𝕲𝖔𝖑𝖋𝖊𝖗𝕵𝖆𝖈𝖐
2020-10-06T09:20:25+00:00
来自知乎问题“《原神》为什么不做买断制,中国游戏就真的不能买断吗?”下的高赞回答。
这篇文章又一次刷新了我对知乎的认识,这样一篇逻辑混乱,错误百出的回答在知乎居然有了千赞以上,实在是很离谱。
此人屁股歪到华尔街了,不像是玩家,如果真是玩家,那国内厂商做梦都能笑醒。
《原神》团队只要还有脑子,就不能被人忽悠,做什么买断。
买断制,本质是一种游戏渠道的垄断,是一种只对中间渠道商有利,而对厂商和消费者都不利的落后营销模式。
很多人之所以没搞明白这点,其实都是被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西方游戏渠道商,通过媒体带了节奏,误以为买断制才能提高游戏质量和艺术性?而其他模式就不能?
这个道理可以参考之前苹果和微信的风波,为什么当初苹果作为垄断渠道商,看到微信用户都直接开始打赏内容提供者就开始急了?非要强迫微信用户打赏的钱也必须按比例上交“苹果税”?
用户打赏的模式,和氪金的模式,难道不就是异曲同工吗?
不都是绕开垄断渠道商,直接向内容提供商付费的“微交易”模式吗?
你要是能想明白这其中的利益纠葛,你瞬间就能明白为什么现在主机厂商、平台发行商和主机党都讨厌氪金的逻辑。
很多事情,嘴上都是主义,内心都是生意。
买断制,就意味着游戏玩家和游戏厂商是完全隔离的,中间既要被垄断平台的主机厂商剥削,又要被垄断渠道的发行商剥削。
先不说如今主机厂商旗下的所有游戏制作商,全部都被主机平台厂商牢牢控制,永世不得翻身的事实。
就连在PC这种开放平台,以前很多优质PC游戏的制作商,不也是长期受限于游戏发行商的渠道垄断,被类似EA这种游戏发行商巨鳄长期剥削,最后被大量收购兼并吗?
为什么买断制时代,类似牛蛙、黑岛这种PC游戏制作商,当年就算制作出了轰动一时的优质游戏,最后也没赚到什么钱,反而都沦落到不得不倒闭,被垄断巨鳄收购的地步?
反而直到氪金时代,类似米哈游这种成立8年的小工作室,居然就能通过氪金游戏一步步崛起?直到今天,居然靠一个全平台免费的原神,就能实现颠覆整个西方游戏界格局的地步?
其中的区别,无非就是买断制时代,制作商受制于平台和渠道等垄断中间商,无法直接接触客户,无法从消费者处获取最大收益。
而氪金时代,制作商通过氪金这种方式,最大程度绕开了巨头垄断中间商的剥削,直接和消费者在游戏内部建立了微交易关系而已。
所谓买断制才能保证游戏质量,氪金游戏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这类说法,从一开始,就是国际上那些靠垄断游戏平台和渠道,长期坐地发财的那些巨头垄断中间商,有意识买通媒体,煽动网络舆论释放出来的。
国内很多年轻人,被带了节奏,一直看不清现实。
居然还都以为,当年的买断模式对游戏行业的发展多么多么好?如今的氪金模式对游戏行业的未来多么多么坏?
抱歉,这种谎言,恰恰反而只能欺骗那些没有经历过买断制时代的年轻玩家而已。
只有真正经历过早期买断制时代,并对整个游戏业界发展历史有所了解的玩家,才知道当初那些西方优质游戏工作室,是如何一个个被垄断中间商巨头剥削,一个个陷入困境,最后被倒闭、被收购、被雪藏的。
一个典型的反例就是,如果没有氪金模式的出现,一直是买断制模式的话,中国游戏行业根本就不可能崛起。
腾讯这种靠社交媒体起家的后起之秀,一辈子都不可能超越游戏行业的西方垄断巨头,成为现在国际上最赚钱的游戏公司。
而米哈游这种成立才8年的年轻工作室,更不可能达到如今的体量和影响力。
至于免费游戏对玩家不友好的说法,则更是一派胡言。
首先,在买断制模式下,玩家作为消费者,本质就只能靠价格和口碑,被动筛选游戏。
他们对游戏的质量,其实是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的。
说白了就是,平台给你什么,你就只能玩什么。
而不是你想玩什么,平台才专门给你什么。
这其中的差别,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很多年轻人游戏没玩过多少,反而一个个被带节奏带的飞起,以为买断制下的优质游戏和优质工作室,都是靠当年玩家的热情支持才撑起来的?
以为当年的玩家都是大爷?现在氪金的玩家才是孙子?
如果这样,那请这帮人告诉我,当年风光无限的四叶草工作室,在有如此之多玩家支持的情况下,为什么最后却要被强行解散?
小岛秀夫、三上真司、神谷英树、板垣伴信、铃木裕,这些引领一个时代的游戏界大牛,为什么最后在全球有大量玩家支持者声援的情况下,都要被迫离开公司,甚至还要被迫退出游戏行业,连米哈游那几个大学刚毕业的联合创始人这般自立门户都做不到?
在买断制模式下,一个游戏IP的生死,一个工作室的生死,一个知名制作人的生死,其实都是掌握在垄断平台渠道的巨头中间商的一念之间的。
而那时候的主机或者PC玩家,连现在steam的试玩退款待遇都没有,都必须先付全款,后玩游戏。
好不容易有一款好游戏问世,还要面对平台故意搞的耍猴营销,限量发售?
以至于玩家不得不相互之间疯抢,连夜排队更是常态?
那时候的玩家,对游戏开发的话语权,几乎就是零。
平台一直喂你屎,你就只能在几坨屎里,花钱挑一坨看起来最不难吃的。
偶尔出一款好游戏,你还要天天跪在地上,对平台三呼万岁,感激涕零?自愿当什么索粉、任粉?
部分被封锁平台和渠道的地区玩家,还根本玩不到正版游戏,大部分人只能选择靠走私机或模拟器,玩盗版游戏?
就这种连猪狗都不如的玩家待遇,居然还会被现在某些“主机党”在网上大肆怀念吹捧?
当年那种残酷压榨游戏制作者和玩家的游戏环境,居然还会被现在某些“主机党”吹捧成什么“游戏的黄金时代”?
这明显带节奏的操作,真当老玩家都不再上网,都死绝了是吧?
免费游戏和氪金模式对游戏行业的意义,就相当于是线上购物和第三方支付,直接打破了之前零售和金融行业的长期垄断一样,完全就是革命性的。
一夜之间,就让玩家从生态链的底层,一跃成为生态链的顶层。
以前买断制年代,都是玩家天天给平台请愿,希望出什么游戏续作?希望保全什么工作室?希望某个知名制作人不要被解雇?
现在则变成,平台和工作室天天跪舔玩家?重视玩家意见?玩家怎么说就立马怎么做,怎么改?拼命讨玩家欢心?生怕玩家不高兴导致流量丧失?
这其中的巨大差别,只要经历过这两个阶段的玩家,其实都感觉得出来。
而氪金这种模式,对于玩家而言,也不但不是什么枷锁,反而就是一种权力,甚至是一种快乐源泉。
这就像赌场一样,在穷人看来,富人千里迢迢跑到拉斯维加斯或者澳门赌场一掷千金,简直不可理喻,就是人傻钱多,就是在糟蹋钱?
但在富人看来,能自由自在的选择用什么形式糟蹋自己的钱,这本来就代表一种富人的特权,是一种平常人根本体会不到的快乐。
这个逻辑,其实就和以前相声讲的:
“等老子有钱了,先到城里最有牌面的饭店,点三碗鱼翅,喝一碗,拿一碗漱口,最后倒一碗”的这个段子的背后逻辑,其实是一模一样的。
钱这东西,并不是拿来省的,而是拿来挥霍的。
天天想着省钱,甚至看别人花钱自己都要眼红的人,最好也不要玩什么游戏,自己想法多挣钱才是王道。
人生最糟糕的事,不是你这一辈子都没赚到过大钱。
而是你就算赚了大钱,却想花都花不出去,或者根本没处可花,或者根本来不及花。
中国现在被西方封锁制裁,很多想买的东西,甚至拿钱也买不到,这不就是这种悲哀的体现吗?
氪金游戏,之所以能打败传统的买断制游戏。
最大的理由,就是它给玩家多提供了一种通过自由挥霍钱财,获取消费愉悦,显摆优越感的简易渠道。
这就好比,买张机票,订好酒店,跑去澳门赌钱,实际上还要舟车劳顿,往返奔波?
如今拿个手机,坐家里沙发,居然就能实现类似的快乐,这难道不是一种巨大进步?
很多主机党讨厌氪金游戏,并不是他们讨厌这种模式本身。
而是他们希望一直活在虚拟世界里,靠追捧媒体包装出来的所谓“第九艺术”,一直圈地自萌,逃避现实。
讨厌看到别人氪金获取快乐,讨厌别人打破自己“品味高人一等”的幻想,讨厌看到这个社会的真实。
这个社会的真实就是,能大把赚钱是本事,但能大把花钱才是享受,同时也是更大的权力。
免费氪金游戏,最大程度满足了玩家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千金难买我高兴的大爷欲望。
这种模式淘汰过去中间商垄断控制的买断制,恰恰才正是时代发展的标志。
。。。。。。。。。。。。。。。。。。。。。。。。。。。。。。。。。。。。
随便写的答案,没想到评论区发帖讨论的人这么多?
特意针对评论区大家关心的点,统一回复几个热点问题。
Q:氪金系统到底是不是赌博?
A:氪金系统并不是赌博。
有人觉得氪金抽卡开箱子的行为,其实就是赌博?
但问题在于,玩赌博的,都是为了赢钱,没人明知道输钱,还会参与赌博的吧?
但你氪金,难道是为了赢钱吗?你能靠在游戏里,靠氪金抽卡开箱子来赢钱吗?
赌博,你掌握了一定知识技术,你说不定还能当个“赌王”发家致富。
但你玩氪金抽卡,你能当个“抽王”吗?你能靠氪金抽卡发家致富吗?
氪金的人,并不是弱智。事实上,有钱氪金的富人,脑子比一般玩家说不定还清醒得多。
他们在氪金的时候,早就知道自己花的钱,最后只能换回一堆不值钱的数据道具和角色。
但为什么?他们还是对此乐此不疲?
这种氪金的心态,本质上其实就是打赏当大爷的心态,而并不是参与赌博的心态。
这就像有钱人去赌场,并不是为了赢钱,而就是为了享受当大爷那种一掷千金的快感一样。
赌场那种地方,本来就是销金窟,是让人装逼的,根本就不是让人去赢钱的。
你要想去赌场赢大钱?等待你的不是赌场的打手,就是从此拒绝你入场,把你当“不受欢迎顾客”的限制令。
真要赌钱赢钱,富人会去股票证券交易所炒股炒期货,根本就不会去赌场赌钱。
懂了吧,对于老百姓来说,股市才是真正赌博的地方,赌场反而根本不是。
至于氪金游戏,那就更不是让你赌博赢钱的地方了。
-----------------------------------------------
Q:氪金系统的本质是什么?
A:氪金系统,其实就是打赏系统。只不过改进后,带有随机礼物反馈机制的打赏系统2.0版本而已。
很多人对其他平台的打赏系统,并没有任何意见,觉得看小说或者看直播,有人打赏个几百块,刷个火箭大宝剑都很正常。
但一提起游戏氪金,马上就觉得意见很大?
但本质上,氪金和打赏,这两者其实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首先,你一定是觉得游戏好玩,你才会选择氪金。
这就像你觉得小说写得不错,主播不错,你才会选择打赏一样。
但事实上,打赏对你来说完全是没有任何实际收益的。
作者或者主播最多因为你的打赏,对你表达下感谢而已。
但为什么明明没有什么收益,你还是会打赏呢?
甚至一部分人还对此乐此不疲呢?整天直播室火箭大宝剑刷个不停呢?
各位有想过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吗?
而氪金系统,其实就是带随机礼物反馈机制的打赏系统2.0版本而已。
你氪金的钱,本质就是对游戏的认可,是对游戏厂商的打赏。
至于抽卡开箱子,只不过是电脑对你打赏行为表示感谢而回馈的小礼物而已。
电脑系统并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礼物?
它只能根据一定出货概率,随机给你派发礼物。
而这种随机派发礼物的过程,其实就是氪金系统抽卡开箱子的本质。
氪金,好歹你还能被系统随机多少回馈点东西。
而打赏,你就跟把钱扔水里,就为了听个响一样。
从这个角度说,氪金系统比起传统的打赏系统,其实对用户的友好度更高。
---------------------------------------------
Q:氪金系统,是导致有人在游戏里沉迷抽卡开箱子的元凶吗?
A:有人沉迷氪金抽卡开箱子的现象,本质上也并不是氪金系统造成的。
氪金系统,本质就是带随机礼物反馈机制的打赏系统2.0版本。
它的存在与否,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玩家是否氪金,氪多少钱?
这就像打赏系统的存在与否,也不能决定一个观众是否打赏,赏多少钱的道理一样。
并不存在只要强迫氪金系统都不抽卡开箱子,就不会有人沉迷的这种可能性。
别忘了,之前就发生过有人为了讨好女主播,一次性打赏几百万,甚至专门贪污公款去打赏的案例。
你总不会把这种事情的发生,怪到打赏机制本身有问题这件事上去吧?
就像网购也出现过有人沉迷网购,一买起来就停不下来,甚至于事后拿菜刀把自己手剁了的案例。
你也总不会责怪这是网购的错,是马云的错,才导致出现“剁手党”的社会问题吧?
氪金系统,其实就是打赏系统的进化版。
有人把氪金当做赌博游戏,沉迷抽卡开箱子。
说到底,还是这个人本身的问题,并不是氪金系统在逼氪。
这就像打赏系统不可能逼赏一样,你不氪金照样可以白嫖游戏,根本就不存在逼氪的现象。
有人喜欢氪金,纯粹就是他喜欢那种花钱的快感,喜欢那种当大爷的快感而已。
你不让他氪金,他还是会跑其他地方乱花钱。
比如疯狂网购,比如跑直播室刷火箭,比如跑日本买马桶盖,比如去精品店扫货,比如买名车豪宅泡美女网红,比如给自家狗买四个苹果智能手环,比如去澳门或拉斯维加斯赌钱。
就像我之前讲过的段子,旧社会有钱人为了享受花钱的优越感,甚至会跑大饭店点三碗鱼翅,喝一碗,倒一碗,最后拿一碗漱口。
更不要说现代社会的有钱人,消费渠道更多,为了享受那种一掷千金当大爷的快感,他们什么花样都搞得出来。
相对氪金而言,富人其他当大爷的消费方式,对社会造成的副作用更大。
比如如果只让富人扫货买豪宅,赌博玩女人,还会造成物价房价上涨,社会风气败坏的副作用。
但如果只是在游戏里面氪金抽卡,则根本不会有这些问题。
富人大手大脚乱花钱,享受花钱优越感这种事,古今中外皆有,以后也会继续存在。
这并不是氪金系统导致的,更不是游戏公司想逼氪,就一定能逼出来的。
与其让富人把钱都浪费到其他方面,还不如让他们玩游戏疯狂氪金。
这样好歹还能让他们支持一下国产游戏行业的发展,让穷玩家以后能白嫖到更多更好的国产游戏。
说到底,有人沉迷氪金,还是这个社会贫富差距太大,有钱人钱太多没处花造成的。
------------------------------------------------------------------
Q:取消氪金系统的抽卡开箱子,改成什么网络商城卖皮肤、道具、角色,DLC,是否对玩家更好?
A:不会更好。
明码标价的卖皮肤、道具、角色、DLC,本质就等于回到了以前的买断制时代。
只不过就是把以前的整体买断制,变成了部分买断制而已。
而部分买断制一旦多了,就势必影响整体游戏体验。
平台一旦尝到甜头,就会想方设法把越来越多的内容变成付费买断的内容。
最后直到你不买这些东西,就不能好好体验游戏的地步。
这种情况,和氪金游戏模式下,玩家可以自由选择白嫖或者氪金这种情况,是截然不同的。
氪金模式下,少部分富人玩家氪金抽卡装大爷的结果,就是游戏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能让大部分没钱的穷人玩家可以跟着沾光白嫖。
但一旦明码标价,把付费价格定死,那就等于切断了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大部分穷人玩家沾光白嫖的路子,逼着所有玩家都不得不花钱买内容。
这种模式下,直接受害者首先就是穷人玩家,其次就是厂商,唯一获利的只有平台商城。
可能有人会说,厂商可以在自己的官网直接卖啊?不需要依赖平台商城啊?
这种想法,表面可行,实际上没用。
厂商自己的官网流量,是无论如何比不上那些专业平台长期经营的流量的。
你在自己官网卖东西,就算利润全拿,也比不上去那些超级流量的大平台,和人家三七分成,你自己拿三别人拿七的效果。
这就像影视公司,自己拍的电视剧,如果只拿到自己官网上播放,效果远远没有拿到什么爱奇艺、优酷等媒体大平台上面播放的效果好的道理一样。
市场竞争的结果,决定了任何行业,只要是搞买断制,必然就是中间垄断平台获利。
关于游戏行业买断制对厂家和消费者的危害,我之前已经详细讲过了,可能部分人还没有深刻的理解。
其实,只要你把游戏行业的买断制和目前网文行业的买断制做类比,就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危害。
目前中国的网文行业,就是典型的垄断平台买断制模式。
在买断制模式下,
写手,就相当于游戏厂商或者工作室,是内容提供者。
网络阅读平台,比如阅文,就相当于主机平台或者平台发行商,是垄断渠道商。
读者,就相当于玩家。
目前网文行业的写手,就算写的小说水平再高,如果不在阅读平台上架签约,也是无处可发的,更不可能变现获利。
这就和以前买断制下的游戏工作室一样,不依赖主机平台或者垄断发行商发行游戏,你游戏做的再好,也不可能赚钱。
网文的买断制,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什么“千字X元”模式。
写手一旦选择买断,那作品版权及之后所有收益,都会归平台所有,和写手本身完全无关了。
写手在这种情况下,等于就变成了一台人肉码字机器,不但不能出什么好作品,反而还被平台条约限制人身自由和创作自由,形同包身工奴隶一般。
就算能分成,也是平台拿大头,写手拿小头,所有话语权和解释权,甚至连写手的社交账号,都掌握在平台手里。
这其实就和主机平台旗下的那些游戏工作室,一旦和平台签订独家条约,只在某平台发布游戏,从此就变成该平台的游戏制作奴隶的买断模式一样。
可能有人会说,平台那么多,你不在这家平台发布游戏,跑其他平台不也一样可以发布游戏吗?
没有任何用处,就像网文阅读平台照样很多,除了最大的阅文以外,还有什么17K、纵横、掌阅、飞卢、黑岩、磨铁、晋江、红薯等大大小小很多平台。
但这对国内写手来说,有半点用处吗?写手的生存环境,有因为平台多就变好吗?
人家阅文,还不是照样强迫写手签订不平等奴隶条约?照样垄断市场?照样把各种便宜买断的小说,转手高价卖给读者?
你在起点读一本完本小说,光是给起点充值的钱,就不会低于上百块。更不要说,额外给平台和作者打赏的那些钱。
你做为读者,请问你在这种买断制模式下,又享受到什么好处了吗?
唯一享受到巨大好处的只有平台,尤其是阅文这种垄断性大平台,基本就是两头吃,吃完作者吃读者,最后还垄断所有小说IP和衍生创作渠道,用各种屎一样的网文改编动漫影视剧继续祸害观众。
从这个角度看,网文如果能搞成游戏那种免费氪金的模式,反而对网文写手和读者大大有利,只是目前尚不知道网文免费氪金模式具体该怎么设计而已。
氪金游戏之所以能跳出这个桎梏,就是因为其在游戏内部自建了一套独立于平台之外的打赏机制,通过第三方支付系统实现了和用户面对面直接交易的B2C商业模式。
可能有人又要说,氪金游戏还不是要在某些平台上发售,在该平台的收益还不是要和平台分成?
但问题是,氪金游戏并不依赖某个封闭平台发行游戏啊?
你这家封闭平台不让我上,我自有PC、安卓这种开放平台可以上,根本不受平台渠道的限制啊?
原神这次全球全平台发售其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你索尼、任天堂、IOS这类封闭平台再牛逼,我照样可以在PC、安卓这种开放平台上发售。
你封闭平台不让我卖,损失最大的是你封闭平台。
因为PS4、NS、苹果手机这类封闭平台的用户毕竟只是少数,反而电脑、安卓手机这种开放平台的用户才是大头。
反之,你平台和我厂商合作,大家分成的话,你平台啥都不做,就等着分钱。我厂商也可以锦上添花,多卖一份是一份。
这也就是为什么原神这种氪金全平台游戏,就算初出茅庐,但面对各种封闭平台,议价权也如此之大的原因。
同时,这也是索尼为什么要主动替原神背书,任天堂为什么不但不敢告原神“抄袭”,反而还不得不主动邀请原神到自家NS平台发售的理由。
--------------------------------------------------
Q:你说这么多,那你告诉我,为什么目前绝大部分氪金手游的质量都不如买断制游戏?
A:一个游戏质量好不好,和氪金制和买断制这种付费方式无关,只和游戏厂商的制作水平有关。
首先,
买断制下照样有很多垃圾游戏,之所以仿佛给人一种买断制下好游戏数量很多的错觉。
只不过就是因为买断制历史悠久,该模式下出过的游戏数量实在太多。
大浪淘沙之下,就算绝大部分都是垃圾,但因为基数够大,还是能出现不少精品游戏。
反之免费氪金模式还起步不久,免费氪金游戏的数量,和之前买断制下累积的庞大游戏数量,根本无法相比。
就算这种氪金模式下游戏精品率不比买断式低,但因为氪金游戏总数不够多,还是会给人一种氪金模式下,好游戏数量不如买断制下多的印象。
由此才造成一般人眼里,买断制下精品游戏似乎比免费氪金模式下多的“幸存者偏差”效应。
其次,
免费氪金游戏,不可能像买断制游戏一样,可以专心服务某一个小众玩家用户群,借此搞专一化和特色化。
它靠的就是广撒网,多捕鱼,必须尽量筛选出足够多,有足够消费能力的氪金用户来支撑整个游戏的运营。
在免费的大前提下,氪金游戏天然就有必须面向尽可能多用户服务的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原神必须要全平台上架,尤其必须考虑在手机平台上架的原因。
而各平台的硬件条件和玩家需求,又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比如主机平台和PC平台,硬件条件就好,这部分平台玩家,大部分注重游戏画面、音乐、操作等吃硬件机能的表现品质。
但手机平台,硬件条件就大大不如主机和PC,手游玩家,一般则会更注重游戏趣味性和可玩性。
这样一来,原神这种全平台免费氪金游戏,就不能像我们平常概念中的3A级大作一样,只针对画面、音乐、玩法、动作、剧情这类吃硬件机能的效果做文章。
它还必须考虑到手机玩家的低硬件平台水平,是否可以支持以上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原神的整体质量就必须符合经典的“木桶短板理论”,由所有平台中,硬件水平最低的那个平台决定最后的质量。
这也就是在某些主机或PC玩家看来,原神不如很多纯主机或PC平台3A级游戏大作优秀的理由。
但问题是,即便是这样,原神还是获得了大量国外主机和PC玩家的喜爱。
不少外国传统主机PC玩家,甚至还称赞原神美术、音乐、玩法都很不错?
这足见原神优化统合硬件资源,创造最佳游戏体验感的水平,的确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地步。
最后,
在一个新运营模式下,企业的成长,资本的积累,都需要经历一个时间过程。
免费氪金游戏,毕竟还是一个兴起不久的游戏运营模式。
全世界愿意采用这种新模式的游戏公司,除了鹅厂猪场外,大部分还都是资金技术能力都尚且薄弱的小公司。
这些小公司,就算有心要做真正意义上的3A级大作,也要经过长时间必要的技术和资本积累。
而这个积累过程,我们通过米哈游这家公司的成长经历,其实就能清楚看到。
从最早的2D手游、到后来的3D氪金动作手游,再到现在的全平台开放世界超大地图超多角色免费氪金ARPG。
随着米哈游技术和资本实力的不断扩大,其游戏的规模和质量,也是在飞速提高。
这个成长速度,甚至远比传统买断制下,某些早已成名的国外游戏巨头公司,比如育碧、暴雪等巨擘当年的成长速度要快得多。
你可能现在觉得原神水平还达不到国际3A大作水平,但问题是,买断制下,那些和米哈游同时成立,同时起步的外国游戏公司,有能做到原神现在这种水平的吗?
原神目前的质量,还仅仅只是受水桶上最短的一根木板,也就是手机平台硬件水平天花板的限制而已。
随着手机平台硬件性能未来越来越提升,采用免费氪金游戏模式的游戏公司越来越多。
类似原神这种优质免费氪金游戏,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其中优秀者的质量,甚至也会达到和主机3A大作游戏质量不相上下的地步。
----------------------------------------------------
Q:你前面的论述还行,但后面提到“钱不是拿来存的,而是拿来花的”,我就觉得不对,感觉是在鼓吹消费主义,是在替厂商站台?
A:关于消费主义,我给你解释一下吧。
消费主义本身并没有问题,在自由市场环境下,消费是人民的一种权力,而不是一种义务。
国家长期提倡的“扩大内需”,“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实都是在鼓励消费主义。
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
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在累死累活的996,忙着替全世界生产东西,而自己的消费,其实反而是严重不足的。
而要提升生活水平,你也必须消费。
如果你钱都不敢花,或者想花都找不到地方花,那请问你的生活水平又如何提高?
有些人一提到鼓励消费,就以为是在鼓励浪费?是在鼓吹资本主义那套拜金主义思维?
其实这也是不了解本国实际国情,被有心人带了节奏的结果。
西方的“过度消费文化”,在中国并不存在。
相比西方人那种消费过剩,挥霍浪费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实际上反而处于一种长期“消费不足”的状态。
我们中国人,现在真正需要抵制的其实是“强迫消费主义”和“限制消费主义”。
比如游戏买断制,就是典型的“强制消费主义”。它是一种就算你是穷人,就算你有想玩游戏的需求,但因为买断制,你只要想玩,就必须被强迫消费的形式。
西方为什么长期鼓吹知识产权,长期指责中国人玩盗版,搞山寨?
就是因为他们不希望中国人拥有廉价的游戏娱乐方式,强迫中国人花钱买他们的高价游戏。
而西方对我国长期的封锁制裁,则是一种典型的“限制消费主义”。它卡中国脖子,让中国人就算有钱,也没法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消费,随心所欲的花钱。
西方人对待中国,就是一方面搞“强制消费主义”,拼命把他们想卖给中国人的垃圾,强制倾销到中国。
另一方面,他们又搞“限制消费主义”,就是中国人想买的好东西,他们又进行封锁制裁,让中国人想买也买不到。
最后的结果,就是把中国变成西方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来源,逼迫中国人只能选择996,只能替西方人打工,然后血汗钱存起来没地方花,又只能再借给西方人挥霍。
反之,像免费氪金这种,你既可以选择白嫖,又可以选择氪金,主动权完全放到玩家手里,任你自由选择的模式,其实反而才是对所有消费者都是最有利的。
------------------------------------------------------
Q:氪金是打赏?而不是赌博?你这个观点我无法接受,完全属于偷换概念?!
A:氪金和打赏两者的高度相似性我之前已经分析过了啊。
很多人在评论区表示不能接受,但又说不出什么有道理的反驳理由,只是一味情绪性的表示反对?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还是受到主流舆论风潮荼毒太深的结果。
这就像早些年国内媒体,都说电子游戏就是电子海洛因,会祸害青少年一样。
类似的媒体言论天天说,月月说,自然会对大众造成“三人成虎”的效果。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国家长期实行了“限游令”,把电子游戏行业当做黄赌毒打击。
那时候,电子游戏厅在大众眼里的地位,基本就是和妓院、赌场、毒品窝点差不多的。
而电子游戏玩家,在很多老一辈人眼里,甚至也和社会渣滓、流氓、废物划上了等号。
后来网络游戏和电子竞技兴起后,这种恶劣的舆论环境仍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甚至曾经还发生过,大量沉迷网游和电子竞技的少年,被家长当做精神病,送到杨教授那里进行“电击”治疗的案例。
这段黑暗的历史,难道诸位现在都已经完全忘记了吗?
我们评价氪金这种新事物,一定要从中立客观的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而不能被媒体风潮带节奏,跟着主流舆论走,别人说啥就是啥。
否则,当年玩单机、网游、电子竞技长大,曾经被社会舆论严重误解歧视的一代人,现在又去歧视误解玩氪金手游的新一代?
这种因为媒体偏见导致的社会鄙视链,最后居然还搞成了代代相传?且不是一种悲剧?
--------------------------------------------------------------
关于免费氪金,我这里再阐述下个人见解,欢迎大家讨论。
先谈氪金的历史,
“氪金”一词源于魔兽世界的TBC年代,源于“亮瞎了我的氪金狗眼”这个网络梗,慢慢的就流传了下来,引申出了游戏充值内购的含义。
而最早的带有氪金系统的电子游戏,其实也源于中国。
就是2000年巨人网络开发的网游《征途》,史玉柱就靠这款游戏,赚到了500亿的身家,成为当年叱咤风云的商界巨擘。
这就是电子游戏行业最早的氪金案例,但氪金的历史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行业其实还有更早的案例。
比如游戏王、万智牌的卖卡包,其实就是桌游的氪金模式。
我不知道诸位有多少人玩过这两款桌游的?有多少人有过买卡包抽稀有卡经历的?
这么说吧,桌游里,集换式卡牌游戏的抽卡包,其实全部都是我们现在谈论的氪金。
而最早商业化的氪金游戏,就是研发万智牌的美国威世智公司发明的。
而这种模式后来完整移植到网络平台,就变成了炉石传说、万智牌online现在的在线抽卡包。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之前一直说,氪金并不是什么游戏行业万恶之源的理由之一。
你如果非要说,氪金手游是毒瘤,导致现在国内游戏行业发展停滞不前?
那请问,你为什么不说,游戏王、万智牌这两款至今还风靡全球的集换式卡牌游戏也是毒瘤,也导致了世界游戏行业发展的停滞不前呢?
如果氪金是毒瘤,那就等于说,游戏王和万智牌这类卡牌游戏,也都是毒瘤。
如果氪金是赌博,那就等于说,游戏王和万智牌这类卡牌游戏,也都是赌博。
大家现在明白了吧,部分自媒体疯狂带节奏,抹黑氪金手游就是赌博,就是游戏界毒瘤的这种说法,其实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到这里可能有人还是要犟,会说只要抽卡包,就是在碰运气啊?就是在赌啊?
我只能说,抽卡,的确是有碰运气的成分。但并不是所有碰运气的事物,都是在赌博。
如果连抽卡都算赌博的话,那不仅游戏王、万智牌是赌博,包括如今整个金融行业的所有业务,也应该都算赌博。
股票、期货、保险,这些金融业务,说白了都是在碰运气,那请问,它们是不是也都是赌博?
一直在纠结氪金到底是不是赌博的那些朋友,可以好好思考下这个问题。
至此,我们就先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氪金,既不是毒瘤,也不是赌博。
而是自从桌游诞生起,游戏界就一直存在至今的一种最古老的游戏营运模式。
----------------------------------------------------------
说完“氪金”的历史,解释完“氪金”的性质,我们再来谈谈“免费氪金”模式,为什么会在中国市场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的原因?
免费氪金,这个模式的真正含义,在我看来,其实就是让小部分富人用户随心所欲花钱,免费招待大部分穷人用户跟着一起享受快乐的大众娱乐。
所有免费氪金的游戏产业链,不管游戏厂家还是渠道、宣发、周边,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都是氪金用户的氪金,或者叫做赞助、打赏。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富人用户氪金、赞助、打赏,不仅整条游戏产业链都喝西北风,而且更多免费白嫖的穷人用户,也从此再也没有了跟着沾光享乐的机会。
没有“富人花钱”,就没有“穷人免费”,我这么说,没问题吧?
大家想想,这种让少数人花钱,让多数人免费沾光娱乐的模式,我们之前是否见过类似的?
比如,夜总会或者广播电台的点歌模式,是不是就是少数富人花钱,其他多数穷人跟着白嫖享受的“免费氪金”模式?
比如,旧社会北京天桥杂耍卖艺的艺人,天天喊的“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是不是也是少数富人花钱,其他多数穷人跟着白嫖享受的“免费氪金”模式?
说白了,中国社会,从古自今,自从有艺人这个行当起,除了富人家里包专场外,一直流传下来的,最广泛应用的大众商业运营模式,恰恰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免费氪金”模式。
至于什么买票式的买断制?反而都是后来从西方舶来引进的西洋模式。
比如西方当年的马戏团、歌剧院,就都必须买票才能看,都不会喊什么“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这类吆喝。
它们都是圈地自萌,界限分明。都信奉“有钱的才是顾客,请进;没钱的都是闲人,滚开”。
甚至连有钱的顾客,西方人也要分个三六九等?最有钱的豪华包间,次有钱的上座,钱最少的随便坐甚至就是站着?
这种商业思维在西方一直延续到今天,甚至延续到了游戏行业?
比如买断制游戏之前的什么豪华版、普通版,难道不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表现吗?
请问诸位,这种东西方娱乐行当大众商业运营模式,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不同,到底说明了什么?
这难道不就是说明了,东西方各自在看待大众娱乐这件事的商业思维方式上,就存在本质的不同吗?
东方人爱凑热闹,爱分享,爱聚团,社会阶级壁垒意识不强,这才诞生了诸如“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这种富人打赏,穷人沾光,大家一起共乐的“免费氪金”娱乐模式。
西方人则拜金,喜欢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喜欢饭圈化,搞鄙视链,社会阶级壁垒森严,这才诞生了西方商业艺术行业的所谓“版权”,艺术界的所谓“品味”,娱乐圈的所谓“饭圈”。
西方不同贫富阶级的人,上层阶级玩舞会歌剧,中产阶级玩戏院舞厅,底层社会则玩酒吧马戏团,不同阶级各自有各自的娱乐方式,互相抱团隔绝,甚至还形成鄙视链,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饭圈化”。
这种现象和目前电子游戏界的主机党歧视PC党,PC党歧视网游党,网游党歧视手游党的饭圈鄙视链文化,是不是完全就是如出一辙?
不同贫富阶级的西方人,别说坐在一起看戏,哪怕你只是抄袭了我的娱乐方式,最后我都要用“盗版”的罪名把你关牢里。
大家现在明白了吧,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没有诞生过诸如“版权”和“盗版”之类的文化商业概念?为什么之前中国玩家不自觉的都认为玩盗版没问题?
这就是因为我们自古以来,骨子里就没有西方这种,我专门来给你捧人场,居然还需要先付钱的娱乐文化。
以前国内盗版游戏猖獗的原因,也并不是很多人事后想象的,是因为中国人当时都没钱?
盗版游戏猖獗那会,中国人买进口车,买洋装洋货,盖洋楼,请客送礼,办酒席大吃大喝,都是在大手大脚花钱。
偏偏就只有买断制游戏,在中国一直赚不到钱?
为什么西方那种买断制游戏模式,自从传入大陆后,就一直水土不服?
甚至直到今天,大量中国人宁愿玩免费氪金手游,都不愿意支持一下买断制的国产单机游戏?
这是因为中国人基因里最喜欢的大众娱乐方式,就是聚团扎堆凑热闹,富人氪金穷人免费的那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模式。
这种骨子里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基因的不同,才真正决定了中国和西方的娱乐市场,在经营模式上就必然会存在巨大的不同。
自此,我们就明白了,中国娱乐产业界,为什么会是现在这种格局。
为什么中国会流行弹幕网站,少数富人充电,多数穷人三连,大家一起发弹幕?
为什么中国会流行直播网站,少数富人打赏,多数穷人围观,大家一起玩刷屏?
为什么中国会流行氪金手游,少数富人氪金,多数穷人白嫖,大家一起肝游戏?
诸如以上“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的大众娱乐方式,为什么会在中国市场特别流行?反而在西方不流行?
为什么“免费氪金”模式,在中国市场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从文化基因里,自古以来就是喜欢那种艺人表演,富人打赏,穷人跟着沾光叫好,享受大家一起其乐融融瞎闹腾的那种喜庆感觉。
大家好好想想,究竟是不是这个道理?
------------------------------------------------------------
最后,再谈谈诸如原神这类免费氪金游戏的成功,给未来中国其他娱乐市场带来的启示。
娱乐市场和其他市场最大的区别,就是娱乐产品不像实物产品,有巨大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
娱乐产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复制性和传播性,尤其是在现在这种电子数据娱乐时代,那就更是如此。
网络时代下的数字娱乐产品,复制成本和传播成本,实质上都是零。
一本网络小说写出来放网上,给一个人看是看,给十亿人看还是看。
一首音乐制作出来传网上,给一个人听是听,给十亿人听还是听。
一部影视剧拍出来放网上,给一个人看是看,给十亿人看还是看。
一部数字版单机游戏做出来,给一个人玩是玩,给十亿人玩还是玩。
数字时代的娱乐产品,无论你最终服务多少人,其实都不会增加任何的额外成本,这个道理大家都同意吧?
那为什么?国内市场上的网络小说、音乐、影视剧、单机游戏,目前都一定要讲究什么“版权意识”,讲究不付费就不让下载呢?
有人肯定会说,这就是西方传过来的规矩啊?这就是遵守国际行业准则啊?
行吧,如果大家学西方人讲究“版权意识”的结果,能促进国内网文、音乐、影视、单机行业的欣欣向荣,实现跨越式发展,出更多好作品,那我们付钱搞买断制倒也无所谓。
但问题是,事实却恰恰相反,目前国内凡是学习西方,凡是讲究“版权意识”,凡是搞所谓买断制的文化娱乐行业,不但都没有欣欣向荣,反而一个个都陷入了困境?
反而是什么短视频、弹幕网、直播行业、氪金手游,这些一个个在西方根本不盛行的娱乐行业,反而在中国异军突起了?
这个现象的原因,结合我之前对东西方文化娱乐基因不同的阐述,相信大家现在心里都应该有数了吧?
说到底,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盲目迷信西方,文化不自信的问题一直很严重。
从来没有认真反省过,自己和西方人,在文化基因和娱乐模式上的不同。
而无视自身文化基因和娱乐模式特点,盲目引进西方那套文化产业规矩的结果,就是现在中国娱乐市场目前的格局。
很多中国文化圈娱乐界的业内人士,居然对此现象还大惑不解?
居然还把短视频、弹幕网、直播、氪金手游在中国的崛起,看做是中国人文化落后?思维落后?娱乐产业落后的标志?
动不动就鼓吹什么“国际化”?“高雅化”?“3A大作化”?
现在一个个看到诸如原神这类免费氪金游戏的崛起,居然还感到不可思议?扯什么“中国游戏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我只能说,这帮所谓的国内娱乐界“业内人士”和粉丝,一个个都是被西方娱乐体系长期洗脑的可怜虫,是典型西方文化霸权的受害者。
这帮人,连“中国人最喜欢什么娱乐模式”这个最关键问题都还没搞清楚?
居然就敢捧着洋人那套西方文化基因下形成的行业规矩当圣经,指点中国娱乐界的江山?
最后一个个都在中国娱乐市场被虐得一败涂地,还在网上感叹什么:
买断制单机在中国做不起来?中国游戏玩家都不愿意掏钱买游戏?
网文市场已经到头了?年轻人都刷抖音不看小说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重视音乐?从来就没有音乐传统?
中国影视剧行业尽出垃圾?只会买流量,做假收视率?
原神这种免费氪金模式是毒瘤?是摧毁中国游戏行业未来的祸害?
大家自己看自己想,这帮被国内现实天天教做人的所谓“业内人士”,在网上是不是一直都是这么表演的?
------------------------------------------------------------------
既然如此,那么中国未来的娱乐产业应该如何拯救呢?
现在事实已经很清楚了,“免费氪金”模式,不但不是什么毒瘤,不是什么赌博。
它反而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一直最喜欢的那种“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的传统大众娱乐方式的现代变种。
免费氪金,对于西方是一种创新,对于我们自己,反而刚好是一种正本清源,回归本性。
诸如原神之类的免费氪金手游,如今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恰恰正是中国人逐步重新认识自己,找回自己文化基因和传统娱乐模式的体现。
中国的娱乐产业,如果要真正实现发展,不但不应该排斥这种模式,反而应该大力提倡恢复这种模式。
由于我不是娱乐界业内人士,所以也不指点具体操作细节,只大概提出个方向,供大家参考讨论。
比如,影视行业、网文、音乐未来的免费氪金模式,其实就可以考虑取消目前各大平台的买断会员制,全部改为免费打赏制或者免费氪金制。
网文行业的买断制之前已经详细讲过了,阅文已经越做越死,再不改革,整个行业都快完了。
而影视行业,盲目学习西方搞买断制的结果,就是出现之前《庆余年》那种你买了会员,平台再让你买超级会员,再搞“提前点播”的那套恶心人套路。
这件事当时在国内网络也闹得很大,甚至连人民日报都专门发文批判了,相信大家都还记得。
与其这样瞎搞胡搞,还真不如让国内的网文、影视剧、音乐行业都像原神一样,全球全平台免费发行,再通过打赏或者氪金系统收回成本。
甚至我还在想,体育行业是不是也可以搞免费氪金?
比如足球比赛就可以不收门票和转播费,就让球迷针对每场比赛不同球员的个人表现,分别进行打赏氪金,事后球员再和俱乐部分成?
这样一来,说不定就像直播平台的主播,一个个会因为希望观众多打赏而卖力表演那样,球员的积极性也因此就得到极大刺激,不会再出现类似国足长期臭脚,混日子等死的拉胯表现。
至于这些行业到底是应该采用打赏系统还是氪金系统?
我个人建议就采用氪金系统,就用氪金系统随机赠送各种周边产品,比如签名球衣、球鞋、手办、纪念品、明星写真集、偶像见面会门票、随团旅游或者合照机会等等。
这些周边玩意,单独拿出来卖其实没有多大意义,还不如放到氪金系统里面让粉丝去抽,说不定意义更大。
如此一来,说不定中国其他娱乐产业未来的发展,也能像国内的氪金手游行业一样,实现跨越式发展呢?
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
Q:氪金就是打赏?你糊弄谁呢?
打赏是用户主动做慈善,氪金是厂家为了诱导消费搞的赌博诈骗,用户都是被逼着被迫氪金的。
这两者的用户动机根本就不一样!
打赏是自愿,氪金是剥削。你把它们混为一谈,就是在自欺欺人!
A:在免费的大前提下,氪金抽卡和打赏对整个产业链循环起到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产业链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至于你非要说用户动机不一样?所以就是在自欺欺人?那这就搞笑了!
比如买车这件事,很多人动机就不一样。
有人买车,是为了拉货运人;
有人买车,是为了竞速竞赛;
有人买车,是为了改装研究;
有人买车,是为了装逼炫耀。
消费者买车动机都不一样,那是不是意味着买车这件事的性质和定义,还必须根据买车人的花钱目的随时变动?
你非说打赏就是做慈善?氪金就是故意作恶?
那请问,如果有人是为了献媚女主播,故意经常打赏,甚至暗示约会见面做交易。那是不是意味着,打赏行为也有道德风险?设计打赏系统的直播网站,也要为社会风气的败坏负责?
又好比,名烟好酒本来只是高档消费品,但如果有商人为了做生意,经常给官员送名烟好酒,那是不是意味着,消费烟酒这件事也有道德风险?烟厂酒厂,也要为腐败行为负责?
菜刀也可能被拿来杀人,农药也可能被拿来下毒,医院用的麻醉药还能让人上瘾。
如果个个都像你这样,站在自我定义的道德制高点看问题,动辄上纲上线,那世上所有生意都可以不用做了?
氪金和打赏的真正区别,是氪金由于带有随机回馈机制,容易刺激人的收集欲望,构成一种类似“松鼠病”的自我满足。而不像打赏,只是让用户单方面的花钱,享受当大爷的快感而已。
氪金游戏的火爆,只能说明氪金这种模式对用户友好度更高,给用户的快乐更多,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它是进化后的打赏系统2.0的原因。
至于你非要说氪金是对消费者的剥削诈骗?而打赏就是自愿做慈善?这就属于混淆黑白。
我正文已经分析过,凡是集换式卡牌,本质上都有氪金元素。
游戏王、万智牌的抽卡包、小浣熊干脆面里的水浒英雄卡,本质上都是氪金抽卡,都是满足了用户的收藏欲望,而给用户带来快乐的东西。
按照你的意思,游戏王、万智牌、英雄卡、甚至邮票,这些集换式的娱乐方式都是在剥削?
那请问,收藏字画、古董、手办、明星签名、纪念品这些又算不算是在剥削?
比如拍卖行,随便一幅画、一幅字、一张邮票,居然就能轻松拍出几百万上千万?
比如粉丝为了收集周边手办、签名道具、明星写真、纪念品、珍藏限量版,常常不惜高价收购?
请问,这又算不算你口中的商家在故意诱导消费、诈骗、赌博、剥削?
艺术这类精神文化娱乐产品,本来就不是生活必需品。
没有它,消费者也不会死。
但拥有它,不同消费者能获得的快乐,又截然不同。
在不同阶层消费者眼里,就算同一件艺术商品,其价值也是完全不同的。
一副古字画,在目不识丁的老农民眼里,可能一文不值,甚至只能拿来点火引柴?
但它在喜好古典字画艺术的老学究眼里,则可能是无价之宝,甚至值得用命来换!
有人愿意氪金,是为了收集二次元老婆,是因为他眼里觉得某些角色漂亮,值得收藏。
有人愿意氪金,是为了收集强力道具和角色,是因为他要么不擅长游戏操作,要么没时间肝游戏跑图,所以他希望通过花钱的方式,体验爽快感和加快游戏进度。
有人愿意氪金,就只是为了抽到当前的稀有道具或稀有角色,好在朋友面前炫耀卖弄。
就算是同样在氪金,这些人的目的其实也是不同的。
而你非要一概而论?还要把这种消费模式套上自我定义的道德枷锁?动辄上纲上线?
正常的游戏玩家玩免费氪金游戏,愿意氪金就氪,不愿意就白嫖,不管哪种玩法,都各自有各自的游戏乐趣。
白嫖的玩家,甚至都不会在乎别人是否氪金,氪了多少钱。
氪金的玩家,也不会在乎别人是不是都在白嫖,更不在乎别人眼里自己氪金是否就是在当冤大头。
而你这种根本不追求游戏乐趣,打着所谓“公平正义”旗号,动辄上纲上线的心态,则根本就不是玩家的心态,反而是一种卫道士的心态。
这篇文章又一次刷新了我对知乎的认识,这样一篇逻辑混乱,错误百出的回答在知乎居然有了千赞以上,实在是很离谱。
此人屁股歪到华尔街了,不像是玩家,如果真是玩家,那国内厂商做梦都能笑醒。
《原神》团队只要还有脑子,就不能被人忽悠,做什么买断。
买断制,本质是一种游戏渠道的垄断,是一种只对中间渠道商有利,而对厂商和消费者都不利的落后营销模式。
很多人之所以没搞明白这点,其实都是被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西方游戏渠道商,通过媒体带了节奏,误以为买断制才能提高游戏质量和艺术性?而其他模式就不能?
这个道理可以参考之前苹果和微信的风波,为什么当初苹果作为垄断渠道商,看到微信用户都直接开始打赏内容提供者就开始急了?非要强迫微信用户打赏的钱也必须按比例上交“苹果税”?
用户打赏的模式,和氪金的模式,难道不就是异曲同工吗?
不都是绕开垄断渠道商,直接向内容提供商付费的“微交易”模式吗?
你要是能想明白这其中的利益纠葛,你瞬间就能明白为什么现在主机厂商、平台发行商和主机党都讨厌氪金的逻辑。
很多事情,嘴上都是主义,内心都是生意。
买断制,就意味着游戏玩家和游戏厂商是完全隔离的,中间既要被垄断平台的主机厂商剥削,又要被垄断渠道的发行商剥削。
先不说如今主机厂商旗下的所有游戏制作商,全部都被主机平台厂商牢牢控制,永世不得翻身的事实。
就连在PC这种开放平台,以前很多优质PC游戏的制作商,不也是长期受限于游戏发行商的渠道垄断,被类似EA这种游戏发行商巨鳄长期剥削,最后被大量收购兼并吗?
为什么买断制时代,类似牛蛙、黑岛这种PC游戏制作商,当年就算制作出了轰动一时的优质游戏,最后也没赚到什么钱,反而都沦落到不得不倒闭,被垄断巨鳄收购的地步?
反而直到氪金时代,类似米哈游这种成立8年的小工作室,居然就能通过氪金游戏一步步崛起?直到今天,居然靠一个全平台免费的原神,就能实现颠覆整个西方游戏界格局的地步?
其中的区别,无非就是买断制时代,制作商受制于平台和渠道等垄断中间商,无法直接接触客户,无法从消费者处获取最大收益。
而氪金时代,制作商通过氪金这种方式,最大程度绕开了巨头垄断中间商的剥削,直接和消费者在游戏内部建立了微交易关系而已。
所谓买断制才能保证游戏质量,氪金游戏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这类说法,从一开始,就是国际上那些靠垄断游戏平台和渠道,长期坐地发财的那些巨头垄断中间商,有意识买通媒体,煽动网络舆论释放出来的。
国内很多年轻人,被带了节奏,一直看不清现实。
居然还都以为,当年的买断模式对游戏行业的发展多么多么好?如今的氪金模式对游戏行业的未来多么多么坏?
抱歉,这种谎言,恰恰反而只能欺骗那些没有经历过买断制时代的年轻玩家而已。
只有真正经历过早期买断制时代,并对整个游戏业界发展历史有所了解的玩家,才知道当初那些西方优质游戏工作室,是如何一个个被垄断中间商巨头剥削,一个个陷入困境,最后被倒闭、被收购、被雪藏的。
一个典型的反例就是,如果没有氪金模式的出现,一直是买断制模式的话,中国游戏行业根本就不可能崛起。
腾讯这种靠社交媒体起家的后起之秀,一辈子都不可能超越游戏行业的西方垄断巨头,成为现在国际上最赚钱的游戏公司。
而米哈游这种成立才8年的年轻工作室,更不可能达到如今的体量和影响力。
至于免费游戏对玩家不友好的说法,则更是一派胡言。
首先,在买断制模式下,玩家作为消费者,本质就只能靠价格和口碑,被动筛选游戏。
他们对游戏的质量,其实是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的。
说白了就是,平台给你什么,你就只能玩什么。
而不是你想玩什么,平台才专门给你什么。
这其中的差别,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很多年轻人游戏没玩过多少,反而一个个被带节奏带的飞起,以为买断制下的优质游戏和优质工作室,都是靠当年玩家的热情支持才撑起来的?
以为当年的玩家都是大爷?现在氪金的玩家才是孙子?
如果这样,那请这帮人告诉我,当年风光无限的四叶草工作室,在有如此之多玩家支持的情况下,为什么最后却要被强行解散?
小岛秀夫、三上真司、神谷英树、板垣伴信、铃木裕,这些引领一个时代的游戏界大牛,为什么最后在全球有大量玩家支持者声援的情况下,都要被迫离开公司,甚至还要被迫退出游戏行业,连米哈游那几个大学刚毕业的联合创始人这般自立门户都做不到?
在买断制模式下,一个游戏IP的生死,一个工作室的生死,一个知名制作人的生死,其实都是掌握在垄断平台渠道的巨头中间商的一念之间的。
而那时候的主机或者PC玩家,连现在steam的试玩退款待遇都没有,都必须先付全款,后玩游戏。
好不容易有一款好游戏问世,还要面对平台故意搞的耍猴营销,限量发售?
以至于玩家不得不相互之间疯抢,连夜排队更是常态?
那时候的玩家,对游戏开发的话语权,几乎就是零。
平台一直喂你屎,你就只能在几坨屎里,花钱挑一坨看起来最不难吃的。
偶尔出一款好游戏,你还要天天跪在地上,对平台三呼万岁,感激涕零?自愿当什么索粉、任粉?
部分被封锁平台和渠道的地区玩家,还根本玩不到正版游戏,大部分人只能选择靠走私机或模拟器,玩盗版游戏?
就这种连猪狗都不如的玩家待遇,居然还会被现在某些“主机党”在网上大肆怀念吹捧?
当年那种残酷压榨游戏制作者和玩家的游戏环境,居然还会被现在某些“主机党”吹捧成什么“游戏的黄金时代”?
这明显带节奏的操作,真当老玩家都不再上网,都死绝了是吧?
免费游戏和氪金模式对游戏行业的意义,就相当于是线上购物和第三方支付,直接打破了之前零售和金融行业的长期垄断一样,完全就是革命性的。
一夜之间,就让玩家从生态链的底层,一跃成为生态链的顶层。
以前买断制年代,都是玩家天天给平台请愿,希望出什么游戏续作?希望保全什么工作室?希望某个知名制作人不要被解雇?
现在则变成,平台和工作室天天跪舔玩家?重视玩家意见?玩家怎么说就立马怎么做,怎么改?拼命讨玩家欢心?生怕玩家不高兴导致流量丧失?
这其中的巨大差别,只要经历过这两个阶段的玩家,其实都感觉得出来。
而氪金这种模式,对于玩家而言,也不但不是什么枷锁,反而就是一种权力,甚至是一种快乐源泉。
这就像赌场一样,在穷人看来,富人千里迢迢跑到拉斯维加斯或者澳门赌场一掷千金,简直不可理喻,就是人傻钱多,就是在糟蹋钱?
但在富人看来,能自由自在的选择用什么形式糟蹋自己的钱,这本来就代表一种富人的特权,是一种平常人根本体会不到的快乐。
这个逻辑,其实就和以前相声讲的:
“等老子有钱了,先到城里最有牌面的饭店,点三碗鱼翅,喝一碗,拿一碗漱口,最后倒一碗”的这个段子的背后逻辑,其实是一模一样的。
钱这东西,并不是拿来省的,而是拿来挥霍的。
天天想着省钱,甚至看别人花钱自己都要眼红的人,最好也不要玩什么游戏,自己想法多挣钱才是王道。
人生最糟糕的事,不是你这一辈子都没赚到过大钱。
而是你就算赚了大钱,却想花都花不出去,或者根本没处可花,或者根本来不及花。
中国现在被西方封锁制裁,很多想买的东西,甚至拿钱也买不到,这不就是这种悲哀的体现吗?
氪金游戏,之所以能打败传统的买断制游戏。
最大的理由,就是它给玩家多提供了一种通过自由挥霍钱财,获取消费愉悦,显摆优越感的简易渠道。
这就好比,买张机票,订好酒店,跑去澳门赌钱,实际上还要舟车劳顿,往返奔波?
如今拿个手机,坐家里沙发,居然就能实现类似的快乐,这难道不是一种巨大进步?
很多主机党讨厌氪金游戏,并不是他们讨厌这种模式本身。
而是他们希望一直活在虚拟世界里,靠追捧媒体包装出来的所谓“第九艺术”,一直圈地自萌,逃避现实。
讨厌看到别人氪金获取快乐,讨厌别人打破自己“品味高人一等”的幻想,讨厌看到这个社会的真实。
这个社会的真实就是,能大把赚钱是本事,但能大把花钱才是享受,同时也是更大的权力。
免费氪金游戏,最大程度满足了玩家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千金难买我高兴的大爷欲望。
这种模式淘汰过去中间商垄断控制的买断制,恰恰才正是时代发展的标志。
。。。。。。。。。。。。。。。。。。。。。。。。。。。。。。。。。。。。
随便写的答案,没想到评论区发帖讨论的人这么多?
特意针对评论区大家关心的点,统一回复几个热点问题。
Q:氪金系统到底是不是赌博?
A:氪金系统并不是赌博。
有人觉得氪金抽卡开箱子的行为,其实就是赌博?
但问题在于,玩赌博的,都是为了赢钱,没人明知道输钱,还会参与赌博的吧?
但你氪金,难道是为了赢钱吗?你能靠在游戏里,靠氪金抽卡开箱子来赢钱吗?
赌博,你掌握了一定知识技术,你说不定还能当个“赌王”发家致富。
但你玩氪金抽卡,你能当个“抽王”吗?你能靠氪金抽卡发家致富吗?
氪金的人,并不是弱智。事实上,有钱氪金的富人,脑子比一般玩家说不定还清醒得多。
他们在氪金的时候,早就知道自己花的钱,最后只能换回一堆不值钱的数据道具和角色。
但为什么?他们还是对此乐此不疲?
这种氪金的心态,本质上其实就是打赏当大爷的心态,而并不是参与赌博的心态。
这就像有钱人去赌场,并不是为了赢钱,而就是为了享受当大爷那种一掷千金的快感一样。
赌场那种地方,本来就是销金窟,是让人装逼的,根本就不是让人去赢钱的。
你要想去赌场赢大钱?等待你的不是赌场的打手,就是从此拒绝你入场,把你当“不受欢迎顾客”的限制令。
真要赌钱赢钱,富人会去股票证券交易所炒股炒期货,根本就不会去赌场赌钱。
懂了吧,对于老百姓来说,股市才是真正赌博的地方,赌场反而根本不是。
至于氪金游戏,那就更不是让你赌博赢钱的地方了。
-----------------------------------------------
Q:氪金系统的本质是什么?
A:氪金系统,其实就是打赏系统。只不过改进后,带有随机礼物反馈机制的打赏系统2.0版本而已。
很多人对其他平台的打赏系统,并没有任何意见,觉得看小说或者看直播,有人打赏个几百块,刷个火箭大宝剑都很正常。
但一提起游戏氪金,马上就觉得意见很大?
但本质上,氪金和打赏,这两者其实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首先,你一定是觉得游戏好玩,你才会选择氪金。
这就像你觉得小说写得不错,主播不错,你才会选择打赏一样。
但事实上,打赏对你来说完全是没有任何实际收益的。
作者或者主播最多因为你的打赏,对你表达下感谢而已。
但为什么明明没有什么收益,你还是会打赏呢?
甚至一部分人还对此乐此不疲呢?整天直播室火箭大宝剑刷个不停呢?
各位有想过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吗?
而氪金系统,其实就是带随机礼物反馈机制的打赏系统2.0版本而已。
你氪金的钱,本质就是对游戏的认可,是对游戏厂商的打赏。
至于抽卡开箱子,只不过是电脑对你打赏行为表示感谢而回馈的小礼物而已。
电脑系统并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礼物?
它只能根据一定出货概率,随机给你派发礼物。
而这种随机派发礼物的过程,其实就是氪金系统抽卡开箱子的本质。
氪金,好歹你还能被系统随机多少回馈点东西。
而打赏,你就跟把钱扔水里,就为了听个响一样。
从这个角度说,氪金系统比起传统的打赏系统,其实对用户的友好度更高。
---------------------------------------------
Q:氪金系统,是导致有人在游戏里沉迷抽卡开箱子的元凶吗?
A:有人沉迷氪金抽卡开箱子的现象,本质上也并不是氪金系统造成的。
氪金系统,本质就是带随机礼物反馈机制的打赏系统2.0版本。
它的存在与否,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玩家是否氪金,氪多少钱?
这就像打赏系统的存在与否,也不能决定一个观众是否打赏,赏多少钱的道理一样。
并不存在只要强迫氪金系统都不抽卡开箱子,就不会有人沉迷的这种可能性。
别忘了,之前就发生过有人为了讨好女主播,一次性打赏几百万,甚至专门贪污公款去打赏的案例。
你总不会把这种事情的发生,怪到打赏机制本身有问题这件事上去吧?
就像网购也出现过有人沉迷网购,一买起来就停不下来,甚至于事后拿菜刀把自己手剁了的案例。
你也总不会责怪这是网购的错,是马云的错,才导致出现“剁手党”的社会问题吧?
氪金系统,其实就是打赏系统的进化版。
有人把氪金当做赌博游戏,沉迷抽卡开箱子。
说到底,还是这个人本身的问题,并不是氪金系统在逼氪。
这就像打赏系统不可能逼赏一样,你不氪金照样可以白嫖游戏,根本就不存在逼氪的现象。
有人喜欢氪金,纯粹就是他喜欢那种花钱的快感,喜欢那种当大爷的快感而已。
你不让他氪金,他还是会跑其他地方乱花钱。
比如疯狂网购,比如跑直播室刷火箭,比如跑日本买马桶盖,比如去精品店扫货,比如买名车豪宅泡美女网红,比如给自家狗买四个苹果智能手环,比如去澳门或拉斯维加斯赌钱。
就像我之前讲过的段子,旧社会有钱人为了享受花钱的优越感,甚至会跑大饭店点三碗鱼翅,喝一碗,倒一碗,最后拿一碗漱口。
更不要说现代社会的有钱人,消费渠道更多,为了享受那种一掷千金当大爷的快感,他们什么花样都搞得出来。
相对氪金而言,富人其他当大爷的消费方式,对社会造成的副作用更大。
比如如果只让富人扫货买豪宅,赌博玩女人,还会造成物价房价上涨,社会风气败坏的副作用。
但如果只是在游戏里面氪金抽卡,则根本不会有这些问题。
富人大手大脚乱花钱,享受花钱优越感这种事,古今中外皆有,以后也会继续存在。
这并不是氪金系统导致的,更不是游戏公司想逼氪,就一定能逼出来的。
与其让富人把钱都浪费到其他方面,还不如让他们玩游戏疯狂氪金。
这样好歹还能让他们支持一下国产游戏行业的发展,让穷玩家以后能白嫖到更多更好的国产游戏。
说到底,有人沉迷氪金,还是这个社会贫富差距太大,有钱人钱太多没处花造成的。
------------------------------------------------------------------
Q:取消氪金系统的抽卡开箱子,改成什么网络商城卖皮肤、道具、角色,DLC,是否对玩家更好?
A:不会更好。
明码标价的卖皮肤、道具、角色、DLC,本质就等于回到了以前的买断制时代。
只不过就是把以前的整体买断制,变成了部分买断制而已。
而部分买断制一旦多了,就势必影响整体游戏体验。
平台一旦尝到甜头,就会想方设法把越来越多的内容变成付费买断的内容。
最后直到你不买这些东西,就不能好好体验游戏的地步。
这种情况,和氪金游戏模式下,玩家可以自由选择白嫖或者氪金这种情况,是截然不同的。
氪金模式下,少部分富人玩家氪金抽卡装大爷的结果,就是游戏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能让大部分没钱的穷人玩家可以跟着沾光白嫖。
但一旦明码标价,把付费价格定死,那就等于切断了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大部分穷人玩家沾光白嫖的路子,逼着所有玩家都不得不花钱买内容。
这种模式下,直接受害者首先就是穷人玩家,其次就是厂商,唯一获利的只有平台商城。
可能有人会说,厂商可以在自己的官网直接卖啊?不需要依赖平台商城啊?
这种想法,表面可行,实际上没用。
厂商自己的官网流量,是无论如何比不上那些专业平台长期经营的流量的。
你在自己官网卖东西,就算利润全拿,也比不上去那些超级流量的大平台,和人家三七分成,你自己拿三别人拿七的效果。
这就像影视公司,自己拍的电视剧,如果只拿到自己官网上播放,效果远远没有拿到什么爱奇艺、优酷等媒体大平台上面播放的效果好的道理一样。
市场竞争的结果,决定了任何行业,只要是搞买断制,必然就是中间垄断平台获利。
关于游戏行业买断制对厂家和消费者的危害,我之前已经详细讲过了,可能部分人还没有深刻的理解。
其实,只要你把游戏行业的买断制和目前网文行业的买断制做类比,就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危害。
目前中国的网文行业,就是典型的垄断平台买断制模式。
在买断制模式下,
写手,就相当于游戏厂商或者工作室,是内容提供者。
网络阅读平台,比如阅文,就相当于主机平台或者平台发行商,是垄断渠道商。
读者,就相当于玩家。
目前网文行业的写手,就算写的小说水平再高,如果不在阅读平台上架签约,也是无处可发的,更不可能变现获利。
这就和以前买断制下的游戏工作室一样,不依赖主机平台或者垄断发行商发行游戏,你游戏做的再好,也不可能赚钱。
网文的买断制,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什么“千字X元”模式。
写手一旦选择买断,那作品版权及之后所有收益,都会归平台所有,和写手本身完全无关了。
写手在这种情况下,等于就变成了一台人肉码字机器,不但不能出什么好作品,反而还被平台条约限制人身自由和创作自由,形同包身工奴隶一般。
就算能分成,也是平台拿大头,写手拿小头,所有话语权和解释权,甚至连写手的社交账号,都掌握在平台手里。
这其实就和主机平台旗下的那些游戏工作室,一旦和平台签订独家条约,只在某平台发布游戏,从此就变成该平台的游戏制作奴隶的买断模式一样。
可能有人会说,平台那么多,你不在这家平台发布游戏,跑其他平台不也一样可以发布游戏吗?
没有任何用处,就像网文阅读平台照样很多,除了最大的阅文以外,还有什么17K、纵横、掌阅、飞卢、黑岩、磨铁、晋江、红薯等大大小小很多平台。
但这对国内写手来说,有半点用处吗?写手的生存环境,有因为平台多就变好吗?
人家阅文,还不是照样强迫写手签订不平等奴隶条约?照样垄断市场?照样把各种便宜买断的小说,转手高价卖给读者?
你在起点读一本完本小说,光是给起点充值的钱,就不会低于上百块。更不要说,额外给平台和作者打赏的那些钱。
你做为读者,请问你在这种买断制模式下,又享受到什么好处了吗?
唯一享受到巨大好处的只有平台,尤其是阅文这种垄断性大平台,基本就是两头吃,吃完作者吃读者,最后还垄断所有小说IP和衍生创作渠道,用各种屎一样的网文改编动漫影视剧继续祸害观众。
从这个角度看,网文如果能搞成游戏那种免费氪金的模式,反而对网文写手和读者大大有利,只是目前尚不知道网文免费氪金模式具体该怎么设计而已。
氪金游戏之所以能跳出这个桎梏,就是因为其在游戏内部自建了一套独立于平台之外的打赏机制,通过第三方支付系统实现了和用户面对面直接交易的B2C商业模式。
可能有人又要说,氪金游戏还不是要在某些平台上发售,在该平台的收益还不是要和平台分成?
但问题是,氪金游戏并不依赖某个封闭平台发行游戏啊?
你这家封闭平台不让我上,我自有PC、安卓这种开放平台可以上,根本不受平台渠道的限制啊?
原神这次全球全平台发售其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你索尼、任天堂、IOS这类封闭平台再牛逼,我照样可以在PC、安卓这种开放平台上发售。
你封闭平台不让我卖,损失最大的是你封闭平台。
因为PS4、NS、苹果手机这类封闭平台的用户毕竟只是少数,反而电脑、安卓手机这种开放平台的用户才是大头。
反之,你平台和我厂商合作,大家分成的话,你平台啥都不做,就等着分钱。我厂商也可以锦上添花,多卖一份是一份。
这也就是为什么原神这种氪金全平台游戏,就算初出茅庐,但面对各种封闭平台,议价权也如此之大的原因。
同时,这也是索尼为什么要主动替原神背书,任天堂为什么不但不敢告原神“抄袭”,反而还不得不主动邀请原神到自家NS平台发售的理由。
--------------------------------------------------
Q:你说这么多,那你告诉我,为什么目前绝大部分氪金手游的质量都不如买断制游戏?
A:一个游戏质量好不好,和氪金制和买断制这种付费方式无关,只和游戏厂商的制作水平有关。
首先,
买断制下照样有很多垃圾游戏,之所以仿佛给人一种买断制下好游戏数量很多的错觉。
只不过就是因为买断制历史悠久,该模式下出过的游戏数量实在太多。
大浪淘沙之下,就算绝大部分都是垃圾,但因为基数够大,还是能出现不少精品游戏。
反之免费氪金模式还起步不久,免费氪金游戏的数量,和之前买断制下累积的庞大游戏数量,根本无法相比。
就算这种氪金模式下游戏精品率不比买断式低,但因为氪金游戏总数不够多,还是会给人一种氪金模式下,好游戏数量不如买断制下多的印象。
由此才造成一般人眼里,买断制下精品游戏似乎比免费氪金模式下多的“幸存者偏差”效应。
其次,
免费氪金游戏,不可能像买断制游戏一样,可以专心服务某一个小众玩家用户群,借此搞专一化和特色化。
它靠的就是广撒网,多捕鱼,必须尽量筛选出足够多,有足够消费能力的氪金用户来支撑整个游戏的运营。
在免费的大前提下,氪金游戏天然就有必须面向尽可能多用户服务的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原神必须要全平台上架,尤其必须考虑在手机平台上架的原因。
而各平台的硬件条件和玩家需求,又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比如主机平台和PC平台,硬件条件就好,这部分平台玩家,大部分注重游戏画面、音乐、操作等吃硬件机能的表现品质。
但手机平台,硬件条件就大大不如主机和PC,手游玩家,一般则会更注重游戏趣味性和可玩性。
这样一来,原神这种全平台免费氪金游戏,就不能像我们平常概念中的3A级大作一样,只针对画面、音乐、玩法、动作、剧情这类吃硬件机能的效果做文章。
它还必须考虑到手机玩家的低硬件平台水平,是否可以支持以上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原神的整体质量就必须符合经典的“木桶短板理论”,由所有平台中,硬件水平最低的那个平台决定最后的质量。
这也就是在某些主机或PC玩家看来,原神不如很多纯主机或PC平台3A级游戏大作优秀的理由。
但问题是,即便是这样,原神还是获得了大量国外主机和PC玩家的喜爱。
不少外国传统主机PC玩家,甚至还称赞原神美术、音乐、玩法都很不错?
这足见原神优化统合硬件资源,创造最佳游戏体验感的水平,的确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地步。
最后,
在一个新运营模式下,企业的成长,资本的积累,都需要经历一个时间过程。
免费氪金游戏,毕竟还是一个兴起不久的游戏运营模式。
全世界愿意采用这种新模式的游戏公司,除了鹅厂猪场外,大部分还都是资金技术能力都尚且薄弱的小公司。
这些小公司,就算有心要做真正意义上的3A级大作,也要经过长时间必要的技术和资本积累。
而这个积累过程,我们通过米哈游这家公司的成长经历,其实就能清楚看到。
从最早的2D手游、到后来的3D氪金动作手游,再到现在的全平台开放世界超大地图超多角色免费氪金ARPG。
随着米哈游技术和资本实力的不断扩大,其游戏的规模和质量,也是在飞速提高。
这个成长速度,甚至远比传统买断制下,某些早已成名的国外游戏巨头公司,比如育碧、暴雪等巨擘当年的成长速度要快得多。
你可能现在觉得原神水平还达不到国际3A大作水平,但问题是,买断制下,那些和米哈游同时成立,同时起步的外国游戏公司,有能做到原神现在这种水平的吗?
原神目前的质量,还仅仅只是受水桶上最短的一根木板,也就是手机平台硬件水平天花板的限制而已。
随着手机平台硬件性能未来越来越提升,采用免费氪金游戏模式的游戏公司越来越多。
类似原神这种优质免费氪金游戏,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其中优秀者的质量,甚至也会达到和主机3A大作游戏质量不相上下的地步。
----------------------------------------------------
Q:你前面的论述还行,但后面提到“钱不是拿来存的,而是拿来花的”,我就觉得不对,感觉是在鼓吹消费主义,是在替厂商站台?
A:关于消费主义,我给你解释一下吧。
消费主义本身并没有问题,在自由市场环境下,消费是人民的一种权力,而不是一种义务。
国家长期提倡的“扩大内需”,“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实都是在鼓励消费主义。
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
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在累死累活的996,忙着替全世界生产东西,而自己的消费,其实反而是严重不足的。
而要提升生活水平,你也必须消费。
如果你钱都不敢花,或者想花都找不到地方花,那请问你的生活水平又如何提高?
有些人一提到鼓励消费,就以为是在鼓励浪费?是在鼓吹资本主义那套拜金主义思维?
其实这也是不了解本国实际国情,被有心人带了节奏的结果。
西方的“过度消费文化”,在中国并不存在。
相比西方人那种消费过剩,挥霍浪费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实际上反而处于一种长期“消费不足”的状态。
我们中国人,现在真正需要抵制的其实是“强迫消费主义”和“限制消费主义”。
比如游戏买断制,就是典型的“强制消费主义”。它是一种就算你是穷人,就算你有想玩游戏的需求,但因为买断制,你只要想玩,就必须被强迫消费的形式。
西方为什么长期鼓吹知识产权,长期指责中国人玩盗版,搞山寨?
就是因为他们不希望中国人拥有廉价的游戏娱乐方式,强迫中国人花钱买他们的高价游戏。
而西方对我国长期的封锁制裁,则是一种典型的“限制消费主义”。它卡中国脖子,让中国人就算有钱,也没法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消费,随心所欲的花钱。
西方人对待中国,就是一方面搞“强制消费主义”,拼命把他们想卖给中国人的垃圾,强制倾销到中国。
另一方面,他们又搞“限制消费主义”,就是中国人想买的好东西,他们又进行封锁制裁,让中国人想买也买不到。
最后的结果,就是把中国变成西方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来源,逼迫中国人只能选择996,只能替西方人打工,然后血汗钱存起来没地方花,又只能再借给西方人挥霍。
反之,像免费氪金这种,你既可以选择白嫖,又可以选择氪金,主动权完全放到玩家手里,任你自由选择的模式,其实反而才是对所有消费者都是最有利的。
------------------------------------------------------
Q:氪金是打赏?而不是赌博?你这个观点我无法接受,完全属于偷换概念?!
A:氪金和打赏两者的高度相似性我之前已经分析过了啊。
很多人在评论区表示不能接受,但又说不出什么有道理的反驳理由,只是一味情绪性的表示反对?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还是受到主流舆论风潮荼毒太深的结果。
这就像早些年国内媒体,都说电子游戏就是电子海洛因,会祸害青少年一样。
类似的媒体言论天天说,月月说,自然会对大众造成“三人成虎”的效果。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国家长期实行了“限游令”,把电子游戏行业当做黄赌毒打击。
那时候,电子游戏厅在大众眼里的地位,基本就是和妓院、赌场、毒品窝点差不多的。
而电子游戏玩家,在很多老一辈人眼里,甚至也和社会渣滓、流氓、废物划上了等号。
后来网络游戏和电子竞技兴起后,这种恶劣的舆论环境仍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甚至曾经还发生过,大量沉迷网游和电子竞技的少年,被家长当做精神病,送到杨教授那里进行“电击”治疗的案例。
这段黑暗的历史,难道诸位现在都已经完全忘记了吗?
我们评价氪金这种新事物,一定要从中立客观的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而不能被媒体风潮带节奏,跟着主流舆论走,别人说啥就是啥。
否则,当年玩单机、网游、电子竞技长大,曾经被社会舆论严重误解歧视的一代人,现在又去歧视误解玩氪金手游的新一代?
这种因为媒体偏见导致的社会鄙视链,最后居然还搞成了代代相传?且不是一种悲剧?
--------------------------------------------------------------
关于免费氪金,我这里再阐述下个人见解,欢迎大家讨论。
先谈氪金的历史,
“氪金”一词源于魔兽世界的TBC年代,源于“亮瞎了我的氪金狗眼”这个网络梗,慢慢的就流传了下来,引申出了游戏充值内购的含义。
而最早的带有氪金系统的电子游戏,其实也源于中国。
就是2000年巨人网络开发的网游《征途》,史玉柱就靠这款游戏,赚到了500亿的身家,成为当年叱咤风云的商界巨擘。
这就是电子游戏行业最早的氪金案例,但氪金的历史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行业其实还有更早的案例。
比如游戏王、万智牌的卖卡包,其实就是桌游的氪金模式。
我不知道诸位有多少人玩过这两款桌游的?有多少人有过买卡包抽稀有卡经历的?
这么说吧,桌游里,集换式卡牌游戏的抽卡包,其实全部都是我们现在谈论的氪金。
而最早商业化的氪金游戏,就是研发万智牌的美国威世智公司发明的。
而这种模式后来完整移植到网络平台,就变成了炉石传说、万智牌online现在的在线抽卡包。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之前一直说,氪金并不是什么游戏行业万恶之源的理由之一。
你如果非要说,氪金手游是毒瘤,导致现在国内游戏行业发展停滞不前?
那请问,你为什么不说,游戏王、万智牌这两款至今还风靡全球的集换式卡牌游戏也是毒瘤,也导致了世界游戏行业发展的停滞不前呢?
如果氪金是毒瘤,那就等于说,游戏王和万智牌这类卡牌游戏,也都是毒瘤。
如果氪金是赌博,那就等于说,游戏王和万智牌这类卡牌游戏,也都是赌博。
大家现在明白了吧,部分自媒体疯狂带节奏,抹黑氪金手游就是赌博,就是游戏界毒瘤的这种说法,其实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到这里可能有人还是要犟,会说只要抽卡包,就是在碰运气啊?就是在赌啊?
我只能说,抽卡,的确是有碰运气的成分。但并不是所有碰运气的事物,都是在赌博。
如果连抽卡都算赌博的话,那不仅游戏王、万智牌是赌博,包括如今整个金融行业的所有业务,也应该都算赌博。
股票、期货、保险,这些金融业务,说白了都是在碰运气,那请问,它们是不是也都是赌博?
一直在纠结氪金到底是不是赌博的那些朋友,可以好好思考下这个问题。
至此,我们就先确定了一件事,那就是氪金,既不是毒瘤,也不是赌博。
而是自从桌游诞生起,游戏界就一直存在至今的一种最古老的游戏营运模式。
----------------------------------------------------------
说完“氪金”的历史,解释完“氪金”的性质,我们再来谈谈“免费氪金”模式,为什么会在中国市场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的原因?
免费氪金,这个模式的真正含义,在我看来,其实就是让小部分富人用户随心所欲花钱,免费招待大部分穷人用户跟着一起享受快乐的大众娱乐。
所有免费氪金的游戏产业链,不管游戏厂家还是渠道、宣发、周边,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都是氪金用户的氪金,或者叫做赞助、打赏。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富人用户氪金、赞助、打赏,不仅整条游戏产业链都喝西北风,而且更多免费白嫖的穷人用户,也从此再也没有了跟着沾光享乐的机会。
没有“富人花钱”,就没有“穷人免费”,我这么说,没问题吧?
大家想想,这种让少数人花钱,让多数人免费沾光娱乐的模式,我们之前是否见过类似的?
比如,夜总会或者广播电台的点歌模式,是不是就是少数富人花钱,其他多数穷人跟着白嫖享受的“免费氪金”模式?
比如,旧社会北京天桥杂耍卖艺的艺人,天天喊的“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是不是也是少数富人花钱,其他多数穷人跟着白嫖享受的“免费氪金”模式?
说白了,中国社会,从古自今,自从有艺人这个行当起,除了富人家里包专场外,一直流传下来的,最广泛应用的大众商业运营模式,恰恰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免费氪金”模式。
至于什么买票式的买断制?反而都是后来从西方舶来引进的西洋模式。
比如西方当年的马戏团、歌剧院,就都必须买票才能看,都不会喊什么“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这类吆喝。
它们都是圈地自萌,界限分明。都信奉“有钱的才是顾客,请进;没钱的都是闲人,滚开”。
甚至连有钱的顾客,西方人也要分个三六九等?最有钱的豪华包间,次有钱的上座,钱最少的随便坐甚至就是站着?
这种商业思维在西方一直延续到今天,甚至延续到了游戏行业?
比如买断制游戏之前的什么豪华版、普通版,难道不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表现吗?
请问诸位,这种东西方娱乐行当大众商业运营模式,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不同,到底说明了什么?
这难道不就是说明了,东西方各自在看待大众娱乐这件事的商业思维方式上,就存在本质的不同吗?
东方人爱凑热闹,爱分享,爱聚团,社会阶级壁垒意识不强,这才诞生了诸如“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这种富人打赏,穷人沾光,大家一起共乐的“免费氪金”娱乐模式。
西方人则拜金,喜欢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喜欢饭圈化,搞鄙视链,社会阶级壁垒森严,这才诞生了西方商业艺术行业的所谓“版权”,艺术界的所谓“品味”,娱乐圈的所谓“饭圈”。
西方不同贫富阶级的人,上层阶级玩舞会歌剧,中产阶级玩戏院舞厅,底层社会则玩酒吧马戏团,不同阶级各自有各自的娱乐方式,互相抱团隔绝,甚至还形成鄙视链,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饭圈化”。
这种现象和目前电子游戏界的主机党歧视PC党,PC党歧视网游党,网游党歧视手游党的饭圈鄙视链文化,是不是完全就是如出一辙?
不同贫富阶级的西方人,别说坐在一起看戏,哪怕你只是抄袭了我的娱乐方式,最后我都要用“盗版”的罪名把你关牢里。
大家现在明白了吧,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没有诞生过诸如“版权”和“盗版”之类的文化商业概念?为什么之前中国玩家不自觉的都认为玩盗版没问题?
这就是因为我们自古以来,骨子里就没有西方这种,我专门来给你捧人场,居然还需要先付钱的娱乐文化。
以前国内盗版游戏猖獗的原因,也并不是很多人事后想象的,是因为中国人当时都没钱?
盗版游戏猖獗那会,中国人买进口车,买洋装洋货,盖洋楼,请客送礼,办酒席大吃大喝,都是在大手大脚花钱。
偏偏就只有买断制游戏,在中国一直赚不到钱?
为什么西方那种买断制游戏模式,自从传入大陆后,就一直水土不服?
甚至直到今天,大量中国人宁愿玩免费氪金手游,都不愿意支持一下买断制的国产单机游戏?
这是因为中国人基因里最喜欢的大众娱乐方式,就是聚团扎堆凑热闹,富人氪金穷人免费的那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模式。
这种骨子里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基因的不同,才真正决定了中国和西方的娱乐市场,在经营模式上就必然会存在巨大的不同。
自此,我们就明白了,中国娱乐产业界,为什么会是现在这种格局。
为什么中国会流行弹幕网站,少数富人充电,多数穷人三连,大家一起发弹幕?
为什么中国会流行直播网站,少数富人打赏,多数穷人围观,大家一起玩刷屏?
为什么中国会流行氪金手游,少数富人氪金,多数穷人白嫖,大家一起肝游戏?
诸如以上“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的大众娱乐方式,为什么会在中国市场特别流行?反而在西方不流行?
为什么“免费氪金”模式,在中国市场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从文化基因里,自古以来就是喜欢那种艺人表演,富人打赏,穷人跟着沾光叫好,享受大家一起其乐融融瞎闹腾的那种喜庆感觉。
大家好好想想,究竟是不是这个道理?
------------------------------------------------------------
最后,再谈谈诸如原神这类免费氪金游戏的成功,给未来中国其他娱乐市场带来的启示。
娱乐市场和其他市场最大的区别,就是娱乐产品不像实物产品,有巨大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
娱乐产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复制性和传播性,尤其是在现在这种电子数据娱乐时代,那就更是如此。
网络时代下的数字娱乐产品,复制成本和传播成本,实质上都是零。
一本网络小说写出来放网上,给一个人看是看,给十亿人看还是看。
一首音乐制作出来传网上,给一个人听是听,给十亿人听还是听。
一部影视剧拍出来放网上,给一个人看是看,给十亿人看还是看。
一部数字版单机游戏做出来,给一个人玩是玩,给十亿人玩还是玩。
数字时代的娱乐产品,无论你最终服务多少人,其实都不会增加任何的额外成本,这个道理大家都同意吧?
那为什么?国内市场上的网络小说、音乐、影视剧、单机游戏,目前都一定要讲究什么“版权意识”,讲究不付费就不让下载呢?
有人肯定会说,这就是西方传过来的规矩啊?这就是遵守国际行业准则啊?
行吧,如果大家学西方人讲究“版权意识”的结果,能促进国内网文、音乐、影视、单机行业的欣欣向荣,实现跨越式发展,出更多好作品,那我们付钱搞买断制倒也无所谓。
但问题是,事实却恰恰相反,目前国内凡是学习西方,凡是讲究“版权意识”,凡是搞所谓买断制的文化娱乐行业,不但都没有欣欣向荣,反而一个个都陷入了困境?
反而是什么短视频、弹幕网、直播行业、氪金手游,这些一个个在西方根本不盛行的娱乐行业,反而在中国异军突起了?
这个现象的原因,结合我之前对东西方文化娱乐基因不同的阐述,相信大家现在心里都应该有数了吧?
说到底,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盲目迷信西方,文化不自信的问题一直很严重。
从来没有认真反省过,自己和西方人,在文化基因和娱乐模式上的不同。
而无视自身文化基因和娱乐模式特点,盲目引进西方那套文化产业规矩的结果,就是现在中国娱乐市场目前的格局。
很多中国文化圈娱乐界的业内人士,居然对此现象还大惑不解?
居然还把短视频、弹幕网、直播、氪金手游在中国的崛起,看做是中国人文化落后?思维落后?娱乐产业落后的标志?
动不动就鼓吹什么“国际化”?“高雅化”?“3A大作化”?
现在一个个看到诸如原神这类免费氪金游戏的崛起,居然还感到不可思议?扯什么“中国游戏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我只能说,这帮所谓的国内娱乐界“业内人士”和粉丝,一个个都是被西方娱乐体系长期洗脑的可怜虫,是典型西方文化霸权的受害者。
这帮人,连“中国人最喜欢什么娱乐模式”这个最关键问题都还没搞清楚?
居然就敢捧着洋人那套西方文化基因下形成的行业规矩当圣经,指点中国娱乐界的江山?
最后一个个都在中国娱乐市场被虐得一败涂地,还在网上感叹什么:
买断制单机在中国做不起来?中国游戏玩家都不愿意掏钱买游戏?
网文市场已经到头了?年轻人都刷抖音不看小说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重视音乐?从来就没有音乐传统?
中国影视剧行业尽出垃圾?只会买流量,做假收视率?
原神这种免费氪金模式是毒瘤?是摧毁中国游戏行业未来的祸害?
大家自己看自己想,这帮被国内现实天天教做人的所谓“业内人士”,在网上是不是一直都是这么表演的?
------------------------------------------------------------------
既然如此,那么中国未来的娱乐产业应该如何拯救呢?
现在事实已经很清楚了,“免费氪金”模式,不但不是什么毒瘤,不是什么赌博。
它反而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一直最喜欢的那种“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的传统大众娱乐方式的现代变种。
免费氪金,对于西方是一种创新,对于我们自己,反而刚好是一种正本清源,回归本性。
诸如原神之类的免费氪金手游,如今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恰恰正是中国人逐步重新认识自己,找回自己文化基因和传统娱乐模式的体现。
中国的娱乐产业,如果要真正实现发展,不但不应该排斥这种模式,反而应该大力提倡恢复这种模式。
由于我不是娱乐界业内人士,所以也不指点具体操作细节,只大概提出个方向,供大家参考讨论。
比如,影视行业、网文、音乐未来的免费氪金模式,其实就可以考虑取消目前各大平台的买断会员制,全部改为免费打赏制或者免费氪金制。
网文行业的买断制之前已经详细讲过了,阅文已经越做越死,再不改革,整个行业都快完了。
而影视行业,盲目学习西方搞买断制的结果,就是出现之前《庆余年》那种你买了会员,平台再让你买超级会员,再搞“提前点播”的那套恶心人套路。
这件事当时在国内网络也闹得很大,甚至连人民日报都专门发文批判了,相信大家都还记得。
与其这样瞎搞胡搞,还真不如让国内的网文、影视剧、音乐行业都像原神一样,全球全平台免费发行,再通过打赏或者氪金系统收回成本。
甚至我还在想,体育行业是不是也可以搞免费氪金?
比如足球比赛就可以不收门票和转播费,就让球迷针对每场比赛不同球员的个人表现,分别进行打赏氪金,事后球员再和俱乐部分成?
这样一来,说不定就像直播平台的主播,一个个会因为希望观众多打赏而卖力表演那样,球员的积极性也因此就得到极大刺激,不会再出现类似国足长期臭脚,混日子等死的拉胯表现。
至于这些行业到底是应该采用打赏系统还是氪金系统?
我个人建议就采用氪金系统,就用氪金系统随机赠送各种周边产品,比如签名球衣、球鞋、手办、纪念品、明星写真集、偶像见面会门票、随团旅游或者合照机会等等。
这些周边玩意,单独拿出来卖其实没有多大意义,还不如放到氪金系统里面让粉丝去抽,说不定意义更大。
如此一来,说不定中国其他娱乐产业未来的发展,也能像国内的氪金手游行业一样,实现跨越式发展呢?
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
Q:氪金就是打赏?你糊弄谁呢?
打赏是用户主动做慈善,氪金是厂家为了诱导消费搞的赌博诈骗,用户都是被逼着被迫氪金的。
这两者的用户动机根本就不一样!
打赏是自愿,氪金是剥削。你把它们混为一谈,就是在自欺欺人!
A:在免费的大前提下,氪金抽卡和打赏对整个产业链循环起到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产业链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至于你非要说用户动机不一样?所以就是在自欺欺人?那这就搞笑了!
比如买车这件事,很多人动机就不一样。
有人买车,是为了拉货运人;
有人买车,是为了竞速竞赛;
有人买车,是为了改装研究;
有人买车,是为了装逼炫耀。
消费者买车动机都不一样,那是不是意味着买车这件事的性质和定义,还必须根据买车人的花钱目的随时变动?
你非说打赏就是做慈善?氪金就是故意作恶?
那请问,如果有人是为了献媚女主播,故意经常打赏,甚至暗示约会见面做交易。那是不是意味着,打赏行为也有道德风险?设计打赏系统的直播网站,也要为社会风气的败坏负责?
又好比,名烟好酒本来只是高档消费品,但如果有商人为了做生意,经常给官员送名烟好酒,那是不是意味着,消费烟酒这件事也有道德风险?烟厂酒厂,也要为腐败行为负责?
菜刀也可能被拿来杀人,农药也可能被拿来下毒,医院用的麻醉药还能让人上瘾。
如果个个都像你这样,站在自我定义的道德制高点看问题,动辄上纲上线,那世上所有生意都可以不用做了?
氪金和打赏的真正区别,是氪金由于带有随机回馈机制,容易刺激人的收集欲望,构成一种类似“松鼠病”的自我满足。而不像打赏,只是让用户单方面的花钱,享受当大爷的快感而已。
氪金游戏的火爆,只能说明氪金这种模式对用户友好度更高,给用户的快乐更多,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它是进化后的打赏系统2.0的原因。
至于你非要说氪金是对消费者的剥削诈骗?而打赏就是自愿做慈善?这就属于混淆黑白。
我正文已经分析过,凡是集换式卡牌,本质上都有氪金元素。
游戏王、万智牌的抽卡包、小浣熊干脆面里的水浒英雄卡,本质上都是氪金抽卡,都是满足了用户的收藏欲望,而给用户带来快乐的东西。
按照你的意思,游戏王、万智牌、英雄卡、甚至邮票,这些集换式的娱乐方式都是在剥削?
那请问,收藏字画、古董、手办、明星签名、纪念品这些又算不算是在剥削?
比如拍卖行,随便一幅画、一幅字、一张邮票,居然就能轻松拍出几百万上千万?
比如粉丝为了收集周边手办、签名道具、明星写真、纪念品、珍藏限量版,常常不惜高价收购?
请问,这又算不算你口中的商家在故意诱导消费、诈骗、赌博、剥削?
艺术这类精神文化娱乐产品,本来就不是生活必需品。
没有它,消费者也不会死。
但拥有它,不同消费者能获得的快乐,又截然不同。
在不同阶层消费者眼里,就算同一件艺术商品,其价值也是完全不同的。
一副古字画,在目不识丁的老农民眼里,可能一文不值,甚至只能拿来点火引柴?
但它在喜好古典字画艺术的老学究眼里,则可能是无价之宝,甚至值得用命来换!
有人愿意氪金,是为了收集二次元老婆,是因为他眼里觉得某些角色漂亮,值得收藏。
有人愿意氪金,是为了收集强力道具和角色,是因为他要么不擅长游戏操作,要么没时间肝游戏跑图,所以他希望通过花钱的方式,体验爽快感和加快游戏进度。
有人愿意氪金,就只是为了抽到当前的稀有道具或稀有角色,好在朋友面前炫耀卖弄。
就算是同样在氪金,这些人的目的其实也是不同的。
而你非要一概而论?还要把这种消费模式套上自我定义的道德枷锁?动辄上纲上线?
正常的游戏玩家玩免费氪金游戏,愿意氪金就氪,不愿意就白嫖,不管哪种玩法,都各自有各自的游戏乐趣。
白嫖的玩家,甚至都不会在乎别人是否氪金,氪了多少钱。
氪金的玩家,也不会在乎别人是不是都在白嫖,更不在乎别人眼里自己氪金是否就是在当冤大头。
而你这种根本不追求游戏乐趣,打着所谓“公平正义”旗号,动辄上纲上线的心态,则根本就不是玩家的心态,反而是一种卫道士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