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eptic
2020-05-18T02:34:13+00:00
比如,作者为什么写窗帘是蓝色的,叽里呱啦一通分析,然后作者说窗帘本来就是蓝色的
当时也觉得,凭什么出卷人比作者更懂,凭什么没内容的地方要强行解读出内容?
现在渐渐也明白了。这种题目考的是阅读理解,说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差不多。实际生活中可能没有那么大段的文章去阅读理解,但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却总可以用到这一点。早前常说的“ky”,也就是俗称的“不会看气氛”、“没有眼力见”,听不懂弦外之音或阴阳怪气,是不是就是阅读理解能力不到位的一种体现?
当然也不排除近几年有些阅读理解题目那文章本身就写的云里雾里的实在不好懂就是了
再有就是比较经典的,xx句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什么效果。其实是对文学素养的考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树叶飘落,长江奔涌”就不是一种感觉。又比如,看见了一个漂亮的女性,有的人会说粉面朱唇,明眸皓齿,十指葱葱,顾盼生姿,眼波流转,有的人只会说,卧槽这妹子真漂亮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哈哈,能教好的老师真的是少之又少,至少从初中到高中六年,没有遇到一个老师能给我把这个关节点讲通,一个个只会照本宣科,讲题目就真的只是念答案
当时也觉得,凭什么出卷人比作者更懂,凭什么没内容的地方要强行解读出内容?
现在渐渐也明白了。这种题目考的是阅读理解,说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差不多。实际生活中可能没有那么大段的文章去阅读理解,但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却总可以用到这一点。早前常说的“ky”,也就是俗称的“不会看气氛”、“没有眼力见”,听不懂弦外之音或阴阳怪气,是不是就是阅读理解能力不到位的一种体现?
当然也不排除近几年有些阅读理解题目那文章本身就写的云里雾里的实在不好懂就是了
再有就是比较经典的,xx句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什么效果。其实是对文学素养的考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树叶飘落,长江奔涌”就不是一种感觉。又比如,看见了一个漂亮的女性,有的人会说粉面朱唇,明眸皓齿,十指葱葱,顾盼生姿,眼波流转,有的人只会说,卧槽这妹子真漂亮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哈哈,能教好的老师真的是少之又少,至少从初中到高中六年,没有遇到一个老师能给我把这个关节点讲通,一个个只会照本宣科,讲题目就真的只是念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