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用,但可能没有些人以为的那么有用。
国内在航空领域和对岸的差距,其实是技术路线不够全导致的。简单说就是有发展的部分水平有高有低,发展好的比对岸要强,发展差的比较落后,但由于冷战结束后航天产业发展的缓慢,性能差没有年代差看上去那么吓人。但也有部分子项可以说完全就没发展,这种就是用不上的时候显得没啥,需要的时候要么跳票硬啃,要么换性能更低的方案来绕过。
本质属于累计投入不够,历史欠账太多。但未来看上去还是很有希望的,目前没有特别难解决的结构性困难。
就当下来说,世界主要航天国家都有比较明显的问题,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对岸主要还是缺少新血,组织架构也存在诸多隐患,且其他工业能力的退化的影响也在逐渐扩散。目前还可以吃产业发达底力深厚的老本,但未来真的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光鲜。
国内说了。
11区可以理解为技术更单一版的国内,额外还有一个总体设计能力不行的debuff。h3这种明明子系统都还不错,结果用这堆东西做了个gto运力不到7吨,运载比不如30年前长3乙的贵物出来……哥们,以后能不能和某东大坐一桌都不好说啊。
毛子突出一个又没人又没钱,惨到不需要为他多做解释。
某东大的航天部门真比其他部门靠谱多了。问题是总满足不了国内不正常成长的心气,导致没法按正常的规划来发展,这个挺要命的。其他不足主要还是单纯的水平不足,很多子系统的性能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二流甚至三流,就特别难受。而且和11区一样,总体设计水平非常神秘……
欧空局目前陷入一个很绝望的状态,他原有的体系很大程度建立在国际合作与分工上。但现有的发展趋势就是这样的“全球化”逐渐变得越来越不可靠。鹅乌再一搞,彻底完蛋。
目前情况就是有些系统没法合作了,自己搞没钱没时间,背后国家的情况很难支持。商业收入被空x橄榄了,自己决策也有重大失误,再加上一些偶然中的必然失败。只能说最近5-10年,欧空局的目标都是恢复稳定可靠的发射能力。有人问后面呢?后面……没有后面了应该。如果其他几家能按ppt中发展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