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neheimm
2021-11-13T02:41:56+00:00
[s:pg:吃瓜][s:pg:吃瓜][s:pg:吃瓜]那是不是说这述而不作是不准确的呢
悉达多乔达摩是不是才是真的述而不作呢
佛经好像都是他去世几百年后后人写的
春秋是鲁国的历史书,是孔子修订了鲁国历史,不是他记录(作)的。
述而不作是一个词语,拼音为shù ér bù zuò,指将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陈述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也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出自《论语·述而》。
首先《春秋》到底是不是孔子编撰的现在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证明,学界是有两种说法的。
按照孔子编撰的那个说法,孔子其实主要做的是编辑,筛检和重新表述的工作。通过修订史书和删减史料,只在《春秋》中留下符合他的哲学思想的内容的历史记载,并且以儒家的道德观和世界观来褒贬历史事件。起到了引导时代风气,甚至引导未来中国文化风气的作用。
但是吧,这种行为放到今天,那就是妥妥的塞私货和以个人目的伪造历史(删除也是一种伪造。)
孔子的意思是我记录但不评论,实际上是字字带褒贬,甚至还删减修改[s:ac:哭笑]
阿含经是啥?
佛经和论语一样,记录悉达多的言行,所以开头用如是我闻,类比子曰
论语也不是孔子写的
[quote][pid=567186594,29501114,1]Reply[/pid] Post by [uid=215537]好梦无残[/uid] (2021-11-19 10:56):
首先《春秋》到底是不是孔子编撰的现在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证明,学界是有两种说法的。
按照孔子编撰的那个说法,孔子其实主要做的是编辑,筛检和重新表述的工作。通过修订史书和删减史料,只在《春秋》中留下符合他的哲学思想的内容的历史记载,并且以儒家的道德观和世界观来褒贬历史事件。起到了引导时代风气,甚至引导未来中国文化风气的作用。
但是吧,这种行为放到今天,那就是妥妥的塞私货和以个人目的伪造历史(删除也是一种伪造。)[/quote]这是公羊的看法,左传对春秋笔法的解释就很平实.再说了,孔子只是编辑自己的书,你鲁国春秋最终失传跟人孔子屁关系都没有.
[quote][pid=567192010,29501114,1]Reply[/pid] Post by [uid=63125380]披发入山刘豫州[/uid] (2021-11-19 11:11):
这是公羊的看法,左传对春秋笔法的解释就很平实.再说了,孔子只是编辑自己的书,你鲁国春秋最终失传跟人孔子屁关系都没有.[/quote]是的。所以只是说法之一。而且我也同样认可即使孔子编了春秋也和鲁春秋是否失传并无关系。那个时代孔子并没有这么大的实际影响力,而由于竹简的制造保存不易,失传才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有人干活总比没人干活来的好。
[quote][pid=567191387,29501114,1]Reply[/pid] Post by [uid=60065717]Alucard姜[/uid] (2021-11-19 11:10):
阿含经是啥?
佛经和论语一样,记录悉达多的言行,所以开头用如是我闻,类比子曰
论语也不是孔子写的[/quote][s:pg:吃瓜]悉达多的言论是不是去世后好多年才被人记下来
[quote][pid=567186594,29501114,1]Reply[/pid] Post by [uid=215537]好梦无残[/uid] (2021-11-19 10:56):
首先《春秋》到底是不是孔子编撰的现在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证明,学界是有两种说法的。
按照孔子编撰的那个说法,孔子其实主要做的是编辑,筛检和重新表述的工作。通过修订史书和删减史料,只在《春秋》中留下符合他的哲学思想的内容的历史记载,并且以儒家的道德观和世界观来褒贬历史事件。起到了引导时代风气,甚至引导未来中国文化风气的作用。
但是吧,这种行为放到今天,那就是妥妥的塞私货和以个人目的伪造历史(删除也是一种伪造。)[/quote]春秋笔法这个词的出处就是这啊
修史自古以来都是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春秋时代没有发明纸,有些字写在竹简上,有些字写在丝绸上,有些字刻在青铜器上,几百年的历史记录堆积起来杂乱无章,不整理怎么行
更别说在纯凭史官记忆力的年代,时间、地点、甚至人物的记录很可能有误差,同一个事件有几个版本,结合多方资料才能推理出正确的一版
手机客户端没法回复[s:ac:喷]
不是,悉达多的弟子们在悉达多死后,为了保存悉达多的思想,也为了佛义不被邪魔外道的思想污染,开起来第一次结集,总结归纳了悉达多的思想。
就跟论语是孔子的门生总结孔子的言行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