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ee
2020-08-21T17:20:15+00:00
独山县400亿是“步子太大扯到蛋”,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在“扯淡”,一定要搞清楚这一点。这一点非常关键。
独山县前书记从2019年1月就被调查,2019年7月因贪污200万和过度举债不配合中央调查,双规并入狱。2020年7月网友们发现独山县百亿投资烂尾。可要注意,这些投资并不是2019年1月就烂尾的,是因为官员举债过度被叫停才烂尾的。
而独山县2019年以前的旅游产业增长是非常迅猛的,而且多个前期投资产业已经回本:
[quote]2019年,全县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贵州独山古风博物院建设,一期乐殿和如意苑两个专馆对外开放,围绕净心谷景区、天洞景区、深河桥抗战遗址、古风博物院等景区景点资源和文化场所,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335.99万人次,同比增长26.2%。实现旅游总收入115.53亿元,同比增长38.3%。[/quote]换言之,这400亿“债”里面,很多是因为举债发展过于激进被叫停所导致的“优质债务”,并非是没有盈利可能!
小心自媒体煽动这件事关注,是为了给民间资本分食国有优质债务。事实上,在众多自媒体的视频之中,直接就出现了国有资本出售的广告。
不要觉得这是小事。98金融危机之后,国有资产剥离大量债务,后来这些债务造成了巨额腐败案件和国有资产流失,就是因为债务中的优质债务被资本轻易收购牟利造成的。
补充:
发这个帖子,只是想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希望引起更多人的思考和质疑,并没有指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事实的情况,很可能是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发生了,而我们还在这里探讨问题是否是一个真实的问题。
我只是觉得有必要补全一些信息的缺口。比如,谈债务,不谈债务交易和其中往往滋生的多重腐败,是不正常的。故意对问题的重要、甚至是最主要方面避而不谈,我只能理解为故意的、简单化和洗脑。而我希望补充几个视角:
1. 债务,尤其是特殊原因导致资金流骤然断裂所形成的债务,往往大量对应着可以稳定带来现金流的可交易的优质资产。
2. 独山县的旅游收入数字很多人质疑,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应当注意的是,就算是在2019年最后一搏的“注水”之前,独山县旅游相关全部行业相加的总收入,也在数十亿/年这个数量级上。这更加印证了,目前400亿债务,存在、甚至有可能大量存在着对应了优质资产的情况。
(质疑县政府的统计数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请不要拿一个景点的门票收入,对标一个地区全部旅游相关产业的全部收入,这种对比太没意义了。)
3. 400亿的每一分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这只是话的前一半。更重要的是后一半:血汗钱形成的每一分的收入,也都不应被偷走。
从第一财经的两份报道,可以很容易看到事情的走向:
[quote]
相比债务置换来讲,拍卖资产回笼资金算是县政府比较能控制的解决方案了。据《中国新闻周刊》去年年底报道,独山县政府正在公开拍卖资产(包括商业用房、酒店、厂房等)回笼资金,贵州省财政也提前划拨了一定资金。针对投资人的各种忧虑,该官员强调,欠钱总是要还的,“独山县不会赖账”。
一位独山县委常委还在采访中提到,独山县已经派人前往财政部,在财政部指导下,制定了一个化债方案。“财政部也想把独山打造成一个化债的成功示范点。但是因涉及机密,该方案具体内容,现在还不宜对外公开。”
针对数量众多的烂尾工程,大美独山公众号在今早发布的回应中也提到,将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套机制”,通过续建、缓建、转建和压缩建设规模等方式,分类分批推进整改。目前,续建项目已完工18个,在建项目32个,转建项目17个。比如,对社会关注的“水司楼”项目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签订合作协议,将于近期进场施工。
[/quote][quote]
三都县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6类“必须为”的项目,稳妥推进特色城镇建设、园区工程等13类“暂缓为”的项目,坚决停止大公园、大赛场、大牌楼等6类短期内不能惠及群众的“不能为”的项目。
通过加强招商引资、盘活资产,两县推进了净心谷酒店(水司楼)、万户水寨、大学城、“三大庙”等一批项目盘活利用。通过筹集资金、缩减规模等方式,推进了紫薇大道、世纪大道、西环大道(南、北段)等一批工程建成投用。
同时,及时停建取消了“传奇影视城”“兰谷关景区”“下司布依花海”等一批与民生关系不大、与地方发展不相符的项目。[/quote]这些债务对于纳税人最有利的处理,自然是短期债变成长期偿还的债务置换。媒体制造社会舆论,无非是施压政府出售更多优质资产而已。
叫停过度举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优质资产对应的债务,在压力之下折扣贱卖,在历史上造成过多少腐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才是现在最值得警惕的。
独山县前书记从2019年1月就被调查,2019年7月因贪污200万和过度举债不配合中央调查,双规并入狱。2020年7月网友们发现独山县百亿投资烂尾。可要注意,这些投资并不是2019年1月就烂尾的,是因为官员举债过度被叫停才烂尾的。
而独山县2019年以前的旅游产业增长是非常迅猛的,而且多个前期投资产业已经回本:
[quote]2019年,全县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贵州独山古风博物院建设,一期乐殿和如意苑两个专馆对外开放,围绕净心谷景区、天洞景区、深河桥抗战遗址、古风博物院等景区景点资源和文化场所,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335.99万人次,同比增长26.2%。实现旅游总收入115.53亿元,同比增长38.3%。[/quote]换言之,这400亿“债”里面,很多是因为举债发展过于激进被叫停所导致的“优质债务”,并非是没有盈利可能!
小心自媒体煽动这件事关注,是为了给民间资本分食国有优质债务。事实上,在众多自媒体的视频之中,直接就出现了国有资本出售的广告。
不要觉得这是小事。98金融危机之后,国有资产剥离大量债务,后来这些债务造成了巨额腐败案件和国有资产流失,就是因为债务中的优质债务被资本轻易收购牟利造成的。
补充:
发这个帖子,只是想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希望引起更多人的思考和质疑,并没有指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事实的情况,很可能是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发生了,而我们还在这里探讨问题是否是一个真实的问题。
我只是觉得有必要补全一些信息的缺口。比如,谈债务,不谈债务交易和其中往往滋生的多重腐败,是不正常的。故意对问题的重要、甚至是最主要方面避而不谈,我只能理解为故意的、简单化和洗脑。而我希望补充几个视角:
1. 债务,尤其是特殊原因导致资金流骤然断裂所形成的债务,往往大量对应着可以稳定带来现金流的可交易的优质资产。
2. 独山县的旅游收入数字很多人质疑,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应当注意的是,就算是在2019年最后一搏的“注水”之前,独山县旅游相关全部行业相加的总收入,也在数十亿/年这个数量级上。这更加印证了,目前400亿债务,存在、甚至有可能大量存在着对应了优质资产的情况。
(质疑县政府的统计数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请不要拿一个景点的门票收入,对标一个地区全部旅游相关产业的全部收入,这种对比太没意义了。)
3. 400亿的每一分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这只是话的前一半。更重要的是后一半:血汗钱形成的每一分的收入,也都不应被偷走。
从第一财经的两份报道,可以很容易看到事情的走向:
[quote]
相比债务置换来讲,拍卖资产回笼资金算是县政府比较能控制的解决方案了。据《中国新闻周刊》去年年底报道,独山县政府正在公开拍卖资产(包括商业用房、酒店、厂房等)回笼资金,贵州省财政也提前划拨了一定资金。针对投资人的各种忧虑,该官员强调,欠钱总是要还的,“独山县不会赖账”。
一位独山县委常委还在采访中提到,独山县已经派人前往财政部,在财政部指导下,制定了一个化债方案。“财政部也想把独山打造成一个化债的成功示范点。但是因涉及机密,该方案具体内容,现在还不宜对外公开。”
针对数量众多的烂尾工程,大美独山公众号在今早发布的回应中也提到,将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套机制”,通过续建、缓建、转建和压缩建设规模等方式,分类分批推进整改。目前,续建项目已完工18个,在建项目32个,转建项目17个。比如,对社会关注的“水司楼”项目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签订合作协议,将于近期进场施工。
[/quote][quote]
三都县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6类“必须为”的项目,稳妥推进特色城镇建设、园区工程等13类“暂缓为”的项目,坚决停止大公园、大赛场、大牌楼等6类短期内不能惠及群众的“不能为”的项目。
通过加强招商引资、盘活资产,两县推进了净心谷酒店(水司楼)、万户水寨、大学城、“三大庙”等一批项目盘活利用。通过筹集资金、缩减规模等方式,推进了紫薇大道、世纪大道、西环大道(南、北段)等一批工程建成投用。
同时,及时停建取消了“传奇影视城”“兰谷关景区”“下司布依花海”等一批与民生关系不大、与地方发展不相符的项目。[/quote]这些债务对于纳税人最有利的处理,自然是短期债变成长期偿还的债务置换。媒体制造社会舆论,无非是施压政府出售更多优质资产而已。
叫停过度举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优质资产对应的债务,在压力之下折扣贱卖,在历史上造成过多少腐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才是现在最值得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