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blo5759
2022-01-20T08:58:53+00:00
先声明,没有地域黑的意思,
但是去了一些偏远省市,尤其农村,年味还是很浓,家家蒸馒头,杀年猪,到处是闲人,大人有大街上聊天的,小孩子们到处跑,小路边到处有农户杀自家鸡鸭鹅的,人们忙着过年。
那种感觉很像小时候的味道。
现在特色主义,都是牛马,过年挨刀吗[s:ac:茶][s:ac:茶]
廿三 上班
廿四 上班
廿五 上班
廿六 上班
廿七 上班
廿八 上班
廿九 除夕放假
我觉得可能有一部分原因
以前条件不好只有过年才能吃好的穿好的,现在发达地区天天吃香喝辣买新衣服
还有些原因我猜可能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减少了对于节日的期待感?[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7d91913.png[/img]体感年味确实是越来越淡
农村的生活习惯就是吃完饭往村头一站,而且没网没电脑,没暖气屋里也冷清,都往人多的地方扎
,。。,,确实
不过经济不落后地区的年味儿浓在微信群里
红包一个接一个,我每年能抢至少300块[s:ac:喘][s:ac:喘][s:ac:喘]
同感,娱乐活动少,生活单调乏味,多少大人小孩都等着这个过年好好的闹一闹,大餐几顿
经济越是欠发达地区,年味越浓是现象, 不是原因.
至于原因有很多, 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高度城市化的过程. 高度城市化的"年味"不是我们这一代见过的"年味". 所以我们会感觉在城市里"年味"不足, 非城市化的地方反而"年味"足.
如果是一个认知建立的年龄段就已经在高度城市化之后的那代人眼里, 现在就算他们眼中的"年味"了.
[quote][tid=30482861]Topic[/tid] Post by [uid=62403667]仲夏夜之梦嫣[/uid] (2022-01-29 16:59):
先声明,没有地域黑的意思,
但是去了一些偏远省市,尤其农村,年味还是很浓,家家蒸馒头,杀年猪,到处是闲人,大人有大街上聊天的,小孩子们到处跑,小路边到处有农户杀自家鸡鸭鹅的,人们忙着过年。
那种感觉很像小时候的味道。[/quote]文笔真不错,年味跃然纸上
看得我鼻子一酸
是啊,以前住农村的时候,年夜饭都是平时没吃过的,现在住城里了,年夜饭的菜平时都吃的到,麻木了。现在城里放鞭炮都要管制,搞毛啊
[quote][pid=585270707,30482861,1]Reply[/pid] Post by [uid=37976417]Xgdnanb[/uid] (2022-01-29 17:02):
我觉得可能有一部分原因
以前条件不好只有过年才能吃好的穿好的,现在发达地区天天吃香喝辣买新衣服
还有些原因我猜可能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减少了对于节日的期待感?......[/quote]同意,小时候物质条件不好,很多东西过年才吃得到,还有新衣服
年味就是明明比平日早下班,家门口的小饭店却都已经打烊了。
[quote][pid=585270707,30482861,1]Reply[/pid] Post by [uid=37976417]Xgdnanb[/uid] (2022-01-29 17:02):
我觉得可能有一部分原因
以前条件不好只有过年才能吃好的穿好的,现在发达地区天天吃香喝辣买新衣服
还有些原因我猜可能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减少了对于节日的期待感?[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1209/14/-47218_5052bc7d91913.png[/img]体感年味确实是越来越淡[/quote]期待感,这才是关键。
有期待感,每次都像过年。
没期待感,一年不如一年,
经济越来越好,怎么光棍节和圣诞节的氛围越来越浓了呢?
个人感觉可能有个曲线关系,华北中原地区和东南沿海相比的确年味更浓。但我们西北除了商店饭馆关门也没什么过年的氛围,年轻一代都出去打工过年都不一定回来,老两口既没心情也没力气搞什么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