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Br
2020-09-29T04:48:05+00:00
看了隔壁欠25万换号重来有感
我知道,大部分老哥都能正常的认识到,借贷或者信用消费的钱,只是超前消费,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钱。
但是有的人是真的认识不到,就像25万哥,他有一句话叫做,借了2万开始不上班很爽,到期要还就借钱。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虚空对线,只是现在这个例子正好摆在NGA的大家面前了,而且实际上这种人并不少,我认为这是一种价值观扭曲的认知障碍。从根本上来说,和那种认识到赌的坏处的赌狗和认识到这是传销的传销受害者(比如前两天有个p2p受害者老哥,意识到了p2p只是为了赚你初始的几十块钱),并没有区别。
而花呗的那个广告,针对的就是这种人群。
广告里,它不强调的是“用花呗”。用,这个介词,加上广告里背景是在家的那个环境下,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一种我在用自己的东西的错觉。这一点肯定有很多老哥要反驳我,我只想说,你反驳我肯定是觉得自己没有产生这种错觉,那你就是没有这种认知障碍的,所以你不会像25万哥那样借到最后负债累累。
我知道,大部分老哥都能正常的认识到,借贷或者信用消费的钱,只是超前消费,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钱。
但是有的人是真的认识不到,就像25万哥,他有一句话叫做,借了2万开始不上班很爽,到期要还就借钱。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虚空对线,只是现在这个例子正好摆在NGA的大家面前了,而且实际上这种人并不少,我认为这是一种价值观扭曲的认知障碍。从根本上来说,和那种认识到赌的坏处的赌狗和认识到这是传销的传销受害者(比如前两天有个p2p受害者老哥,意识到了p2p只是为了赚你初始的几十块钱),并没有区别。
而花呗的那个广告,针对的就是这种人群。
广告里,它不强调的是“用花呗”。用,这个介词,加上广告里背景是在家的那个环境下,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一种我在用自己的东西的错觉。这一点肯定有很多老哥要反驳我,我只想说,你反驳我肯定是觉得自己没有产生这种错觉,那你就是没有这种认知障碍的,所以你不会像25万哥那样借到最后负债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