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時分
2022-04-15T03:36:13+00:00
日本百年战国史,流传着很多经典的战法,比如:武田信玄的啄木鸟战法、上杉谦信的车悬阵、岛津家的钓野伏等等。这些大多是野外战法,攻城战的战法相对较少。不过丰臣秀吉攻城是把好手,他因在攻城中使用水攻干杀而声名大振。水攻也就是水淹,干杀即是断粮。水淹和断粮可谓是攻城战中的经典战法。攻城难度大,尤其日本的城市易守难攻,强攻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丰臣秀吉出身底层,在织田信长手下打工,一步步熬成军团长。给他的机会不会太多,给人打工不允许他有太多失败的机会。所以秀吉一直主张的是把军队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切断敌人的补给线是他经常使用的策略。丰臣秀吉领导过四次著名的攻城战:水淹高松城、水攻太田城、鸟取渴杀、三木干杀。
断粮战术中羽柴秀吉最得意的就是鸟取和三木的“双杀”之战。我们以经典的鸟取城之战为例,看看秀吉是怎么采取断粮战法的。织田信长准备征伐天下,其中中国征伐由羽柴秀吉担任统帅。山阴道因幡国大名山名丰国从属于毛利家。山名家的居城是鸟取城,是秀吉要攻打的目标。
羽柴秀吉没有直接对鸟取城发起进攻,他事先让人假扮成若狭商人,用高价将鸟取城附近的粮食全部收购。然后再派兵突然围城,城主山名丰国无法坚持准备投降。但是山名家的几个家臣不愿投降,山名丰国只身逃离鸟取城投奔羽柴秀吉。
毛利家的吉川元春(毛利元就的儿子)先后派牛尾春重、吉川经家带兵前来守城。当吉川经家进入鸟取城才发现鸟取城粮食奇缺。于是吉川经家赶紧向吉川元春请求兵粮,但是为时已晚,秀吉的大军(包括织田信长、宇喜多直家的援军)已经将鸟取城团团围住。并且在鸟取城周围建造鹿垣,封锁港口。吉川经家的使者无法突破封锁,吉川元春的救援也无法送达。秀吉还驱赶城外的百姓让他们逃入城中,加大城内粮食的消耗。
吉川经家是6月进的鸟取城,一直坚持到10月末,城中粮食吃光了,连老鼠、草根也吃光了,开始出现人吃人了。吉川元春也没有放弃救援鸟取城,一直在集结兵力准备前往因幡国。但是到了10月25号,城中实在是无法再坚持下去了,大批的人员饿死。鸟取城不得不举旗投降,城中主将吉川经家和几个主要将领切腹自杀,换取剩余守城将士的性命。秀吉使用断粮战术成功拿下鸟取城。
水淹战术在中国比较有名的是关羽的水淹七军。秀吉最经典的水淹案例就是水淹高松城。羽柴秀吉在拿下鸟取城后继续攻打备中国。4月17羽柴秀吉率主力包围高松城。高松城临近足守川,黑田孝高建议使用水攻。于是秀吉决定修建堤坝水淹高松。修建一个堤坝工程浩大,秀吉派两千人修建土堤,并且花费巨资向周围百姓征集土俵。
土堤完工后,秀吉开始引足守川之水灌城,当时又正是梅雨时节,高松城很快陷入一片泽国。因得知织田信长本能寺遇难,秀吉着急返回,但又怕毛利家看出破绽,于是秀吉仍旧摆出强硬姿态。要求毛利家割让备中、伯耆、美作三国以及要求高松城城主清水宗治切腹为条件,和毛利方讲和。双方达成协议,羽柴秀吉成功夺取高松城,并任命杉原家次为高松城城代。自己则返回京都准备讨伐明智光秀。
丰臣秀吉是从底层农民到天下人的传奇,他的这些战法都非常的取巧,同时也符合兵法之道。战争打的就是资源,秀吉的水淹和断粮都可以从资源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修筑水坝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断粮事先高价收购粮食,也是非常耗费钱财。所以说用钱能办到的事,那就没有必要非得用人去堆了。从秀吉的战法也能看出秀吉非常的圆滑,善于因势利导。
日本战国时代虽然各种战争规模不大,从几万到十几万都有,规模最大的也就是大阪夏之阵和大阪冬之阵,但是很多战役背后的各种政治角力和谋略比拼依然值得后人研究。
丰臣秀吉出身底层,在织田信长手下打工,一步步熬成军团长。给他的机会不会太多,给人打工不允许他有太多失败的机会。所以秀吉一直主张的是把军队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切断敌人的补给线是他经常使用的策略。丰臣秀吉领导过四次著名的攻城战:水淹高松城、水攻太田城、鸟取渴杀、三木干杀。
断粮战术中羽柴秀吉最得意的就是鸟取和三木的“双杀”之战。我们以经典的鸟取城之战为例,看看秀吉是怎么采取断粮战法的。织田信长准备征伐天下,其中中国征伐由羽柴秀吉担任统帅。山阴道因幡国大名山名丰国从属于毛利家。山名家的居城是鸟取城,是秀吉要攻打的目标。
羽柴秀吉没有直接对鸟取城发起进攻,他事先让人假扮成若狭商人,用高价将鸟取城附近的粮食全部收购。然后再派兵突然围城,城主山名丰国无法坚持准备投降。但是山名家的几个家臣不愿投降,山名丰国只身逃离鸟取城投奔羽柴秀吉。
毛利家的吉川元春(毛利元就的儿子)先后派牛尾春重、吉川经家带兵前来守城。当吉川经家进入鸟取城才发现鸟取城粮食奇缺。于是吉川经家赶紧向吉川元春请求兵粮,但是为时已晚,秀吉的大军(包括织田信长、宇喜多直家的援军)已经将鸟取城团团围住。并且在鸟取城周围建造鹿垣,封锁港口。吉川经家的使者无法突破封锁,吉川元春的救援也无法送达。秀吉还驱赶城外的百姓让他们逃入城中,加大城内粮食的消耗。
吉川经家是6月进的鸟取城,一直坚持到10月末,城中粮食吃光了,连老鼠、草根也吃光了,开始出现人吃人了。吉川元春也没有放弃救援鸟取城,一直在集结兵力准备前往因幡国。但是到了10月25号,城中实在是无法再坚持下去了,大批的人员饿死。鸟取城不得不举旗投降,城中主将吉川经家和几个主要将领切腹自杀,换取剩余守城将士的性命。秀吉使用断粮战术成功拿下鸟取城。
水淹战术在中国比较有名的是关羽的水淹七军。秀吉最经典的水淹案例就是水淹高松城。羽柴秀吉在拿下鸟取城后继续攻打备中国。4月17羽柴秀吉率主力包围高松城。高松城临近足守川,黑田孝高建议使用水攻。于是秀吉决定修建堤坝水淹高松。修建一个堤坝工程浩大,秀吉派两千人修建土堤,并且花费巨资向周围百姓征集土俵。
土堤完工后,秀吉开始引足守川之水灌城,当时又正是梅雨时节,高松城很快陷入一片泽国。因得知织田信长本能寺遇难,秀吉着急返回,但又怕毛利家看出破绽,于是秀吉仍旧摆出强硬姿态。要求毛利家割让备中、伯耆、美作三国以及要求高松城城主清水宗治切腹为条件,和毛利方讲和。双方达成协议,羽柴秀吉成功夺取高松城,并任命杉原家次为高松城城代。自己则返回京都准备讨伐明智光秀。
丰臣秀吉是从底层农民到天下人的传奇,他的这些战法都非常的取巧,同时也符合兵法之道。战争打的就是资源,秀吉的水淹和断粮都可以从资源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修筑水坝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断粮事先高价收购粮食,也是非常耗费钱财。所以说用钱能办到的事,那就没有必要非得用人去堆了。从秀吉的战法也能看出秀吉非常的圆滑,善于因势利导。
日本战国时代虽然各种战争规模不大,从几万到十几万都有,规模最大的也就是大阪夏之阵和大阪冬之阵,但是很多战役背后的各种政治角力和谋略比拼依然值得后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