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slexicDgen
2022-05-22T08:08:22+00:00
沿海二线城市的国有银行。以前(疫情前)是400来号人,报名我们,我们招50+
今年,1400人报名,我们招35+,这1400人里面,有42个海归,3分1是研究生,各种名牌学校
……真的是卷出汁了
“我也是十四亿分之一,我的同事也是十四亿分之一,为什么我们觉得生活特别幸福?还不是你们自己不努力!”
Reply to [pid=613459638,32058509,1]Reply[/pid] Post by [uid=63827117]又菜又爱玩嘴还硬[/uid] (2022-05-26 16:31)
加大力度,高强度人工智能水贴人,流量就靠你了
[quote][pid=613459835,32058509,1]Reply[/pid] Post by [uid=63934006]东山萘央[/uid] (2022-05-26 16:32):
你说的这些海归 里面有没有水硕[/quote]关系硬的大多数在海龟里面
想了解一下海归的成分,毕竟现在海归和海归的差距有时候比985和二本的差别还大
[quote][pid=613459835,32058509,1]Reply[/pid] Post by [uid=63934006]东山萘央[/uid] (2022-05-26 16:32):
你说的这些海归 里面有没有水硕[/quote]水硕哪年没有,反倒是前年开始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原定出国的都不出了,人数反倒减少了
[quote][pid=613459835,32058509,1]Reply[/pid] Post by [uid=63934006]东山萘央[/uid] (2022-05-26 16:32):
你说的这些海归 里面有没有水硕[/quote]哪怕就是水硕也是卷啊,能去读水硕家里条件应该不会差了
上周公司用个自营部的实习名额换了一单三个多亿银行理财子业务。真是太卷了
我的印象里,金融只有清北本硕连读以上且有家庭背景的人才能吃得开,其他人别蹭金融了,认清现实
都是自己作的。
做为工业立国的国家,不好好产业升级,不做研发,净整些高利贷,p2p,房地产。年轻人热衷于体制内躺平,要么互联网赚快钱。
在没有海外收割的前提下,社会的财富终究还是要靠工业创造。(农业的情况更复杂)
据说武汉工商是4k报名 150进面 要50个 我见面被刷了[s:ac:喷]
[s:ac:哭笑]我们公司原先250人,现在只剩160...基本到期不签了
[quote][pid=613459638,32058509,1]Reply[/pid] Post by [uid=63827117]又菜又爱玩嘴还硬[/uid] (2022-05-26 16:31):
“我也是十四亿分之一,我的同事也是十四亿分之一,为什么我们觉得生活特别幸福?还不是你们自己不努力!”[/quote]年轻人不要嫉妒么[s:ac:茶]
[quote][pid=613459638,32058509,1]Reply[/pid] Post by [uid=63827117]又菜又爱玩嘴还硬[/uid] (2022-05-26 16:31):
“我也是十四亿分之一,我的同事也是十四亿分之一,为什么我们觉得生活特别幸福?还不是你们自己不努力!”[/quote]老哥,这个梗出自哪里
[s:ac:哭笑]前年科室招俩编外,本科起的那种,简历一共来了我记得是十七份,今年科室招俩编外,变成硕士起了,还没截止简历已经收到三十多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