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大家一口?:帝国家书:一个普通家庭的生与死

Naughty-avatar

Naughty

2021-03-19T15:47:09+00:00

公元前225年,秦国拉开灭楚战争的大幕。大将李信带领20万秦军攻入楚国,遭遇楚人激烈的抵抗,在淮阳(今天的河南周口淮阳区)陷入苦战。秦军中的两个本是亲兄弟的小兵先后给自己的大哥写了一封家书。

这两封写在木板上,战火中价值万金的家书不仅安然抵达了八百里外的故乡——秦国南郡安陆(今天的湖北孝感云梦县),而且被收信人最终带进了自己的坟墓,成为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中国史上最早的书信实物——云梦睡虎地秦简。这使得我们今天有幸窥见生活在那个庞大帝国的底层民众的血泪和悲哀。

你想成为《大秦赋》中无比自豪的秦人吗?如果你仔细读完这两封家书,也许没有回答的勇气。

这个普通的秦国底层家庭没有姓氏——按照秦律贵族才有称姓的资格,百姓只能有名。但从信中可以得知,有兄弟三人,大哥“衷”在家赡养母亲,二弟“惊”和小弟“黑夫”均在前线征战。其中“惊”刚刚新婚不久。

秦国法律,男子15岁就开始算人头税,17岁一律要服兵役。身高超过六尺五寸(约相当于今天的1.5米)就可结婚。从二弟新婚、小弟初次服役的情况可以推断,小弟“黑夫”可能正好17岁,二弟“惊”不会超过20岁。两份家书字迹飘逸且相同,显然是两兄弟托军中书吏写的。这是他们各自的第一封家书,也是最后一封。

第一封家书是小弟“黑夫”写给大哥的。他在信中问候了母亲、家人、以及各种亲友,主要说兄弟俩现在因为战况困在淮阳,生死难料。因为缺乏夏衣,请求母亲要么做衣服寄来,要么直接寄钱来;他特别叮嘱母亲,千万不要寄少了。另外“黑夫”还很关心搏命换来的军功有没有换来相应“爵位”,官府有没有落实奖励。如果落实了一定要告诉他。

这封信告诉我们很多残酷的事实:秦人服役早而重——3个儿子的家庭,2个得上战场,而且都是刚成年的年轻人;更夸张的是,服役显然是完全是义务,不仅没有后世熟悉的兵饷,而且连基本的衣物都要自己准备!很可能国家只提供武器和口粮,或者基本的完全不能满足换洗需要的粗陋制服。

你看惯了兵马俑英姿飒爽盔甲整齐的造型,没想到这才是历史的事实。秦王的统一大业,底层的民众不仅要出命,而且还要出钱。这等于把战争的大部分成本都转嫁在底层民众的身上。民众唯一的希望就是前方的子弟博命换军功,用“爵位”换取后方相应的赏赐和地位。

那么家里有没有给两兄弟寄钱呢?

第二封家书是二弟“惊”写给大哥的。这封信口气就急促多了。情况似乎变得极为严峻。信中“惊”因为没有收到钱物,再次催促母亲给钱。而且明确要钱“五、六百”,布料“二丈五尺”。他以绝笔的口气在信中说,兄弟两现在是借钱过活,如果再不还钱就要死了,连用三个“急急急”。他似乎已经预见了兄弟两不妙的结局,安慰家里人说,你们要是占卜得了凶兆,那不过是因为我居于“反城”中罢了。另外他也很担心自己的新媳妇,叮嘱大哥不要她去离家太远的地方捡柴火……

从第二封信中,我们可以肯定,家里在收到第一封信后,没能给他们寄钱。他们索要的“五、六百”钱很多吗?

在同一地区、另一个秦国官吏“喜”墓中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中还有大量秦国法律文书,其中,《金布律》记载:秦国一件夏天穿的衣服,值钱五十五,一件冬天穿的衣服,值钱一百一十。兄弟两人跟家里要的“五、六百”,也就是十件夏衣的钱——并不多,按理一般家庭勉强都能承受,何况他们家是立过军功有爵位赏赐的。

亲儿子、亲兄弟在前线生死未卜,家里如果拿得出这点钱,会犹豫吗?会吝啬吗?显然不会。家里没有寄钱的唯一原因只可能是,确实没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秦国年年征战对底层民众带来的盘剥何等严酷。收信的大哥“衷”在陪葬器物中还有文房用具,墓地也和官吏的墓地挨在一起,这说明他知书识字,那个年代绝不会是最底层的人家。但就就是这样的人家,居然拿不出十件夏衣的救命钱!

在第二封家书中,“惊”还专门提到了“新地城多空”,“故民有为不如令者”,翻译过来就是,秦国新占领的城市和土地,人民几乎都跑光了,而且反抗激烈,不听秦人号令。这跟山东六国人对秦国的评价完全符合——“天下苦秦久矣”“不乐为秦民”,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地臣民喜欢秦国。人民用脚说话。

那么“黑夫”和“惊”这两个为大秦抛头颅、洒热血,但却为一点小钱困扰的普通小兵在历史中只留下了这两封琐碎而真实的家书,他们最终结局怎么样呢?

毫无疑问,战死了。因为如果他们安然返乡的话,大哥“衷”完全没有必要在死后还要把两个弟弟的书信作为陪葬。中国人的陪葬习惯都是选值钱的,或者生前最喜欢、最珍视的东西陪葬。只有兄弟都战死的情况下,大哥才会把这两封在当时并不值钱、但对个人是最珍贵的家书带入地下长眠。这其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作为大哥,失去两个弟弟之后的那种感受和心情。史书也记载了秦军因为被前后夹击,第一次攻楚大败而归,被杀了七个校尉,死伤无数。可以作为一种印证推测两兄弟的结局。随即秦国又发动60万大军,再次攻楚。

真正的结局就是,一个普通的秦国家庭,最终两个儿子战死沙场,留下一个老母亲,一个哥哥,还有一个新婚不久却成为寡妇的女人。解读完这两封家书,读者诸君有何感想?

我们能够看到的历史,几乎全是大人物的历史,你翻遍各种史书,看遍各种重要事件,也很难发现小人物,特别是普通的底层人物的影子。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吗?不全是。是为他所驱使、当炮灰的千千万万个“黑夫”、“惊”这样的血肉之躯,以家破人亡的代价演绎了历史。但历史从来没有他们的位置。

所以很多普通人看不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错误的把铺垫帝王将相的功业当做自己的使命,产生可笑的错位。比如去年底有个深圳的女老师说打台湾“我爱人,包括我家孩子,每人捐一个月工资“;打美国”我们全家每人捐五个月的工资。打他!”

捐工资是一定的。但更有可能的是,你要捐出你的丈夫、儿子。胡锡进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人家儿子在加拿大。他可以假捐,你作为草民,必须真捐。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是这么说:你喜欢战争的唯一原因,是你没经历过战争,甚至也不懂得战争。

“黑夫”和“惊”在信中挂念的母亲,虽然谁也不知道结果和心情,但是一个母亲的感受绝对不用猜。她一定不会在儿子殒命在八百里之外的荒野的时候,自豪的说“打楚国”!因为楚国人民其实和你根本没有仇。大秦征服的地盘再多、再广,跟你一个草民有关系吗?你不还是出不起十件夏衣吗?甚或,你最终连儿子都出不起。

唯一能够自豪的人只有嬴政。所有的枯骨最终都变成一人的疆土,所有的臣服,都扩展了奴隶的数目。所谓的“大秦赋”,完全是建立在万千枯骨上的一个人的颂歌。他必须也理所当然的要夸赞、推崇这样的征服。

其实真正让我们今天对这两封2246年前的家书感到动容的地方在于,在其中我们看到了正常人的窘迫和挂念。字里行间从头到尾没有为大秦“开疆拓土、南征北战”的豪情,也没有所谓“舍小家为大家”的矫情,通篇都是家长里短,对母亲、对兄长、对妻子,对亲友的挂念,以及现实的涉及生存的钱和物。为我们清晰的勾勒出残酷战争中普通底层民众的真实生存状况。这些情感,对今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其实都是可以共情的,是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的。

没有最好的战争,也没有最坏的和平。如果我们今天在人性上的反馈,还不如2246年前的普通人,身为鱼肉却有刀俎的思维,本为韭菜却有歌颂镰刀的冲动,那真是无论如何也哭不出来的悲剧。

2021/3/1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103/23/-7Q16t-gy48K1qT3cSu0-e3.jpeg[/img]
JasonQZK-avatar

JasonQZK

转进如风[img]http://img4.nga.cn/ngabbs/post/smile/a2_07.png[/img]
wonk-avatar

wonk

写这的怕不是个弱智
CerfSoleil-avatar

CerfSoleil

黑夫[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cc6331.png[/img],秦吏主角就是黑夫,就是这份竹简上这位
DogeZius-avatar

DogeZius

给爷整乐了[s:a2:你看看你]
lavaliere-avatar

lavaliere

[s:ac:汗]共情尼玛呢共情,
我看到共情这个沙雕词就恶心。
LockJSY-avatar

LockJSY

前面我居然还认真看了,一看到最后[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4f51be7.png[/img]
给爷爬[img]http://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aaacb45.png[/img]
Coolcomninja-avatar

Coolcomninja

没错啊,麻烦作者去美国宣传一下,麻烦美军全部死一死就好了
WHITEREAPER-avatar

WHITEREAPER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当然啦,我们追求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重视种族平等和民族自决,顺便帮助列国消灭资产阶级并实现英特纳雄耐尔。
𝘾𝙝𝙚𝙯-avatar

𝘾𝙝𝙚𝙯

谁想打仗啊。。不想。。

别人要逼得你打。。。

那就没办法。。。
liloh-avatar

liloh

2021年了,没人喜欢你们这种假装有文化的狗汉奸了
Aproto-avatar

Aproto

那时候的国族意识还很弱,平民贱的连活着都成问题,哪有心思考虑什么荣耀爱国之类的东西。
🍉🍗-avatar

🍉🍗

至少他们大哥,家眷老婆孩子活下来了

秦不攻灭六国,始终也是为六国所灭,分久必合
DOSSY24-avatar

DOSSY24

秦国不打楚国这兄弟俩就不用上战场吗?
那可是战国时代,人命如草芥。为啥春秋战国平民没有姓[s:ac:茶]因为没必要,活不了二十年就挂了,要姓干嘛使。如果不是秦王扫六合结束这一混乱的时代还不知要多死多少人。
Kurai-avatar

Kurai

前排那些人有啥可乐的?
因为你们不用上战场?

但凡当两年兵也该知道和平宝贵!
Funkey-avatar

Funkey

不对的,秦未灭六国之前,六国连年征战,春秋战国几百年,平民死伤以百万计。秦固然残暴,但灭六国是历史的选择。

死在秦的统一之战中,还叫没有意义的话,那么死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春秋无义战中,又叫什么呢?

现在我们又到了历史选择的关口,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近年来形式变化都是看在眼里的,如果有选择,当然都是不愿意战争的,但是现在看来,战争似乎是躲不开的了。

既然躲不开,不妨坦然面对有意义的战争。因为不如此的话,最终也无非是迫卷入国破家亡之后没有意义的战争,甚至可能八竿子打不着的双方在你家里互相丢核弹。
SAUCE GOD-avatar

SAUCE GOD

谁写的????我要去骂骂这群傻逼!!!!
Token-avatar

Token

还tm人性的反馈,反尼玛啊,想表达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