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Z7
2022-06-01T05:39:18+00:00
比如说同样跑50+ 60+fps的情况下 OLED电视看起来会更卡一点?这个是真的吗
因为没有拖影,会导致感觉少了一点动态模糊,体感上是比一般的面板卡一点的
相当于延迟高的 开了动态模糊 但也是低帧率 5~60不算低了
盲猜是响应时间比视觉暂留时间更短导致看起来卡一点[s:ac:茶][s:ac:茶]
好像叫口吃效应。。。。
引用其他人的C1评测:
口吃效应。因为OLED的响应时间太快了,往往只有一两毫秒,所以播放低帧率内容(比如24FPS的电影)时,每帧停留的时间很短,帧与帧之间的残影很少,最后导致画面看起来像是在跳跃一样,尤其是水平运镜的场景。这就是OLED常说的口吃效应,目前无法解决,属于OLED通病。响应速度越快,这个问题越明显,而响应慢的屏幕反而就不会有这个问题,这就是高响应速度与低帧率内容之间的矛盾。但高响应速度对于高帧率内容却又很必须,无法调和
像素出现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延迟,像素要多久出现,一个是像素停留,像素停留多少。
qd-mini led和液晶如果延迟过高,那么就会有卡顿感。
oled如果延迟过低,会导致像素停留时间过长,那么也会有卡顿感。
选电视可以参考图。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03/fuQjh5-kf9ZlT3cS12g-pb.pn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206/03/fuQjh5-73y4ZiT3cS125-mo.png[/img]
综合来看,需要像素出现时间+像素停留时间,这两个时间加起来越短越好。
[quote][pid=615672089,32186515,1]Reply[/pid] Post by [uid=43149026]小能登2018[/uid] (2022-06-04 13:49):
好像叫口吃效应。。。。
引用其他人的C1评测:
口吃效应。因为OLED的响应时间太快了,往往只有一两毫秒,所以播放低帧率内容(比如24FPS的电影)时,每帧停留的时间很短,帧与帧之间......[/quote]算法上加个动态模糊或者混合帧就解决了 但是好像没人做呢?
[quote][pid=615677565,32186515,1]Reply[/pid] Post by [uid=38922157]嗯嗯嗯嗯什么[/uid] (2022-06-04 14:20):
别,动态模糊也是游戏特效毒瘤中的毒瘤[/quote]确实 什么游戏 都要先关这鬼东西
Reply to [pid=615672089,32186515,1]Reply[/pid] Post by [uid=43149026]小能登2018[/uid] (2022-06-04 13:49)说反了啊。QD-Mini LED和液晶,因为延迟过高,反到导致像素停留时间很短,人才会去脑补画面。而OLED因为延迟过高,导致像素停留时间过长,人的脑补和看到的冲突了。
非常夸张的打个比方:
第1秒:大 第6秒:大
假设你看到这个大字,是从小慢慢变大的。
停留时间短的话,人眼就会脑补:
实际上
第1秒:大 第2秒:消失 第3秒:消失 第4秒:消失 第5秒:消失 第6秒:大
人脑补出来的:
第1秒:大 第2秒:大 第3秒:大 第4秒:大 第5秒:大 第6秒:大
停留时间长的话,人眼脑补和看到的冲突:
实际上:第1秒:大 第2秒:大 第3秒:大 第4秒:大 第5秒:大 第6秒:大
假设这个“大”字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一直循环。
那么像素停留时间短的脑补:
第1秒:大 第2秒:大 第3秒:大 第4秒:大 第5秒:大 第6秒:大 第7秒:大 第8秒:大 第9秒:大 第10秒:大 第11秒:大 第12秒:大 第13秒:大 第14秒:大 第15秒:大 第16秒:大 第17秒:大 第18秒:大 第19秒:大 第20秒:大 第21秒:大 第22秒:大
那么像素停留时间长的脑补和看到冲突:
第1秒:大 第2秒:大 第3秒:大 第4秒:大 第5秒:大 第6秒:大 第7秒:大 第8秒:大 第9秒:大 第10秒:大 第11秒:大 第12秒:大 第13秒:大 第14秒:大 第15秒:大 第16秒:大 第17秒:大 第18秒:大 第19秒:大 第20秒:大 第21秒:大 第22秒:大
所以其实很多年前被认为是无稽之谈的1000/实际响应时间(MS)=显示器比较合适的帧数这个并不是完全的无稽之谈。
6、7年前的IPS普遍实际响应时间(人眼观看测试软件完全无残影的成绩,灰阶响应哪怕标0.1MS实际也一点用都没有)普遍在14毫秒以上,实际响应能做到14的都是5000元以上的产品,1000/14=71.5帧。
现在其实除了有硬伤的NANO外那些色彩够好的IPS其实实际响应时间还是在10MS以上,这还是忽略部分色阶实际响应时间在70MS以上的数字。
所以为什么说OLED是新世代,因为不谈烧屏带来的S哔一样的各种自带保护程序(用过的都懂),以及带鱼模式黑边很恶心且没有38/40带鱼大。它的观感就是对普通16:9 IPS的降维打击。以我几个月的体验来讲,OLED的体验完爆除40(38)曲面IPS高刷雾面屏带鱼以外所有显示器,包括我以前用过的TN(我没有小尺寸好观察这种感觉,因为我本来打CS、OW、CF、吃鸡这些就是纯娱乐)。但如果你问我下次再换显示器换什么我肯定会换42寸以上的(过几年应该会出)曲面高刷IPS雾面屏带鱼。
低帧数确实有这种口吃现象,但一般来讲都用oled了,配置能差吗?最低也得60帧起步吧,我都是100多帧
口吃 好形象 如果60hz屏幕还会24P抖动
LCD反正是它抖由它抖 你看不出来
OLED手机低端点的取高档120Hz 高端点可变刷新率就取48hz 然后再把24P的影像插帧成48p放出来
Reply to [pid=615688691,32186515,1]Reply[/pid] Post by [uid=501779]astray565[/uid] (2022-06-04 15:26)现在手机的OLED如果按照电视的标准来看,还差得非常远,而且120Hz的屏幕也无法无颤抖,当然肉眼观察,“感觉”上是非常优秀了。[ur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v411v724[/url]
[quote][pid=615690992,32186515,1]Reply[/pid] Post by [uid=38958904]itianming[/uid] (2022-06-04 15:39):
现在手机的OLED如果按照电视的标准来看,还差得非常远,而且120Hz的屏幕也无法无颤抖,当然肉眼观察,“感觉”上是非常优秀了。[ur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v411v724[/url][/quote]小米11过时了[s:ac:哭笑]代表不了手机屏幕当前的水平
对24P源开不开120hz不确定 有些厂商觉得你看不出来它默认开着60Hz省电 还得去手动强制一下 可以开 你不会用 我怎么没有 [s:ac:哭笑]
不过LTPO屏必定会开48hz 默认的 但是LTPO做不了类DC 因为类DC滤镜每一个挡位都要单独调试 LTPO无极调速就做不了
怪不得我用60hz的oled玩彩虹六号 感觉像30帧的一样
Reply to [pid=615712652,32186515,1]Reply[/pid] Post by [uid=26292485]雨墨北[/uid] (2022-06-04 17:36)3090ti在4k照样一堆游戏跑不到60帧的
[quote][pid=615717605,32186515,1]Reply[/pid] Post by [uid=64030807]accewascwrdd[/uid] (2022-06-04 18:00):
3090ti在4k照样一堆游戏跑不到60帧的[/quote]你说说看3090ti什么游戏跑不到4k60帧,而且还是一堆?
再补充一下吧,因为楼上有人不知道在哪里抄来的假科普,完全搞错了概念。
我也不科普了,直接贴外媒RTINGS对于卡顿感的科普,并做了非常详细的,像素停留时间长短的测试。
测试了114台电视的像素停留时间。
[url]https://www.rtings.com/tv/tests/motion/stutter[/url]
在排行榜里,可以选择按照像素停留时间长短来排序,像素停留时间越长,就卡顿感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