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 [转帖] [新闻] [讨论] [生活] NASA:我这个月球门户空间站是造了个啥.jpg

Conor-avatar

Conor

2021-08-07T05:53:17+00:00

随着空X的载人登月计划披露的信息越来越多,大家得以窥见空X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中,星箭的单发价格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上次发帖,是蓝色起源为了指出空X的登月计划不靠谱,拿着星箭的最新数据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指出如果使用星箭作为HLS登月,空X需要发射10枚以上的星箭来给作为HLS登月的星箭在轨加注燃料,用于支撑HLS星箭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和月球轨道减速与降落。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8/14/-7Qdnk-8a1gZjT3cSsg-10u.jpg[/img]

现在NSAS有披露部分数据,大家发现,原来空X计划中需要14枚星箭去给一个疑似具备在轨低蒸发储箱的特殊星箭加注燃料

然后这枚特殊储箱的星箭再一次性的给作为HLS的星箭加注燃料。

这样的话,任务流程从原来的载人登月星箭发射,在地球轨道等待十次以上的在轨加注后飞向月球。

变成了先发射这枚特殊星箭入轨,14枚星箭上去给他在轨加注燃料。然后载人登月星箭发射,去和这枚特殊星箭对接接受燃料后,飞向月球

总体上虽然增加的发射次数,但是减少了载人版星箭的在轨加注次数与等待时间,提高了载人版的可靠性。

不过这也能侧面看出,不同的火箭结构,发射不同的轨道高度的效率差距是很大的。

星箭这种结构,发射LEO轨道时销量还算正常,但是他本身甚至不支持他发射到更高高度的轨道,也就是说效率为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8/14/-7Qduq-eg8tK2sT3cSii-a6.jpg[/img]
文中的“DELETED”就是那个作为燃料中转站的特殊星箭
要我说,这不就是在轨加油站嘛,空X搞几个大罐子上天组合一下,未来星箭上哪都先去这个在轨加油站加个油,把给加油站补充燃料和加油站给执行任务的星箭加注燃料分开。这又能近一步的降低执行任务的那枚星箭的合同价格了吧……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8/14/-7Qdur-722yKxT3cSsg-cm.jpg[/img]
采用燃料蒸发抑制的特殊星箭。星箭的大储箱都是低温燃料,被太阳照射温度升高,普通版本星箭的燃料会蒸发……

但是,不管如何,空X这个HLS登月,从头到尾也没有门户空间站什么关系了……星箭完全可以自己带着宇航员从地球出发去登月了。

按照阿尔忒弥斯计划的规划,宇航员应该乘坐猎户座前往门户空间站,再从门户空间站“使用某种方式”进入到HLS后,降落到月球。
Conor-avatar

Conor

原文:
[url]http://www.spaceflightfans.cn/96493.html[/url]
FenVolpe-avatar

FenVolpe

[s:ac:哭笑]这操作我在ksp里也经常干,发射大容量东拼西凑的腊鸡载油载具,同时附带完成少量发射合同任务,就能在某个节点之前积累一笔预算,并在登月节点后大赚一笔,油料甚至能支撑进一步的系内行星探索
Conor-avatar

Conor

[quote][pid=541274642,28060996,1]Reply[/pid] Post by [uid=33644519]PIBC损失惨重[/uid] (2021-08-14 14:06):

[s:ac:哭笑]这操作我在ksp里也经常干,发射大容量东拼西凑的腊鸡载油载具,同时附带完成少量发射合同任务,就能在某个节点之前积累一笔预算,并在登月节点后大赚一笔,油料甚至能支撑进一步的系内行星探索[/quote]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在轨运行的大型设施也有建造的方式了

未来把脱离地球与地球轨道到其他星球的任务区分开,效率应该会更高
FenVolpe-avatar

FenVolpe

Reply to [pid=541298261,28060996,1]Reply[/pid] Post by [uid=35313622]米饭1024[/uid] (2021-08-14 15:53)

[s:ac:哭笑]这个“进步”的饼太过于庞大……这种进行专业细分的构想更适合进行常态化系内天体探索,尤其是载人会比较有效,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预算梯度和增强稳定性。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现在除了月球基本不具备其他系内天体的常态探索能力,所以这种体系目前来看除了骗经费很爽或者让商业航空更容易承担之外似乎没什么大用。当然,饼还是要画的,毕竟考虑到霍尔电推或者VASIMR之类的高比冲但不适合大气层内发射,确实轨道中转站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Conor-avatar

Conor

[quote][pid=541315666,28060996,1]Reply[/pid] Post by [uid=33644519]PIBC损失惨重[/uid] (2021-08-14 17:11):

[s:ac:哭笑]这个“进步”的饼太过于庞大……这种进行专业细分的构想更适合进行常态化系内天体探索,尤其是载人会比较有效,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预算梯度和增强稳定性。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现在除了月球基本不具备其他系内天体的常态探索能力,所以这种体系目前来看除了骗经费很爽或者让商业航空更容易承担之外似乎没什么大用。当然,饼还是要画的,毕竟考虑到霍尔电推或者VASIMR之类的高比冲但不适合大气层内发射,确实轨道中转站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quote]比如100万MW级别的太空发电站,需要上千枚长九[s:ac:瞎]

中国的载人登火也规划了200-300吨级别只在宇宙中使用的核热动力飞船,实际上就和星舰二级去掉大储箱后的运载能力类似

昨天晚上胡思乱想时,忽然觉得生命就是地核具备一定能量,与恒星距离大差不差就可以存在的普遍现象

只是穷极整个太阳系的可用固体物质也不足以让人类保持与出发时不变的社会状态抵达临近星系

可以高效的利用太阳的能量和系内其他星球的物质,直到某一个时刻系内资源循环能力耗尽社会体系崩溃,也许就是这个宇宙中生命的终极命运。
FenVolpe-avatar

FenVolpe

Reply to [pid=541320519,28060996,1]Reply[/pid] Post by [uid=35313622]米饭1024[/uid] (2021-08-14 17:33)

[s:ac:怕]按照毛子的研究,能满足VASIMR之类的核动力200MW的核装置能压缩到10吨以下,虽然最大比冲阈值少了不少,不过还算是有希望。另外还有美国的直接喷核反应产生的等离子体,兔版的也在研究中了。2030~40年应该还算比较可观的估计。

[s:ac:哭笑]至于深空探索,现在人类的认知连奥尔特云存在与否和实际状态都要画个问号,就算没有那些无法证伪的所谓“太阳系保护罩”人类想飞出去也极其困难,而且我们也无法排除智能设计论的可能性……退一万步如果智能设计论成真,那人类的命运根本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就算智能设计论证伪,某位老人说得好,一个人的命运,不仅要考虑个人奋斗,也要考虑时代进程嘛,毕竟太阳系并不是个孤立体系,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会频繁和太阳系发生交换,谁也不能保证诸如克尔黑洞这类天体会不会出现在人类唾手可得但又不足以毁灭人类的地方,而且人类也恰好掌握了彭罗斯过程之类的能从黑洞汲取能源的能力,那就还算有希望吧。

毕竟从我们已知的历史来看,能诞生出人类本就是一个奇迹了
NaPaLm-avatar

NaPaLm

但愿有生之年能看到人类航天的大发展
Conor-avatar

Conor

[quote][pid=541381028,28060996,1]Reply[/pid] Post by [uid=33644519]PIBC损失惨重[/uid] (2021-08-14 21:29):

[s:ac:怕]按照毛子的研究,能满足VASIMR之类的核动力200MW的核装置能压缩到10吨以下,虽然最大比冲阈值少了不少,不过还算是有希望。另外还有美国的直接喷核反应产生的等离子体,兔版的也在研究中了。2030~40年应该还算比较可观的估计。

[s:ac:哭笑]至于深空探索,现在人类的认知连奥尔特云存在与否和实际状态都要画个问号,就算没有那些无法证伪的所谓“太阳系保护罩”人类想飞出去也极其困难,而且我们也无法排除智能设计论的可能性……退一万步如果智能设计论成真,那人类的命运根本不掌握在自己[/quote]VASIMR这个对能量的需求太高了……

远景规划: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8/14/-7Qj6f-eq6gZjT3cSky-sg.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