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en
2020-04-08T05:01:12+00:00
首先是九一八事变,事变之后张学良带兵退回关内,放弃了奉天兵工厂和富庶的东四省,随后阎锡山回归,重新控制了山西和绥远,热河一战败的稀里糊涂,张学良的地盘越来越小,已经无力供养自己的几十万大军,军饷需要老蒋发放,有奶便是娘,自己的军队被迫调到鄂豫皖和陕北围剿红军。
围剿也不顺利,东北军一败再败,一边是军内厌战情绪高涨,一边是老蒋拿军饷要挟,督促其围剿。张学良与我党联系,萌生投共的想法,搞的我党一脸懵逼,你妹的,几十万人向我3万人投降算怎么回事?
西安事变后,没了张学良的东北军逐渐分裂,再营救张学良的问题上,东北军内部少壮派和元老派发生分歧,少壮派主张武力营救,元老派要和谈。先是少壮派刺杀东北军2号人物王以哲,随后又杀了徐方、宋学礼、蒋斌等人,王以哲的部队杀了少壮派高福源等人。抗战爆发后,四分五裂、相互仇杀的东北军被分批调往各个战区,重新整编了6个军。分别是第49军、第51军、第53军、第57军、第67军、骑兵第2军。
第49军于1937年调往淞沪战场,伤亡过半,新补充的预5师不听指挥,四个黄埔系团长全部请假,1939年修水战役失利,老蒋借机严惩第49军,中将军长刘多荃被降为上校军长,副军长、总参谋长被调离,两个师长被撤职。第49军由东北军变成了老蒋的军队。67军在淞沪战场同样损失惨重,军长吴克仁、军参谋长吴桐岗、师参谋长邓玉琢、322旅旅长刘启文、321旅旅长朱之荣和王熙瑞等八名团长壮烈殉国,67军伤亡殆尽,残部被中央军收编。
第51军战绩同样辉煌,徐州会战51军血战蚌埠、临淮关,和4万日军硬碰硬,伤亡7000余人,会战失利后51军掩护中央军撤退,最后杀出重围。武汉会战51军与日军激战数月,随后进入大别山打游击。抗战胜利后缩编为51师,1947年向我军投诚。第53军七七事变后在北平与日军交火,损失惨重,被迫上太行山打游击,后又参加了武汉会战,1943年远征缅甸,1948年向我军投诚。57军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和徐州会战,损失惨重,1942年57军的师长常恩多和旅长万毅(两人均为共产党员)哗变,率部向八路军投诚。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被骂了6年不抗战,抗日战场为了给自己正名,东北军打仗几乎是宁死不撤,打的极为惨烈。因为伤亡惨重,要么被中央军吃掉,要么补充的不是东北人,失去了东北军血统,所以东北军在抗日战场上几乎被人遗忘。值得一提的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很多东北军将领或士兵主动向八路军靠拢,开国将军里有25位是东北军出身。
好了,你们可以继续黑了。
既然你们说到张学良,那就再发一次,以前发过很多次了。原图很多网上都有,我就发两张意思意思。
台湾蔡英文上台后,把国民党的档案解密了一部分,包括蒋政府否认存在的何梅协议,包括九一八之前张学良电询蒋介石日军即将发动攻击,然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的原始电报,包括蒋介石指示张学良放弃锦州来压孙科政府倒台的电报……叹为观止
一是南京保卫战,国军在长江边崩溃并不是唐生智的锅,而是蒋记中央军私扣船只丢下友军逃跑下关导致的。
二是蒋对于东北义勇军的态度就是让手下少管闲事让他们去死。
三是蒋介石的操作手令。
四是蒋介石签署的对苏区的灭绝令,明令不要用轰炸,要用火油烧才杀的彻底。
五是张学良察觉到了日本要侵占东北,向蒋介石问计(求救)。
六是九一八后蒋介石下令在山东不抵抗,国民党大会蒋介石要求大家逆来顺受不要抵抗。
七是张学良给马占山下的中国对日战争第一个抵抗命令原件。
八是蒋介石命令张学良放弃锦州来压孙科政府倒台。
相关档案解密之后,国民党质疑蔡英文动机,却没有对档案真实性提出异议。大陆则是对此极为低调,那些曾经为蒋介石开脱的人也毫无反应。根据这些档案可以证明,张学良晚年为了顾及蒋介石的不杀之恩而自愿为蒋背黑锅。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4/15/-7Q5-bix3K1xT1kSd4-sg.jpg.medium.jpg[/img][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4/15/-7Q5-bq1oK1rT1kSd4-sg.jpg.medium.jpg[/img]
47楼细节补充。
东北军第15旅旅长苏炳文组织“黑龙江自卫军”,在海拉尔和满洲里坚持抗日,坚守嫩江西岸,曾以假意归降为诱,骗了日伪16万日元!被戏耍的日军恼羞成怒,第十师团出动8千兵力,以坦克和骑兵助战,大举进攻。苏炳文在富拉尔基的冰天雪地中孤军苦战一月,毙伤日军2000余人后被迫退入苏联,后经海参崴和欧洲辗转回国。
东北军第1旅旅长冯占海,24旅旅长李杜,将麾下队伍组成“吉林自卫军”,封锁控制下各县的银号、银行和财税部门,拒缴税款。1932年1月,两位将军率部进抵哈尔滨。1月30日晚,关东军第3旅团先头部队抵达哈尔滨南郊双城堡车站宿营,半夜时分遭东北军第22旅赵毅部突袭,日军大乱,伤亡数十人。2月3日至5日,自卫军与日军激战,虽杀伤千余日军,但自己也损失严重,被迫退守依兰。冯占海率部艰难南下到了热河,李杜坚持到了1933年1月,由虎林退入苏联,经欧洲辗转回国。
在周恩来的调解下,东北军的内斗平息,接受了蒋介石的东调方案,改编为6个军(49、51、53、57、67、骑兵第2军),共13个师(115、120和129三个师的番号给了八路军),开赴豫皖地区,准备抗击日军。49军参加了淞沪抗战,在徐家桥、界碑、枫泾一线布防,其105师在1937年11月2日主动出击,将阵地前推至姚宝、江桥一线,取得初战胜利,四天后日军反扑,105师“六二六团团长顾惠权阵亡,第一营伤亡过半”,顽强守住了阵地。109师与在杭州湾登陆的日军激战两天,四名团长三人牺牲,营长战死三分之二,士兵牺牲殆尽。
1938年8月,67军在河北大城迎战来犯的日军第6师团,血战十天,击沉日军汽艇五艘。11月初,67军增援上海,轻装向淞江冒雨急进,其107师与日军13师团遭遇,日军“伤亡约五六百名”,319旅旅长吴骞重伤,321旅旅长朱之荣牺牲。108师在30号桥附近与日军战斗,322旅旅长刘启文阵亡。67军在淞沪与日军激战半个月,军长吴克仁为国捐躯,是抗战中第一位殉国的中将军长,参谋长吴桐岗和8名团长牺牲,营连级军官以士兵更是无法统计。
57军112师参加了淞沪战役和江阴阻击战,退到南京后在城北沿长江一线阻击日军,副师长李兰池率队冲杀,在南京太平门附近壮烈牺牲。在台儿庄战役中,57军333旅奉命前往临沂增援庞炳勋部,该旅坚守东西马甸,血战15昼夜,攻克日军三个据点,“伤亡官兵一千零四人”,有的营只剩十几人,连队军官全部伤亡,但没有让日军前进一步!
围剿也不顺利,东北军一败再败,一边是军内厌战情绪高涨,一边是老蒋拿军饷要挟,督促其围剿。张学良与我党联系,萌生投共的想法,搞的我党一脸懵逼,你妹的,几十万人向我3万人投降算怎么回事?
西安事变后,没了张学良的东北军逐渐分裂,再营救张学良的问题上,东北军内部少壮派和元老派发生分歧,少壮派主张武力营救,元老派要和谈。先是少壮派刺杀东北军2号人物王以哲,随后又杀了徐方、宋学礼、蒋斌等人,王以哲的部队杀了少壮派高福源等人。抗战爆发后,四分五裂、相互仇杀的东北军被分批调往各个战区,重新整编了6个军。分别是第49军、第51军、第53军、第57军、第67军、骑兵第2军。
第49军于1937年调往淞沪战场,伤亡过半,新补充的预5师不听指挥,四个黄埔系团长全部请假,1939年修水战役失利,老蒋借机严惩第49军,中将军长刘多荃被降为上校军长,副军长、总参谋长被调离,两个师长被撤职。第49军由东北军变成了老蒋的军队。67军在淞沪战场同样损失惨重,军长吴克仁、军参谋长吴桐岗、师参谋长邓玉琢、322旅旅长刘启文、321旅旅长朱之荣和王熙瑞等八名团长壮烈殉国,67军伤亡殆尽,残部被中央军收编。
第51军战绩同样辉煌,徐州会战51军血战蚌埠、临淮关,和4万日军硬碰硬,伤亡7000余人,会战失利后51军掩护中央军撤退,最后杀出重围。武汉会战51军与日军激战数月,随后进入大别山打游击。抗战胜利后缩编为51师,1947年向我军投诚。第53军七七事变后在北平与日军交火,损失惨重,被迫上太行山打游击,后又参加了武汉会战,1943年远征缅甸,1948年向我军投诚。57军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和徐州会战,损失惨重,1942年57军的师长常恩多和旅长万毅(两人均为共产党员)哗变,率部向八路军投诚。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被骂了6年不抗战,抗日战场为了给自己正名,东北军打仗几乎是宁死不撤,打的极为惨烈。因为伤亡惨重,要么被中央军吃掉,要么补充的不是东北人,失去了东北军血统,所以东北军在抗日战场上几乎被人遗忘。值得一提的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很多东北军将领或士兵主动向八路军靠拢,开国将军里有25位是东北军出身。
好了,你们可以继续黑了。
既然你们说到张学良,那就再发一次,以前发过很多次了。原图很多网上都有,我就发两张意思意思。
台湾蔡英文上台后,把国民党的档案解密了一部分,包括蒋政府否认存在的何梅协议,包括九一八之前张学良电询蒋介石日军即将发动攻击,然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的原始电报,包括蒋介石指示张学良放弃锦州来压孙科政府倒台的电报……叹为观止
一是南京保卫战,国军在长江边崩溃并不是唐生智的锅,而是蒋记中央军私扣船只丢下友军逃跑下关导致的。
二是蒋对于东北义勇军的态度就是让手下少管闲事让他们去死。
三是蒋介石的操作手令。
四是蒋介石签署的对苏区的灭绝令,明令不要用轰炸,要用火油烧才杀的彻底。
五是张学良察觉到了日本要侵占东北,向蒋介石问计(求救)。
六是九一八后蒋介石下令在山东不抵抗,国民党大会蒋介石要求大家逆来顺受不要抵抗。
七是张学良给马占山下的中国对日战争第一个抵抗命令原件。
八是蒋介石命令张学良放弃锦州来压孙科政府倒台。
相关档案解密之后,国民党质疑蔡英文动机,却没有对档案真实性提出异议。大陆则是对此极为低调,那些曾经为蒋介石开脱的人也毫无反应。根据这些档案可以证明,张学良晚年为了顾及蒋介石的不杀之恩而自愿为蒋背黑锅。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4/15/-7Q5-bix3K1xT1kSd4-sg.jpg.medium.jpg[/img][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4/15/-7Q5-bq1oK1rT1kSd4-sg.jpg.medium.jpg[/img]
47楼细节补充。
东北军第15旅旅长苏炳文组织“黑龙江自卫军”,在海拉尔和满洲里坚持抗日,坚守嫩江西岸,曾以假意归降为诱,骗了日伪16万日元!被戏耍的日军恼羞成怒,第十师团出动8千兵力,以坦克和骑兵助战,大举进攻。苏炳文在富拉尔基的冰天雪地中孤军苦战一月,毙伤日军2000余人后被迫退入苏联,后经海参崴和欧洲辗转回国。
东北军第1旅旅长冯占海,24旅旅长李杜,将麾下队伍组成“吉林自卫军”,封锁控制下各县的银号、银行和财税部门,拒缴税款。1932年1月,两位将军率部进抵哈尔滨。1月30日晚,关东军第3旅团先头部队抵达哈尔滨南郊双城堡车站宿营,半夜时分遭东北军第22旅赵毅部突袭,日军大乱,伤亡数十人。2月3日至5日,自卫军与日军激战,虽杀伤千余日军,但自己也损失严重,被迫退守依兰。冯占海率部艰难南下到了热河,李杜坚持到了1933年1月,由虎林退入苏联,经欧洲辗转回国。
在周恩来的调解下,东北军的内斗平息,接受了蒋介石的东调方案,改编为6个军(49、51、53、57、67、骑兵第2军),共13个师(115、120和129三个师的番号给了八路军),开赴豫皖地区,准备抗击日军。49军参加了淞沪抗战,在徐家桥、界碑、枫泾一线布防,其105师在1937年11月2日主动出击,将阵地前推至姚宝、江桥一线,取得初战胜利,四天后日军反扑,105师“六二六团团长顾惠权阵亡,第一营伤亡过半”,顽强守住了阵地。109师与在杭州湾登陆的日军激战两天,四名团长三人牺牲,营长战死三分之二,士兵牺牲殆尽。
1938年8月,67军在河北大城迎战来犯的日军第6师团,血战十天,击沉日军汽艇五艘。11月初,67军增援上海,轻装向淞江冒雨急进,其107师与日军13师团遭遇,日军“伤亡约五六百名”,319旅旅长吴骞重伤,321旅旅长朱之荣牺牲。108师在30号桥附近与日军战斗,322旅旅长刘启文阵亡。67军在淞沪与日军激战半个月,军长吴克仁为国捐躯,是抗战中第一位殉国的中将军长,参谋长吴桐岗和8名团长牺牲,营连级军官以士兵更是无法统计。
57军112师参加了淞沪战役和江阴阻击战,退到南京后在城北沿长江一线阻击日军,副师长李兰池率队冲杀,在南京太平门附近壮烈牺牲。在台儿庄战役中,57军333旅奉命前往临沂增援庞炳勋部,该旅坚守东西马甸,血战15昼夜,攻克日军三个据点,“伤亡官兵一千零四人”,有的营只剩十几人,连队军官全部伤亡,但没有让日军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