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all
2024-11-06T05:18:53+00:00
一句话总结《白色乡愁》:不能带脑子玩的推理本
本评测仅代表nga用户“Oct_Thirteenth”(曾用名:伊比利亚的至高棘刺)个人感受,包含大量剧透,请未游玩过此剧本的玩家酌情阅读,且此评测无法帮助您在推理过程中成为一名天眼玩家,烦请不必浪费时间。
只能说不愧是索拉老师,从《莫格街》到《此时彼刻》再到《白色乡愁》,一如既往的稳定发挥,索拉的本你就玩吧,逻辑是经不起推敲的,故事是roll一个立意硬上的,人物是一个比一个cjb的,不能带脑子玩的情感本哥儿们打了好几年了,不能带脑子玩的推理本真的只有索拉能写给我。
还能说什么呢?感谢索拉老师为《死亡回响》垫了一刀,确保灰烬的好烂本循环不会烂在《死亡回响》上,谢,索拉老师,谢!
当然也不是真的无话可说,接下来就是涉及剧透的吐槽了,虽然我不建议任何对逻辑有要求的玩家玩这个本,但你如果真的想打,请谨慎观看
下有剧透:
我把这个本分为四个阶段,让我们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评价:
破冰阶段:
非常有趣的日常推理,颇有青崎有吾《十元硬币太少了》的风味,堪称推理本最佳破冰,是整个本在逻辑推理中最高光环节,有这段破冰珠玉在前,又在进入正菜之前特意提出了“作者诡计”和“故事诡计”两个维度,说实话,期待拉满了。
白加黑阶段:
平庸下暗藏玄机的案件推理+故事还原,虽然同车玩家对于这阶段第三案的解答颇有好评,但我无法理解“我在1962年为我1979年的犯罪计划做了一个铺垫,但我1979年的犯罪起因于我儿子被发现后杀死”,在我看来这一段的逻辑就和这一阶段的“真解答”回扣第二案真凶的时候一样,“我要完成杀人诡计的关键道具尸体是我在准备完成诡计的次要道具童子的时候发现的”,虽然可以解释为“凶手原本有另一个计划,但是发现尸体这一关键道具后使用了现在的计划,另一个计划被彻底放弃了”(题外话,这个解释实际上就是整个本最大的逻辑漏洞“车库里的喷火龙一样的真相”——虽然这个真相没有任何证据佐证,但是你如果刨根问底你只能得到这个真相),这实质上就是人物行为逻辑的完全崩坏,凶手是在开天眼的情况下进行的诡计设计。不过这点我们可以抛开不谈,因为这毕竟是第一次伪解答,仅仅是剧本内作者的“创作”罢了。这个阶段如果你和我一样,有幸打过《隐者之心》并仍旧对姜行夏用计将羽流阁仙人困在案件轮回中念念不忘的话,我相信你在这一阶段会和我一样对接下来的剧本发展抱有无限的期待——因为这个阶段最后的“轮回谜面”真的太有《隐者之心》的风味了,你很难不对他抱有期待,哪怕你知道作者是索拉不是老城。
反转+黑色幽默阶段:
空间与时间的双重反转,抛开历史背景和生活逻辑不谈,确实是相当惊艳的反转,吗?才怪咧!他妈的发了一个新本下来,然后贴脸给你补一个爷爷的遗忘病症的后置线索,鬼才会被这种反转惊艳到啊,这种依靠后置线索完成反转上次被吹上天是什么时候来着?哦《此时彼刻之人》,哇索拉老师你要是这么喜欢后置线索反转,这边建议您联系一下苏开老师,《七嫌2》的创作没有您的参与是低空飞行的巨大损失。
然后就是反转后的第一次案件反转啦,从原本的两本信息册变成一本信息册,更少的信息堵了更少的路,于是整个推理体验变成了纯粹的八嘎推理——啊第一个死者要怎么死在密室里啊,哦自杀就可以了啊!那双重监视密室下要怎么完成分尸运出啊,哦原来只要村子里全是帮凶就可以了啊!啊那第二个死者要怎么死在密室里啊!哦原来他只是被人捅了一刀就回自己屋里等死了啊!那他为什么明明有能力跑回自己房间等死留下死亡留言,也不肯去找侦探呢?哦原来是因为他们被村民监视了啊!啊那第三个死者要怎么死在密室里呀!哦原来侦探做了一个地雷把他炸死了啊!我说实话我在这里打了八百字的吐槽,但最后想到dm说这里本来就是放松的八嘎推理,还是删了,relax,relax,血压高的还在后面呢。
白本阶段:
理论上是这个本的最高潮,实际上确实是索拉个人风格最明显的体现——“空中楼阁式真相”“摁头式反转重盘”。
我之前和朋友聊《此时彼刻之人》的时候,提到抛开对逻辑和故事的吐槽,这个本索拉还有一点特别让我反感,他在这个本里完全无视了“侦探”这一形象的正义性和道德感,侦探为了给犯人定罪,居然会在完成推理之后让犯人杀掉无辜的人来坐实犯人的罪行,这比莫格街里他用经典侦探形象作为犯罪者的代号更让我下头——然后《白色乡愁》里索拉做得更下头——虽然所有的证据都是假的,但是我们要用假的证据证明“真相”,太逗了,我是李火旺吗在这里“以假修真”?
先是反转一上来,就是一个作者诡计和凶手诡计的混淆,玩家在白加黑阶段被爷爷给出的族谱线索欺骗,推理出错误的家谱继而得到了和白鸟一样的解答,现在破解了爷爷的叙诡,就该尝试寻找当年白鸟被“叙诡”而没有得出的真相。光这一段,就有两个最核心的问题:
1.简体字在1956年全国推广,1945年的东北哪来的简体字“丰”,没有简体字“丰”,哪来的“丰取自邦”完成对家谱的误导?
1.1如果说白鸟眼里没有“作者注”的红字,不会被家谱的设定误导,但是1945年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没有从左到右阅读的习惯,从右往左阅读的白鸟,怎么可能对鄂家的第一代和第四代误读?
1.2而且谁家家谱只有四代啊,逃难搬家顺手把祖宗移出家谱了是吧,孝口常开了家人们。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第一个结论,“白鸟不可能被家谱误导,他甚至就不可能读过族谱,他得出错误结论的前提与白加黑阶段的玩家的前提就不一致”,到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个本的呼应结构就已经完全崩坏了,因为我们连前提都和白鸟不一致,那么与白鸟得到一样的结论本质上也不过是“巧合”,又何来推翻我们的结论=推翻白鸟的结论呢?要知道整个本里只有白鸟对自己推理的评价,而没有“白鸟推理出的真相”,我们拿着和白鸟不一样的前提推理出的解答说这是白鸟的解答,推翻了这个解答等于推翻了白鸟的结论,这有逻辑吗?
2.“叙述性诡计”,爷爷给我们的族谱是“叙述性诡计”,而村民们让白鸟产生误解,也是“叙述性诡计”,叙述性诡计在这个阶段,既是作者爷爷写给读者我们的“作者诡计”,也是真凶村民写给坏侦探白鸟的“凶手诡计”,和最开始破冰本里“一个作者诡计,一个凶手诡计”直接相悖。
到这里为止,白色乡愁的真解答部分,诡计的底层逻辑前提已经崩坏,剧本的前后内容也已经矛盾,整个真解答就是构筑在这样基础上的“空中楼阁”,而就是这样的空中楼阁,《白色乡愁》甚至有能力让他的基点更薄弱!你不得不承认,索拉老师真的有天赋,人家考零分是因为能力是零分,他考零分是因为考试系统不允许录入负分。
来吧,让我们忽视“白鸟的推理前提和我们不同”这个问题,假定我们在白加黑阶段的结论就是白鸟的结论,放弃这些作者不希望我们思考的逻辑悖论,来看看作者希望我们思考的东西吧
重盘第一案,作者希望我们理解,白鸟是自己推理出的结论,是自己在村民的巧妙引导下,错误对应了三个人的脸和名字,于是整个案件迎刃而解,这里我们也得到了第三个问题:
3.白本并不是前期阶段认为的“不会说谎”,而是“客观记述了村民欺骗白鸟的事实”,因此我们在这个结论推理真相的逻辑基点,是“不全面”且“不真实”的,这座空中楼阁的不但没有地基,连地板都是空心的纸糊的!
重盘第二案,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虽然我们主观上号称不说谎,但是我们村里恰好有一个养了十七年的主观上昼夜颠倒的客观时间错误的人肉时钟”,凭借这个巧妙的人肉时钟,我们村民成功又误导白鸟一次!——不是哥儿们,何必呢?要这个“蝉蜕之子”的设定有毛用啊,你们直接演戏给他看日事里纯骗,有什么区别吗?
重盘第三案,你看,这里不就是纯骗了吗?明明只有两个尸体,白鸟走了变成三个了,立马过来报告说发现第三具焦尸,你说咱反正到这一案要纯骗,前面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图啥啊,炫耀一下自己那莫名其妙的逻辑吗?
哦,在这里还有一个极其抓马的“比拟和叙诡”的置换,叙诡变成了凶手诡计,比拟变成了作者诡计,完成了“跨域时空的交换杀人”——回到我们上面提到的第2个问题,如果叙诡变成了凶手诡计,那么爷爷写给我们的家谱是什么东西呢?重新定义叙诡是吧,艺术加工≠叙诡。
实际上推理到这里,我们很容易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支撑我们推翻白鸟结论的唯一依据就是“爷爷说白鸟一定是错的”,我见过情感本摁头式沉浸,见过机制本摁头式打斗,今天也算是见到推理本摁头式反转了,日本人说中国人不好,这反转你还要问为什么他一定是错的吗?
至于故事最后两易其稿的沉浸故事和立意,我说实话,我真的没有办法去care,我是来打推理本的,对于我来说推理本的推理逻辑是我最高优先级的考虑事项,《白色乡愁》在真解答部分的推理逻辑bug之多完全不支持我进行任何多余的立意层面的思考和沉浸。
就这样吧,感谢索拉垫刀之恩,以后索拉这个作者在我心中就是中国剧本杀界的清凉院流水——怪不得密室卿喜欢和他合作!
本评测仅代表nga用户“Oct_Thirteenth”(曾用名:伊比利亚的至高棘刺)个人感受,包含大量剧透,请未游玩过此剧本的玩家酌情阅读,且此评测无法帮助您在推理过程中成为一名天眼玩家,烦请不必浪费时间。
只能说不愧是索拉老师,从《莫格街》到《此时彼刻》再到《白色乡愁》,一如既往的稳定发挥,索拉的本你就玩吧,逻辑是经不起推敲的,故事是roll一个立意硬上的,人物是一个比一个cjb的,不能带脑子玩的情感本哥儿们打了好几年了,不能带脑子玩的推理本真的只有索拉能写给我。
还能说什么呢?感谢索拉老师为《死亡回响》垫了一刀,确保灰烬的好烂本循环不会烂在《死亡回响》上,谢,索拉老师,谢!
当然也不是真的无话可说,接下来就是涉及剧透的吐槽了,虽然我不建议任何对逻辑有要求的玩家玩这个本,但你如果真的想打,请谨慎观看
下有剧透:
我把这个本分为四个阶段,让我们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评价:
破冰阶段:
非常有趣的日常推理,颇有青崎有吾《十元硬币太少了》的风味,堪称推理本最佳破冰,是整个本在逻辑推理中最高光环节,有这段破冰珠玉在前,又在进入正菜之前特意提出了“作者诡计”和“故事诡计”两个维度,说实话,期待拉满了。
白加黑阶段:
平庸下暗藏玄机的案件推理+故事还原,虽然同车玩家对于这阶段第三案的解答颇有好评,但我无法理解“我在1962年为我1979年的犯罪计划做了一个铺垫,但我1979年的犯罪起因于我儿子被发现后杀死”,在我看来这一段的逻辑就和这一阶段的“真解答”回扣第二案真凶的时候一样,“我要完成杀人诡计的关键道具尸体是我在准备完成诡计的次要道具童子的时候发现的”,虽然可以解释为“凶手原本有另一个计划,但是发现尸体这一关键道具后使用了现在的计划,另一个计划被彻底放弃了”(题外话,这个解释实际上就是整个本最大的逻辑漏洞“车库里的喷火龙一样的真相”——虽然这个真相没有任何证据佐证,但是你如果刨根问底你只能得到这个真相),这实质上就是人物行为逻辑的完全崩坏,凶手是在开天眼的情况下进行的诡计设计。不过这点我们可以抛开不谈,因为这毕竟是第一次伪解答,仅仅是剧本内作者的“创作”罢了。这个阶段如果你和我一样,有幸打过《隐者之心》并仍旧对姜行夏用计将羽流阁仙人困在案件轮回中念念不忘的话,我相信你在这一阶段会和我一样对接下来的剧本发展抱有无限的期待——因为这个阶段最后的“轮回谜面”真的太有《隐者之心》的风味了,你很难不对他抱有期待,哪怕你知道作者是索拉不是老城。
反转+黑色幽默阶段:
空间与时间的双重反转,抛开历史背景和生活逻辑不谈,确实是相当惊艳的反转,吗?才怪咧!他妈的发了一个新本下来,然后贴脸给你补一个爷爷的遗忘病症的后置线索,鬼才会被这种反转惊艳到啊,这种依靠后置线索完成反转上次被吹上天是什么时候来着?哦《此时彼刻之人》,哇索拉老师你要是这么喜欢后置线索反转,这边建议您联系一下苏开老师,《七嫌2》的创作没有您的参与是低空飞行的巨大损失。
然后就是反转后的第一次案件反转啦,从原本的两本信息册变成一本信息册,更少的信息堵了更少的路,于是整个推理体验变成了纯粹的八嘎推理——啊第一个死者要怎么死在密室里啊,哦自杀就可以了啊!那双重监视密室下要怎么完成分尸运出啊,哦原来只要村子里全是帮凶就可以了啊!啊那第二个死者要怎么死在密室里啊!哦原来他只是被人捅了一刀就回自己屋里等死了啊!那他为什么明明有能力跑回自己房间等死留下死亡留言,也不肯去找侦探呢?哦原来是因为他们被村民监视了啊!啊那第三个死者要怎么死在密室里呀!哦原来侦探做了一个地雷把他炸死了啊!我说实话我在这里打了八百字的吐槽,但最后想到dm说这里本来就是放松的八嘎推理,还是删了,relax,relax,血压高的还在后面呢。
白本阶段:
理论上是这个本的最高潮,实际上确实是索拉个人风格最明显的体现——“空中楼阁式真相”“摁头式反转重盘”。
我之前和朋友聊《此时彼刻之人》的时候,提到抛开对逻辑和故事的吐槽,这个本索拉还有一点特别让我反感,他在这个本里完全无视了“侦探”这一形象的正义性和道德感,侦探为了给犯人定罪,居然会在完成推理之后让犯人杀掉无辜的人来坐实犯人的罪行,这比莫格街里他用经典侦探形象作为犯罪者的代号更让我下头——然后《白色乡愁》里索拉做得更下头——虽然所有的证据都是假的,但是我们要用假的证据证明“真相”,太逗了,我是李火旺吗在这里“以假修真”?
先是反转一上来,就是一个作者诡计和凶手诡计的混淆,玩家在白加黑阶段被爷爷给出的族谱线索欺骗,推理出错误的家谱继而得到了和白鸟一样的解答,现在破解了爷爷的叙诡,就该尝试寻找当年白鸟被“叙诡”而没有得出的真相。光这一段,就有两个最核心的问题:
1.简体字在1956年全国推广,1945年的东北哪来的简体字“丰”,没有简体字“丰”,哪来的“丰取自邦”完成对家谱的误导?
1.1如果说白鸟眼里没有“作者注”的红字,不会被家谱的设定误导,但是1945年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没有从左到右阅读的习惯,从右往左阅读的白鸟,怎么可能对鄂家的第一代和第四代误读?
1.2而且谁家家谱只有四代啊,逃难搬家顺手把祖宗移出家谱了是吧,孝口常开了家人们。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第一个结论,“白鸟不可能被家谱误导,他甚至就不可能读过族谱,他得出错误结论的前提与白加黑阶段的玩家的前提就不一致”,到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个本的呼应结构就已经完全崩坏了,因为我们连前提都和白鸟不一致,那么与白鸟得到一样的结论本质上也不过是“巧合”,又何来推翻我们的结论=推翻白鸟的结论呢?要知道整个本里只有白鸟对自己推理的评价,而没有“白鸟推理出的真相”,我们拿着和白鸟不一样的前提推理出的解答说这是白鸟的解答,推翻了这个解答等于推翻了白鸟的结论,这有逻辑吗?
2.“叙述性诡计”,爷爷给我们的族谱是“叙述性诡计”,而村民们让白鸟产生误解,也是“叙述性诡计”,叙述性诡计在这个阶段,既是作者爷爷写给读者我们的“作者诡计”,也是真凶村民写给坏侦探白鸟的“凶手诡计”,和最开始破冰本里“一个作者诡计,一个凶手诡计”直接相悖。
到这里为止,白色乡愁的真解答部分,诡计的底层逻辑前提已经崩坏,剧本的前后内容也已经矛盾,整个真解答就是构筑在这样基础上的“空中楼阁”,而就是这样的空中楼阁,《白色乡愁》甚至有能力让他的基点更薄弱!你不得不承认,索拉老师真的有天赋,人家考零分是因为能力是零分,他考零分是因为考试系统不允许录入负分。
来吧,让我们忽视“白鸟的推理前提和我们不同”这个问题,假定我们在白加黑阶段的结论就是白鸟的结论,放弃这些作者不希望我们思考的逻辑悖论,来看看作者希望我们思考的东西吧
重盘第一案,作者希望我们理解,白鸟是自己推理出的结论,是自己在村民的巧妙引导下,错误对应了三个人的脸和名字,于是整个案件迎刃而解,这里我们也得到了第三个问题:
3.白本并不是前期阶段认为的“不会说谎”,而是“客观记述了村民欺骗白鸟的事实”,因此我们在这个结论推理真相的逻辑基点,是“不全面”且“不真实”的,这座空中楼阁的不但没有地基,连地板都是空心的纸糊的!
重盘第二案,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虽然我们主观上号称不说谎,但是我们村里恰好有一个养了十七年的主观上昼夜颠倒的客观时间错误的人肉时钟”,凭借这个巧妙的人肉时钟,我们村民成功又误导白鸟一次!——不是哥儿们,何必呢?要这个“蝉蜕之子”的设定有毛用啊,你们直接演戏给他看日事里纯骗,有什么区别吗?
重盘第三案,你看,这里不就是纯骗了吗?明明只有两个尸体,白鸟走了变成三个了,立马过来报告说发现第三具焦尸,你说咱反正到这一案要纯骗,前面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图啥啊,炫耀一下自己那莫名其妙的逻辑吗?
哦,在这里还有一个极其抓马的“比拟和叙诡”的置换,叙诡变成了凶手诡计,比拟变成了作者诡计,完成了“跨域时空的交换杀人”——回到我们上面提到的第2个问题,如果叙诡变成了凶手诡计,那么爷爷写给我们的家谱是什么东西呢?重新定义叙诡是吧,艺术加工≠叙诡。
实际上推理到这里,我们很容易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支撑我们推翻白鸟结论的唯一依据就是“爷爷说白鸟一定是错的”,我见过情感本摁头式沉浸,见过机制本摁头式打斗,今天也算是见到推理本摁头式反转了,日本人说中国人不好,这反转你还要问为什么他一定是错的吗?
至于故事最后两易其稿的沉浸故事和立意,我说实话,我真的没有办法去care,我是来打推理本的,对于我来说推理本的推理逻辑是我最高优先级的考虑事项,《白色乡愁》在真解答部分的推理逻辑bug之多完全不支持我进行任何多余的立意层面的思考和沉浸。
就这样吧,感谢索拉垫刀之恩,以后索拉这个作者在我心中就是中国剧本杀界的清凉院流水——怪不得密室卿喜欢和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