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n.
2021-05-24T01:26:09+00:00
人的理解能力是有极限的,如果大神比一个人水平高的太多,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那么他就无法理解大神的“神”在哪。韦东奕就是这样。
绝大多数人平常接触的极限就是上学时候班里“数学好的”学霸,这些普通学霸大概就是985水平。
再往上就是省重点中学的学霸,大概是清北水平。到这里是真正的学霸,都是真正的聪明人,但是普通人能理解他们的聪明,因此不能称之为天才。
这些学霸中鄙视链最顶端的是竞赛“大神”,他们往往再某一科甚至几科极有天赋,碾压清北“学霸”,清北学霸凭努力可以靠接近满分,他们可以凭天赋,中人之姿已经无法理解他们的天赋,一般人称之为“学神”。
而这些竞赛大神通过比赛,选出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竞赛国家队成员,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竞赛,这些人即使放到北大数院清华基科这种地方也是“大神”,可以算是神中之神。到这里其实普通人就接触不到了,他们的“数学好”和普通清北学霸的“数学好”可谓是天壤之别。
然而就是这群国家队“神中之神”成员中,十几年出一个的“天才”,就是韦东奕级别。
所以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韦东奕的传奇。我高中的时候也算是和韦东奕同时代的半个竞赛圈的人,给大家科普一下韦东奕竞赛教练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说的韦东奕趣事:
1. 韦东奕的高中并不是传统的竞赛强校(山东的,所以也是为啥带馒头回办公室),并没有厉害的金牌教练和非常系统的数学训练,可以认为韦东奕的天才是天生的。真正的不世出的天才。
2. 韦东奕的代数直觉特别好,因为没有特别系统的训练,他总有新方法。那个竞赛教练给我们讲一个代数处理方法时候,讲一个例题,跟我们说韦东奕第一次看这个题,瞬间就想到了加一项,减一项,然后配凑出一个非常巧妙的形式。告诉我们这种方法只有韦神能想出来,我们就老老实实用他教的方法吧。
3. 韦东奕高三的时候,参加的数学竞赛,初赛,省复赛, 国家决赛,国家队集训队选拔赛,国际IMO竞赛,全都是满分。并且集训队选拔的时候,北大教授为了不让韦东奕继续拿满分,知道他几何“不好”,特意出了一个非常难的几何压轴题。结果韦东奕把那道几何题转化为代数题,依然解了出来,依然是满分。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大满贯”选手。
4. 如果其他学科竞赛做题和科研差距比较大的话,数学学科这两者真的差距很小。现在年轻的数学届大神,想到多当年都是IMO拿过金牌的。韦神拿满分的那届IMO,最后一题,陶哲轩也受邀做了。用了七个小时,而韦神只用了不到1小时。(鉴于某位陶哲轩粉丝上蹿下跳说我碰瓷,我这里解释一下,这道题对比只是让大家对韦神的数学能力有个概念,没人否认陶哲轩目前的学术成就是韦神比不了的)
5. 对有些人来说“竞赛获奖”是需要拼了老命所要达到的目标。对韦神来说,只是他追求数学过程中顺便拿个奖而已,和你们想象中的“为了竞赛奖项拼了老命,只会做题不会科研”根本就是两种状态。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不要拿自己的人生经历里的那些“学霸”去类比韦神。
6. 韦东奕博士课题是做分析PDE的。特别难出成果,没几个人愿意做,光是选择做这个方向就很需要勇气了。但是这种又难又重要的课题就是需要韦神这种不“低情商”不在乎世俗的人去啃。当然也有概率做不出特别牛的成果,毕竟科研这种事情谁说的准呢,但这并不能掩盖韦神的传奇。
所以如果不是竞赛圈的人就不要评价韦神的数学成就了,他和我们平常认知的学霸学神做题家不一样,是真正的天才。
绝大多数人平常接触的极限就是上学时候班里“数学好的”学霸,这些普通学霸大概就是985水平。
再往上就是省重点中学的学霸,大概是清北水平。到这里是真正的学霸,都是真正的聪明人,但是普通人能理解他们的聪明,因此不能称之为天才。
这些学霸中鄙视链最顶端的是竞赛“大神”,他们往往再某一科甚至几科极有天赋,碾压清北“学霸”,清北学霸凭努力可以靠接近满分,他们可以凭天赋,中人之姿已经无法理解他们的天赋,一般人称之为“学神”。
而这些竞赛大神通过比赛,选出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竞赛国家队成员,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竞赛,这些人即使放到北大数院清华基科这种地方也是“大神”,可以算是神中之神。到这里其实普通人就接触不到了,他们的“数学好”和普通清北学霸的“数学好”可谓是天壤之别。
然而就是这群国家队“神中之神”成员中,十几年出一个的“天才”,就是韦东奕级别。
所以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韦东奕的传奇。我高中的时候也算是和韦东奕同时代的半个竞赛圈的人,给大家科普一下韦东奕竞赛教练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说的韦东奕趣事:
1. 韦东奕的高中并不是传统的竞赛强校(山东的,所以也是为啥带馒头回办公室),并没有厉害的金牌教练和非常系统的数学训练,可以认为韦东奕的天才是天生的。真正的不世出的天才。
2. 韦东奕的代数直觉特别好,因为没有特别系统的训练,他总有新方法。那个竞赛教练给我们讲一个代数处理方法时候,讲一个例题,跟我们说韦东奕第一次看这个题,瞬间就想到了加一项,减一项,然后配凑出一个非常巧妙的形式。告诉我们这种方法只有韦神能想出来,我们就老老实实用他教的方法吧。
3. 韦东奕高三的时候,参加的数学竞赛,初赛,省复赛, 国家决赛,国家队集训队选拔赛,国际IMO竞赛,全都是满分。并且集训队选拔的时候,北大教授为了不让韦东奕继续拿满分,知道他几何“不好”,特意出了一个非常难的几何压轴题。结果韦东奕把那道几何题转化为代数题,依然解了出来,依然是满分。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大满贯”选手。
4. 如果其他学科竞赛做题和科研差距比较大的话,数学学科这两者真的差距很小。现在年轻的数学届大神,想到多当年都是IMO拿过金牌的。韦神拿满分的那届IMO,最后一题,陶哲轩也受邀做了。用了七个小时,而韦神只用了不到1小时。(鉴于某位陶哲轩粉丝上蹿下跳说我碰瓷,我这里解释一下,这道题对比只是让大家对韦神的数学能力有个概念,没人否认陶哲轩目前的学术成就是韦神比不了的)
5. 对有些人来说“竞赛获奖”是需要拼了老命所要达到的目标。对韦神来说,只是他追求数学过程中顺便拿个奖而已,和你们想象中的“为了竞赛奖项拼了老命,只会做题不会科研”根本就是两种状态。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不要拿自己的人生经历里的那些“学霸”去类比韦神。
6. 韦东奕博士课题是做分析PDE的。特别难出成果,没几个人愿意做,光是选择做这个方向就很需要勇气了。但是这种又难又重要的课题就是需要韦神这种不“低情商”不在乎世俗的人去啃。当然也有概率做不出特别牛的成果,毕竟科研这种事情谁说的准呢,但这并不能掩盖韦神的传奇。
所以如果不是竞赛圈的人就不要评价韦神的数学成就了,他和我们平常认知的学霸学神做题家不一样,是真正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