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BluePaintxx
2020-04-07T14:00:27+00:00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4/12/-7Q5-91xkK1zToS33-1qr.jpg.medium.jpg[/img]
[img]https://img.nga.178.com/attachments/mon_202004/12/-7Q5-bq0uXjZ5eT3cSkb-awv.jpg.medium.jpg[/img]
老哥你这图略糊啊,我还以为我没带眼镜[s:a2:自戳双目][s:a2:自戳双目][s:a2:自戳双目]
李修文,1975年出生,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2015年当选为武汉作协主席,2018年7月21日当选湖北省作协主席。43岁的他,成为湖北作协史上最年轻的一届主席。
500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滴泪痣》、《捆绑上天堂》等,还担任过电视剧《十送红军》的编剧。2018年以散文集《山河袈裟》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疫情发生后,李修文跟着湖北省作协的干部一起下沉社区。
500
当得知硚口区园博北社区居民缺少生活物资时,李修文又多方呼吁,最终联系到捐赠,将9吨大米和9吨面粉送到居民手中。
2月11日,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李修文说:
很多作家在写目前的灾难,但我写不了,就算要写,也希望自己多一些冷静和理智,就像我刚才讲的:灾难文学的唯一伦理,就是反思灾难。在这样一场灾难中,如何保障人的尊严、人之为人的根本,已经成为每一个作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3月1日,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李修文再次强调,在灾难文学的创作中,作家应该更致力于提高写作的品质,“唯有这样,才能使之与死难者、战斗者的尊严相匹配”。
以下为澎湃新闻报道原文:
“真实的生活正在到来的路上”
澎湃新闻:从封城至今,您的个人生活和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到今天为止,您出门了吗?
李修文:我和所有在家隔离的武汉人都没有区别,这些天来百感交集,各种复杂的情绪都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不仅关注自己的内心,也尽力体会别人的内心。朋友们邻居们,那些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一个病人和一个非病人,他们的内心是不一样的,更不要说已经死去的人。我想,这也恰恰是作家这个职业的职责所在——感同身受、深思、理解,然后记住。
因为要去社区下沉,所以我已经出门了。目前,情况的确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这几天,因为我们协会有作家要正式介入到这场战役的采访中去,所以我还需要为了一些相关事务再出门。
澎湃新闻:您下沉社区时看见人们的生活状态如何?经历这场疫情,您觉得武汉人的精神和心理有哪些变化?
李修文:目前,我觉得我们已经从一种茫乱中镇定了下来,我所认识的大多数人都在积极地盘算和谋划着如何度过接下来的隔离期。我想我们和全国各地被隔离的人其实是一样的:期待着春暖花开,期待着正常的生活。
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人陷落在他们的特殊困境中,必须看见他们、找到他们、帮助他们。比如那些家里有人去世的人,外地滞留于此却无家可归的人,本身就身患
[quote][pid=412793935,21252844,1]Reply[/pid] Post by [uid=60663726]独0乐[/uid] (2020-04-12 22:09):
所以你贴的啥?[/quote]后面更新了。。。文字版和清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