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0rri
2021-09-07T16:29:35+00:00
都在讨论1000是多是少,没人注意到大学生是成年人,父母本来就没有赡养义务了吗?
给1000都是情分,不给是本分。父母愿意给是有能力+亲情,不给或者给少了也不该谴责啊
当然这话放现在的中国是基本行不通的,如果能像日韩那样有完善助学贷款机制+打工氛围的话,就不会有人讨论这个问题了
不给确实不违法,但是你看看你写的,给了是情分。
哪个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儿女没有情分
主要还是看能力。前段时间有几个实习生,他们给我说不到一千的生活费。家里负担不起能咋办,有钱不给也是少数。
是的,成年了还要钱太恐怖了,以后不得伸手要首付要房啊!都是什么臭老九,直接拉家族群里批斗!
现在年轻人连房子都要全家一起供就不要纠结生活费这种事情了,中式家庭生儿育女本来就是高回报投资,投入多很正常。
[s:ac:怕]确实是情分 但是有能力连正常生活不保障的
以后帮收尸可能也是情分 不爽就爬上来起诉他
你这重点才是完全歪了。
或许你在一个很不正常的环境里长大,让你的观念比较扭曲。这里我必须纠正你一下:正常的家庭都不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分。
懂了,读大学的时候就是自力更生自己靠自己
需要体谅父母,每个月替父母节约500多块钱
到时候结婚买房
当年替父母存的500就要拿出来了
我大学生活每个月1000块过的那么苦!
你们都没有存下50w给我买房!?
上大学的时候体谅500
买房的时候又不体谅50w了
现代人年轻人薛定谔的觉悟
他们就是不知道一点。18岁家里可以不给你1毛钱了。除非在上学期间也只需要提供基本生活费。1000都多了。父母没义务支持基础生活费之外的任何费用。
[s:ac:喷][s:ac:喷]真的有毛病,这事都能吵起来。
“给1000都是情分,不给是本分”我蚌埠住了[s:ac:哭1][s:ac:哭1][s:ac:哭1]
国内还有读书上升阶级的渠道,为什么要学日韩学生放弃上升渠道跑去为了那点生活费蝇营狗苟的,是家里真的穷的需要自己孩子抓紧赚钱补贴家里了吗,家里真的太穷了那没办法, 以后靠其他途径自我奋斗吧,能好好读书的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事上。不过要是太差的学校的话,专科二本一本,我觉得大部分学生也不咋好好学习,不想读研的话提前去找点自己想干的工作也挺好的。
你说的这些让我想到我一个亲戚,我读博的时候他老是跟我和我爸炫耀自己孩子读大专天天去打工,自己赚生活费,没事就贬低我说读完大学了还一直不赚钱真不是个男人,还不如自己孩子能赚钱。我只能说挺搞笑的,目光短浅得不行,总觉得上着学满脑子想着去干那些毫无技术含量的活是多么有能力的体现。我现在毕业了一个月赚的比他儿子一年赚的都多,不过我也不想去打他脸,这种没啥文化一辈子活在小乡镇上,觉得那些初中高中不好好学习倒卖些东西赚点小钱是很有出息的表现的人,还是让他活在自己的世界比较好。
[quote][pid=548772956,28441977,1]Reply[/pid] Post by [uid=8630747]多西亚[/uid] (2021-09-10 01:24):
他们就是不知道一点。18岁家里可以不给你1毛钱了。除非在上学期间也只需要提供基本生活费。1000都多了。父母没义务支持基础生活费之外的任何费用。[/quote]为啥父母要在你18岁以后支付你大学学费以及生活费?
真的要把亲情说到“本分”这个地步吗[s:ac:汗]那不纯粹就是一种义务关系了
yysy,这年头啃老都不算贬义词了
要不你20多岁靠自己买个房?
努力考个不错的大学家里会缺你这点生活费吗?况且父母子女关系本来就不能这么斤斤计较,你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将来付出给你的子女就是尽到责任了,自然可以要求父母提供大学期间的生活费。
还是二极管太多了,有的家庭条件优越,也有许多家庭可能是挤出很大一部分生活费来供养自己的子女上学,所以以前说供一个大学生出来不容易。
去年因为疫情原因,总理还说了要保民生,因为全国有约一半的人月收入在1000左右。泥潭很多学生,还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上面有个高回复帖子,消费主义也算后浪,但是他代表不了大多数学生。
助学贷在我脑海里浮现的就是美帝的助学贷款,强入观海同志也得从20换到40多岁才还清的那个助学贷。我可不想我自己或者我将来的孩子背上这样一笔债务[s:ac: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