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ghbor
2021-01-30T05:41:02+00:00
电子信息专业毕业,毕业后去了惠普,也呆过甲骨文和浪潮。 2年前我们团队出来单干。 摸摸爬爬在IT行业也呆了快10年了。说下我国在尖端行业的痛点,真的痛点
我们现在有3个大股东,分别在医疗,军队和船舶行业的。我们的业务也基本是这几块。
现在国产化是一个大趋势,很多东西都在国产化,包括但不限于,基本的办公电脑,安全类软件,操作系统等等。所以大众的视线也都集中在这些东西。毕竟大部分接触不到技术性极强的尖端领域。
我们几乎是只做尖端领域的生意,因为利润极高。也不像传统行业那么累。但是我想说的是,在这些领域,是国产化不会触及的领域。因为说句不好听的,我国几乎都是空白。
随便举几个例子,医院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大型医院,高端精密仪器,比如核磁共振,光谱仪,微刀手术相关部分。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都只能进口,尤其是涉及到镜头的相关器材。 比如核磁共振,软件部分几乎是美企垄断。镜头是日本的。其他部分都是德国的。就连里面的螺丝都必须采用日本或者德国的东西。曾经有一次大概是17年,深圳某大型医院采购核磁共振的时候,没有限定螺丝这样的小东西。你们猜结果是什么。底下的供应商甚至有在淘宝买货的。结果就是设备仅仅使用了不到2年,就开始光学移位。后来德国的工程师过来检查就发现是螺丝位移了,而且不可逆。后来这件事过了之后,哪怕是里面一个小小的螺丝,现在都是定向采购.你要知道,这样的精密仪器,国外能做到8年的不偏差。国内的我知道的没有超过2年的。 日本的螺丝大概是国产的价格6倍左右,但是没办法,国产质量实在跟不上。
再说个国内现在还是一片空白的领域,尖端工业级中控~~ 尤其是船舶和航天领域。 整个世界份额最大的是美国的霍尼韦尔。其次是俄罗斯。 这个国内没有替代品,是一点替代都没有。不过好在霍尼韦尔很强硬,在美国制裁最严厉的时候,依然没有断掉中国企业的服务。毕竟人家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工业领头公司,这点操守还是有的。 从贸易战开始到特朗普最没谱的时候,国内唯一一个还在开拓中国业务的美国工业公司只有霍尼韦尔。得益于霍尼韦尔后台的强硬,总统对他们的约束力还是很有限的。
再说个大家普遍都了解的行业。英伟达的光学追踪技术,已经开始在和商用领域融合了。英伟达和戴尔,apple, 特斯拉在人脸捕捉和自动驾驶上已经合作块5年了。今年尤其是3000系列第二代光学追踪发布后,首批全自动驾驶中控已经在戴尔内部的合作下游开始测试。 国内首批接受测试的是深圳地铁和深圳龙岗区无人驾驶测试。 反观国内的同行业企业海康威视和浪潮在干什么? 用刚结束的戴尔联合英伟达年会上执行总裁的话说就是,这些技术已经在最后的测试了。但是我们国内最好的两家相关企业海康威视和浪潮,连起步都还没开始。
我今天想说的是,传统领域我们本来就没可能弯道超车了。如果这些新新领域还不注重发展,等下一次科技革命的年代到来的时候,我们依然没有任何技术优势,但是这些才是利润高的地方,不然,总是出卖人口红利,永远都只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新技术新科技一定要勇于尝试,不在新领域积累经验的话,永远都别想有突破。国内勇于走在科技最前端的城市是深圳,几乎每一个尖端科技发布,深圳都会去尝试。但是反观其他城市,每一个新一代产品出来,总得要等好几年才会去实施,科技是每一年都在发展的,马斯克已经在把电影里的桥段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的时候,国内的巨头却还在忙着搞社区买菜和小商贩们抢生意。
我们现在有3个大股东,分别在医疗,军队和船舶行业的。我们的业务也基本是这几块。
现在国产化是一个大趋势,很多东西都在国产化,包括但不限于,基本的办公电脑,安全类软件,操作系统等等。所以大众的视线也都集中在这些东西。毕竟大部分接触不到技术性极强的尖端领域。
我们几乎是只做尖端领域的生意,因为利润极高。也不像传统行业那么累。但是我想说的是,在这些领域,是国产化不会触及的领域。因为说句不好听的,我国几乎都是空白。
随便举几个例子,医院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大型医院,高端精密仪器,比如核磁共振,光谱仪,微刀手术相关部分。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都只能进口,尤其是涉及到镜头的相关器材。 比如核磁共振,软件部分几乎是美企垄断。镜头是日本的。其他部分都是德国的。就连里面的螺丝都必须采用日本或者德国的东西。曾经有一次大概是17年,深圳某大型医院采购核磁共振的时候,没有限定螺丝这样的小东西。你们猜结果是什么。底下的供应商甚至有在淘宝买货的。结果就是设备仅仅使用了不到2年,就开始光学移位。后来德国的工程师过来检查就发现是螺丝位移了,而且不可逆。后来这件事过了之后,哪怕是里面一个小小的螺丝,现在都是定向采购.你要知道,这样的精密仪器,国外能做到8年的不偏差。国内的我知道的没有超过2年的。 日本的螺丝大概是国产的价格6倍左右,但是没办法,国产质量实在跟不上。
再说个国内现在还是一片空白的领域,尖端工业级中控~~ 尤其是船舶和航天领域。 整个世界份额最大的是美国的霍尼韦尔。其次是俄罗斯。 这个国内没有替代品,是一点替代都没有。不过好在霍尼韦尔很强硬,在美国制裁最严厉的时候,依然没有断掉中国企业的服务。毕竟人家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工业领头公司,这点操守还是有的。 从贸易战开始到特朗普最没谱的时候,国内唯一一个还在开拓中国业务的美国工业公司只有霍尼韦尔。得益于霍尼韦尔后台的强硬,总统对他们的约束力还是很有限的。
再说个大家普遍都了解的行业。英伟达的光学追踪技术,已经开始在和商用领域融合了。英伟达和戴尔,apple, 特斯拉在人脸捕捉和自动驾驶上已经合作块5年了。今年尤其是3000系列第二代光学追踪发布后,首批全自动驾驶中控已经在戴尔内部的合作下游开始测试。 国内首批接受测试的是深圳地铁和深圳龙岗区无人驾驶测试。 反观国内的同行业企业海康威视和浪潮在干什么? 用刚结束的戴尔联合英伟达年会上执行总裁的话说就是,这些技术已经在最后的测试了。但是我们国内最好的两家相关企业海康威视和浪潮,连起步都还没开始。
我今天想说的是,传统领域我们本来就没可能弯道超车了。如果这些新新领域还不注重发展,等下一次科技革命的年代到来的时候,我们依然没有任何技术优势,但是这些才是利润高的地方,不然,总是出卖人口红利,永远都只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新技术新科技一定要勇于尝试,不在新领域积累经验的话,永远都别想有突破。国内勇于走在科技最前端的城市是深圳,几乎每一个尖端科技发布,深圳都会去尝试。但是反观其他城市,每一个新一代产品出来,总得要等好几年才会去实施,科技是每一年都在发展的,马斯克已经在把电影里的桥段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的时候,国内的巨头却还在忙着搞社区买菜和小商贩们抢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