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谈英伟达收购Arm:机会千载难逢 中国监管会欢迎

nolife-avatar

nolife

2020-09-12T00:52:47+00:00

他认为,中国监管者会喜欢这笔交易,因为英伟达会给市场带去更多解决方案,非常有利于中国的客户和市场;Arm CEO Simon Segars称,Arm大多数产品都不在美国出口管制之下,美国企业成为母公司不会影响目前的情况。

[财新网](记者 叶展旗)“真的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机会,去将一家AI(人工智能)计算上的领先公司,和一家有惊人(生态)宽度的公司结合在一起,能触达所有形态和规格的市场,”9月14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接受财新记者等采访时,就刚刚宣布的从软银手中接收Arm的交易做出回应。

黄仁勋称Arm有精湛的工程技艺,打造了世界上能效最佳的处理器。这次合并对未来异常重要,无论是对超级计算、云计算还是终端计算。

当日早些时候,英伟达宣布以400 亿美元的价格向软银收购Arm。黄仁勋自称是出价最高的竞购者。他在采访中反复提及,Arm生态之广阔,恰好补充了英伟达的业务。简而言之,就是通过Arm的网络,能推广英伟达的产品。(详见财新报道《软银最高400亿美元向英伟达出售Arm 仍需中英等国批准》)

Arm占据了全球移动芯片绝大多数的市场,苹果、华为、高通和三星等都离不开Arm,且缺少替代品。黄仁勋称,过去从来没有做到过像Arm一样建立如此广阔的生态。从英伟达的GPU到新收购进的高性能计算网络设备迈络思(Mellanox),“这些IP(知识产权)在全球只能触达有限的客户,因为我们的市场范围有限。有了Arm,我们能触及多得多的市场和客户。”

正因为Arm对手机、物联网等市场的战略意义,交易最终能否通过监管是市场的一大关注点。该交易需要英国、中国、欧盟和美国监管部门的批准,交易公告中预计将在约18个月内完成。中国一家大型芯片行业投资机构人士向财新记者分析指出,中国方面同意Arm出售给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现在很多自主研发芯片均是基于Arm架构,出售给美国,未来将有极大不确定性。”

而黄仁勋称,交易审查会看是否有利于竞争、客户和本地市场。这次合并就是如此。他相信监管者会非常支持这笔交易,很有信心交易能够达成。

今年4月,英伟达69亿美元收购迈络思刚刚获得中国有条件批准,并最终完成。黄仁勋称,迈络思的交易刚刚在中国经历了监管程序。就经验来看,他相信中国监管者会喜欢Arm这笔交易,因为英伟达会给市场带去更多解决方案,非常有利于中国的客户和市场。

实际上,软银和英伟达的这一交易在中国境内尚有处于争议中的业务。Arm和中国资方设立了安谋中国,中方为大股东。6月,公司董事长兼CEO吴雄昂已遭董事会罢免,由两位临时联席CEO代替。不料当天午间,吴雄昂控制的安谋中国发起反击,发声明称安谋中国是独立法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吴雄昂将继续履行董事长兼CEO职责。至今,吴雄昂和董事会之间的纷争尚未有结论。(详见财新周刊文章《Arm中国换帅风波》)

针对安谋中国在这次软银和英伟达交易中如何处置,黄仁勋称在中国公司的架构不会变化。交易结束之后,归属Arm的股权也会随之归属于英伟达。

他认为,难以估计最终交易完成会花上多少时间,但相信会超过一年:“才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监管者沟通,向他们讲解技术、市场,并回应他们的问题。”

Arm的母公司若从软银变换为英伟达,是否会让出口中国更为困难?Arm CEO Simon Segars在同一场采访中回应称,并非如此。Arm在英国、美国、印度,乃至欧洲其他国家等全球多地开发产品。出口管制就是要分析产品是在哪设计、由谁设计、各花了多少时间。这才是决定出口管制范围的评判标准,而不是公司的所属权。“Arm大多数产品都是在英国或美国之外设计,所以Arm大多数产品都不在美国出口管制之下。美国企业成为Arm的母公司不会影响目前的情况。”

和软银不同,英伟达自身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如何处理与苹果、华为等Arm大客户的竞合关系,尤为关键。Arm联合创始人Hermann Hauser曾在7月向BBC表示,Arm出售给英伟达会是一场灾难:“Arm商业模式的根基之一是能销售给所有人。如果成为英伟达的一部分,而多数客户都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那当然会寻求Arm的替代品。”

当被问及是否有苹果、高通或任一客户对合并后Arm的独立性表示过顾虑时,Simon Segars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表示,因为市场上早有收购的传言,他和很多客户都沟通过。对他来说,Arm能保持其商业模式非常重要。“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增长,坚持继续为IP授权服务。我们彼此对这都非常清楚。所以,这也是Arm、软银和英伟达讨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会去将保护Arm的商业模式,继续保持开放中立,服务每个国家和每个行业。客户最终会喜欢这笔交易,他们会继续得到过去所有的一切,而且还会得到更多,因为英伟达会把自己的技术带给Arm庞大的生态网络。

在产品规划上,黄仁勋明确表示,会继续开发Arm旗下的GPU产品Mali和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其中前者也是英伟达的技术领域,后者则被视为Arm架构的一大威胁。

他表示,英伟达同时是Arm和RISC-V的热心用户。它们看起来都像微处理器,但是完全不同,相同的逻辑就像可类比于英伟达的GPU和Mali GPU。Arm是一个具有丰富软件、工具和第三方开发人员生态的计算平台,大量开发者依赖于它,围绕其构建产品,生态的丰富程度让Arm区别于RISC-V。

黄仁勋称,英伟达在使用RISC-V开发CPU和控制器,部署在大型芯片上,未来会继续那样做。GPU的问题也是如此,对Mali满意的客户可以继续选用,如果对AI计算生态有需求,英伟达的GPU也是个选择。

受收购交易影响,英伟达9月14日股价高开,截至发稿上涨8.18%,至526.37美元,市值约32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