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iByZii
2021-12-10T13:37:41+00:00
这不今天刷抖音刷出汉文帝墓里的青铜齿轮。妈蛋还有以前看的睡虎地秦简东海郡武库以及大地原点。
为什么秦汉时能做到皇权下乡,政府的掌控力度超强,而往后的隋唐宋明清都做不到?有没大手子能解读下?
你如何确定明清期间皇权不下乡?
《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是萧公权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之一,考察了19世纪清王朝统治中国乡村的政治体系,包括理论基础、措施和效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乡村地区自然的社会组织划分和基层行政体系,即村、集市、乡镇的划分,保甲和里甲的行政分配和结构特色;第二部分考察国家控制乡村的统治体系,涉及保甲监控、里甲税收、社仓等灾荒控制以及乡约等思想控制系统的设置情况;第三部分讨论乡村控制的合理性及其效果,以及乡村对它的回应。本书附录有关里甲、粮仓等制度的珍贵资料。
没学过初中历史?皇权是通过分化下面慢慢加强的,早期丞相大包大揽能分皇帝大半权利
秦汉能皇权下乡的话,亭长刘邦,贵族项羽是从哪来的?
大宋不是有平衡舵嘛,清明上河图上的船[s:ac:哭笑]
中国是工匠师徒制度。
制度藏活。若干东西经历了发明 失传 再发明。
秦汉时的某些思想火花的确在后世消失了。
相对而言,一汉抵五胡靠的就是科技代差,秦汉以后中原科技扩散,唐宋和周边蛮夷的科技就没那么大差距
[quote][pid=573542936,29850526,1]Reply[/pid] Post by [uid=43031156]这还得熬多久[/uid] (2021-12-14 21:44):
秦汉的皇权下乡是下去扶贫的吗
[s:ac:嘲笑][/quote]国家直接管理到乡村,比地主豪强的包税制不知道强到哪儿去了。
看看东海郡武库清单,再看看明末江南几两银子的茶税。
对了,说起来唐朝的基层还没丢,至少杜甫的石壕吏里就有提到。
[quote][pid=573544098,29850526,1]Reply[/pid] Post by [uid=11954082]雫?6?1名津流[/uid] (2021-12-14 21:50):
你在做梦吗,秦汉也没做到皇权下乡,最多到县[/quote]知道啥叫编户齐民吗
[quote][pid=573544098,29850526,1]Reply[/pid] Post by [uid=11954082]雫??名津流[/uid] (2021-12-14 21:50):
你在做梦吗,秦汉也没做到皇权下乡,最多到县[/quote]睡虎地秦简是假的么?刘邦的亭长是假的么?从目前的史料来看,秦汉乃至唐,皇权是绝对下了乡的
明代的行政管理户口控制更加严密。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天下:“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相知晓”、“一切臣民,朝出暮入,务必从容验丁”、“人民出入作息,必须乡邻互知。有行踪诡秘、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者,皆迁之化外”、“百姓外出有路引,凡百里之外,无官府发放之路引者概可擒拿送官,告发、擒拿者有奖,纵容者问罪”。明代行政管理到县以下的乡村,乡村邻里之间相互监视、相互检举揭发,有知情不举报者,是要连坐治罪的。明代百姓出行都要受监控,必须有官府发放的凭证”路引“,才能远行。皇权直接下到了村民。
明代政府为实现闭关锁国的国策,在沿海地区实行保甲法连坐法。罗青霄《漳州府志》记载:“海边居民随地编甲,随甲置总,每总各置牌一联,属本地人户,约五日须带牌赴府一点校,每总各照牌面约束,本地人户须朝出暮归,如暮不归即赴府呈告,有不告者,事发连坐;尽行拆毁违式船只,只余五六尺以下的小船,且必须由官府打印烙才准许航行,每船须朝出暮归。”郑若曾《筹海图编》记载:“其中若有远出不归或私收丝棉火药等物,假名走广,潜往通番或逋逃海外久不返乡者,许牌内值日之人抱牌赴首,官为拿究。敢有隐不举,一家有犯,十家连坐。”这些政策制度,就足以证明“皇权不下县“说在明代的破产。明朝大学士邱浚在《赠光禄少卿邓忠毅公墓志铭》中记载邓颙当永丰知县时的情况时写道:“公于是修政事,课农桑,理冤滞,招流亡,毁淫祠,及奏减重税,又以其暇日,进诸生讲经史,习礼容用,是民大和洽,境内清肃,邻境之民咸以不得公为歉,争赴上司告,欲供公,邑人父老,亦恐公遂为他邑所夺也,亦相率留焉。”可见明代知县也是明显下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