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tsmudge
2020-08-23T01:47:27+00:00
我在股楼潜水几年了,偶尔出来回复下。这些年,我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大多数人,特别是新人,对新高的股票有严重的排斥心理。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
先贴下自己的业绩,目前刚好过七位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29/jmQ5-7mqbK1sT3cSm6-s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29/jmQ5-6qauK1fT3cSu0-y5.jpg[/img]
今年收益和沪深300持平,没跑赢中证500,但我非常满意了,首先这个收益本身可以接受,第二 持有股票的业绩本身让人满意,这比一时的涨跌更重要。
1. 投资不该害怕股价新高
很多人把新高视为最大的风险,这其实是偏见。 我们确实应该规避风险,但应该从其他条件上进行筛选,而不能仅仅因为新高而排出,否则错过的机会比风险大的多,面临的陷阱甚至会更多。
一个社会正常发展时,GDP应该不断新高。 一个企业健康发展时,业绩应该总体也是不断新高。 那么这些企业过一段时间股价创新高也是非常正常和合理的。 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长时间不创新高,反而是不正常的了。经营情况让人疑问。如果回顾这些不断新高的长跑冠军,你可以发现,99%以上的企业都比三年前的业绩大整整一圈。 在业绩的带动下,股价新高,而PE只是小幅增加。
有的人本身不想通过投资获利,而是想利用短期价格波动获利,这还能勉强理解他们规避历史新高股。 但还有很多新人一开始就是冲着投资来的, 却也害怕价格新高,这就没道理了。 一个股价未来涨5倍,10倍的企业,他不可能隔空变成的。 而是先经历 1.2 1.5 2 3 8 倍这样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长期是不断创新高的。 遇到新高躲避的策略,很可能让你只吃一小段的波动差,而放弃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如果你把这微薄的盈利放在那些长期衰落的股票上,最终会赚的少亏的多。 如果一个年轻的投资者选股的成功率是 50%, 其中成功的股票在三年里可以涨 1倍,接着买了 失败的股票 缩水 30%。 那么你本来的期望值是 2*0.7=1.4左右。 但如果仅仅盈利 30%就因为新高获利套现,那么 1.3*0.7 = 0.91, 这样就亏了。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大部分股票投资者的问题不是出在选股能力上,而是亏损和收益的权重完全不对称,赚就赚一点,亏就血亏。盈利期望值是负的,这样随着时间,亏损只会越来越大。
2. 在不害怕新高时需要排除风险
当然,这不是让我们无脑买历史新高股,否则也会陷入另一种极端错误中。 我们应该排除风险,用一些别的方式,而不是单纯用价格去判断。 我列一下我个人以及一些业界普遍的经验。
2.1 避免海量增发
大额增发有两种意义,1.企业无法通过自身盈利完成良性循环增长。 2.投资者的股份被稀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方,京东方是家优秀企业,但lcd市场产品迭代太快,产能又很重要。京东方无法单独靠盈利完成扩张,必须引用更多的的股本增发完成扩张。很多银行也是如此。 这样的企业,股价新高时,其业绩地位并无法达到新高,这是不匹配的。应该远离
2.2 良好的分红记录
很多人忽略了分红,认为这只是股价上的数字游戏。但实际上分红意义非常重要。 分红对于资产价值投资者,可以获得现金流收益。对于成长投资者,这也是一种业绩的证明。没有什么比实实在在的钱更能证明的了。 现在很多人诟病白酒行业不断新高是泡沫,但如果仔细观察白酒行业的分红,比例大,并且能持续增加。这就是非常强劲的信号。 这是很多人忽略的地方。 如果哪天白酒行业集体分红停滞不前了,那就是困境的标志。 至于分红对于资产投资者的意义,以后再慢慢讲,这又是一个非常大的门道。
2.3 没有频繁的大股东减持
不要相信券商说的减持没关系的安抚之词。 也不要去猜大股东减持对不对,从大数定律上,我们国内的市场里频繁减持总体不是啥好事。 老板电器3年前业绩和股价都很高,但那时大股东减持非常严重,这就是一种不好的信号, 业绩可能要见顶了。没业绩是不可能保持股价新高的。
2.4 远离无业绩情绪化的题材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未来能赚钱和现在能赚钱差别是非常大的。市场在亢奋时,会想象一个行业未来5年会怎么怎么风光。(一般现实还很差)。这时炒高的股价,达到的新高都是对未来的一种许愿,确定性非常低。 显然,这种愿景不能长期存在的。 一带一路主题,5G主题,高铁概念,都是如此。 不是说不能对业绩做预测,但要扎扎实实的基于数据和信息做判断。 像去年年初投资猪肉行业就是一种基于业绩的预测。 而5G 显然更多是浪漫的想法,除非耗电问题能解决,否则开了也很难盈利。
我们投资尽量要避免情绪化的题材,除非你有专业的知识和独家数据信息,否则你无法获得投资上的优势。我在这方面能力不足,我会规避看不懂的新题材。
需要注意的是,券商为了提高交易量,大v为了知名度,会不断的推题材概念。 这些对于他们是有利的,但对于投资者个人是没有收益的。
2.5 分散投资和分批建仓
虽然很多高价股从比例上,是值得投资的,但依然要做好分散投资。即时是老司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建议至少要有5只, 单股初始比例不超过20%,行业不超过 30%。 另外,按价位或者固定时间点定投就行(一般花很长时间确认好公司以后,就不轻易动摇想法了,持续小额买入就行了,然后关注下财报有无重大的恶化),尽量平滑自己的股票成本。股票成本最重要的不是低,而是平滑和稳定。千万别舍心疼分批买入多的那点手续费。梭哈的购买错误,频繁买卖产生的损失比这大多了。 以上这些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考虑,短期快进快出这些经验就不适用了。
根据上述进行股票条件筛选 会把很多错误答案排除,在剩下里面做抉择成功率会高很多。在你基于基本面筛选了大部分雷后,剩下的不管是高价位或者低价位是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那时用分散投资和大数定律来提现你的投资成功率。如果对价位太敏感,可能无论低价还是高价都有不敢买的时候,这种人之常情(人性)会阻碍我们实事求是的挖掘投资机会。
3. 结束语
投资者面对新高时产生畏惧是人之常情,但投资本身是反人性化的,忘掉这些畏惧,实实在在的分析企业的基本面和业绩,排除那些不够好的企业,不断提高自己投资的确定性,这样才能吃到大鱼。 最后,如果业绩不如市场主体,但还是赚钱了,就不要太气馁。 投资成绩总有高有低,能盈利最重要,比别人聪明,比别人厉害 倒是次要的了。 股市上只要盈利,就能比余额宝高了,这对于普通人已经很好了。
先贴下自己的业绩,目前刚好过七位数。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29/jmQ5-7mqbK1sT3cSm6-sg.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8/29/jmQ5-6qauK1fT3cSu0-y5.jpg[/img]
今年收益和沪深300持平,没跑赢中证500,但我非常满意了,首先这个收益本身可以接受,第二 持有股票的业绩本身让人满意,这比一时的涨跌更重要。
1. 投资不该害怕股价新高
很多人把新高视为最大的风险,这其实是偏见。 我们确实应该规避风险,但应该从其他条件上进行筛选,而不能仅仅因为新高而排出,否则错过的机会比风险大的多,面临的陷阱甚至会更多。
一个社会正常发展时,GDP应该不断新高。 一个企业健康发展时,业绩应该总体也是不断新高。 那么这些企业过一段时间股价创新高也是非常正常和合理的。 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长时间不创新高,反而是不正常的了。经营情况让人疑问。如果回顾这些不断新高的长跑冠军,你可以发现,99%以上的企业都比三年前的业绩大整整一圈。 在业绩的带动下,股价新高,而PE只是小幅增加。
有的人本身不想通过投资获利,而是想利用短期价格波动获利,这还能勉强理解他们规避历史新高股。 但还有很多新人一开始就是冲着投资来的, 却也害怕价格新高,这就没道理了。 一个股价未来涨5倍,10倍的企业,他不可能隔空变成的。 而是先经历 1.2 1.5 2 3 8 倍这样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长期是不断创新高的。 遇到新高躲避的策略,很可能让你只吃一小段的波动差,而放弃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如果你把这微薄的盈利放在那些长期衰落的股票上,最终会赚的少亏的多。 如果一个年轻的投资者选股的成功率是 50%, 其中成功的股票在三年里可以涨 1倍,接着买了 失败的股票 缩水 30%。 那么你本来的期望值是 2*0.7=1.4左右。 但如果仅仅盈利 30%就因为新高获利套现,那么 1.3*0.7 = 0.91, 这样就亏了。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大部分股票投资者的问题不是出在选股能力上,而是亏损和收益的权重完全不对称,赚就赚一点,亏就血亏。盈利期望值是负的,这样随着时间,亏损只会越来越大。
2. 在不害怕新高时需要排除风险
当然,这不是让我们无脑买历史新高股,否则也会陷入另一种极端错误中。 我们应该排除风险,用一些别的方式,而不是单纯用价格去判断。 我列一下我个人以及一些业界普遍的经验。
2.1 避免海量增发
大额增发有两种意义,1.企业无法通过自身盈利完成良性循环增长。 2.投资者的股份被稀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方,京东方是家优秀企业,但lcd市场产品迭代太快,产能又很重要。京东方无法单独靠盈利完成扩张,必须引用更多的的股本增发完成扩张。很多银行也是如此。 这样的企业,股价新高时,其业绩地位并无法达到新高,这是不匹配的。应该远离
2.2 良好的分红记录
很多人忽略了分红,认为这只是股价上的数字游戏。但实际上分红意义非常重要。 分红对于资产价值投资者,可以获得现金流收益。对于成长投资者,这也是一种业绩的证明。没有什么比实实在在的钱更能证明的了。 现在很多人诟病白酒行业不断新高是泡沫,但如果仔细观察白酒行业的分红,比例大,并且能持续增加。这就是非常强劲的信号。 这是很多人忽略的地方。 如果哪天白酒行业集体分红停滞不前了,那就是困境的标志。 至于分红对于资产投资者的意义,以后再慢慢讲,这又是一个非常大的门道。
2.3 没有频繁的大股东减持
不要相信券商说的减持没关系的安抚之词。 也不要去猜大股东减持对不对,从大数定律上,我们国内的市场里频繁减持总体不是啥好事。 老板电器3年前业绩和股价都很高,但那时大股东减持非常严重,这就是一种不好的信号, 业绩可能要见顶了。没业绩是不可能保持股价新高的。
2.4 远离无业绩情绪化的题材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未来能赚钱和现在能赚钱差别是非常大的。市场在亢奋时,会想象一个行业未来5年会怎么怎么风光。(一般现实还很差)。这时炒高的股价,达到的新高都是对未来的一种许愿,确定性非常低。 显然,这种愿景不能长期存在的。 一带一路主题,5G主题,高铁概念,都是如此。 不是说不能对业绩做预测,但要扎扎实实的基于数据和信息做判断。 像去年年初投资猪肉行业就是一种基于业绩的预测。 而5G 显然更多是浪漫的想法,除非耗电问题能解决,否则开了也很难盈利。
我们投资尽量要避免情绪化的题材,除非你有专业的知识和独家数据信息,否则你无法获得投资上的优势。我在这方面能力不足,我会规避看不懂的新题材。
需要注意的是,券商为了提高交易量,大v为了知名度,会不断的推题材概念。 这些对于他们是有利的,但对于投资者个人是没有收益的。
2.5 分散投资和分批建仓
虽然很多高价股从比例上,是值得投资的,但依然要做好分散投资。即时是老司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建议至少要有5只, 单股初始比例不超过20%,行业不超过 30%。 另外,按价位或者固定时间点定投就行(一般花很长时间确认好公司以后,就不轻易动摇想法了,持续小额买入就行了,然后关注下财报有无重大的恶化),尽量平滑自己的股票成本。股票成本最重要的不是低,而是平滑和稳定。千万别舍心疼分批买入多的那点手续费。梭哈的购买错误,频繁买卖产生的损失比这大多了。 以上这些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考虑,短期快进快出这些经验就不适用了。
根据上述进行股票条件筛选 会把很多错误答案排除,在剩下里面做抉择成功率会高很多。在你基于基本面筛选了大部分雷后,剩下的不管是高价位或者低价位是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那时用分散投资和大数定律来提现你的投资成功率。如果对价位太敏感,可能无论低价还是高价都有不敢买的时候,这种人之常情(人性)会阻碍我们实事求是的挖掘投资机会。
3. 结束语
投资者面对新高时产生畏惧是人之常情,但投资本身是反人性化的,忘掉这些畏惧,实实在在的分析企业的基本面和业绩,排除那些不够好的企业,不断提高自己投资的确定性,这样才能吃到大鱼。 最后,如果业绩不如市场主体,但还是赚钱了,就不要太气馁。 投资成绩总有高有低,能盈利最重要,比别人聪明,比别人厉害 倒是次要的了。 股市上只要盈利,就能比余额宝高了,这对于普通人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