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rkzuttv
2022-04-11T08:12:23+00:00
唐朝君主年表
姓名 | 年号 | 庙号 | 谥号 | 序齿 | 出生 | 即位 | 退位 | 去世 | 关系 | 封爵 | 备注 |
李渊 | 武德 | 高祖 |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 李炳四子 | 566 | 618 | 626 | 635 | / | 唐王 | 因玄武门之变退位 |
李世民 | 贞观 | 太宗 |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李渊次子 | 598 | 626 | / | 649 | 儿子 | 秦王 | |
李治 | 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 高宗 |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 李世民九子 | 628 | 649 | / | 683 | 儿子 | 晋王 | |
李显 | 嗣圣 | 中宗 |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 李治七子 | 656 | 684 | 684 | 710 | 儿子 | 英王 | 被武后废掉 |
李旦 | 文明、光宅、垂拱、永昌、载初 | 睿宗 |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 李治八子 | 662 | 684 | 690 | 716 | 同母弟 | 豫王 | 被武后废掉 |
武周篡唐 | |||||||||||
李显 | 神龙、景龙 | 中宗 |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 李治七子 | 656 | 705 | / | 710 | 同母兄 | 庐陵王 | 因神龙革命复辟 |
李旦 | 景云、太极、延和 | 睿宗 |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 李治八子 | 662 | 710 | 712 | 716 | 同母弟 | 相王 | 因唐隆之变复辟 |
李隆基 | 先天、开元、天宝 | 玄宗 |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 李旦三子 | 685 | 712 | 756 | 762 | 儿子 | 平王 | 因灵武即位退位 |
李亨 | 至德、乾元、上元、宝应 | 肃宗 |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 李隆基三子 | 711 | 756 | / | 762 | 儿子 | 忠王 | |
李豫 | 广德、永泰、大历 | 代宗 | 睿文孝武皇帝 | 李亨长子 | 726 | 762 | / | 779 | 儿子 | 成王 | |
李适 | 建中、兴元、贞元 | 德宗 | 神武孝文皇帝 | 李豫长子 | 742 | 779 | / | 805 | 儿子 | 雍王 | |
李诵 | 永贞 | 顺宗 | 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 李适长子 | 761 | 805 | 805 | 806 | 儿子 | 宣王 | 因永贞内禅退位 |
李纯 | 元和 | 宪宗 |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 李诵长子 | 778 | 805 | / | 820 | 儿子 | ||
李恒 | 永新、长庆 | 穆宗 | 睿圣文惠孝皇帝 | 李纯三子 | 795 | 820 | / | 824 | 儿子 | 遂王 | |
李湛 | 宝历 | 敬宗 | 睿武昭愍孝皇帝 | 李恒长子 | 809 | 824 | / | 827 | 儿子 | 景王 | |
李昂 | 大和、开成 | 文宗 | 元圣昭献孝皇帝 | 李恒次子 | 809 | 827 | / | 840 | 异母弟 | 江王 | |
李炎 | 会昌 | 武宗 | 至道昭肃孝皇帝 | 李恒九子 | 814 | 840 | / | 846 | 异母弟 | 颍王 | |
李忱 | 大中 | 宣宗 |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 李纯十三子 | 810 | 846 | / | 859 | 叔父 | 光王 | |
李漼 | 咸通 | 懿宗 | 昭圣恭惠孝皇帝 | 李忱长子 | 833 | 859 | / | 873 | 儿子 | 郓王 | |
李儇 | 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 僖宗 | 惠圣恭定孝皇帝 | 李漼五子 | 862 | 873 | / | 888 | 儿子 | 普王 | |
李晔 | 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祐 | 昭宗 | 圣穆景文孝皇帝 | 李漼七子 | 867 | 888 | / | 904 | 异母弟 | 寿王 | |
李柷 | 天祐 | / | 昭宣光烈孝皇帝 | 李晔九子 | 892 | 904 | 907 | 908 | 儿子 | 辉王 | 李柷即位未改元,因朱温篡唐退位 |
宋朝君主年表
姓名 | 年号 | 庙号 | 谥号 | 序齿 | 出生 | 即位 | 退位 | 去世 | 关系 | 封爵 | 备注 |
赵匡胤 | 建隆、乾德、开宝 | 太祖 | 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 赵弘殷次子 | 927 | 960 | / | 976 | / | ||
赵炅 | 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 太宗 | 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 赵弘殷三子 | 939 | 976 | / | 997 | 同母弟 | 晋王 | |
赵恒 | 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 真宗 | 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 赵炅三子 | 968 | 997 | / | 1022 | 儿子 | 寿王 | |
赵祯 | 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 | 仁宗 |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 赵恒六子 | 1010 | 1022 | / | 1063 | 儿子 | 昇王 | |
赵曙 | 治平 | 英宗 | 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 赵炅四子商王赵元份二世孙 | 1032 | 1063 | / | 1067 | 堂侄 | ||
赵顼 | 熙宁、元丰 | 神宗 | 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 赵曙长子 | 1048 | 1067 | / | 1085 | 儿子 | 颍王 | |
赵煦 | 元祐、绍圣、元符 | 哲宗 | 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 赵顼六子 | 1077 | 1085 | / | 1100 | 儿子 | 延安王 | |
赵佶 | 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 徽宗 | 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 赵顼十一子 | 1082 | 1100 | 1126 | 1135 | 异母弟 | 端王 | |
赵桓 | 靖康 | 钦宗 | 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 赵佶长子 | 1100 | 1126 | 1127 | 1161 | 儿子 | 定王 | 因靖康之变被废 |
金灭北宋 | |||||||||||
赵构 | 建炎、绍兴 | 高宗 | 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 赵佶九子 | 1107 | 1127 | 1162 | 1187 | 异母弟 | 康王 | |
赵昚 | 隆兴、乾道、淳熙 | 孝宗 | 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 赵匡胤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六世孙 | 1127 | 1162 | 1189 | 1194 | 族侄 | 建王 | |
赵惇 | 绍熙 | 光宗 | 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 赵昚三子 | 1147 | 1189 | 1194 | 1200 | 儿子 | 恭王 | 因绍熙内禅退位 |
赵扩 | 庆元、嘉泰、开禧、嘉定 | 宁宗 | 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 赵惇次子 | 1168 | 1194 | / | 1224 | 儿子 | 嘉王 | |
赵昀 | 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 | 理宗 | 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 赵匡胤次子燕懿王赵德昭九世孙 | 1205 | 1224 | / | 1264 | 族侄 | ||
赵禥 | 咸淳 | 度宗 |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 赵匡胤次子燕懿王赵德昭十世孙 | 1240 | 1264 | / | 1274 | 侄子 | 忠王 | |
赵㬎 | 德祐 | / | 孝恭懿圣皇帝 | 赵禥六子 | 1271 | 1274 | 1276 | 1323 | 儿子 | 嘉国公 | 因投降元朝被废 |
赵昰 | 景炎 | 端宗 | 孝恭仁裕懿圣濬文英武勤政皇帝 | 赵禥五子 | 1269 | 1276 | / | 1278 | 异母兄 | 益王 | |
赵昺 | 祥兴 | / | / | 赵禥七子 | 1272 | 1278 | / | 1279 | 异母弟 | 广王 |
元朝君主年表
姓名 | 年号 | 庙号 | 谥号 | 序齿 | 出生 | 即位 | 退位 | 去世 | 关系 | 封爵 | 备注 |
铁木真 | / | 太祖 |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 也速该长子 | 1162 | 1206 | / | 1227 | / | ||
拖雷 | / | 睿宗 | 仁圣景襄皇帝 | 铁木真四子 | 1191 | 1227 | 1229 | 1232 | 儿子 | 监国摄政 | |
窝阔台 | / | 太宗 | 英文皇帝 | 铁木真三子 | 1186 | 1229 | / | 1241 | 同母兄 | ||
贵由 | / | 定宗 | 简平皇帝 | 窝阔台长子 | 1206 | 1246 | / | 1248 | 儿子 | ||
蒙哥 | / | 宪宗 | 桓肃皇帝 | 拖雷长子 | 1209 | 1251 | / | 1259 | 堂弟 | ||
忽必烈 | 中统、至元 | 世祖 |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 拖雷四子 | 1215 | 1260 | / | 1294 | 同母弟 | ||
铁穆耳 | 元贞、大德 | 成宗 | 钦明广孝皇帝 | 忽必烈次子明孝太子真金三子 | 1265 | 1294 | / | 1307 | 孙子 | ||
海山 | 至大 | 武宗 | 仁惠宣孝皇帝 | 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次子 | 1281 | 1307 | / | 1311 | 侄子 | 怀宁王 | |
爱育黎拔力八达 | 皇庆、延祐 | 仁宗 | 圣文钦孝皇帝 | 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三子 | 1285 | 1311 | / | 1320 | 同母弟 | ||
硕德八剌 | 至治 | 英宗 | 睿圣文孝皇帝 | 爱育黎拔力八达长子 | 1302 | 1320 | / | 1323 | 儿子 | ||
也孙铁木儿 | 泰定、致和 | / | / | 真金长子晋王甘麻剌次子 | 1293 | 1323 | / | 1328 | 堂叔父 | 晋王 | |
阿速吉八 | 天顺 | / | / | 也孙铁木儿长子 | 1320 | 1328 | 1328 | 1328 | 儿子 | 因两都之战被废 | |
图帖睦尔 | 天历 | 文宗 | 圣明元孝皇帝 | 海山次子 | 1304 | 1328 | 1329 | 1332 | 从兄 | 怀王 | |
和世琜 | 天历 | 明宗 | 翼献景孝皇帝 | 海山长子 | 1300 | 1329 | / | 1329 | 异母兄 | 周王 | 和世琜即位未改元 |
图帖睦尔 | 天历、至顺 | 文宗 | 圣明元孝皇帝 | 海山次子 | 1304 | 1329 | / | 1332 | 异母弟 | 怀王 | 因天历之变复辟 |
懿璘质班 | 至顺 | 宁宗 | 冲圣嗣孝皇帝 | 和世琜次子 | 1326 | 1332 | / | 1332 | 侄子 | 鄜王 | 懿璘质班即位未改元 |
妥懽帖睦尔 | 元统、至元、至正 | 惠宗 | 顺皇帝 | 和世琜长子 | 1320 | 1333 | / | 1370 | 异母兄 |
明朝君主年表
姓名 | 年号 | 庙号 | 谥号 | 序齿 | 出生 | 即位 | 退位 | 去世 | 关系 | 封爵 | 备注 |
朱元璋 | 洪武 | 太祖 |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 朱世珍四子 | 1328 | 1368 | / | 1398 | / | ||
朱允炆 | 建文 | 惠宗 |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 朱元璋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 | 1377 | 1398 | 1402 | ? | 孙子 | 因靖难之役失踪 | |
朱棣 | 永乐 |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朱元璋四子 | 1360 | 1402 | / | 1424 | 叔父 | 燕王 | 被朱厚熜更改庙号 | |
朱高炽 | 洪熙 | 仁宗 |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 朱棣长子 | 1378 | 1424 | / | 1425 | 儿子 | ||
朱瞻基 | 宣德 | 宣宗 |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 朱高炽长子 | 1399 | 1425 | / | 1435 | 儿子 | ||
朱祁镇 | 正统 | 英宗 |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 朱瞻基长子 | 1427 | 1435 | 1449 | 1464 | 儿子 | 因土木堡之变被废 | |
朱祁钰 | 景泰 | 代宗 |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 朱瞻基次子 | 1428 | 1449 | 1457 | 1457 | 异母弟 | 郕王 | |
朱祁镇 | 天顺 | 英宗 |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 朱瞻基长子 | 1427 | 1457 | / | 1464 | 异母兄 | 因夺门之变复辟 | |
朱见深 | 成化 | 宪宗 |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 朱祁镇长子 | 1447 | 1464 | / | 1487 | 儿子 | 沂王 | |
朱祐樘 | 弘治 | 孝宗 | 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 朱见深三子 | 1470 | 1487 | / | 1505 | 儿子 | ||
朱厚照 | 正德 | 武宗 |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 朱祐樘长子 | 1491 | 1505 | / | 1521 | 儿子 | ||
朱厚熜 | 嘉靖 | 世宗 |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 朱见深四子兴献王朱祐杬次子 | 1507 | 1521 | / | 1567 | 堂弟 | 兴王 | |
朱载坖 | 隆庆 | 穆宗 |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 朱厚熜三子 | 1537 | 1567 | / | 1572 | 儿子 | ||
朱翊钧 | 万历 | 神宗 |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 朱载坖三子 | 1563 | 1572 | / | 1620 | 儿子 | ||
朱常洛 | 泰昌 | 光宗 |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 朱翊钧长子 | 1582 | 1620 | / | 1620 | 儿子 | ||
朱由校 | 天启 | 熹宗 | 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 朱常洛长子 | 1605 | 1620 | / | 1627 | 儿子 | ||
朱由检 | 崇祯 | 思宗 |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 朱常洛五子 | 1611 | 1627 | / | 1644 | 异母弟 | 信王 |
清朝君主年表
姓名 | 年号 | 庙号 | 谥号 | 序齿 | 出生 | 即位 | 退位 | 去世 | 关系 | 封爵 | 备注 |
努尔哈赤 | 天命 | 太祖 |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 塔克世长子 | 1559 | 1616 | / | 1626 | / | ||
皇太极 | 天聪、崇德 | 太宗 |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 努尔哈赤八子 | 1592 | 1626 | / | 1643 | 儿子 | 和硕贝勒 | |
福临 | 顺治 | 世祖 |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 皇太极九子 | 1638 | 1643 | / | 1661 | 儿子 | ||
玄烨 | 康熙 | 圣祖 |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 福临三子 | 1654 | 1661 | / | 1722 | 儿子 | ||
胤禛 | 雍正 | 世宗 |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 玄烨四子 | 1678 | 1722 | / | 1735 | 儿子 | 和硕雍亲王 | |
弘历 | 乾隆 | 高宗 |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 胤禛四子 | 1711 | 1735 | 1796 | 1799 | 儿子 | 和硕宝亲王 | |
颙琰 | 嘉庆 | 仁宗 |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 弘历十五子 | 1760 | 1796 | / | 1820 | 儿子 | 和硕嘉亲王 | |
旻宁 | 道光 | 宣宗 |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 颙琰次子 | 1782 | 1820 | / | 1850 | 儿子 | 和硕智亲王 | |
奕詝 | 咸丰 | 文宗 |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 旻宁四子 | 1831 | 1850 | / | 1861 | 儿子 | ||
载淳 | 同治 | 穆宗 |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 奕詝长子 | 1856 | 1861 | / | 1875 | 儿子 | ||
载湉 | 光绪 | 德宗 |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 旻宁七子醇贤亲王奕譞次子 | 1871 | 1875 | / | 1908 | 堂弟 | ||
溥仪 | 宣统 | / | / | 奕譞五子醇亲王载沣长子 | 1906 | 1908 | 1912 | 1967 | 侄子 | 因辛亥革命退位 |
仅列出被普遍承认的君主,不考虑北元或南明等短命小朝廷
一些有趣的事实:
唐朝自玄武门之变以来流血政变极多,除了上表中提到的之外,几次比较大的政变还包括重俊之变、先天之变、马嵬驿兵变、泾原兵变、甘露之变等
宋朝皇位自烛影斧声之后长期由太宗一系把持,直到赵构阳痿绝后才归于太祖一系
不同于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元朝的幼子守灶以及推举大汗习俗导致拖雷一系的最后胜出
自明朝实行一世一元制以来,朱棣是唯一一个被更改正式庙号的皇帝,导致有明一朝缺了太宗这一极为重要的庙号
清朝的封爵制度一开始并不完备,皇太极称帝后方有宗室十等爵
同样的,清朝也不以嫡庶来区分继承权,很少有嫡长子能继承皇位,这和明朝几乎都是嫡长子即位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