两个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