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FancyKyle
2021-01-16T02:43:35+00:00
旧年底到新年第一月上半月新能源车好消息接连不断,
首先,特斯拉首先秀一波还没上市的Model Y是怎么打骨折价(相对自己)的直怼蔚来小鹏,M3还连连杀低,导致订单爆棚,把新能源车市场几乎带入癫狂状态;
接着,蔚来的固态(半)期货电池车,料足加续航,直接把1000公里定义为了新年的第一个关键词;
然后,比亚迪的DMi正式亮相,综合解决经济、长续航、解决电车不耐低温、驾驶舒适问题,3月订车,直接形成降维之势;
突然,很快啊,广汽埃安的硅基负极???or石墨烯介质???超级电池横空扔图片炸弹,超强快充+千公里续航,还不贵!年内量产,直接让广汽封死涨停;
而后,宁德时代出面确认广汽硅碳介质新电池信息,但没有具体信息,甚至连图片/PPT都没有。
当然还有所谓的强强联合的百度吉利合体造车,上汽阿里浦东联合推出智己展车,以及上汽R、吉利几何广告炸满天,也算是老霸主们的适时重举,生怕被爆炸的新能源车订单给落下了名字。
至此,新年新能源市场信息大战暂告一段落,其中,
直接卖车的是上汽R和吉利几何,基本是现在常规的4-600公里续航+过得去的沙发和轮胎,15-20万左右的售价;
有实车上架的3家,特斯拉直接下订单,爆棚;智己展给你看,漂亮;比亚迪提供试驾,符合降维打击宣传,3月订车;
而广汽和后加入的宁德,一个亮的是一天质疑都没抗过的图片,一个只是附和,就不多说了,希望广汽自己说的月底能亮实货吧。
就我自己而言,看了这些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只有一句话:他们急了。
一方面,在供应链成熟的条件下,传统车企迅速插入新能源车市场并借地方优势分而食之;
另一方面,比亚迪近一年的电/混动车新技术、新车型形成了实质性的降维打击能力,不但逐步突破了长久以来的品牌负效应问题,加上自己的三电自主和自加工优势,在性能、品质、价格、使用条件、经济性方面全方位形成碾压,这不但使得特斯拉等新能源头羊见势不对把挂在嘴上多年只喊不做的价格策略彻底打破,更直接将温温稳稳另一个赛道的两田逼入墙角,而最受影响的就是同在一地又长久依靠两田吃饭的广汽,于是,它急了,它豁出去了。
现在离月底越来越近,这场信息战马上就要露真容,你的选择会是怎样呢?
补充一下:我认为比亚迪就是中国另一个上市的华为,用成长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才合适,而不是A股市场长久以来的炒作套路来炒作他,我们队自己的某些企业,是可以有一些引领世界的信心了。
首先,特斯拉首先秀一波还没上市的Model Y是怎么打骨折价(相对自己)的直怼蔚来小鹏,M3还连连杀低,导致订单爆棚,把新能源车市场几乎带入癫狂状态;
接着,蔚来的固态(半)期货电池车,料足加续航,直接把1000公里定义为了新年的第一个关键词;
然后,比亚迪的DMi正式亮相,综合解决经济、长续航、解决电车不耐低温、驾驶舒适问题,3月订车,直接形成降维之势;
突然,很快啊,广汽埃安的硅基负极???or石墨烯介质???超级电池横空扔图片炸弹,超强快充+千公里续航,还不贵!年内量产,直接让广汽封死涨停;
而后,宁德时代出面确认广汽硅碳介质新电池信息,但没有具体信息,甚至连图片/PPT都没有。
当然还有所谓的强强联合的百度吉利合体造车,上汽阿里浦东联合推出智己展车,以及上汽R、吉利几何广告炸满天,也算是老霸主们的适时重举,生怕被爆炸的新能源车订单给落下了名字。
至此,新年新能源市场信息大战暂告一段落,其中,
直接卖车的是上汽R和吉利几何,基本是现在常规的4-600公里续航+过得去的沙发和轮胎,15-20万左右的售价;
有实车上架的3家,特斯拉直接下订单,爆棚;智己展给你看,漂亮;比亚迪提供试驾,符合降维打击宣传,3月订车;
而广汽和后加入的宁德,一个亮的是一天质疑都没抗过的图片,一个只是附和,就不多说了,希望广汽自己说的月底能亮实货吧。
就我自己而言,看了这些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只有一句话:他们急了。
一方面,在供应链成熟的条件下,传统车企迅速插入新能源车市场并借地方优势分而食之;
另一方面,比亚迪近一年的电/混动车新技术、新车型形成了实质性的降维打击能力,不但逐步突破了长久以来的品牌负效应问题,加上自己的三电自主和自加工优势,在性能、品质、价格、使用条件、经济性方面全方位形成碾压,这不但使得特斯拉等新能源头羊见势不对把挂在嘴上多年只喊不做的价格策略彻底打破,更直接将温温稳稳另一个赛道的两田逼入墙角,而最受影响的就是同在一地又长久依靠两田吃饭的广汽,于是,它急了,它豁出去了。
现在离月底越来越近,这场信息战马上就要露真容,你的选择会是怎样呢?
补充一下:我认为比亚迪就是中国另一个上市的华为,用成长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才合适,而不是A股市场长久以来的炒作套路来炒作他,我们队自己的某些企业,是可以有一些引领世界的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