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ngBril
2020-03-08T11:23:39+00:00
用WIKI搜索整理了一下,好像大部分明帝死前基本都知道自己干了啥坏事[s:ac:哭笑][s:ac:哭笑][s:ac:哭笑][s:ac:哭笑],但就是死前不改,让继任者改[s:ac:喷]。
[quote]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 (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在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崩于南京应天宫,享寿七十岁。
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quote]
[quote]建文帝朱允炆 (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
建文四年(1402年),因靖难之役失踪于应天府,至今下落不明,故无遗诏。[/quote]
[quote]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 (1402年7月17日-1424年8月12日在位)
因第五次北伐漠北返京途中,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崩于蒙古榆木川,享寿六十四岁,故无官方遗诏遗留至今。[/quote]
[quote]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 (1424年8月12日-1425年5月29日在位)
洪熙元年(1425年),崩于北京钦安殿,享寿四十六岁。
遗诏:朕以菲德,嗣承 祖宗洪业,君临天下,甫及逾年,上惟 皇考太宗皇帝山陵永远,迫功哀诚,下惟海内黔黎雕疗未复,忧劳夙夜,时用遘疾,奄至大渐。夫死生者,昼夜常理,往圣同辙,奚足悲念?惟宗社生民,必有君主,长子皇太子,天禀仁厚,孝友英明,先帝夙期其大器,臣民咸哉其令望宜即皇帝位,以奉神灵之统,抚亿兆之众。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复有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丧制用日易月,中外皆以二十七日释服,无禁嫁娶、音乐,在外亲王藩屏为重,不可辄离本国,各处总兵、镇守、备御重臣及文武大小官员,亦毋擅离职守,闻哀之日,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悉免赴阙行礼。皇考太宗皇帝服制,仍遵去年八月之令。呜呼,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向仰咸南京,斯亦吾之素心,君国子民宜从众志,凡中外文武群臣,咸尽忠秉节,佐辅嗣君,永宁我国生民,朕无憾矣。诏告中外,咸使闻知。[/quote]
[quote]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 (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
宣德十年(1435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三十七岁。
遗言:朕疾今不复起,盖天命也。其命长子皇太子祁镇嗣位,诸王宗室悉遵祖训,谨守藩国。嗣君年幼,惟望圣母皇太后朝夕教训,尔文武大臣尽心辅导,家国重务必须上禀皇太后,皇后,然后行丧礼,以日易月。
遗诏: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惟不能光承列圣之洪业,终奉 圣母皇太后之餋,中心念之,虽殁弗宁。长子皇太子祁镇,天性纯厚,仁明刚正,其嗣皇帝位,在廷文武之臣协心辅佐,务以安餋军民为本,毋作聪明,以乱旧章。凡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中外大小臣僚各敬乃职,效忠嗣君,毋忝朝命。丧制悉遵皇考洪熙元年五月遗诏,毋改山陵,务俭约。宗室亲王藩屏任重,谨守封国,各处总兵及镇守官及卫所、府、州县,悉心尽力,安抚军民,勿擅离职,赴阙进香者,令佐贰幕职或遣官代行。两广、四川、云南、贵州,七品以下衙门,并免进香,故兹诏谕,咸使闻知。[/quote]
[quote]明英宗朱祁镇 (1435年1月31日-1449年9月22日在位)(1457年2月11日-1464年2月23日在位)
天顺八年(1464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三十六岁。
遗言:自古人生必有死,今朕病已深,傥言有不讳,东宫速择吉日,即皇帝位,过百成婚。皇后钱氏名位素定,当尽孝养,以终天年。德王等王,俱与善地俾之国。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敛时须沐浴洁净,棺内装用袍服系腰绦环,皇后同东宫自选带皮鞓者,易以绦鞓,衣服不须多,纵多亦无用。择好地,建陵寝,皇后他日寿终,宜合葬,惠妃亦须迁来,以后诸妃,次第祔葬。此言俱要遵行,毋违。
遗诏:朕以凉德,嗣守祖宗大业,先后二十有二年矣。图惟治理,夙夜靡宁,恒惧不终于治,有辜先帝付托之重,乃今遘疾弥留,殆弗可兴,夫生必有死,人道之常。虽圣哲所不免,但继体得人,宗社生民有主,吾虽没世,复何憾焉?长子皇太子见濡,仁孝明达,夙德天成,宜即皇帝位。中外文武群臣,其同心佐理,以终予志,丧礼悉遵皇考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音乐、嫁娶,嗣君继承为重,婚礼不可过期百日外,有司请行,毋得固违。宗室亲王,藩屏是任,不可辄离本国。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严固封疆,安抚军民,不许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所属府州县并土官及各布政司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中外,咸使闻知。[/quote]
[quote]景泰帝朱祁钰 (1449年9月22日-1457年2月24日在位)
景泰八年(1457年),因夺门之变被明英宗软禁于北京西苑,废除帝位,天顺元年(1457年),死于西苑,死时二十八岁,故无遗诏。[/quote]
[quote]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 (1464年2月23日-1487年9月9日在位)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三十九岁。
遗诏:朕以菲薄,绍承祖宗丕业二十有三年矣,宵旰忧勤,图臻至治,惟恐有孤先帝付托。今忽遘疾弥留,殆弗能兴,夫死生常理,古今人所不免。所幸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吾虽弃世,亦复奚憾焉。皇太子祐樘,聪明仁孝,德器夙成,宜即皇帝位。中外文武群臣其协心辅理,凡内外事一依祖宗旧制行,用副予志,丧礼遵皇考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音乐、嫁娶,宗室亲王,藩屏攸系,毋辄离封域。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各固守疆境,抚安军民,毋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所属府州县并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隶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中外,咸使闻知。[/quote]
[quote]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 (1487年9月9日-1505年6月8日在位)
弘治十八年(1505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三十四岁。
遗诏:朕以眇躬仰承丕绪,嗣登大宝,十有八年,敬天勤民,敦孝致理,夙夜兢兢,惟上负先帝付托是惧,乃今遘疾弥留,殆弗可起。生死常理,虽圣智不能违,顾继统得人,亦复何憾。皇太子厚照,聪明仁孝,至性天成,宜即皇帝位。其务守祖宗成法,孝奉两宫,进学修德,任贤使能,节用爱人,毋骄毋怠,申外文武群臣,其同心辅佐,以共保宗社万万年之业。丧礼悉遵先帝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祭用素羞,毋禁音乐、嫁娶。嗣君以继承为重,已敕礼部,选婚可于今年举行,毋得固违。宗室亲王,藩屏是寄,不可辄离本国。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严固封疆,安抚军民,不许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各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所属府州县并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隶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天下,咸使闻知。[/quote]
[quote]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1505年6月8日-1521年4月20日在位)
正德十六年(1521年),崩于北京豹房,享寿二十九岁。
遗诏:朕以菲薄,绍承祖宗丕业,十有七年矣。图治虽勤,化理未洽,深惟 先帝付托,今忽遘疾弥留,殆弗能兴,夫死生常理,古今人所不免,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吾虽弃世,亦复奚憾焉?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辞,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内外文武群臣,其协心辅理,凡一应事务率依祖宗旧制,用副予志。嗣君未到京之日,凡有重大紧急事情,该衙门具本暂且奏知皇太后而行。丧礼遵皇考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音乐、嫁娶。宗室亲王,藩屏攸系,毋辄离封域。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各固守疆境,抚安军民,毋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所属府州县并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隶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京城九门、皇城四门,务要严谨防守,威武团练营官军,已回原营。勇士并四卫营官军,各回原营,照旧操练。原领兵将官,随宜委用各边。放回官军,每人赏银二两,就于本处管粮官处给与,宣府粮草缺乏,户部速与处置。各衙门见监囚犯,除与逆贼宸濠事情有干,凡南征逮系来京,原无重情者,俱送法司,查审明白,释放原籍。各处取来妇女,见在内府者,司礼监查放还家,务令得所。各处工程,除营建大工外,其余尽皆停止。但凡抄没犯人财物,及宣府收贮银两等项,俱明白开具簿籍,收贮内库,以备接济边储及赏赐等项应用。诏谕天下,咸使闻之。[/quote]
[quote]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 (1521年4月20日-1567年1月23日在位)
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五十九岁。
遗诏:朕以宗人入继大统,获奉宗庙四十五年,深惟享国久长,累朝未有,乃兹弗起,夫复何恨?但念朕远奉列圣之家法,近承皇考之身教,一念惓惓,本惟敬天助民是务,只缘多病,过求长生,遂致奸人乘机诳惑,祷是日举,土木岁兴,郊庙之祀不亲,明讲之仪久废,既违成宪,亦负初心。迩者天启朕衷,方图改彻,而遽婴疢疾,补过无由,每思惟增愧恨。盖愆成昊端伏,后贤皇子裕至。仁孝天植,睿智夙成。宜上遵祖训,下顺群情,即皇帝位。勉修令德,勿遇毁伤。丧礼依旧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祭用素馐,毋禁民间音乐、嫁娶。宗室亲、郡王,藩屏为重,不可擅离封域。各处总督、镇巡、三司官,地方攸系,不可擅去职守,闻丧之日,各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差官代行。卫所、府、州、县并土官,俱免进香。郊社等礼及朕祔葬祀享,各稽祖宗旧典,斟酌改正。自即位至今,建言得罪诸臣,存者召用,殁者恤录,见监者即先释放复职。方士人等,查照情罪,各正刑章,斋醮、工作、采买等项不经劳民之事,悉皆停止。於戏!子以继志述事并善为孝,臣以将顺匡救两尽为忠。尚体至怀,用钦未命,诏告天下,咸使闻之。[/quote]
[quote]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坖 (1567年1月23日-1572年7月5日在位)
隆庆六年(1572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三十五岁。
遗言:朕嗣祖宗大统,今方六年,偶得此疾,遽不能起,有负先皇付托。东宫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宜协心辅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图,卿等功在社稷,万世不泯。
遗诏:朕以凉德缵奉丕图,君主万方,于兹六载,夙夜兢兢图惟化理,惟恐有辜先帝付托,乃今遘疾弥笃,殆不能兴。夫生之有死,如画之有夜,自古圣贤,其孰能免?惟是维体得人,神器有主,朕即弃世,亦复何憾?皇太子聦明仁孝,令德天成,宜嗣皇帝位。其恪守祖宗成宪,讲学亲贤,节用爱人,以绵宗社无疆之祚,内外文武群臣,协心辅佐,共保灵长。斯朕志毕矣。其丧礼悉遵先帝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音乐、嫁娶,宗室亲王,藩屏是寄,不可辄离本国。各处镇守巡抚、总兵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严固封疆,安抚军民,不许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正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及各布政司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中外,咸使闻之。[/quote]
[quote]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1572年7月5日-1620年8月18日在位)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崩于北京弘德殿,享寿五十六岁。
遗言:朕嗣祖宗大统,历今四十八年久,因国事焦劳,以致脾疾,遽不能起,有负先皇付托。惟皇太子青宫有年,实赖卿与司礼监协心辅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图,卿功在社稷,万世不泯。
遗诏:朕以冲龄缵承大统,君临海内四十八载,于兹享国最长,夫复何憾?念朕嗣服之初,兢兢化理,期无负先帝付托。比缘多病,静挕有年,郊庙弗躬,朝讲希御,封章多滞,寮采半空,加以矿税烦兴,征调四出,民生日蹙,边衅渐开,夙夜思维,不胜追悔,方图改辙嘉与,天下维新。而遘疾弥留,殆不可起,盖愆补过,允赖后人。皇太子聪明仁孝。睿德夙成,宜嗣皇帝位。尚其修身勤政。亲贤纳谏。以永洪图。皇长孙宜及时册立进学。瑞王,惠王,桂王。各择善地。令早就藩封。大小臣工务协恭和衷,辅理嗣君,保乂王室。是皆朕惓惓之至意也。内阁辅臣亟为简任,卿贰大僚尽行推补。两次考选幷散馆,科道官俱令授职。建言废弃及矿税诖误诸臣,酌量起用。一切榷税倂新增织造、烧造等项,悉皆停止。各衙门见监人犯,俱送法司查审,可释放者释放。东师缺饷,宜多发内帑以助急需。阵亡将士,速加恤录。丧礼遵旧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民间音乐、嫁娶。宗室亲王,藩屏为重,勿得辄离本国。各处总督、镇边、三司官地方攸紧,不许㹡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哭临三日,进香差官代行,卫所、府、州、县幷土官,幷免进香。诏告天下,咸使闻知。[/quote]
[quote]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 (1620年8月1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
泰昌元年(1620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三十八岁。
朕以眇躬嗣登大宝,夙夜祗惧,罔敢宁居。于凡用人行政,遵明皇考遗命,力疾举行,哀劳交瘁,奄至弥留,定数末移,考终何憾?但念朕绍承洪绪,茕疚方新,志业未就,所期缵述,当属后贤。皇长子茂质英资,克荷神器,宜蚤嗣皇帝位,其恪守祖宗彝宪,亲贤勤学,立政安民,朝讲一遵典制,冠婚择吉蚤行,出入起居,倍宜兢慎,左右侍御,务近端良,内外文武百执臣尚怀隐痛,同心协赞,永保基图。朕从皇考在天之灵,陟降鉴观,于志毕矣。丧礼依旧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民间音乐、嫁娶。宗室亲郡王,藩屏寄重,不可辄离封域。督抚、镇守、都布按三司官员,地方攸系,不许擅离职守,闻丧之日,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卫所、府、州、县、土官,并免进香。诏谕中外,咸使闻知。[/quote]
[quote]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 (1620年9月26日-1627年9月30日在位)
天启七年(1627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二十一岁。
朕以眇躬,仰绍祖宗鸿业七年于兹,深惟皇考取法尧舜之训,兢兢业业,不敢怠遑。迩者三殿告成,光复堂构,夷氛屡挫,边圉渐安,方锐意治平,与民休息,不谓禀赋虚弱,自青宫已然,及临御以来,东西多警,朝夕在念,益用忧劳。多思伤脾,遂致绵惙,今乃复触夙恙,衄血陡发凭几,弥留殆不能起,有负先考顾托之命,朕用尽伤。若夫死生常理,人所不免,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全归顺受,朕何憾焉?皇五弟信王,聪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丕绍伦序,即皇帝位。勉修令德,亲贤纳规,讲学勤政,宽恤民生,严修内外,大小文武诸臣,协心辅佐,恪遵典则,保固皇图,丧礼依旧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民间音乐、嫁娶。宗室亲、郡王藩屏为重,不得辄离封域。各处总督、镇巡、三司,各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差官代行。卫所、府、州县土官,俱免进香。于戏!兄弟大伦,幸社稷之有主;君臣至义,期夹辅以为忠。尚体至怀,用承末命。布告中外,咸使闻之。[/quote]
[quote]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 (1627年10月2日-1644年4月25日在位)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因李自成攻陷北京,自缢于北京景山歪脖子树,享寿三十三岁。
遗言: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遗诏:朕自登基十有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谴,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quote]
[quote]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 (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在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崩于南京应天宫,享寿七十岁。
遗诏: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quote]
[quote]建文帝朱允炆 (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
建文四年(1402年),因靖难之役失踪于应天府,至今下落不明,故无遗诏。[/quote]
[quote]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 (1402年7月17日-1424年8月12日在位)
因第五次北伐漠北返京途中,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崩于蒙古榆木川,享寿六十四岁,故无官方遗诏遗留至今。[/quote]
[quote]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 (1424年8月12日-1425年5月29日在位)
洪熙元年(1425年),崩于北京钦安殿,享寿四十六岁。
遗诏:朕以菲德,嗣承 祖宗洪业,君临天下,甫及逾年,上惟 皇考太宗皇帝山陵永远,迫功哀诚,下惟海内黔黎雕疗未复,忧劳夙夜,时用遘疾,奄至大渐。夫死生者,昼夜常理,往圣同辙,奚足悲念?惟宗社生民,必有君主,长子皇太子,天禀仁厚,孝友英明,先帝夙期其大器,臣民咸哉其令望宜即皇帝位,以奉神灵之统,抚亿兆之众。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复有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丧制用日易月,中外皆以二十七日释服,无禁嫁娶、音乐,在外亲王藩屏为重,不可辄离本国,各处总兵、镇守、备御重臣及文武大小官员,亦毋擅离职守,闻哀之日,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悉免赴阙行礼。皇考太宗皇帝服制,仍遵去年八月之令。呜呼,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向仰咸南京,斯亦吾之素心,君国子民宜从众志,凡中外文武群臣,咸尽忠秉节,佐辅嗣君,永宁我国生民,朕无憾矣。诏告中外,咸使闻知。[/quote]
[quote]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 (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
宣德十年(1435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三十七岁。
遗言:朕疾今不复起,盖天命也。其命长子皇太子祁镇嗣位,诸王宗室悉遵祖训,谨守藩国。嗣君年幼,惟望圣母皇太后朝夕教训,尔文武大臣尽心辅导,家国重务必须上禀皇太后,皇后,然后行丧礼,以日易月。
遗诏:朕以菲薄,获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惧,弗克负荷,盖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泽未洽于天下,心恒愧之。比者遘疾日臻弥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惟不能光承列圣之洪业,终奉 圣母皇太后之餋,中心念之,虽殁弗宁。长子皇太子祁镇,天性纯厚,仁明刚正,其嗣皇帝位,在廷文武之臣协心辅佐,务以安餋军民为本,毋作聪明,以乱旧章。凡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中外大小臣僚各敬乃职,效忠嗣君,毋忝朝命。丧制悉遵皇考洪熙元年五月遗诏,毋改山陵,务俭约。宗室亲王藩屏任重,谨守封国,各处总兵及镇守官及卫所、府、州县,悉心尽力,安抚军民,勿擅离职,赴阙进香者,令佐贰幕职或遣官代行。两广、四川、云南、贵州,七品以下衙门,并免进香,故兹诏谕,咸使闻知。[/quote]
[quote]明英宗朱祁镇 (1435年1月31日-1449年9月22日在位)(1457年2月11日-1464年2月23日在位)
天顺八年(1464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三十六岁。
遗言:自古人生必有死,今朕病已深,傥言有不讳,东宫速择吉日,即皇帝位,过百成婚。皇后钱氏名位素定,当尽孝养,以终天年。德王等王,俱与善地俾之国。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敛时须沐浴洁净,棺内装用袍服系腰绦环,皇后同东宫自选带皮鞓者,易以绦鞓,衣服不须多,纵多亦无用。择好地,建陵寝,皇后他日寿终,宜合葬,惠妃亦须迁来,以后诸妃,次第祔葬。此言俱要遵行,毋违。
遗诏:朕以凉德,嗣守祖宗大业,先后二十有二年矣。图惟治理,夙夜靡宁,恒惧不终于治,有辜先帝付托之重,乃今遘疾弥留,殆弗可兴,夫生必有死,人道之常。虽圣哲所不免,但继体得人,宗社生民有主,吾虽没世,复何憾焉?长子皇太子见濡,仁孝明达,夙德天成,宜即皇帝位。中外文武群臣,其同心佐理,以终予志,丧礼悉遵皇考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音乐、嫁娶,嗣君继承为重,婚礼不可过期百日外,有司请行,毋得固违。宗室亲王,藩屏是任,不可辄离本国。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严固封疆,安抚军民,不许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所属府州县并土官及各布政司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中外,咸使闻知。[/quote]
[quote]景泰帝朱祁钰 (1449年9月22日-1457年2月24日在位)
景泰八年(1457年),因夺门之变被明英宗软禁于北京西苑,废除帝位,天顺元年(1457年),死于西苑,死时二十八岁,故无遗诏。[/quote]
[quote]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 (1464年2月23日-1487年9月9日在位)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三十九岁。
遗诏:朕以菲薄,绍承祖宗丕业二十有三年矣,宵旰忧勤,图臻至治,惟恐有孤先帝付托。今忽遘疾弥留,殆弗能兴,夫死生常理,古今人所不免。所幸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吾虽弃世,亦复奚憾焉。皇太子祐樘,聪明仁孝,德器夙成,宜即皇帝位。中外文武群臣其协心辅理,凡内外事一依祖宗旧制行,用副予志,丧礼遵皇考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音乐、嫁娶,宗室亲王,藩屏攸系,毋辄离封域。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各固守疆境,抚安军民,毋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所属府州县并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隶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中外,咸使闻知。[/quote]
[quote]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 (1487年9月9日-1505年6月8日在位)
弘治十八年(1505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三十四岁。
遗诏:朕以眇躬仰承丕绪,嗣登大宝,十有八年,敬天勤民,敦孝致理,夙夜兢兢,惟上负先帝付托是惧,乃今遘疾弥留,殆弗可起。生死常理,虽圣智不能违,顾继统得人,亦复何憾。皇太子厚照,聪明仁孝,至性天成,宜即皇帝位。其务守祖宗成法,孝奉两宫,进学修德,任贤使能,节用爱人,毋骄毋怠,申外文武群臣,其同心辅佐,以共保宗社万万年之业。丧礼悉遵先帝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祭用素羞,毋禁音乐、嫁娶。嗣君以继承为重,已敕礼部,选婚可于今年举行,毋得固违。宗室亲王,藩屏是寄,不可辄离本国。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严固封疆,安抚军民,不许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各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所属府州县并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隶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天下,咸使闻知。[/quote]
[quote]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1505年6月8日-1521年4月20日在位)
正德十六年(1521年),崩于北京豹房,享寿二十九岁。
遗诏:朕以菲薄,绍承祖宗丕业,十有七年矣。图治虽勤,化理未洽,深惟 先帝付托,今忽遘疾弥留,殆弗能兴,夫死生常理,古今人所不免,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吾虽弃世,亦复奚憾焉?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辞,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内外文武群臣,其协心辅理,凡一应事务率依祖宗旧制,用副予志。嗣君未到京之日,凡有重大紧急事情,该衙门具本暂且奏知皇太后而行。丧礼遵皇考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音乐、嫁娶。宗室亲王,藩屏攸系,毋辄离封域。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各固守疆境,抚安军民,毋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所属府州县并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隶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京城九门、皇城四门,务要严谨防守,威武团练营官军,已回原营。勇士并四卫营官军,各回原营,照旧操练。原领兵将官,随宜委用各边。放回官军,每人赏银二两,就于本处管粮官处给与,宣府粮草缺乏,户部速与处置。各衙门见监囚犯,除与逆贼宸濠事情有干,凡南征逮系来京,原无重情者,俱送法司,查审明白,释放原籍。各处取来妇女,见在内府者,司礼监查放还家,务令得所。各处工程,除营建大工外,其余尽皆停止。但凡抄没犯人财物,及宣府收贮银两等项,俱明白开具簿籍,收贮内库,以备接济边储及赏赐等项应用。诏谕天下,咸使闻之。[/quote]
[quote]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 (1521年4月20日-1567年1月23日在位)
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五十九岁。
遗诏:朕以宗人入继大统,获奉宗庙四十五年,深惟享国久长,累朝未有,乃兹弗起,夫复何恨?但念朕远奉列圣之家法,近承皇考之身教,一念惓惓,本惟敬天助民是务,只缘多病,过求长生,遂致奸人乘机诳惑,祷是日举,土木岁兴,郊庙之祀不亲,明讲之仪久废,既违成宪,亦负初心。迩者天启朕衷,方图改彻,而遽婴疢疾,补过无由,每思惟增愧恨。盖愆成昊端伏,后贤皇子裕至。仁孝天植,睿智夙成。宜上遵祖训,下顺群情,即皇帝位。勉修令德,勿遇毁伤。丧礼依旧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祭用素馐,毋禁民间音乐、嫁娶。宗室亲、郡王,藩屏为重,不可擅离封域。各处总督、镇巡、三司官,地方攸系,不可擅去职守,闻丧之日,各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差官代行。卫所、府、州、县并土官,俱免进香。郊社等礼及朕祔葬祀享,各稽祖宗旧典,斟酌改正。自即位至今,建言得罪诸臣,存者召用,殁者恤录,见监者即先释放复职。方士人等,查照情罪,各正刑章,斋醮、工作、采买等项不经劳民之事,悉皆停止。於戏!子以继志述事并善为孝,臣以将顺匡救两尽为忠。尚体至怀,用钦未命,诏告天下,咸使闻之。[/quote]
[quote]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坖 (1567年1月23日-1572年7月5日在位)
隆庆六年(1572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三十五岁。
遗言:朕嗣祖宗大统,今方六年,偶得此疾,遽不能起,有负先皇付托。东宫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宜协心辅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图,卿等功在社稷,万世不泯。
遗诏:朕以凉德缵奉丕图,君主万方,于兹六载,夙夜兢兢图惟化理,惟恐有辜先帝付托,乃今遘疾弥笃,殆不能兴。夫生之有死,如画之有夜,自古圣贤,其孰能免?惟是维体得人,神器有主,朕即弃世,亦复何憾?皇太子聦明仁孝,令德天成,宜嗣皇帝位。其恪守祖宗成宪,讲学亲贤,节用爱人,以绵宗社无疆之祚,内外文武群臣,协心辅佐,共保灵长。斯朕志毕矣。其丧礼悉遵先帝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音乐、嫁娶,宗室亲王,藩屏是寄,不可辄离本国。各处镇守巡抚、总兵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严固封疆,安抚军民,不许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正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及各布政司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中外,咸使闻之。[/quote]
[quote]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1572年7月5日-1620年8月18日在位)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崩于北京弘德殿,享寿五十六岁。
遗言:朕嗣祖宗大统,历今四十八年久,因国事焦劳,以致脾疾,遽不能起,有负先皇付托。惟皇太子青宫有年,实赖卿与司礼监协心辅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图,卿功在社稷,万世不泯。
遗诏:朕以冲龄缵承大统,君临海内四十八载,于兹享国最长,夫复何憾?念朕嗣服之初,兢兢化理,期无负先帝付托。比缘多病,静挕有年,郊庙弗躬,朝讲希御,封章多滞,寮采半空,加以矿税烦兴,征调四出,民生日蹙,边衅渐开,夙夜思维,不胜追悔,方图改辙嘉与,天下维新。而遘疾弥留,殆不可起,盖愆补过,允赖后人。皇太子聪明仁孝。睿德夙成,宜嗣皇帝位。尚其修身勤政。亲贤纳谏。以永洪图。皇长孙宜及时册立进学。瑞王,惠王,桂王。各择善地。令早就藩封。大小臣工务协恭和衷,辅理嗣君,保乂王室。是皆朕惓惓之至意也。内阁辅臣亟为简任,卿贰大僚尽行推补。两次考选幷散馆,科道官俱令授职。建言废弃及矿税诖误诸臣,酌量起用。一切榷税倂新增织造、烧造等项,悉皆停止。各衙门见监人犯,俱送法司查审,可释放者释放。东师缺饷,宜多发内帑以助急需。阵亡将士,速加恤录。丧礼遵旧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民间音乐、嫁娶。宗室亲王,藩屏为重,勿得辄离本国。各处总督、镇边、三司官地方攸紧,不许㹡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哭临三日,进香差官代行,卫所、府、州、县幷土官,幷免进香。诏告天下,咸使闻知。[/quote]
[quote]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 (1620年8月1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
泰昌元年(1620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三十八岁。
朕以眇躬嗣登大宝,夙夜祗惧,罔敢宁居。于凡用人行政,遵明皇考遗命,力疾举行,哀劳交瘁,奄至弥留,定数末移,考终何憾?但念朕绍承洪绪,茕疚方新,志业未就,所期缵述,当属后贤。皇长子茂质英资,克荷神器,宜蚤嗣皇帝位,其恪守祖宗彝宪,亲贤勤学,立政安民,朝讲一遵典制,冠婚择吉蚤行,出入起居,倍宜兢慎,左右侍御,务近端良,内外文武百执臣尚怀隐痛,同心协赞,永保基图。朕从皇考在天之灵,陟降鉴观,于志毕矣。丧礼依旧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民间音乐、嫁娶。宗室亲郡王,藩屏寄重,不可辄离封域。督抚、镇守、都布按三司官员,地方攸系,不许擅离职守,闻丧之日,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卫所、府、州、县、土官,并免进香。诏谕中外,咸使闻知。[/quote]
[quote]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 (1620年9月26日-1627年9月30日在位)
天启七年(1627年),崩于北京乾清宫,享寿二十一岁。
朕以眇躬,仰绍祖宗鸿业七年于兹,深惟皇考取法尧舜之训,兢兢业业,不敢怠遑。迩者三殿告成,光复堂构,夷氛屡挫,边圉渐安,方锐意治平,与民休息,不谓禀赋虚弱,自青宫已然,及临御以来,东西多警,朝夕在念,益用忧劳。多思伤脾,遂致绵惙,今乃复触夙恙,衄血陡发凭几,弥留殆不能起,有负先考顾托之命,朕用尽伤。若夫死生常理,人所不免,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全归顺受,朕何憾焉?皇五弟信王,聪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丕绍伦序,即皇帝位。勉修令德,亲贤纳规,讲学勤政,宽恤民生,严修内外,大小文武诸臣,协心辅佐,恪遵典则,保固皇图,丧礼依旧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毋禁民间音乐、嫁娶。宗室亲、郡王藩屏为重,不得辄离封域。各处总督、镇巡、三司,各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差官代行。卫所、府、州县土官,俱免进香。于戏!兄弟大伦,幸社稷之有主;君臣至义,期夹辅以为忠。尚体至怀,用承末命。布告中外,咸使闻之。[/quote]
[quote]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 (1627年10月2日-1644年4月25日在位)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因李自成攻陷北京,自缢于北京景山歪脖子树,享寿三十三岁。
遗言: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遗诏:朕自登基十有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谴,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