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高考命题作文怎么写?《我和我的父辈》的四种解法~

Gryph Xander-avatar

Gryph Xander

2021-09-26T12:09:57+00:00

昨天陪父母刷完了《我和我的父辈》,本来我对这种高考命题作文式的电影实在是不抱太大期望,但是看下来之后,我发现这次的“我和我的xx”系列,居然还不错;四个单元里面,既没有导演的自以为是,也没有屁股不正暗搓搓的阴阳怪气,反而都根据自己的主题,用自己的方式解出来了这4个题目。

一、《少年行》
首先来说,沈腾抽到的这个题目,从根子上来说不好写----中国制造2050,年轻一辈继承老一辈精神开拓创新之类的。一不小心要触线不说,还很容易整成假大空。于是,开心麻花用了一个取巧的解法----在形式上采取科幻的方式来切入这个故事。这个就跟你高考作文另辟蹊径,写个骊四骈六的古文出来,这要遇到个对路的改卷老师,可能就是满分,遇到个看不惯的改卷老师,可能就满分60给个30分的字数奖励分了。开心麻花已经尽量在内容上展现出自己擅长的东西,虽然父亲嵌套父亲这个套路可能5分钟内就能被观众看出来,但是他们尽量围绕这个主题横向通过开心麻花式笑中带泪的幽默进行了展开,让影片情绪呈现了N型的形态。影院里面,这一段是欢声笑语最多的部分,抛开整个段落的主题来说,至少这一点应该是成功了。至于这种表现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妈喜欢我爸不喜欢),端看对不对的上眼;非常值得好评的是,沈腾让挂在墙上的枪最终响了,虽然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那是把会响的枪,这一点,值得好评~

二、《乘风》
吴京抽到的这个题目,按说是他最擅长,也是四个题目里面最烂大街的。那我们在高考场上遇到这种题目怎么办呢?时间有限(吴京的档期不知道还排的下不),无数人已经演绎过的题目不好出彩不说乱动乱改还容易翻车。于是吴京采取了最保险的解法:让文章四平八稳正常展开,用“经典句式(某个伟人说过)”经典段落“(在《xxxx》里面xxx写过)塞满文章,最后写下来,虽然不会有50+的高分(不知道现在作文满分还是60不),但是也不会低于40。反应到电影中,从开始的熊孩子-革命战士的矛盾冲突,到掩护老乡的抉择,从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到父亲毅然选择放弃儿子掩护群众的艰难抉择,到最后群众安全儿子牺牲马归来的段落,都是非常标准的流程,不出彩但是不出错。但是这个段落我还是看到了几个亮点,第一、政委的牺牲、儿子的牺牲这个两个段落的节奏非常紧凑,政委和黄(抱歉我记不住角色名字了)掩护大部队,牺牲就用了5秒不到镜头但是你可以脑补出很多东西;儿子四人组的牺牲交织到父亲在渡口的复杂的眼神和最后对马狠狠拍了一下的那个责备悔恨(如果不加最后吴京去高粱地那段我觉得更好);第二、虽然服化道没有隔壁《长津湖》那么讲究(尤其是服和化欠了点),但是很多细节是注意到了的:骑兵用的较短的马枪而不是很多电影电视剧里面的标准长度的步枪;马刀是标准的端平冲锋而不是经常误解的哥萨克式举刀冲锋(抗战时期我国骑兵没有学俄式骑兵的刀式)。但是,影片结构可能是为了照顾命题作文,加了最后一段骑兵大战鬼子的大场面,个人觉得是比较多余的。如果是从儿子牺牲直接跳转的抗战胜利见到小乘风,然后用图片闪回的方式把除了吴京的主角团们牺牲的照片一一闪回,我觉得可能影片效果会更好。

三、《鸭先知》
如果你高考时候的命题作文题目过于宏大,从大的方面不好写,那么最好的解题方法就是从这个宏大背景中取一个小小的点,深入细致的进行描写,以小见大的展开。徐峥抽到的这个题目就是这样的一个题目----改革开放30年两代人思想的变革。这个怎么写?后三十年前三十年怎么断?写打左灯还是写向右转?写日子变好了有人要说贫富分化,写百花齐放有人又要说修都修了;于是徐峥采取了从一个群体(改革的弄潮儿)中,截取了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底层人物,用略带夸张但是充满感情的笔触,来写了一个单纯的“拍广告”的故事。他把观念和路线的冲撞,简化成了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冲突;小市民们看似夸张的戏剧冲突里面其实融入了充沛的感情和时代印记,这一点来说,徐峥团队的编剧功劳很大。从一个小人物在关键时间节点做的一件不大的事情,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变革和朴实的人性亮点,这个段落我个人来讲,应该是非常成功的,有了一些欧洲艺术喜剧电影的风格(《美丽人生》看过吧?虽然本片没有那么高的地位,毕竟就是个命题作文)。回到电影来说,徐峥这个部分就像是一片情绪饱满文字朴实内容风趣以小见大的作文,这种文章高考里面保底50分往上,尤其是最后一段广告集锦,太戳本85后的肺管子了,属于锦上添花。这个段落的演员表演应该是特意采用了比较夸张的话剧风,反而比较适合这种类似情景剧的小场景演出,只能说,上面的都是老演员了,这种东西对他们来说驾轻就熟。服化道细节上也因为这个段落的略夸张的情景剧风格,尽力进行了时代还原但是同时堆砌了很多时代要素,我理解这是风格上的刻意为之,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唯一我觉得有点小小的问题就是在“我和我的父辈”这个题目的点题上,到最后才生硬的来上这么一段,我理解为这个命题作文属实不太好写,最后强绕着回来把题目给点了

四、《诗》
章子怡抽到的这个题目,其实非常不好写,一不小心就要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翻车到大干快上不顾客观条件(友情提醒,当时的时间,本建政壬当时看到就一哆嗦,真怕章子怡犯浑啊……),一不小心就要从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翻车成比惨的宣传。然而事实证明,章子怡这个段落,可以称为4个段落最佳。
首先,从剧情和角色来说,客观上外部条件的艰苦与主角们浪漫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的对比,全篇没有明说一句,但是全篇无处不在。不管是黄轩的“在天上写诗的诗人”还是章子怡的“孔明灯飞上天全靠中间的那点火,但是这个火是非常危险的”,简直就是工科生浪漫的极致,然而背后却是极致的危险和残酷----“我两个爸爸都死掉了”“妈妈也可能会死”。角色们于家人的柔情和对肩上的重担的责任感的矛盾和统一恰到好处,让观众的情感就像火箭发动的本质一样----在将爆不爆的临界点上进行平衡。章子怡那个角色,简直就是女权的最佳代言人,母亲、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完美统一。现在很多人甚至包括很多作家,觉得角色没有弱点没有黑点,甚至没有张扬的性格就不叫性格丰满有血有肉(比如某更像兵痞的李团长),但是实际上,大部分人来说,本身普普通通的生活家人,就已经是我们的弱点,这个剧本这一点写的就非常好!
其次,表演上来说,章子怡不愧是我国目前女演员第一梯队靠前的标杆(刘、巩二位阿姨毕竟最近戏不多),一大两小的那场雨中戏堪称教材级的表演,张力十足又正好是全片情绪的爆发,两个小演员的表演也非常棒(尤其是小女孩),这点更见章子怡除了作为演员之外作为导演的功力。她本人来说,那段戏演出的那种一人肩挑生活工作和两个娃的心力交瘁的总爆发,然而这种爆发中仍然是收敛而不是疯狂的,这个度实在是太难得了(尤其作为有两个娃的人,这段大的人憎鬼嫌,小的鬼哭狼嚎,太tm有既视感了)。章子怡的表演在慈母,工程师,崩溃的母亲再到冷静的和养子讲出“妈妈可能也会死”的母亲的四次情感转变,自然而又彻底,可以说,章子怡完全撑起了这个段落
第三、影片的情感递进上,从开始的艰苦且平淡到黄轩牺牲后情绪的逐渐酝酿到雨中完全爆发再到孔明灯的看似平缓下降实则步步垫高,最重要的是,在最后的命题作文点题阶段,用一首工科狗的浪漫到极点的星辰大海的诗,弱化了强行点题的突兀感,反而将情绪进行了升华的同时又点了段落的题《诗》和回收了黄轩一开始埋下的”在天上写诗“的线,这里我愿称之为四段最佳
第四、拍摄手法上,章子怡不愧是跟老谋子起家,又跟国内外那么多一流导演合作过,从一开始的那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到火箭车间的几次镜头自然转换,到雨中的几次镜头语言的使用和黄轩的最后一次淡出,在拍摄手法上可以看出章子怡真是学到了很多东西,镜头语言的使用完全不像一个第一次执掌摄像机的导演。
总的来说,从章子怡这个段落可以看出,电影总局走出去请回来的战略是对的,像章子怡一样天天跟着知名导演们混,属实看也看会了,也侧面说明了,一个演员真的不能天天接一堆烂片恰烂钱,臭棋篓子天天下,越下越烂。这个段落可以称为命题作文的范文:主题切入准确,立意高屋建瓴,词句得当,佳句美段频出且贴切主题,前后呼应情绪渐次升高且最后能成功升华主题


最后,我个人总的评价 《诗》>《鸭先知》>《乘风》,《少年行》评价两级分化,见仁见智
reVers0-avatar

reVers0

骈四俪六 zsbd
ArtesianSquid-avatar

ArtesianSquid

高考现在都这么跟风了?
语文对大家真友好,紧跟热点随便借用字数就全了
保底也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