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nholeCrusader
2021-04-03T06:24:36+00:00
真正的女权,也就是女人享受男人权力但也承担男人义务的那种女权,因为种种原因在北欧其实已经非常常见了。这里没有任何彩礼的习俗,结婚也完全不看房子,事实上丹麦有44%生了娃的家庭根本都没有领证,夫妻双方白头偕老其实没领证的情况比比皆是,因为既然女方不care,男方更不会计较这个。而有统计在单职工家庭里,超过20%都是女方全职,男方照顾孩子,双职工家庭中也有很多女方其实处于经济主导地位。这种不要彩礼不要房子女方工作和男人一样拼的模式,应该和一般意义上的真女权差不多吧?但有时我还是会觉得别扭。
说几个我关于真女权的所见所闻。
第一个是我当年一起玩桌游的现实朋友。老婆是我们公司财务总监,男方家庭主夫,在家带四个娃,还经常会把娃带到桌游俱乐部来。四个娃的年龄都差了三岁左右,我们戏称他们为手机信号。
我和这位老兄刚认识的时候他家才三个娃,都是儿子。后来他老婆怀四胎的时候我听到他和另一位朋友聊天,神情非常沮丧,上去问了问才知道他其实不想要老四了,奈何他老婆非常强势,一定要再怀一个。然后他说,他老婆产后一般两三天就回去上班(这边女性平均身高一米七,新生儿平均体重才3.2公斤,很多女的生完都和没事一样),加班很厉害,留他在家不管不问带娃带到神经衰弱。后来他家四胎落地,一年内都没来玩几次。再之后他老婆高升财务VP调去汉堡了,他跑来惨兮兮的和我们道别。感觉他对于他们家的决策是一点掌控力都没有的。
第二个就是这几天刚在丹麦桌游群里看到的,女方也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男方在家带娃。
当时情况是,某桌游公司的一套新产品上市价格比预期几乎翻倍,这个男的原本问老婆要了一些预算想买这套游戏,结果发现买不起,再去要钱被老婆拒了。底下有人问他桌游到底花了多少钱,他说过去一年在桌游和涂装上大概花了折合rmb两万——对此,有人觉得他的确该控制一下开销,也有人觉得其实还行是他老婆管太紧,还有的建议他去至少找个兼职经济可以独立一些的。我看了看这个男人家里也三个娃,而且能看出照片里孩子对他特别亲密,感觉又是个妈妈不怎么管娃的真女权家庭,估计他出去兼职的难度应该也不小。
第三个故事是看的我意大利朋友转发的段子。一个来丹麦读书的意大利小伙子找了个公司实习,顶头上司是个丹麦本地女性,结果和他好上了。这位实习生一开始感觉不错,但后来发现两个人爱爱的时候女方会叫他hunhund,类似丹麦语里“婊子”的不分性别版(话说婊子有男性版本的国家到底有多奇葩啊...)还有各种其他下三路侮辱性词汇...然后偷偷交往了一阵以后女方让他辞职,说因为他们是上下级,如果关系公开会违反丹麦的职场性骚扰法律,所以需要他换个工作。这位意大利小哥来自拿坡里,算是当今欧洲重男轻女比较严重的地区,结果来到丹麦当了很久婊子还要被逼离职,终于忍无可忍,决定把一切曝到网上。因为我看的是意大利同事转的帖子,底下意大利人的评论几乎都在笑话这个小伙子白长了两个蛋。不知道丹麦本地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最后一件事就是我的某位前同事了。她是个十多年前就来丹麦的中国女孩,名校毕业,是公司调来丹麦的第一批外国管培生。不到三十岁就当上了研发部门的负责人。就我和她共事的经历,的确极端强势。她找了个小她几岁的丹麦男孩,也在我们公司,职位差她很多级。女方为了拼事业一直都没要孩子。
我对这一对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本地中国人聚餐,她把她丹麦老公也带上了。小伙子长得干净挺拔,而且还带着一股憨憨的神气......吃了一阵以后我们聊到他们的婚姻状况,女方马上——非常骄傲地——向我们展示她如何驯化她的老公。只见她指着男孩身上的一些地方问:这个用中文怎么说呀?这位丹麦大男孩瞪着非常无辜的大眼睛,用不熟练的中文答到:“手手,脚脚,嘴嘴...”然后这个女生得意地说,她规定她老公在家里必须用中文的sweet words,就是要像个小宝贝一样和她说话。当时我对此其实感觉非常复杂...可能是这位女士来丹麦太久,已经完全丹麦化了吧。
说实话,以上这些例子性转一下,估计也会被女拳喷,但在日常生活中它们的性转版本其实是很常见而且普遍被接受的。那些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尤其是另一半事业有成的,基本都要承担大部分家庭劳动,并且对家庭决策的影响有限,还会随着老公的工作调动改变生活环境。同时,男方偏节制的也会控制女方开销,毕竟后者自己没有收入;而男方比较变态的...其实富人把老婆当宠物养的,这些年也见怪不怪了吧。
但是,当我在丹麦看到了这种男性主导的常见家庭关系的镜像版本,心里其实还是有点讶异。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真正的女权——这里的部分女性完全取代了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男性的生态位,并且她们的对象取代了传统意义上女性的生态位。只是期间一些有大男子主义嫌疑的举动,也被一并继承。这不是田园女权那种只要权力不要义务的女尊,而是权利义务一起抓的“大女子主义”。这种女权的确比田园女拳进步得多,起码不需要车房彩礼,自己奋斗赚钱,就能把多少拳法家打到镢头弯。但我依然觉得,这和真正的平权似乎还有一些距离。真正的平权应该有更多的包容和尊重,而不是把一个群体的受过的委屈一百八十度奉还给另外一个群体。
当然,以上这些家庭起码至今依然稳固,没准双方其实都乐在其中也说不定。我们不能拿自己的常识随便判定别人的幸福。只不过我自己如果要找对象,应该不希望陷于连生孩子都不能做决定,买战锤需要看价格的境地...当然这种镜像情况的存在其实对男性也是个很好的提醒,当你处于家庭优势地位时,是否能意识到你的另一半也有她的贡献。是否考虑过对另一半感受的尊重与包容。
说几个我关于真女权的所见所闻。
第一个是我当年一起玩桌游的现实朋友。老婆是我们公司财务总监,男方家庭主夫,在家带四个娃,还经常会把娃带到桌游俱乐部来。四个娃的年龄都差了三岁左右,我们戏称他们为手机信号。
我和这位老兄刚认识的时候他家才三个娃,都是儿子。后来他老婆怀四胎的时候我听到他和另一位朋友聊天,神情非常沮丧,上去问了问才知道他其实不想要老四了,奈何他老婆非常强势,一定要再怀一个。然后他说,他老婆产后一般两三天就回去上班(这边女性平均身高一米七,新生儿平均体重才3.2公斤,很多女的生完都和没事一样),加班很厉害,留他在家不管不问带娃带到神经衰弱。后来他家四胎落地,一年内都没来玩几次。再之后他老婆高升财务VP调去汉堡了,他跑来惨兮兮的和我们道别。感觉他对于他们家的决策是一点掌控力都没有的。
第二个就是这几天刚在丹麦桌游群里看到的,女方也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男方在家带娃。
当时情况是,某桌游公司的一套新产品上市价格比预期几乎翻倍,这个男的原本问老婆要了一些预算想买这套游戏,结果发现买不起,再去要钱被老婆拒了。底下有人问他桌游到底花了多少钱,他说过去一年在桌游和涂装上大概花了折合rmb两万——对此,有人觉得他的确该控制一下开销,也有人觉得其实还行是他老婆管太紧,还有的建议他去至少找个兼职经济可以独立一些的。我看了看这个男人家里也三个娃,而且能看出照片里孩子对他特别亲密,感觉又是个妈妈不怎么管娃的真女权家庭,估计他出去兼职的难度应该也不小。
第三个故事是看的我意大利朋友转发的段子。一个来丹麦读书的意大利小伙子找了个公司实习,顶头上司是个丹麦本地女性,结果和他好上了。这位实习生一开始感觉不错,但后来发现两个人爱爱的时候女方会叫他hunhund,类似丹麦语里“婊子”的不分性别版(话说婊子有男性版本的国家到底有多奇葩啊...)还有各种其他下三路侮辱性词汇...然后偷偷交往了一阵以后女方让他辞职,说因为他们是上下级,如果关系公开会违反丹麦的职场性骚扰法律,所以需要他换个工作。这位意大利小哥来自拿坡里,算是当今欧洲重男轻女比较严重的地区,结果来到丹麦当了很久婊子还要被逼离职,终于忍无可忍,决定把一切曝到网上。因为我看的是意大利同事转的帖子,底下意大利人的评论几乎都在笑话这个小伙子白长了两个蛋。不知道丹麦本地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最后一件事就是我的某位前同事了。她是个十多年前就来丹麦的中国女孩,名校毕业,是公司调来丹麦的第一批外国管培生。不到三十岁就当上了研发部门的负责人。就我和她共事的经历,的确极端强势。她找了个小她几岁的丹麦男孩,也在我们公司,职位差她很多级。女方为了拼事业一直都没要孩子。
我对这一对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本地中国人聚餐,她把她丹麦老公也带上了。小伙子长得干净挺拔,而且还带着一股憨憨的神气......吃了一阵以后我们聊到他们的婚姻状况,女方马上——非常骄傲地——向我们展示她如何驯化她的老公。只见她指着男孩身上的一些地方问:这个用中文怎么说呀?这位丹麦大男孩瞪着非常无辜的大眼睛,用不熟练的中文答到:“手手,脚脚,嘴嘴...”然后这个女生得意地说,她规定她老公在家里必须用中文的sweet words,就是要像个小宝贝一样和她说话。当时我对此其实感觉非常复杂...可能是这位女士来丹麦太久,已经完全丹麦化了吧。
说实话,以上这些例子性转一下,估计也会被女拳喷,但在日常生活中它们的性转版本其实是很常见而且普遍被接受的。那些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尤其是另一半事业有成的,基本都要承担大部分家庭劳动,并且对家庭决策的影响有限,还会随着老公的工作调动改变生活环境。同时,男方偏节制的也会控制女方开销,毕竟后者自己没有收入;而男方比较变态的...其实富人把老婆当宠物养的,这些年也见怪不怪了吧。
但是,当我在丹麦看到了这种男性主导的常见家庭关系的镜像版本,心里其实还是有点讶异。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真正的女权——这里的部分女性完全取代了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男性的生态位,并且她们的对象取代了传统意义上女性的生态位。只是期间一些有大男子主义嫌疑的举动,也被一并继承。这不是田园女权那种只要权力不要义务的女尊,而是权利义务一起抓的“大女子主义”。这种女权的确比田园女拳进步得多,起码不需要车房彩礼,自己奋斗赚钱,就能把多少拳法家打到镢头弯。但我依然觉得,这和真正的平权似乎还有一些距离。真正的平权应该有更多的包容和尊重,而不是把一个群体的受过的委屈一百八十度奉还给另外一个群体。
当然,以上这些家庭起码至今依然稳固,没准双方其实都乐在其中也说不定。我们不能拿自己的常识随便判定别人的幸福。只不过我自己如果要找对象,应该不希望陷于连生孩子都不能做决定,买战锤需要看价格的境地...当然这种镜像情况的存在其实对男性也是个很好的提醒,当你处于家庭优势地位时,是否能意识到你的另一半也有她的贡献。是否考虑过对另一半感受的尊重与包容。