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y_334
2021-05-09T07:54:29+00:00
明明我和奶奶就没见过几次面,关系冷漠的很,可是看了这篇小说,却产生了共情,来来回回看了几遍,看一遍哭一遍。
名家就是名家,整篇都是白描,用语也很朴直,却有着莫名的力量,感染读者,这应该文笔的至高境界之一,无招胜有招吧。
汪曾祺是我见过的能把生活化的场景白描地出神入化的作家,比他的老师沈从文文笔淡一些,意境却同样美和悠长,拉踩现在不入流的旅行作家大冰这类
我只记得:
姐儿长得漂漂的,
两只奶子大大的,
有心上去摸一把,
心里有点跳跳的。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世界上最深奥的道理,都在最普通的事物之中。
读过汪曾祺的散文集,很有趣,有种莫名的吸引我读下去的欲望。
特别喜欢汪曾祺写的关于美食的文章,记忆犹新[s:ac:羞]
[quote][pid=516685840,26789774,1]Reply[/pid] Post by [uid=42279413]FirstVicar[/uid] (2021-05-17 16:30):
楼主身体好点了吗?期待你的新作品[/quote]正在调养,唉,希望六月份能一切如初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5/17/ekQ2o-5e4uZeT3cSlc-sg.jpg.medium.jpg[/img]
就在手边,写美食一绝,另外受戒也是真的好
别特别喜欢汪老的受戒 结果昆山拿着受戒拍了个微视频 感觉没拍出那个味[s:ac:汗]
他们经常打牌。这是个打牌的好地方。把大殿上吃饭的方桌往门口一搭,斜放着,就是牌桌。桌子一放好,仁山就从他的方丈里把筹码拿出来,哗啦一声倒在桌上。斗纸牌的时候多,搓麻将的时候少。牌客除了师兄弟三人,常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都是正经人。
汪老的文章真正配得上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这是就跟武术一样,最高境界飞花落叶皆可伤人
文章写到汪曾祺这样的水平,看似平铺直叙娓娓道来,实则字字直抵人心
汪曾祺的作品上大学的时候就被闻一多称赞过,他那时候才二十多岁,你就能看出来他多厉害了,但是名作基本都是建国以后的作品,这点倒跟沈从文不太一样。
刚看完。
写出了老一辈人不舍得吃好东西,
想把好的留给孩子的精髓。
也让人感受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